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党员观后感体会5篇

2022-04-21 09:42:01心得体会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和竞争,人才已贯穿于各项事业的始终——党的建设离不开组织人才,脱贫攻坚离不开基层人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医疗人才……那么,应如何涵养人才“活水”,焕发人才的活力呢?

  人才应“活”在其源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至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乃至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必定有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体系,有一个人才为先、惜才爱才的发展理念,有一个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能够做到政策上吸引、行动上支持、环境上鼓励,就如同打通了一条与人才源泉直接相连的渠道,会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奔涌而来。人才的根本牢固了,还需要注意修剪其“枝叶”。从思想上,要遴选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人才;
从作风上,要挑选务实肯干、清正廉洁的人才;
从行业上,要选择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人才;
从类型上,更需要开拓型、创新型人才;
从个性上,更需要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人才;
从发展上,更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熟悉基层治理的人才。只有在广纳人才的基础上加上人才“过滤网”,才能收获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提升国家现代治理水平的人才。

  人才应“活”在其尽头。所谓的“尽头”,一方面是指少数人才没有经受住考验,在思想上“腐化变质”或能力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整体的纯洁性和战斗力,需尽快将其移除。另一方面则是指人才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正如江河汇入海洋,而海洋经阳光暴晒后又蒸发为水汽回归江河一般,这是一个必然的、合理的过程,它促进了生命的循环、激发了奋斗的活力。但目前有个别部门、地区以爱惜人才为名,人为阻碍了人才的流动,不仅使本部门、本地区的“活力”有所迟滞,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究其根本这是没有全局意识的表现,仅仅着眼于当前的、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利益,没有站在长远的、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度去看,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殊不知,人才离开后,还会沉淀下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更会有后来者不断巩固、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人才的“源头”与“尽头”,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统一于为人民服务、增进人民福祉的,统一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突出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凝聚新时代人才“强磁场”。

  打通“人才链”,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项事业繁荣的强劲动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刀阔斧地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瞄准主导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大力招才引智;
另一方面要瞄准人才群体的差别性,主动靠前引才,针对不同人才群体制定量身定做引才政策,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搭建“大舞台”,形成人尽其才浓厚氛围。古人言:“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在任何一个时候,平台都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展示人才风采的重要舞台,而人才也渴望通过合适的平台来施展才华。搭建多种形式的引才聚智平台,进一步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为各类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平台载体实质化运行,真正取得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多一些真抓实干的“吵闹声”,让各类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有成果、见成效,让人才展其能、尽其智、显其才。

  构架“新家园”,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对于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改善生活环境、做优人才服务成为城市“抢人大战”中的重要砝码,人才对于服务和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单独的经济利益已无法满足。各地政府应主动作为,在住房补贴、落户就业、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等人才最为关心的问题上,用政策赋能,给予最大限度的丰厚条件。同时,积极打造各类人才集聚区的“邻里中心”,提供商业、餐饮、住宿、休闲等多种生活便利服务,满足人才需求,建设属于人才的“新家园”,为人才营造家的温暖,提升城市归属感。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还是突发状况,各类人才的作用都很关键。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真正有能力、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使其发挥所长。

  常怀周公吐哺之“情”广纳天下英才。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四子,辅助武王灭商,后又辅佐成王治国。为招揽天下英才,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错失天下之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因此,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周公吐哺”之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要想方设法、开通绿色通道,把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家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纳天下英才任重道远,组织部门要不遗余力,一刻不可懈怠。

  练就伯乐相马之“能”优选天下英才。伯乐,相传姓孙名阳,善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伯乐相马现在多指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组工干部要练就“相马”本领,慧眼识英才,真正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选拔人才首先要“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人与做官》一文中引用“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来强调“修德”的重要性。“德”为先,不仅仅是人才的态度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选拔人才还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新时代,出现许多新领域,遇到许多新难题,这就需要各类专业人才,要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身份,只要是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胸怀三顾茅庐之“魄”诚邀天下英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妇孺皆知,可以说是重视人才的典范。要大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工作,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开展好“招才引智”工作,以“三顾茅庐”的胸怀和魄力走进高校、走进基层,亲自把当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及“土专家”“田秀才”请过来,态度要和蔼,政策要落实。“鼓瑟吹笙待青衿”,还要完善保障机制,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政务办理等服务,让人才安心留下来。

  永葆用人不疑之“心”使用天下英才。合理使用人才,就要以“用人不疑”之心态“放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做到全力支持不干涉,真正让人才尽情施展才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
任人之工,不强其拙。”要尊重、信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放权、大胆使用,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让人才身心愉悦,尽心工作。要把引进的人才按照能力、专业合理地安排到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社会治理等当前重要工作中去,坚持扬长避短,不能求全责备。用人不疑还要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亲,要敢于打破常规使用,不因年龄怀疑能力,敢于选用那些勇于竞争、锐意改革、敢办难事、会办新事、开拓创新的青年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广袤的乡村,是广大人才尤其是返乡创业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吸引广大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之举。只有把人才放在推动乡村发展的首要地位,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坚实保障。各地要从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创业入手,打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牌,才能以返乡创业就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如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此前,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以制度的形式,引导和推动各地抓好返乡创业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群众就业,以就业推动群众增收。各地在此基础上,也制定相应举措,有力推进返乡人才创业就业。各地也从政策入手,为人才返乡创业提供资金、项目、金融扶持等,鼓励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让产业在乡村落地,让创新在农村发芽,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让群众实现了就业、促进增收。

  长期以来,乡村面临着留不住人才、人才不愿意往乡村走的尴尬,不少农村在家的都是些老年人和需要照料的孩子,变为了“空心村”“空巢村”。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薪酬高,对农村人才的吸引力强,这是合乎情理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少外出务工的人才开始返乡创业,不但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也让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不少镇、村都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让群众既能通过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还可以通过务工增加收入,让乡村成为人才创业的平台、逐梦的舞台,从而让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让人才回流,留住人才,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吸引“金凤凰”。各地要从营造良好创业就业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入手,要加大产业发展所必备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摸清楚人才返乡创业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环节,为返乡创业提供精准的服务,用留才的诚意打动人、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让有志于回乡创业的人才留得下来、施展才华,推动乡村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本地群众就业的培训和指导,在吸引住人才的同时,培养出更多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让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变为返乡创业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富矿”,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让人才留得下来是基础,发展起来是关键。广袤的农村,是创业的天地,是增知长才的学校、展现才华的舞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的人成长为“田秀才”“土专家”,但一些人却因为外出务工埋没了才干和技术,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些有资金、有技术的人热爱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苦于农村没有满意的项目、可期的投资土壤、可待的创业环境,让这些人留不下来,或者来不了、不愿来。要留住这些人,各地就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资源禀赋,精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好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才能让乡村创业之树“根深叶茂”,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设置好项目准入的“门槛”,绝不能因为有发展的渴望,就降低标准、盲目上马项目;
也不能因为有发展需求,就“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让返乡创业的产业缺乏技术、资本、人才的基础,缺乏带动发展能力,失去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各地就要充分挖掘、培养本土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引进、人才支援等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机制,为返乡入乡创业打造公平、高效、透明、开放的良好环境,为返乡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才能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发展、携手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人才力量造福乡村、振兴乡村。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梧桐萋萋,有凤来栖。”近期,江西省组织部长会议在南昌召开,刘强部长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用为本、以实为要,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力度,持续抓实抓好人才工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想要“百鸟朝凤”的盛景,作为“栽树人”的组织部门就要拿出“筑巢引凤”的魄力,厚植人才成长的“梧桐园”,让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激活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栽好梧桐,以精准的眼光引才。“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要坚持立足本地实际,依事择人。引才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组织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本地发展急需什么样人才就引什么样的人才。要按事找人、对号入座,将事业需要、岗位需要跟人才的秉性、特长优势有机结合,引最需的人才、引有真本事的人才。

  修剪枝叶,以科学的方法育才。“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组织部门要构建好育才科学体制,为人才搭建好育才舞台,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要加强人才在艰苦环境下的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高人才的工作本领;
要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服务热情、工作斗志、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
要把人才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放到改革发展、脱贫攻坚一线,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特性,让人才在成长的同时带领群众走向致富之路。

  施肥给养,以鲜明的导向用才。“人能尽其才,则百业兴。”要真正地让人才发挥才智,为人民群众谋福谋利,就是要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组织部门要根据人才特长领域因人而用,择其优、舍其劣,将其放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能与特长的地方,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提拔政治素养高、干事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群众基础好的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精心呵护,以有效的政策留才。“梧桐树”栖得舒不舒服,只有“凤凰”的感受最真实。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引才育才用才后续的“柔性”保障,就是要注重人才的感受,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要在人才最为关注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上,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要从政策保障、经济待遇、人文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人才提供更便捷、更具有亲和力的服务体验,用“有温度”的政策让人才留下来。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好人才,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筑巢引凤”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特别是当前各地都在竞相“种树”的时候,作为“栽树人”的组织部门更要时常修剪枝叶、施肥给养、精心呵护,让人才愿意来、用得好、留得住、有发展。

推荐访问:观后感 工作会议 党员 体会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