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12篇

2022-05-11 08:00:15心得体会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12篇“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1走访慰问要“走心”近日,中共中央组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12篇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1

  走访慰问要“走心”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七一”前夕认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每逢重要节日,各级组织部门都要开展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能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与祝福传递给老党员、老干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个重要机会,与困难党员促膝长谈,鼓励他们发挥余热。

  然而,慰问年年搞,缺憾少不了。一些同志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来去快如一阵风,只是到慰问对象家里握握手、拍拍照、走走秀;有的虽给老同志送米、面、油等慰问品,但是说不上几句话,存在“慰”多“问”少、只“慰”不“问”的现象;还有的同志重“形”不重“心”,慰问方式机械化,甚至模式化,说几句准备好的嘘寒问暖“台词”就算大功告成,等等。这样的慰问,不仅损害了党和干部的形象,也消耗透支着老同志对党的信任。笔者认为,走访慰问必须要“走心”,只有带着一颗至诚至恳的心,带着真心和热情,与老同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

  带着真心去走访,开诚布公、敞开心扉,切实做到坦诚相待。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是党中央表达关心、传递关爱、传播温暖的好办法。好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好公仆要常去老同志家转转。多渠道、多途径深入了解老同志内心需求,把老同志当亲人并且经常勤走多访,走出感情,从本质上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具体体现。经常到老同志家中坐一坐,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以情换情,以诚相见,架起一座“连心桥”,不仅能够让老同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也能激励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对于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走访慰问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聊天氛围,让老同志敞开心扉说实话、说心里话,用真情去捂热他们的心。当我们真正能够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迎来的必定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听到的必定是掏心窝子的话。

  带着热心去走访,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切实做到问需服务。现实中,不同的慰问对象家庭情况大相径庭。有重病患者的家庭,则渴望送医送药、减轻医疗负担;有困难人员的家庭,则期盼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有些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则需要协调务工就业。对其而言,“标配”的一袋米、两桶油或若干慰问金,虽能解决燃眉之急,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俗话说:雪中送炭,暑中送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问需慰问历来是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只有问需服务才能更好地改进慰问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慰问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拿出百分之百的热心了解被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想得细一些、周到一些、具体一些,针对特殊慰问群体,甚至要提前做好其他帮扶措施和方案,了解他们缺什么、急什么,以便慰问能有的放矢,暖到心窝上。

  总之,走访慰问“走心”才能入心,走访慰问才会更真、更实,才能真正地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才能把关心传递到被慰问对象手中,才能让他们暖心,体现出走访慰问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2

  “七一”前夕走访慰问需念好“三字经”

  “七一”临近,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各式各样“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如一“为民爱民”深厚情怀。此类活动,密切联系起群众,拉近了党群关系。但有时活动开展却为完成任务“应付敷衍”交差,党员干部走访慰问“身入心不入”,不仅达不到为困难老党员及群众“排忧解难”反而“添堵增乱”,不能“暖其心”却是“寒其心”。

  一是浮于表面,未能“真心实意”访得“深”。有的地方要求基层提供交通方便、住房楼层底的慰问访点,或是事先进行“踩点排查”,回避“高要求高标准”双高慰问对象,使走访慰问活动脱离党和政府送温暖送爱心的初衷目的,成了某些单位或个人一场节庆期间大晒的“成绩单”的敷衍作秀。走访慰问应该“带真心、怀真诚”与群众“心比心”交流。前期对慰问对象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了解,将本辖区内困难群众、党员、残疾群体、留守儿童、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受访群体实时动态信息及问题诉求登记在册、确保无漏,为走访慰问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把走访慰问当作摸实情、察民情的重要手段,通过登门拜访、开“坝坝会”、重点访及回头访等交流沟通方式,在深入细致地走访慰问中获取“原汁原味”的基层信息。

  二是停于浅知,未能“对症下药”落得“实”。某些地方虽体察了民情、了解了群众实际问题、困难和需求,但所听所闻所感的只是在笔记本上“记录在案”,既不带去帮扶政策也不注重实效落实。“年年说,年年未解决”,未能“实打实”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未能在“七一”等慰问活动中主动担当作为,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着想,带着感情处理好群众所反映的困难与问题,给以其更多信任。走访慰问不是送钱送物后“一走了之”,而是将真挚倾听群众“牢骚话”及巧解群众“急难愁盼”作为落脚点与出发点,及时梳理受访对象普遍困难和特殊诉求,找根源、理思路,有针对性精准帮扶或协商处理,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给“鱼”不忘给“渔”,结合问题实际情况,通过“手把手”“一对一”解决困难及排忧解难,启迪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带动起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与积极性。

  三是限于节庆,未能“久久为功”走得“勤”。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仅局限于“某次一时”节日走访,未能形成“活动”常态化,未深入了解走访慰问群众实际,进行持久全面的联系帮扶和问题困难跟进式协调解决。常常使受访对象在节日前后感受到强烈“冷暖差”,造成节日期间送钱送物让群众“受宠若惊”,节后却常年“门庭冷清”的尴尬局面。慰问活动开展要“面对面”经常重访回访,长期关注、注重实效。强化与走访对象常态化联络与沟通,谨防慰问对象平日“受冷漠”“被边缘化”,搭建起与受访对象“面对面”信息沟通的连心桥,坚持户户见面、做好倾听记录,问题困难跟进协调,诉求需求及时回应,实时掌握受访对象生活状态,密切联系、拉近与受访对象“情感”距离,切实推动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解决与落在实处,让党和国家对基层群众的关心关爱“持久恒温”。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3

  为了庆祝党成立__周年,不断的开展各项活动来迎接党的__周年。为体现党和国家以及政府对老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扬党的精神,2011年4月28日,我们工设党支部一块走访慰问泰达国际敬老院。然而作为一个现在普通的大学生,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作为科大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党支部预备党员的一员,跟随党支部前往泰达国际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下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20__年4月28日下午我们工业设计党支部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都聚集在校图书馆后门,一起坐车去泰达国际敬老院。走在去往的道路上,发扬着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在略表心意的同时,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七大精神。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进入敬老院中,我们齐心协力,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敬老院打扫收拾卫生,二十几个人分成两组,女生们一快去食堂帮食堂师傅剪木耳和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男生们在庭院里帮忙收拾打扫庭院,一块不断地同老人们谈心,聊天,真切的关怀,了解老人们的生活,向老人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让老人们感受到我们年轻一代的生气,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

  然而学院这次组织的慰问老党员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让我们在课余的时候了解到了另外,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作为我们预备党员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发扬当精神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慰问老党员活动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党支部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老人还讲了他们很多关于他们以前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之久,没有亲人的关切问候,他们每一个都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里的,没有至亲的关怀,日复一日的那样生活,以前自己很渺茫,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今天终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人活着是为了爱与责任,是为了感谢与爱。今天终于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今天让我明白这个道理是老人们的言语激励了我,我先要感谢各位老爷爷老奶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后,我们把爷爷奶奶聚到院子里,与他们一块照了合照,人而对于他们却感觉像是全家福,对于他们我们都是他们的儿女,看到他们来你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在此我要感谢各位老师、感谢我们的工设党支部给了我这次机会,给了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机会,是在党精神的引导下让我长大了,不断地学会了爱与感谢。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4

  走访慰问要写好“走”字文章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不仅是“良心活”,更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细研这门学问,不妨写好“走”字文章。

  以“走心”为序,“开篇明义”全力以赴。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是党中央交给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饱含着党中央对做出突出贡献和牺牲党员干部及家属的深情,是一次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专项行动。要明义知理,增强责任心、感恩心、敬畏心,以放在心中不敢忘的使命感,开展好这次活动。要避免一“走”了之,简单“握手合影”“拍照留念”等错误做法。做到日常工作再忙,党中央的任务不能忘;手头的活再重要,应尽的责任使命不能丢。组织部门要牵好头、抓好总,会同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以及基层党组织,扎实全面排查“应走对象”、建立台账,及时按要求从本级管理的党费中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七一”前发放至慰问对象,走心、用心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以“走情”为笔,“只言片语”体现关怀。走访慰问是一项“技术活”,是情感的释放与传递,重点在于表达好关怀、关爱之情,让走访对象暖心窝,切记不能冰冷、简单地给钱、给物“一给了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注重提升“聊天”水平,情真意切、知冷知热开展谈话,可以抓住“为党奋斗”“工作经历”“生活琐碎”等话题,不断拉近心理距离。要全面准确转达党中央的关怀,真心实意地褒扬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以“走实”扣题,“主题鲜明”凝心聚力。走访慰问不仅要让走访对象感受到党的关怀,更要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要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走访慰问活动结合起来,向老党员学习挖掘“党史故事”,向他们讲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要深入浅出地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要积极宣传身边典型,积极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等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身边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5

  年10月25日下午,我同本次走访党员小组的成员一起走访了我们系的党员—陈__师兄。在走访__师兄的过程中,师兄同我们讲述了他入党的过程,讲述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在党组织里的成长历程。我们听完__师兄的讲话,我们获益匪浅,备受鼓舞。

  在走访过程中,__师兄跟我们强调,作为申请入党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通过谈话,我明确了我的入党动机。加入党组织,不是一种跟风行为,更不是一种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行为。不是说大家想入党,我也要入党,而是要真真正正了解党组织,热爱党组织,与党组织有相同的追求,才能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我们这些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也应该认真践行这一宗旨。在学校,积极服务学校,配合老师工作。在班级,我们应该积极服务同学,做好班级的基础建设。我们加入党,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是要与许许多多有着同样服务精神的党员,共同服务这个社会,坚定不移的在党的指引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共产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理想而奋斗终生。

  同时,在走访__师兄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党组织是一个先进的组织。作为一名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保持体现我们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各方面能力上。在学习上,我们要有认真专研、刻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在学习方面为各位同学树立榜样,成为他们学习的标杆。我们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仅是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为将来工作乃至以后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参与,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在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成为各位各个方面的标兵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了紧跟时代步伐,抓紧学习,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和指导思想,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觉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学习生活,服务他人。

  这次走访党员活动,令我获益良多。不仅领略了党员的风采,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走访党员,还能接受他们的教育,争取早日成为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6

  自20XX年3月1日驻村以来,按照“访惠聚”(1+2+5)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从入户走访中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和善良,用心去进行交流你会有以外的收获,也从前期的走访入户中,感受和领悟到很多在县直部门学不到的知识和与村民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一、真走访、听真话。

  走访入户不是走过场,而是按照“八个一”、“八必讲”的入户走访要求,认真去入户走访、倾听村民的心声。

  首先,我个人认为从穿着入手,符合驻村的要求。接地气是指什么,就是指自己的穿着要符合农村的生活条件,穿着要端庄得体,符合驻村干部的身份,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消除入户走访与村民的隔阂,有亲和力,让村民愿意敞开心扉和你进行交流。

  其次,从沟通交流入手,用心去倾听。也许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大家都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一个人天生就长了2个耳朵,1个嘴巴,注定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听、少说。在入户走访中,多听听他们对工作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做一个倾听者,并且向他们学习。

  二、爱祖国、感党恩。

  入户走访出了做到规定动作外,我还负责村民国旗的更换。进行每家每户走访入户时,首先进行检查村民家门口国旗是否完好,是否有褪色破损,如发现国旗被风刮走了,或者掉色破了旧了,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家家户户挂的国旗完好无损。

  走在乡村的宽阔平整的水泥道路上,看着自己亲手挂好的国旗,感觉到祖国的强大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应该做好驻村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爱祖国、感党恩的人。

  三、勤奋学习、增长才干。

  作为访惠聚驻村干部,都是在村级开展各项工作,接触的事务和工作都是面面俱到,也许你驻村之前只是一个单位(部门)的干部,接触的村级工作不完整,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驻村后,就会发现,村级的工作很复杂,接触方方面面的工作,农业、水利、农机、低保、社保、医疗等相关知识,必须认真系统的去学习,才能很好的给村民进行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基层党建知识必须要熟记,“化”创建是什么,现在是几,“一线惠民8+1”具体是哪些内容、什么是双联户等等,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不断去学习、去掌握,要掌握村级事务,做到“一口清”,只有这样,开展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做好驻村工作需要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到在驻村工作中的快乐。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7

  走访慰问岂能“走过场”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声声问候暖人心,句句嘱托传深情。开展走访慰问,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法宝。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抓好贯彻落实,让走访慰问“走心”“走实”“走深”,有效防止走访慰问“走过场”。

  真心实意“访”,走访要“走心”。走访慰问贵在真心,成在实意。只有怀着一颗真心,做足走访准备工作,避免“大水漫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成为慰问对象,让“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才能提高慰问的精准度和实效度。我们不能把走访慰问简单看成买点东西、给点现金等“意思意思”的物质慰问,也不能与慰问对象握个手、留个影,说几句官话套话就完事走人。要把慰问对象当成我们的亲人,主动坐热凳子、揭揭锅盖、拉拉家常,真心实意关怀问候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走访慰问中访出真情,问出感情。

  诚心诚意“做”,走访要“走实”。走访慰问不是一走了之,走访是前提,慰问是形式,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走访慰问这个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困难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诉求,通过深入的思想交流,诚心诚意帮助其排忧解难。对于其思想上的困顿迷惑,要及时解疑解惑;对于其反映关系自身利益和群众利益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建立问题台账限期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智囊团”作用,认真听取其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问出工作“真经验”、发展“金点子”。

  全心全意“引”,走访要“走深”。走访慰问不仅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个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鼓舞民心的利好契机。要全心全意、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文章,大力宣传被慰问者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事迹,充分释放“慰问一人、温暖一户、示范一片”的慰问效应,激发党员干部争当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推动者和示范者。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引导慰问对象从党的百年奋进中感悟党的辉煌成就、创业艰辛,砥砺初心使命,激发奋进热情,推动走访慰问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8

  走访慰问“四字诀”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走访慰问是党的优良传统,对于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走”到点上、“访”到根上、“慰”到心上、“问”到需上,让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走”到点上。走访慰问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这就要求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当下,个别地方走访慰问多是走“经典路线”,“走马观花”般地转转,“蜻蜓点水”式地说说,人到心却未到,长此以往,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危险。因此,要把群众放在首要位置,事先详细摸排慰问对象实际情况,提前规划走访计划。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拿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提高走访慰问实效。

  “访”到根上。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当下,个别地方存在把走访慰问当成“例行公事”,握手、寒暄、送钱(物)、拍照“四部曲”,板凳还没坐热,就已完事走人,而慰问物品往往是“米、面、油”老三样,没有考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要走进厨房揭锅盖,走进卧室摸被褥,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心座谈交流,全方位了解群众衣食住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真正做到访民意、解民困、汇民智。

  “慰”到心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走访慰问是体察民情,传递关怀的重要渠道,“身入”更要“心至”。党员干部要做到身入田间地头,心入百姓心头,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掌握真实需求,切实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让党的关怀“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深入浅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的宣讲,广泛宣传建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增强其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

  “问”到需上。走访慰问只说不问,会让群众和党员干部日渐疏离。要沉下心、扑下身,多和群众“唠家常”,听得懂“客套话”,听得进“牢骚话”,说得出“群众话”,在沟通交流中让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解群众需求。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后,光表态不做事,“挽起袖子一边看”可不行,必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要拿出“主动作为”的意识,厚植“点滴为民”的情怀,注重走访结束后的“后续跟踪”,及时收集整理、综合研判,制定清单、对接上级,把群众所想所惑所急的“问号”,变成积极担当作为的“句号”。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9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我满怀激情、脚踏实地的走在进村入户的路上,这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挑战。转眼间,已过去一个半月,回顾走访经历,有酸甜有苦辣,令我收获颇多,感悟颇深,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入户走访是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精细化服务辖区群众的重要举措。

  “走”和“进”只是走访的第一步,并不是你走到了分包的村庄,进到了群众的家中,登记一下人员信息,递上一张联系卡,留下一张宣传册,就算完成一户走访任务,如果是这样那就违背了市局开展这次专项行动的真正用意。简单的走走转转、进进出出是了解不到社情民意的,是不能真正被群众理解和认可的。行动开始初期的一天,我到村里走访,遇到一个小伙子,刚说明来意,他看了一眼我拿的入户走访表,说:“都是搞形式主义,你们自己随便填就是了”,说完,扭头走了,当时的我真想叫住他,和他理论一番,但我忍住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群众知道,我们不是搞形式主义,我们是真心来听大家心声,为大家排忧解难的。由此可见,我们只有“身”下兼“心”下,把脚印“印”到每一个群众家里,要把诚心带到每一个群众家中,才能获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入”和“访”是走访的重要一环,你要真正投入到走访中去,深入到分包村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着感情走入群众家里,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才行。当你能敲开门、说上话,就说明你已经融入了,当群众毫无顾忌地把哪里有矛盾、哪里有隐患、哪里有问题一股脑的告诉你,就说明你已经走入到了群众心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矛盾纠纷、发现安全隐患。一天,我在走访时,路口东西两家都开着门,于是先去了东边,等我们出门告别时,不经意的看到西边那家的门突然关上了,我过去敲了几次,也没人应答,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另外一家,第二天再次来的时候,门开着,我们走了进去,女主人满脸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没给你们开门,别介意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也不知道你们来到底是干啥,不喜欢你们警察来家,好像我家跟有什么事似的,我笑着要给她解释,她打断说,昨天你们走后去东边邻居家问了,你们是来了解情况,为我们办好事的,俺误会了,你们可别见怪。简短的对话,让气氛瞬间温暖,谈话也在欢声笑语中进行。

  “化”和“清”、“打”和“防”才是走访的关键。当我们得到群众认可,就能充分掌握矛盾纠纷和防范短板,全面发现安全隐患和案件线索,接下来我们就要针对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化解,针对防范短板积极改进防控措施,针对安全隐患积极进行整改清零,针对案件线索积极侦办尽快破案。我在分包村庄走访时,一个老大娘跟在我们后面走了好远,我转身问她有什么事吗?大娘!她说有事想跟我们说说,我说您请说,她欲言又止,我立马反应过来,说:要不去你家吧!说罢我们一起拐了好几道弯,到了她家,房子很陈旧,还是土瓦房。她又是要倒水,又是去找烟,我一一拒绝,落座后,大娘敞开心扉,说了自己多年的苦衷,原来早年在外出打工多年,一直没回来,当时说好分的宅基地被别人盖了房子,至今自己仍住在这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儿子在市区打工租房子,儿媳嫌家穷也走了,老大娘说到动情之处,黯然泪下,我边听边记边安慰,告诉她请她放心,一定会积极尽力帮她解决,在大娘满眼期盼的目光中我们挥手告别,此事目前正在积极解决中。群众无小事,当这些问题解决了、矛盾化解了、隐患清零了、防范提升了,案件侦破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我们党是靠服务群众起家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群众知道和掌握的社会治安信息是最灵、最直接、最广泛的,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是我们公安机关远远不及的,我们只有把走访做到家,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更好,我们只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令群众满意,我们的形象才能在群众心中真正高大起来。

  最后,我总结了“三贵三忌”,志在下一步更好的做好入户走访工作,即贵在真情实意,切忌虚情假意,贵在深入扎实,切忌形式主义,贵在持之以恒。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10

  10月25日中午,我们小组集体去采访了虹口足球场外建站的城市志愿者们,在阴冷的大风中与他们亲切的交谈使我们的内心暖意洋洋,朴实的话语,洋溢的笑容,我们受到了生动的教育和深深的鼓舞。我们重点采访了虹口足球场外建站的世博资深志愿者秦根娣阿姨,她1969年入党,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好职工,世博之星(这些荣誉是后来交谈中从其他叔叔阿姨口中得知)。71岁高龄的秦根娣阿姨经历过文-革的考验。秦阿姨当时担任红卫兵的中队长(但她是“保皇派”),他们当时那个代的候补党员时期为二年。在这二年中,秦阿姨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一心向党,一心爱党的立场,她深知当时抓生产的重要性,不能因为搞阶级斗争而耽误了工作,于是她把苦水与泪水往肚中咽,经历了层层考验,最终光荣入党。随后,组织上安排秦阿姨从事党里的调查,材料工作,并安排她外出学习2年时间,在工作期间,她始终严于律己,一心为人民服务。在秦阿姨退休后,她来到欧阳街道工作。于20xx年就参加了志愿者。当时志愿者人数极少,欧阳街道仅有10名志愿者。在街道志愿者服务期间,有两名群众经常破坏绿化,秦阿姨便使用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方法教导他俩,跟他们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你们退休后,不需伸手向你们的子女要生活费,只需自己去趟银行便可领到属于自己的退休金。这些是谁给你们的呢?是我们国家给你们的。那我们国家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是我们老百姓交上去的钱,所以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渐渐地,这两名群众便觉得惭愧,不文明行为有所改正。后来,正值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报名期间,秦阿姨本着“在年龄大的时候,仍要为祖国贡献余热”的决心,便报了名,最终光荣成为世博志愿者。在世博志愿者服务期间,秦阿姨曾生病吊针16天,却瞒着大家,坚守岗位,后来在领导视察时,被发现其手上的针痕,在领导的反复盘问下,她才说明了自己生病的真-相。这一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着实令大家对其敬仰不已。还曾记得我们当初担任志愿者服务时,遇到学业与志愿者冲突时,不由觉得力不从心,甚至有退却的心态,比起秦阿姨的爱岗敬业我们真的逊色不少。世博服务期间,秦阿姨不仅爱岗敬业,更提出“创新服务”。在秦阿姨从媒体上得知,10月22,23,24日将迎来周末大客流时,她便提出“上午提早半个小时,下午推迟半个小时”,自动加时的设想,由于外建站有来自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在此服务,由于出行不便,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将这一设想报上去,后来上级批准了。他们自动加时一小时的先进服务意识,不仅受到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上级组织的赞许,这不仅反映秦阿姨所在的外建站团队有组织有纪律,而且还有先进服务意识。秦阿姨不仅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孙女,时时教育他们,其一儿一女都是相当优秀的祖国建设者。其儿子曾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在秦阿姨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家庭经常被评为“五好”家庭。最后,秦阿姨对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是:入党不入党应该一个样,入党首先是心要入党,要经得起考验,不是为了名誉而入党,关键是思想上要入党,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是啊,虹足外建站里只有秦阿姨一个党员,但是这个其乐融融的小家庭里面,每一个优秀的志愿者们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哪个不是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呢!入党的过程也许是形式化的,但是内心真正的做到奉献自己、为人民服务确实是要真心实意而不是搞表面、虚假的一套或者为名为利的。再看当今社会,昨日互联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何其荒谬!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党的干部应该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侵占百姓利益、以权谋私的社会蛀虫。秦阿姨的感人事迹让我们这些当代的青年在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找到了荡涤心灵的一剂灵丹妙药,她是我们的学习的动力、光辉的榜样。相比之下,我们小组的成员也对自己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剖析和反剩从思想意识上,我们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的不足在于自己的行动力不强。我们三个人也曾是世博志愿者,但是服务期间曾与考试复习时间相冲突,那时的我们,还会有点小情绪。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志愿服务的无私性、利他性,没有真正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带头表率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时我们为了自己的舒适,而放弃了为社会的奉献,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光大,在一点一滴的奉献中发挥自己的党员表率作用。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11

  走访慰问“身入”更要“心入”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带着一颗“精心”“真心”“恒心”,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访”出实情、“访”出实效、“访”出实感,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带着一颗“精心”慰问,访出诉求,问需于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地走访慰问为契机,带着一颗“精心”慰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其忧、排其难。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所以慰问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掏心窝”“暖人心”,不能千篇一律搞“标配”、搞“一刀切”。这样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更背离了初衷。在走访慰问前,要把“功课”做在前头,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角度想问题,了解慰问对象具体情况、困难原因,尽量想得细一些、周到一些、具体一些。在慰问时,要多一些“换位思考”,掌握其最迫切的“真想法”“真诉求”“真需要”。从家长里短的“牢骚话”中读懂真切感受,从“客套话”中听懂弦外之音,从“吐槽”“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上。

  带着一颗“真心”慰问,访出诚意、问情于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节点走访慰问,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亦是关心关心受表彰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的重要方式。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深入基层、深入党员群众,将他们视为“家人”,将工作与他们讲一讲、谈一谈,聊一聊,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工作行动符合民情、契合民意、赢得民心,凝聚强大的群众合力。然而,切勿把走访慰问变成展示工作的“秀场”,下车、握手、拍照、走人,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走马观花”式慰问要不得,看似走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则是让慰问“变味走样”,与走访慰问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没有访出诚意、问情于民,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带着一颗“恒心”慰问,访到点上、问计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民声、采纳民意,访到点上、问计于民,将党员群众智慧凝聚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共同为基层社会治理想对策、谋出路、解难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把走访慰问当作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真正做到问需问计于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频共振,聆听党员群众对地方发展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意,汲取老党员、老干部的“土办法”“金点子”,而不是在办公室“天马行空”想问题、“闭门造车”找方法、“信手拈来”寻思路、“不拍脑袋”做决定。

“三万”活动走访心得体会篇12

  为体现党和国家以及政府对老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扬党的精神,2012年7月28日,我们工设党支部一块走访慰问我县敬老院。

  然而作为一个现在普通的大学生,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作为党支部预备党员的一员 ,跟随党支部前往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下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7月28日下午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都聚集在校图书馆后门,一起坐车去敬老院。走在去往的道路上,发扬着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在略表心意的同时,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七大精神。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 进入敬老院中,我们齐心协力,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敬老院打扫收拾卫生,二十几个人分成两组,女生们一快去食堂帮食堂师傅剪木耳和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男生们在庭院里帮忙收拾打扫庭院,一块不断地同老人们谈心,聊天,真切的关怀,了解老人们的生活,向老人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让老人们感受到我们年轻一代的生气,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

  然而学院这次组织的慰问老党员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让我们在课余的时候了解到了另外,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作为我们预备党员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发扬当精神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慰问老党员活动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党支部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

  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老人还讲了他们很多关于他们以前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之久,没有亲人的关切问候,他们每一个都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里的,没有至亲的关怀,日复一日的那样生活, 以前自己很渺茫,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今天终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人活着是为了爱与责任,是为了感谢与爱。今天终于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今天让我明白这个道理是老人们的言语激励了我,我先要感谢各位老爷爷老奶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后,我们把爷爷奶奶聚到院子里,与他们一块照了合照,人而对于他们却感觉像是全家福,对于他们我们都是他们的儿女,看到他们来你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在此我要感谢各位老师、感谢我们的工设党支部给了我这次机会,给了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机会,是在党精神的引导下让我长大了,不断地学会了爱与感谢。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走访 活动 大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走访感悟及心得和朋友 走访体会及建议 大家访心得体会 走基层访万家走访体会 参观考察或访问 写心得 走访企业心得体会1000字 民情走访调查的活动感受 走访慰问活动总结 个人走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