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汇报

刍议柯尔施的总体性思想

2021-12-22 11:14:25思想汇报
摘要:柯尔施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他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总体性思想,其理论内

摘要:柯尔施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他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总体性思想,其理论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批判性与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经历了理论诞生、逐渐成熟和不断发展三个阶段。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掌握柯尔施的总体性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也为我们更好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柯尔施;总体性;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9-0125-03

卡尔·柯尔施(1886—1961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在当时社会,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和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和受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柯尔施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世之后,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柯尔施遭到了当时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激烈批判。在此书中,柯尔施提出了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到见解——总体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等。与当时的学者不同的是,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强的哲学属性,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前提就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因此柯尔施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意在将马克思主义研究重新引入正确的道路。

一、柯尔施总体性思想的背景渊源

柯尔施早期曾在英国从事理论研究时加入工人社会主义的一个派别费边社。当时的费边社强调主观的思想意志与积极的社会主义精神,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实现改良与过渡。柯尔施在费边社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公社化社会,强调工人地位等理论,这时柯尔施的思想也逐步向马克思主义靠拢。

柯尔施于1920年加入德国共产党。当时“一战”刚刚结束,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经济逐渐平稳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逐渐缓和。当时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俄国率先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当时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盛行的工人革命却陆续失败,这引起了柯尔施的深刻反思。他尝试从理论入手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时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一切要素由经济决定,只要推翻经济结构,任何社会现实都会被摧毁。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决定论”来理解。由于当时“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完全理解哲学对于现实、理论对于实践的关系,忘记了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的辩证法,并受到当时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仅是一种社会学学说,完全否认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方面。而一些研究哲学的社会主义者则直接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中不存在哲学的因素,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的哲学思想相融合,达到一种补充融合的目的,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拥有哲学的理论方面。第三国际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灵活性和整体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问世的。

在这部书中,柯尔施认为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意义非凡,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作为理论武器指导实践,其本质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本质性联系,而这种本质联系也是建立在超越现实维度基础上的联系。但在当时柯尔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持否定态度或将马克思主义看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

在柯尔施看来,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有的资产阶级哲学已经放弃了黑格尔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容,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已经走入了纯哲学性的研究,他们将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去研究,从而得到他们想要的“哲学”。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在柯尔施看来已经无法再将哲学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相结合,哲学也再也无法存在于科学之中,资产阶级的哲学已经脱离了现实。而当时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这种看法也保持着近乎默认的态度并用其他的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而第三国际也并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证的唯物主义理论学说,用直观的角度看待辩证法问题,破坏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因此,无论是资产阶级哲学家还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思想都已经被资产阶级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搁置一旁,不予理会。

柯尔施坚决斥责这种做法,他始终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须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立场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丧失必将导致马克思主义革命与批判的维度不复存在。因此,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应有地位,将其作為一种有生命的整体性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只有重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实践之中,与社会历史相联系,坚守马克思主义应有的革命性与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会重焕生机。

二、柯尔施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容

在柯尔施看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个整体,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分割成若干个知识领域,使之成了这些领域机械性相加的集合体。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割离的做法无疑使马克思主义无法再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其理论的整体性、哲学性和革命性也彻底地丧失。在这些背景之下,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柯尔施提出了总体性思想并在当时学界引起了轰动性反应。

(一)柯尔施总体性思想内涵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柯尔施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认为,哲学并不是凌驾于实践之上的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同时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理论体系,因而要将其作为整体去看待。更加确切地说,马克思主义是运用总体性思想把握和实践的理论学说。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总体性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而不是脱离了实践孤立的存在。他强调我们所经历的社会阶段是社会历史总体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思维与存在也是社会存在总体的两个部分,他将理论与实践也作为一个总体过程的两个方面。柯尔施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理论,还要将其作为一门实践哲学。要将理论放在历史的角度理解,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丰富与反思,用辩证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去继承发展唯物史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忽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哲学性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屡屡受挫之际,马克思将思想研究从哲学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批判,这一转变则导致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误读。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内容的不断完善,同样很重视实践的方式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也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而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总体性理论这一本质内涵。而柯尔施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性就是要将这种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从而摆脱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桎梏。这种哲学性是带有总体性与革命性的,要站在历史总体的位置反思与批判现实。柯尔施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统一关系一旦分离,将对无产阶级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果无产阶级想要实现其目标,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它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理论内涵,反对破坏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

二是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批判性与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而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变化,阶级斗争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合法的议会斗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随着科技文化的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迅速得到扩张。在柯尔施看来,在这些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被逐渐庸俗化,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抛弃,这种做法使得马克思主义无法正确指导当时欧洲无产阶级运动。

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是在整体上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也体现在哲学上。马克思提到的废除哲学并没有真正废除所有哲学,而是批评和消灭了资产阶级单方面的片面、形而上学的哲学。实现哲学就是扬弃旧哲学,废除哲学不是通过实践抛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灭哲学就是哲学的实现。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富有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唯物辩证法,它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理论与革命性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指导人类伟大实践的总体性辩证法。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始终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结合,只有这样立足于实际,马克思主义才会保证其内在的生命力,始终是革命与批判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庸俗的实证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43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的阶段。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共产党宣言》,在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当时的无产阶级运动是密切相关的,正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本质内涵诠释出来,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实践的武器。

第二阶段是1848年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从巴黎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工人运动从高涨逐渐走向低潮。这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密切结合的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成熟。由于当时第二国际和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不全面,导致其理论与马克思所强调的内容产生了偏离,将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破坏,将其理论体系分解,实践与政治经济等各组成部分相分离,理论与实践随之分离,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再是革命的一部分,而成为各个不同学科的总和。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初以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当时列宁与罗莎·卢森堡提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柯尔施认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回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因此,他提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和革命性,并将总体性思想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柯尔施强调理论研究要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理论上,并重申了整体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

柯尔施的三阶段理论灵感源于其总体性思想,充分体现了柯尔施整体思想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也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和革命的深刻理解和继承。

三、柯尔施总体性思想的意义

柯尔施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批判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和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决定论和实证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错误理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柯尔施在面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激烈批判时,仍坚持重提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革命性的观点,坚持从根本上恢复马克思主义。在资产阶级哲学家和部分马克思主义者都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瓶颈时期,柯尔施坚持重新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肯定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并用总体性思想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柯尔施强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原则,这对于指导无产阶级实践有着巨大的意义。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失败经验,若将理论与实践相割离,必将导致革命的失败。柯尔施强调要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地研究和肤浅地学习,而是要坚持理解和学习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学科看待,保持应有的价值判断,发挥马克思主义真正的意义,使之成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武器,纠正错误的理论,打破现实对思想的禁锢。

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借鉴总体性的思想。我们看待马克思主义必须要站在全面的、总体的角度上,并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批评现实的武器。柯尔施要求在思考和发展马克思主義的同时,还要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不能局限于从某个片面的角度去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是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正确地把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及对我们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J].学理论,2010(33).

[2] 陈学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 刘林.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J].知与行,2018(6).

[4] 马俊峰,马乔恩.“柯尔施问题”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解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5] 黄浩.“柯尔施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5).

[6] 李包庚,丁敏.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的“总体性”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4).

作者简介:孙靖道(1997—),男,汉族,辽宁抚顺人,单位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青年生活(2020年21期)2020-07-06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人民论坛(2019年8期)2019-04-2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若干辩证关系探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11期)2017-12-25“资本一般”与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改造西部学刊(2017年8期)2017-09-08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商情(2017年25期)2017-07-18爱尔维修机械认识论中的辩证中介论思想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4期)2017-04-24班干部建设中的“辩证法”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5期)2016-06-02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4期)2004-04-22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中国青年(1983年6期)1983-08-21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读书(1980年3期)1980-07-15

推荐访问:总体性 刍议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