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发言稿

林业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篇

2021-11-03 11:06:26发言稿
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篇本文关键词:发言稿,实践活动,林业,群众路线,交流林业党的群

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篇 本文关键词:发言稿,实践活动,林业,群众路线,交流

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篇 本文简介: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3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参加市林业局党组组织召开的学习交流大会,并做交流发言,深感荣幸。通过参加前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

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篇 本文内容:

林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3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参加市林业局党组组织召开的学习交流大会,并做交流发言,深感荣幸。

通过参加前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1、林业科技创新要源于群众、服务群众。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所作的说明中,强调“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林业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广大林农群众,必须坚持“成果从生产中来,回到生产中去”的林业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在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科技需求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与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相结合,凝练提出研究课题。并在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去检验,让科技成果贴近实际需求。例如,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继续研发生长缓慢、经济价值不高的林木品种,肯定得不到林农的欢迎,更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这就是林业科技创新上的“因循守旧”、“脱离实际”。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林业科技创新方向,在生产技术上要多研发简化高效技术;在品种筛选上,要多集中到抗逆、高产稳产、高附加值等目标性状;在研发思路和手段上,要多吸取现代工业、新型绿色、现代林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我们的林业科研工作不至于脱离林农群众和当地生产,不至于落后于国内外同行专家,这也是林业科技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关键所在。

2、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要接地气、见实效。

广大农民群众达到小康水平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任务。林农不是“被小康”、“安排小康”,就必须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林业产业的增收水平。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同于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的电子产品、工业用品,在多数情况下,要受到不确定的自然灾害、独特的区域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极大制约,既需要“中试、熟化、示范、推广”,又需要“实地检验—反馈再创新—再推广”过程,更需要“区域化—成套化—精简化”,才能易掌握、易推广、易见实效。举个反面例子,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之初,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部分区县选用未经审定的经果林,时至今日,以核桃为主的大部分经果林出现品质低劣甚至大面积不挂果的情况,面临着补助政策到期后,林农欠收和成果巩固艰难的双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成功一片巩固一片的踏实作风,将林业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应用于现代粮油、创意林业等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林业中,让广大林农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甚至搞一个讲座就算完成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让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中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必然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准则。

3、林业科技人员要坚持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本色。

林业科技是面向林业高效、优质、生态开展的创造性工作。一名优秀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既要了解田间生产情况、又能熟练掌握实验室技能,深入田间、不怕吃苦,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原始数据积累,这是林业科技成功的基础。不管有多高的学位、多高的职称,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吃苦耐劳、朴素无华的本色,坚持和广大林农群众打成一片,注重从林农群众的经验积累、原始创造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和成长的营养,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要坚决制止“电脑上种树”、“电话上指挥”的“关门”做科研的倾向。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学习无止境、认识无边界”。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将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得以大提高,认识得以大提升,林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得以大发展、上台阶。

谢谢!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二)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本人通过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交流心得相结合等方式,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习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缺了方向,就会丧失原则、颠倒是非、不敢担当。因此,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群众服务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一件小事,一句空话,一句口号。

群众,词语。多用的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另外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就我个人的理解,“群众”一词还具有相对性。作为一名省级机关普通公务员,我们的直属单位和区县林业部门,他们是我们的“群众”。作为3千万重庆人中的普通一员,我又是市政府的“群众”。一个良好的社会体系,应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中“拖”“躲”“捂”“推”,那这个社会就不会是和谐社会。

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十分善于做好群众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护,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历史是一面镜子,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把党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当做一面镜子来“正”我们今天开展群众工作的“衣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真心信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当前,一定程度上的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往往源自一些党员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不注重体察民情、不善于尊重民意、不能够珍惜民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要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把人民群众看做“铜墙铁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看做“眼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土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生根发芽;把人民群众看做当做“水”,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患,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牵着民心民意。解决好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爱民的境界,是一份历史责任,是一项政治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要做到直面群众诉求“耐心地听、认真地记、忠实地办”。耐心地听,就是要认真地、诚恳地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真实全面的社情民意;认真地记,就是要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作好详细、全面的记录;忠实地办,就是要带着感情爱心,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记在心上,扎实解决问题。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紧迫利益、身边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以利益为抓手引导群众认识自己利益,实现党的主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发言稿(三)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我们各项工作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所悟,就旗帜鲜明反对四风,扎实抓好本职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对旗帜鲜明反对“四风”的认识

以前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年春节期间,基层电视台都不厌其烦地播放这样的镜头:“父母官”带上一大帮随从人员,分乘几辆豪华小轿车去偏远农户“送温暖”,送上两三百元人民币给某位配合作秀的“老人”;回城后再去一家豪华大酒店用公款自我慰劳一番,交通餐饮费常常超过送出“温暖”的好几倍。这样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令群众深恶痛绝,也引起了我党的高度警惕。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党提出了党的建设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从最近查处的一批“老虎”、“苍蝇”官员来看,“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习总书记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当前“四风”严重危害党风、政风、社风、民风,表现在: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官僚主义搞特殊化,享乐主义不讲奉献,奢靡堕落庸俗化,党员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垂范,许多事情,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丧失立场和原则,严重脱离群众,失去党性,严重影响党的尊严和威信。

“四风”的危害有目共睹,那怎么来有效的反对“四风”呢?我党也给出了办法,那就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这十二个字,我个人的理解是:照镜子,就是以党章为镜,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和改进作风要求找出自身缺点;正衣冠,就是能够发现自身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勇于正视缺点和差距,知错即改,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洗洗澡,就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剖析问题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治治病,就是坚持惩前始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不同问题情况,教育提醒、严肃查处和专项治理综合施策、对症下药。

此外,我认为“反对四风”还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注重教育先行。既要以老一辈的典型事例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也要以反面例子进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至上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二是应注重机制建设。要继续坚持过去好的做法,及时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制度,建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三是应注重激励惩处。党员干部要时时告诫自己坚持走好“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洁身自好、勤政为公,切不可因一时糊涂或怀揣侥幸心理而有所“尝试”,切记警钟长鸣。要坚持奖优罚劣,建立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紧扣的落实机制,形成能干事者有动力,会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想头的良好氛围,最终将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在抓好本职工作中身体力行反对“四风”

我一直这么认为,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是党组织这个庞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只有每一颗螺丝钉都开展工作,这个机器才能运转正常,越是基层的干部,越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他们的一言一行,更关系到党的形象的树立,更能影响群众对党组织的看法,因此,我认为,人人都是林业发展环境,个个事关林业机关形象。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剖析,完完全全整改,多找自身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埋怨组织没有为我做了什么,更要多想想我为组织干了些什么。身体力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把学教活动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实实在在落实好反对“四风”,做一名勤政为公,甘于奉献的务林人。

结合本职工作来看,随着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的完成,林权配套改革全面深化,大家知道,但凡改革工作就是一项富于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从事改革工作的人有坚强的决心,较大的勇气,高超的智慧,要有冲激流,过险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着力思考,努力实践,积极推动,方能开展好工作。因此,今后我要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诫形式主义,讲求艰苦奋斗,沉下身子,脚踏实地,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思考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规范集体林权流转,防范林权流转风险,维护好群众林地承包权益;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群众发展林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解决好分山到户后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问题,盘活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通过学习,我深感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后,我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的要求,把改

进“四风”要求贯穿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始终,为全面深化集体林改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2: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 本文关键词:发言稿,两份,研讨会,散文,作品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 本文简介: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Xxx在三十多年的散文写作中,不断地耕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本人阅读的感受,简略说说他散文写作中几个叙述的特色。一、叙述的多样性杨xx的散文,叙述沉稳、细腻、温婉中含着硬朗。他巧妙地将“叙事”转化为“叙述”,使他散文中的事有着浓郁的“文学意味”。曲折的叙述中,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 本文内容: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两份

Xxx在三十多年的散文写作中,不断地耕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本人阅读的感受,简略说说他散文写作中几个叙述的特色。

一、叙述的多样性

杨xx的散文,叙述沉稳、细腻、温婉中含着硬朗。他巧妙地将“叙事”转化为“叙述”,使他散文中的事有着浓郁的“文学意味”。曲折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说着他看到的人与物,这些事物通过他主观心理的变异,趋向陌生与新颖,且蕴含着作者的灵魂,体现出生命的律动,从而具有了阅读与思考的价值。比如《一只手的叙述》。

二、叙述的节制性

Xxx散文的叙述较为节制,他的节制使他的散文有着丰富的含义。散文中的语言与叙述之间的分寸把握得很到位。几乎没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也很少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和议论。他散文中的节俭,含着某种隐忍的力量,这种力量由内向外渗透、漫延,最终抵达事物的本质。比如《1907年的灯光》等。

三、叙述的不确定性

Xxx散文的叙述有着某种不确定性,其过程是运动的、流淌的、变化的,而不是固定在某个中心。这种不确定性,通过他的叙述又变得稳固,使散文有了不可动摇的整体性。他的叙述善于旁敲侧击,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断扩大作品的边界,且在缓慢的扩张中注入作者自身的思考以及夜晚的灵魂。这给他的散文来带了张力和阅读效果,仿佛他在引诱着读者参与到他的文本中去,从而共同完成他的作品,这是一个由“文本”逐渐转化成“文学”的过程。比如:《返回》《触摸》等

四、叙述的现代性

杨xx的散文有着某种不可忽视的现代性。无论是对呈现的事物,还是词语的运用组合以及叙述的方式,都散发出一定的现代气息。他在散文中有时打破时空,有时将某种写作主题进行碎片化处理,有时在叙述某个事件中,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叙述。他是沿着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时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直觉一路前行。自由、随意、博大、即兴、洒脱,没有羁绊。打破了教科书书上所谓散文的章法。比如《地下铁》《江边看羊》等。

五、叙述的诗性

诗性的叙述是杨xx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散文里有某种诗歌的韵律在流动。叙述的语言有任性、隐喻、灵动、韵致,仿佛水一样的灵动、闪烁,这给他的散文带来了澄明,这个澄明显露在他叙述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海德格尔存在的一束光,瞬间倾斜而来,使他叙述中的人与物在不同的场所亮出了自身的本质。无疑他是带着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诗的灵动,诗的感悟诗的音乐写着他的散文。比如《河边的叙述》《和郁达夫一起去寻找A城的秋天》等。

六、叙述的含蓄性

这与杨xx散文叙述的节制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散文有着某种“曲径通幽”的意味。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回环往复,弯曲前行,最终抵达他所希望的彼岸。在阅读他的散文,我常常掩卷沉思,感觉意犹未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审美享受。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杨xx的散文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阅读价值,这里我们期待杨xx在今后的散文写作中,不断超越自己,扩大疆域,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以飨读者。

散文研讨会发言稿

首先,我对杨xx散文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安庆文学创作的力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安庆的散文创作在我们安徽更是举足轻重。而在安庆散文创作队伍中,杨xx是我非常喜爱的散文家之一。杨xx一直在坚持写作。我对xx多年来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很钦佩,而尤其让我感动的是,xx始终坚持着的一种纯粹的文学精神。如今写散文的人不少,但许多人表现得有些急功近利,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大散文的写作,而xx总是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始终坚持文学性质的散文的创作。

xx的散文可以说我大部分都拜读过。我觉得,xx一直在追求和保持着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和文体意识。他的散文擅长于叙述,但他的叙述是有选择的,有节制的,不是那种泛泛的,他的叙述是内敛的,有张力的,不是那种庸俗化的。他的叙述带有强烈的自觉性,总是依从和服务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味。而思想和意味,正是文学性质的散文所必备的,是是其与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停留在事物表面上的所谓大散文所根本区别的地方。

xx的散文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接地气。如《滨江路广场》、《商场》、《夜晚的病房》等等。有些人对文学性质的散文有一些误解,以为文学性质的散文高高在上,与生活脱节。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生活是散文的厚土,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表达,怎么去深入,怎么去实现思想的穿透力。xx就善于在对事物和生活叙述的基础上,让感受与意向结合,使种种场景与事件发生联系,从而赋予文学散文的灵魂。我也曾看到一些人的散文,通篇是所谓空灵的语句,貌似很先锋,很文学,其实十分空泛,花里胡哨,甚至不知所云。还有一些散文,只热衷于表达一点个人的情绪,视野小,缺乏生活的支撑,缺乏散文的根基。而xx的散文总是立足于他所站立的地方,他的那一片“散文地理”的位置上。

“散文地理”,是我在xx博客上看到的他对自己散文的一个分类的名称。而所谓“散文地理”,也是xx散文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xx的散文很大一部分与河以及河水有关。他的一本散文集书名就叫《河边的叙述者》,里面收进的散文有如《水位》、《河边日志:1月1日上午》、《灯塔下》、《桥这边的河》等等。一个优秀的作家往往都有自己写作的一块根据地,比如,像福克那的那块“邮票大”的地方,我国当代作家如贾平凹的商州,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等等。但从文学的角度看,“散文地理”中的地理位置,并不等同于地图上的某个具体位置,散文中的“地理位置”是具体的,是个人的,但更是抽象的,是所有人的。而xx的散文,就正是将具体个人的地理位置变成了文学,变成所有人的故乡和精神栖息地。

篇3: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本文关键词:发言稿,书稿,座谈会,书法,林则徐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本文简介: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了我这么一个珍贵的学习机会。刚才各位专家对书稿提了许多意见,这些意见是中肯的。需要说明的是,咱们面前摆的是两个月前的稿件,在排版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我们后来纠正了许多,但因时逢苦夏,所以糊里糊涂地不可避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本文内容: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了我这么一个珍贵的学习机会。

刚才各位专家对书稿提了许多意见,这些意见是中肯的。需要说明的是,咱们面前摆的是两个月前的稿件,在排版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我们后来纠正了许多,但因时逢苦夏,所以糊里糊涂地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舛错。在这里,我为自己的粗心向各位道歉。

众所周知。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是实现中国梦的开端。但我更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书法家。

我研究王鼎与林则徐已逾40年。林则徐在蒲城留下许多墨宝。1985年,我发表有关王鼎文物文章,其中涉及到王鼎的家书。从1983年起,我便发表多篇有关林则徐的文章。但我不敢涉及他的书法。因为虽说我曾临池学书,但毕竟虎头蛇尾,书法文章写作有难度。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研究的态度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两人的书法作品。只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产生了将两人书法珠联璧合的想法。

2007年,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成立。在林则徐纪念馆筹建清理旧物时,竟然在多年无人问津的阁楼中发现尘封多年林则徐的作品。我多次建议蒲城林馆,要开展学术探讨。我还说其中两人的书法作品可以整理。得到蒲城林则徐纪念馆高起胜、高小明两任馆长的支持。于是有了这部手稿。

字如其人。书法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气质和情绪,体现出书写时的情绪,也就是看整幅作品的行气,即字与字、行与行的气息。我以为,王鼎林则徐两人的书法作品,带着时代的印痕,带着性格的特征,可以令人深化对书法艺术的领悟,更会时常想到虎门销烟连接英雄纪念碑,联想到王鼎反对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想到他们历经坎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再接再厉奋斗,从而使自己心境言行得到升华。

王鼎上奏从不留底稿,也不出专著。他的作品很少。王鼎相国府只留下他的家书。王益谦的后裔王独清,是上世纪20年代创造社的著名诗人,与陈独秀、郭沫若过从甚密。他在自传体小说《长安城中的少年·二》有几百字回忆,他家有许多林则徐的书法作品。其中说:“父亲又把家藏林则徐写给曾祖父的信札常常拿出来夸耀。”但现在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信札。“我们家有他写的三幅中堂,一条四条的挂屏,还有他那些信扎(札)。”但现存的作品与其回忆相差甚远。文中还提到林则徐的对联。幸而上世纪60年代被分别捐赠给蒲城县文化馆和西安碑林。文革一开始就在王鼎及其祖父、父亲的家祠旧址(三家连在一起)举办“阶级斗争展览”,许多字画被付之一举。有些作品外流。80年代初,槎把巷一位蔡姓将林则徐给王仲山的对联“山暖当春,水凉知夕;字瘦题石,诗寒说云”在蒲城文庙前兜售,要价不过200元,但文化馆收藏不起。后不知所终。林则徐在蒲城的墨迹虽多,但离成书很远。所以,我们便把眼光放大到陕西。

林则徐有诗道:“笑指新丰似故乡。”新丰在临潼区。林则徐三次来陕西,总共一年光景。但在林则徐的生命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因为早在来陕之前就常常与陕人联系。林则徐第二次来陕,是被贬戍伊犁途经,但陕西人却把他当代英雄一样远接近迎。所以,林则徐才写下了千秋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顺便说一句,记得林则徐诞辰200周年发行邮票时有这两句,但因未见墨宝,因此遗珠(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陈继勇馆长插话:“这个我们可以提供。”)。

王鼎、林则徐书法虽精,但王鼎传世罕见,林则徐因为禁烟声名如日中天而被忽略了书法,因此两人的作品很少有关连。林则徐给王鼎写的许多作品,文字人们熟记成诵,但却没有书法作品。所以只能桃代李僵,用别人的作品或刻本替代,因为别人作品是书法,刻本也有书法欣赏价值,虽然非林则徐所作。当然,我们所收集的绝非林则徐在陕的全部作品。有些作品由于并没见到实物,或者媒体像素不够而未选取。还有司空见惯的“碑林”二字,因为所见作品均有变形,所以未能收录(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李永红馆长插话:“前天,我已经发给陈馆长了。”)。

这部书稿,是王鼎、林则徐两人的书法作品,理应有一篇两人的书法欣赏文章。我试图写了一篇。但因底气不足,终未收录在内。带有电子稿,由屈主任带着U盘,一会儿,可以拷贝给林澕股长。

如何编辑?确实是个难题。因为王鼎林则徐两人作品没有关联,所以我们只按作品类型分类。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通常是一人作品,怎么都好编。还可以将两人作品从正反都能编码,多年前已出版这样的印刷品,但不知合不合出版规范,应由咱们选定海峡出版社决定。我们设想,可用一人交错出现,不分轩轾。因为这样,两人作品如何选定?选定多少幅?我建议,由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选定林公墨宝,然后王鼎作品数量方可确定。我完全同意将王鼎

我以为,这本书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存史,可以作为文史研究资料。二是可以作为书法欣赏,三是可以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一种临摹的选本。

我以为我们只是选定朴石,还没有序、前言、后记。需要在出版前完成。我的《存同求异

正中寓欹——王鼎林则徐书法赏析》可供专家参考。

在座的专家学者就是识玉者。为了这部手稿,两月来,兰常委多次在闽陕两地奔波,令人感动的是他的腿脚因此而扭伤还在为此事忙碌着。今天开会时是跛着脚来开会的。刚才听到专家和领导说,这部书稿受到福建领导特别是福州市委的重视,福州市委宣传部领导指示要把此书做成精品;福州林则徐纪念馆还将其列为六个一工程,信心满怀地做成礼品书、中档和普及三种版本。资金已有着落。这使我深受感动。

最后,我斗胆向各位专家、领导建议,成立一个临时编辑组织,有编选、校对、美工、编审,有分工,有合作,有要求,有时限。我提议,由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牵头定夺,蒲城林则徐纪念馆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保证这本书高质量问世。

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还是想多听在座领导、专家、学者意见,闽山洛水两地同心,共襄盛举。

福建、陕西的友谊源远流长。过去,王鼎、林则徐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友谊;今天,我们两地林则徐纪念馆再次携手,让他们的书法作品隆重推出。两地友谊再续新章。

再次感谢各位。

推荐访问:党群 发言稿 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