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汇报

《近溪隐君家训》碑与吕坤的家训思想研究

2021-12-28 15:55:06思想汇报
田玙琛摘要:《近溪隐君家训》碑由明代大儒吕坤于万历十九年(1591)刻石,碑文共251字,用朴素的白

田玙琛

摘 要:《近溪隐君家训》碑由明代大儒吕坤于万历十九年(1591)刻石,碑文共251字,用朴素的白话阐明了做人的准则,表现了我国古代“训有方”的传统教化,是一通彰显中华家风家训的重要碑刻文物。文章通过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碑解读了吕坤其人及其家训思想。

关键词:吕坤;《近溪隐君家训》碑;家训思想

1 《近溪隐君家训》碑概况

在山西太原双塔寺内收藏有一通明代刻石《近溪隐君家训》碑,它无碑额、无纹饰,朴素致雅,由明代大儒吕坤于万历十九年(1591)刻石,是一通鉴古通今、彰显中华家风家训和廉政文化的重要碑刻文物(图1)。

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版《阳曲县志》记载:“城隍庙山门东墙,嵌近溪隐君家训石刻。高六尺,宽二尺,楷书字方二寸。”可知,《近溪隐君家训》碑原藏于太原城隍庙,后迁入双塔寺。

《近溪隐君家训》碑全文共251字,柳体楷书,全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教诲晚辈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碑文写道:“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强调要默默地为社会做好事,为人正直,言谈实在。同时还须做到“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告诫子孙要行善事、戒怒气,行节俭、忌奢靡,与人和善,牢记天理公道。还有“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认为钱财乃身外之物,用于救济天下困苦同胞才是正道。字里行间凝结着我国古人做人做事的标准,散发着那个时代的浓郁气息,表现了我国古代“训有方”的传统教化,至今读来仍不过时。

这块家训碑之所以取名为“近溪隐君”,还得从吕坤的父亲说起。据考证,吕坤的父亲名为吕得胜,字寿官,号近溪,明朝嘉靖年间人。吕得胜一生教子有方,体恤同姓,和睦邻里,钻研学问。清廉正直的家规对吕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纪念父亲的教导,遂以“近溪隐君”为名刊刻此家训碑传教于后人。碑文字形庄密挺秀,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将吕坤严谨有方的治家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

2 吕坤生平

《近溪隐君家训》碑的刊刻者吕坤,生于1536年,卒于1618年,字叔简,号抱独居士,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更是刚正不阿的一代廉吏。吕坤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分别在山西、陕西、山东及京城做官20余年,历任知县,右参政,按察使,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等官职,逝后诰赠刑部尚书。吕坤为官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与沈鲤、郭正域并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吕坤做官强调“实心实政”,关注“民生国计”,为政清廉,执法公允,裁抑豪强,同情劳动人民,深得人心。任山西巡抚时,他筑敌台,增屯堡,平复叛乱,建立奇功;著有《实政录》,为地方求治之良规,被仕宦奉为楷模。《山西通志》称他“正己率属,自藩桌及承差吏青,皆有明职条约,馈遗赎羡尽杜绝之”。吕坤爱人民如子弟,视贪官如仇人,所刻《风宪约》《民务》各款深受时人称颂。居官期间,吕坤以身作则,带领属员身体力行,“约束将吏不得私馈遗饬,防恤民瘼,庶政毕举。尝历三关,见将校无知兵者,便严行训练,又立保甲法,籍丁壮,令各习戎器,而任其尤者为长,由是列城皆有备”。他不受礼物、不取贿赂、不妄荐以官、不枉劾以职,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王朝摇摇欲坠,危如累卵,而神宗却晏处深宫,不理朝政。政治腐败黑暗,百姓水深火热。吕坤痛心疾首,不顾个人生死,毅然上疏神宗,揭露和抨击苛政,直陈天下安危。吕坤在《忧危疏》中写道:“采办日增,诛求益广”,以“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残暴滥杀,“以一己之喜怒,废祖宗之法律”;饰非拒谏,堵塞言路,使“举朝无犯颜逆耳之人”;内库失理,浪费严重,使“万姓脂膏,化为尘土”;“抄没法重,株连数多”“一字相牵,百口难解”;“疑深怒盛”,滥施淫威,使“广廷之中,狼籍血肉,宫禁之内,惨泣啼号”;“不视朝久”“章奏不答”“人心懈弛”,政事荒怠。他在上疏中形容百姓“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指明官员“敛百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直斥万历帝“久不视朝”“章奏不答,先朝未有”,势必起义反抗,“悉为寇仇”。

呂坤希望神宗幡然醒悟,以挽回人心天意,并谏言:“苟不然者,陛下他日虽悔,将何及耶?”《忧危疏》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既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又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朱明王朝的要害。但疏入不报,又遭奸臣诬劾,吕坤因此愤然辞朝,结束了他二十六年的为官生涯。

3 吕坤的著作与思想

吕坤不但为官时实政、爱民,也会做学问、著作等,更在“持家”“理家”上颇有建树,可谓是家风家训的倡行者。作为明代儒家的集大成者,他将传统儒学思想贯穿于治家之中,留下不少珍贵的传统家训作品。

《吕氏孝睦房训辞》收录在吕坤作品《去伪斋文集》中,文中写道:“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淫与暴。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体作生忿之事,体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各求尽分,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葬吾茔乎?”《吕氏孝睦房训辞》字字珠玑,大体上包含了做人、处事、治家、齐身、做学问五个方面,强调要与人谦让、躬自省察、洁身自好、教育子女,是中华传统家教的精辟总结和经典范本(图2)。

“仕途四美”“官门四孽”训诫是吕坤教育警戒吕氏子孙为官从政的箴言,内容为:“植节概于两间,流仁恩于万姓,委荣华于中路,贻清白于后昆,是谓仕途四美,君子务之;负盛气以凌人,借贵交而复怨,受私赇以谒事,灭公道以营家,是谓官门四孽,子孙戒之。”吕坤认为,有志节气概,施惠百姓,抛弃荣华富贵,留清白于后世,是做官的四种美德;依仗威严的气势压制别人,凭借结交权贵以泄私怨,接受贿赂为人办事,泯灭公平正大之道以谋计身家,是做官的四种恶行。“仕途四美”“官门四孽”训诫是吕坤教育、警戒吕氏子孙为官从政的箴言,更是吕坤在贪欲横流的明朝发出的世人皆病吾独醒的“呻吟”之语。做官先做人,为政必修身,这条训诫彰显了吕坤作为廉吏的乾坤正气和对后代的殷切之情。

吕坤《去伪斋文集》中还收录有《白菜图说》:“物有八珍、十齐、十二和、百羞,而菜为淡。菜有五味,而白菜为淡。其为物也,入目不华,入鼻不馡,入口不爽,类生樊圃中,与凡菜伍,而彼亦秽恶无染,清素自如,不共名芳门妍媸……居冲漠室,存恬静心,作淡泊人,履岑寂境,行雅素事,焉如水交。是菜也,其余师哉!”在这里,白菜并非寓意聚财,而代表着淡泊明志,高风亮节,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对吕坤《白菜图说》最好的注解。这不仅是吕坤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其对子孙的寄语与厚望(图3)。

吕坤还撰写有童蒙读物《续小儿语》。《续小儿语》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各自独立成篇,如“一切言动,都要安详;一差九错,只为慌张”。又如“天公不要房住,神道不少衣穿。强似将佛塑画,不如济些贫难”,于日常用语中灌输立身要务等知识,通俗易诵,朗朗上口。在其父吕得胜编撰的《小儿语》基础上,吕坤根据自己一生的体验增添了许多内容,使读者对象更宽,不仅适合儿童习诵,也可以用于教育成人。吕坤说:“儿自有不儿时,即余言或有裨于他日万分一,第恐小儿徒以为语,人徒以为小儿语也。”《续小儿语》在通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文”的分量,比其父的《小儿语》更加雅俗共赏,也更适用于教学。

纵观吕坤的家训思想,无不强调了为人诚信、为官清廉,简约朴素、洁身自好,贯穿了吕坤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与嘱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吕坤溘然离世,终年83岁。为官三十载,吕坤“家无厚产,囊鲜余资,清约俭素,依然是如窭人”“归家之日,巡抚一任,所得银不满二百五十两”。他生前自撰墓志铭:“将一寸丹心献之上帝,任其校勘平生;将两肩重任付之同人,赖其挽回世道。”同时遗命丧事从简,“一毫金珠不以入棺,一寸缣帛不以送葬……不动鼓吹,不设宴饮。风水、阴阳,僧道家言,一切勿用”。回首吕坤的一生,可以说他以实际行动真切践行了家风家训的教导,彰显了他磊落坦荡的胸襟,高迈脱俗的人格和对社会世事始终不懈的关心。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书局,1974.

[2]吕坤.去伪斋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

[3]冀美俊.永祚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附:《近溪隐君家训》碑释文

存阴陟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冠昏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拿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万历辛卯山西按察使仲男吕坤刻石。

(注:□为碑上残缺字)

推荐访问:家训 思想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