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通用6篇)

2021-12-29 13:59:42读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选择。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6篇人类发展简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6篇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1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是一个70后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风靡全球的著作。全书讲的是人类的故事,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讲述人的生物学起源以及人从宇宙的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故事。这样的书,是要在很安静的环境下用一颗很安静的心才能好好读完的。尽管如此,这本书写得并不枯燥,反而生动有趣,例证的信息点很丰富,尤其有相当多的例子是来自中国,让人读起来很亲切。

书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一个就是讲到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根本推动原因并非是宇宙万物自然,虽然我们仍然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但是内因的推动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存在的,那就是想象的概念。想象不仅在人类文明的发明中带领人类一步一步前进,还给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构建了必不可少的框架,可以想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同时也让我觉得“意义”这个词语非常有意义,我们现代人类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上,不管做人做事还是要追求意义的。如果依然只停留在追逐物质等外在实物带来的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和满足,不力求探索那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中思维空间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不将眼光放在外部大世界的未来发展的话也实在是太原始了。

作者还提到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是向前的,其方向选择也许是偶然,但是依然不可逆转。作者用了现在的案例来作为证明,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真到了35岁,发现背负了更多的贷款、房子、车子、孩子等等,根本完全无法放下。按马克思的观点来说,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然而快乐却不尽然。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人的幸福感,也是人的一厢情愿,只不过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以为拼命努力,奋斗就能够有好的生活,但其实总是在被一些想象,外物所操纵着。努力会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慰籍,却不一定会让事情变得更好,人类社会是这样,个人亦是这样。在这里,我觉得作者对世界的态度过于悲观。纵然努力不一定就能让事情变得更好,但是不努力就更加无法向更好这个方向靠近,连看到更美好的机会都放弃,没有努力的方向的人生不也很可悲吗?纵使一生忙忙碌碌,纵然终归尘土,但为人在世,不努力创造价值的生活简直毫无意义。所以,就算未来充满未知,但仍然值得期待。我也相信,努力中的自己会是最美丽的。当年过花甲,回顾一生也不会因毫无作为地虚度一生而感到遗憾,这也就足够了。人生最怕,不过虚无二字。

最后,作者说道,“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而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其实,不也正是我们之所以阅读的原因吗?

商务中心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2

《人类简史》读后感

本书以极宏观的角度思考从石器时代人类演化到21世纪的政治和经济革命,作者还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全书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

认知革命中作则讲到:人类的祖先是250万年前的一种古猿,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是水母来的多。他们的后代之所以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在于人类能够描绘虚拟的、不存在的事物,形成宗教、文化,导致人类能够和陌生人合作,个体的力量很小,但能组成可怕的群体。

常理认为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人类开开心心的放弃了狩猎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但作者却说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农业革命虽然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的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一群养尊处优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名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

工业革命后世界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像要问变色龙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它会不断改变。书的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智人末日。科学家掌握的先进科技越来越多,然而正真控制科学发展进度和方向的很少是科学家。我们有能力制造一个永远年轻、能够和其他生物共享记忆而且专注力和记忆力是现代人类一千倍以上,不会悲伤 、不会愤怒的像神一样的物种。

本书的亮点就在于作则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类发展的基本的思考。尽管作者对人类的行为有许多不满,但作者内心里还是“爱人”的。他对人类的所有批评,说到底只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埋怨,而深藏其中的,其实还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人类幡然悔悟的殷切期待。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3

《人类简史》读后感

  读后感灵活多样,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下面是带来的《人类简史》读后感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4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杨玉蓉

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数百万年前,然后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

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看历史的热闹,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价值却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让我们有机会创造更好的世界。那么本书究竟带来了那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呢,以下几点是我读完之后的一些启发:

人类也是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我们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而进化的速度很可能是非线性的(越来越快),想象下在长达数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大部分时间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而在大约10万年前才真正有了智人这个物种,而大约7万年前,随着智人的认知水平的大爆发,人类才第一次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1.2万年人类有了农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可以看出人类的进化正在加速前进,而7万年前可能出现的是一个奇点,从此人类的认知水平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仍然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脑,身体,以及心理层面很多都还跟原始的动物类似,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人类很多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卡尼曼的书籍当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在不断进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我们认知上的偏差,也许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教学,职业军人等),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曾经在16世纪到19世纪,当西方国家将非洲的黑人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时,这些黑人并不被当做同样的人类看待,他们只是被想动物一样对待(就像我们现在对待家畜一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今美国也有了第一届黑人总统(奥巴马)(同样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被认为是残忍的,要知道也许在数亿年前我们可能是同一个祖先。)。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美国更是在前段日子,正是宣布确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5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卢望军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如果不是老师的推荐,我想我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打开这本书。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书通常都是枯燥无味并且是十分生涩难懂的,是我认为的看不进的系列书籍。抱着不服输的意志,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卢望军老师把这本书推荐了给他们的学生看,四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出乎我的意料,仅花了几天时间我就看了这本书。

书本的第一章(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就吸引住了我。我的知识面比较窄,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人种是呈线性发展的,认为我们演变过程是从匠人变成直立人,再从直立人变成尼安德特人,最后由尼安德特人变成现在的我们。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我认为在地球的某个时间点上地球上只会有单一的人种出现,更早出现的人种他就是我们的祖先。事实上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人种,就像地球上有许多狗猫。多么美妙的世界,多么神奇的书。我能够把这本书看完,就是因为书一直在吸引着我把它读完,我的好奇心引导着我把它看完了。在读书的时候我有很多好奇,同一个时期存在多种人种是常态,那么现在地球上只存在一个人种肯定是特殊的。那不禁要想现在地球上究竟是否只在一个人种?你家隔壁住的会不会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或者别的人种?换个说法我们并不是传统的智人,而是多种人种相通结合而来的新的人种?再比如说我们会不会像万年前一样的尼安德特人一样消失在地球之上?这一切都特别有意思,值得我们去思考。

书中还提到了演化心理学,说现在的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就已经从那个世界(远古的采集者的世界)牢牢的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的饮食习惯、冲突和性欲之所以是现在的样貌正是因为我们还保留着守猎采集者的头脑。即使我们现在的环境非常的发达,比前人享有更多的物质资源,拥有更长的寿命,但我们有同时会觉得疏离沮丧,而且压力重重。举一个例子,高热量食物对人不好,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而且难以抵抗最甜,最油的食物。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本书是这样解释的,说是因为当时的狩猎者住在草原和森林里,高热量的食品是非常罕见的,而且永远供不应求,想吃甜食就只有一个可能的来源就是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有个人他碰到了一棵长着甜美的果实的树,他当时能做的就是能吃多少是多少,否则可能附近的动物也发现这棵树时,他可能一颗都吃不到了。所以演化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品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深印在在我们的基因里,即使我们现在每一家的冰箱塞满了食物,但我们的基因还记得那现在草原上的日子,所以我们才会不知不觉的吃完很多高热量食物。这样的说法多有意思,我爱吃甜食并不是我真的爱吃,而是我的基因想让我吃。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个说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看来啊想解决这些方面的争议,了解我们的生活,就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先祖,他们的生活条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的真正的原因了。

我印象中的农业革命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但这本书的观点和我的想法大相径庭。它说农业革命所带来的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是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而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这个地方可能就会出现某些传染病)的威胁。在采集的时候人类是什么都吃,营养不良的情况是很少发生。当人们种植的小麦,他们的主食也开始单单就只是小麦水稻这些了,他们吃食物品种匮乏,导致部分人可能营养不良,这是其中一点。而且农业革命还让人受尽了苦,比如种小麦来说,农民就需要一块地,而且在地的旁边还会盖房子,那么这一辈子甚至祖祖辈辈都是在这一块地方,他的财富(农民的财富就是土地,粮食)各种都在这儿,所以当农民遇到了困难和危险,遇到了强敌,撤退,就代表了要放弃田地房屋,很多时候几乎就注定了要饿死在途中。再比如说我们的身体演化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我们适应的活动是爬果树打猎动物,而不是弯腰除草减石挑水桶,所以当我们开始种地时我们的颈椎、膝、脖子和脚底就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有专家研究古代骨骼发现人类进入到农业时代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疾病,如腰椎盘突出,关节炎。这个时候不禁要想,农业革命是好事吗?书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农业革命限制了人的自由也让很多人付出了惨痛代价。种麦子这个原本看起来划算的选择变得沉重,成人忙的满头大汗才能换得金钱(不一定够用)。农业革命这个时候的人们活的要比采集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更要辛苦,我很好奇究竟有没有人发现了什么,还是每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明明只为了让生活更加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自己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我想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是因为我们无法去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就算是现代社会自然如此。很多年轻人拼命读书为了考一个好高中,考上高中之后又要准备投入高考之中,即使在上大学的这段时间也没有松懈,都是为毕业之后投身于工作,要努力赚多少多少钱。但越投入他们却发现自己背负着重重责任,比如赡养父母,负担子女的学费还要付房钱等等。这般压力他们无法停止,他们只有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但所做的种种都是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麻烦。所以每次人类决定做点事,像是用锄头来锄地,而不是直接把种子撒在地上。我们总是想,没错这样做,多做点事就会好得多,再也不用担心的问题了,孩子永远不用挨饿入睡。确实有道理,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过得好一些。但这些新的农业活动使人类花上了大把的时间,人类被迫永久的定居在田地旁边,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轨迹,这真的是好事吗?农业革命有没有可能就是一个陷阱?事实上,不管怎么做都代表旧的生活方式注定将要凋零。只要他一开始种地就注定回不了采集的时代,他也只有跟随别人的脚步继续往前走,这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6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是一个70后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风靡全球的着作。全书讲的是人类的故事,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讲述人的生物学起源以及人从宇宙的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故事。这样的书,是要在很安静的环境下用一颗很安静的心才能好好读完的。尽管如此,这本书写得并不枯燥,反而生动有趣,例证的信息点很丰富,尤其有相当多的例子是来自中国,让人读起来很亲切。

书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一个就是讲到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根本推动原因并非是宇宙万物自然,虽然我们仍然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但是内因的推动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存在的,那就是想象的概念。想象不仅在人类文明的发明中带领人类一步一步前进,还给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构建了必不可少的框架,可以想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同时也让我觉得“意义”这个词语非常有意义,我们现代人类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上,不管做人做事还是要追求意义的。如果依然只停留在追逐物质等外在实物带来的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和满足,不力求探索那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中思维空间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不将眼光放在外部大世界的未来发展的话也实在是太原始了。

作者还提到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是向前的,其方向选择也许是偶然,但是依然不可逆转。作者用了现在的案例来作为证明,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真到了35岁,发现背负了更多的贷款、房子、车子、孩子等等,根本完全无法放下。按马克思的观点来说,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然而快乐却不尽然。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人的幸福感,也是人的一厢情愿,只不过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以为拼命努力,奋斗就能够有好的生活,但其实总是在被一些想象,外物所操纵着。努力会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慰籍,却不一定会让事情变得更好,人类社会是这样,个人亦是这样。在这里,我觉得作者对世界的态度过于悲观。纵然努力不一定就能让事情变得更好,但是不努力就更加无法向更好这个方向靠近,连看到更美好的机会都放弃,没有努力的方向的人生不也很可悲吗?纵使一生忙忙碌碌,纵然终归尘土,但为人在世,不努力创造价值的生活简直毫无意义。所以,就算未来充满未知,但仍然值得期待。我也相信,努力中的自己会是最美丽的。当年过花甲,回顾一生也不会因毫无作为地虚度一生而感到遗憾,这也就足够了。人生最怕,不过虚无二字。

最后,作者说道,“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而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其实,不也正是我们之所以阅读的原因吗?

商务中心

推荐访问:读后感 简史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