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教育整顿

浅议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

2022-01-04 10:33:32教育整顿
丁涌摘 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负责任、不科学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更加离不开惩罚教

丁涌

摘  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负责任、不科学的。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更加离不开惩罚教育。正确认识惩罚教育的作用,消除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惩罚教育的效果,是每一个教育参与者必须思考的。

关键词:惩罚教育;学校教育 ;惩戒权

近年来,很多教育参与者以及专家对“赏识教育”是大力提倡,同时又将“惩罚教育”作为对立面,边缘化为不可踩踏的“雷区”。但是惩罚教育是否就一无是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下面笔者就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谈一谈关于惩罚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 、实施惩罚教育的作用

我们经常讲“赏罚分明”、“爱之深责之切”,基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惩罚教育可以制止、警示、震慑不良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再发生。

惩罚能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提出否定,会引发他们不愉快的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并由此警醒,从而遏制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此外,未犯错的学生则经由“榜样学习”习得间接经验,这样不单教育了个人,也教育了整个集体。

例如学生课堂上多次违反课堂秩序,教师在提醒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罚站等惩罚措施,可以起到立即遏止学生错误行为、维护课堂正常秩序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惩罚,能够明显降低该学生以及集体中其他学生再次犯同样错误的概率。

(二)惩罚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由于许多学生还只是处于自我道德认识的生发阶段,道德认识和是非评判能力尚不成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意志品质还较薄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这时学校教育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收效甚微的时候,教育惩罚就是最后的雷霆手段。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少年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都是在给我们敲警钟。如果学生的错误言行一经觉察就及时制止甚至进行惩罚,那么惩罚教育就可以凭借它的震慑力,有效地强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学会将道德认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并用于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惩罚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学生在教育中只习惯于听顺耳的表扬、鼓励,那么一旦受了批评、惩罚,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回避、敌视甚至做出过激行为。若连逆耳的忠言、善意的处罚,他们都接受不了,那么对人生路上必有的挫折、困厄,要学会勇敢面对将永远只是纸上谈兵。近年来频见的学生因为学习、生活上的一点不如意,就自残自杀的报道,很多就是在佐证惩罚教育的缺位,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变差。所以,恰当的惩罚教育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抗挫折的能力的作用,还会引发他们对于自身错误的反思,并学会勇于承担自身错误带来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体罚

惩罚教育对学生教育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导致人们对此充满了误解。加上媒体又经常报道惩罚教育的消极事例,以致于许多教师谈“罚”色变。作为学校惩罚教育的施行者,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不当的体罚之间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目的有本质不同。体罚是强制孩子服从,以达到控制的目的;惩罚教育与其他教育手段一样,旨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两者的实施程度不同。虽然都会引起犯错者的痛苦体验,但是体罚是对学生实施超过身心负荷的处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而惩罚教育是以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惩罚方式。

第三,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惩罚教育的出发点是对学生的爱,教育者情感体现充分;而体罚则是出于泄愤,教育者往往情绪失控。

三、完善惩罚教育的实施

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无法回避的课题,所以与其去探究惩罚教育“该不该实行”,不如探寻“如何更好地实行”。

(一)从主观上而言,教师要“敢罚”,更要“善罚”。

首先,惩罚一定要出于爱心和期待。热爱学生是贯穿教育的行为准则,也是进行教育惩罚的基准。

其次,要提高惩罚教育的能力。教师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性格的差异,还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程度、认错态度等,采取适当的处罚方式。还要懂得疏导学生的情绪,加强正向的引导。

再次,要掌握好惩罚的分寸。避免惩罚太轻或滥用惩罚,引发受罚学生的心理疲惫和消极适应,甚至引发显性的心理或行为障碍。惩罚的开始和结果都要明确;要及时处罚,并且要言出必行。

最后,不可随意将体罚等同于惩罚教育。如前文所述,尽管体罚也是一种处罚,但是在对惩罚教育的“度”与“法”不甚明确的情况下,诸如殴打学生等处罚行为,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教师应避免使用。

(二)从客观上而言,需要有明确赋予学校、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像《未成年保护法》第四十四条有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提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不得不说,这些条文都太笼统、空泛,教师与学校的教育惩罚权的法律依據并不坚实。

即使是前段日子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虽然明确了教师、学校的惩戒权,以及可以对学生实施的惩戒进行分类,但是对于可以实施惩戒的具体场景、惩戒方式、执行与监督,仍旧没有具体操作的细则。

再如《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对何为“体罚”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法律的模糊性会导致惩罚教育实施的不确定性,缺少国家层面的规范,教育惩戒权就仍然难以落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力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所以,对于惩罚教育,我们不应回避它,而是要多一些思索、研究、尝试,科学、恰当地运用好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杰.“惩罚”也是教育[J].《甘肃教育》,2015:1-1.

[2]黄雷雷,李平利.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20:51-54.

[3]熊丙奇.落实教育惩戒权,惩戒细则还可以更细[J].黄金时代:上半月,2020:63-63.

[4]贺佳佳.教育中的惩戒与体罚[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10.

猜你喜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定位”在哪里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23期)2017-05-27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研究世纪桥(2017年2期)2017-05-17中职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新校园·中旬刊(2017年1期)2017-04-20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年2期)2017-04-10关于就业的相关问题科学与财富(2017年2期)2017-03-15教育求全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2期)2017-02-27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0期)2016-06-16浅析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新课程·上旬(2016年4期)2016-06-07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浅析乘公交与学生教育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3期)2016-03-18

推荐访问:教育 惩罚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