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振兴乡镇

新形势下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科研人才发展路径研究

2022-08-26 19:42:01振兴乡镇
彭杰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彭杰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做好农业科研人才发展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又稱淮安市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开展针对农业科研人才发展需求的调查,分析了农业科研人才发展现状,发现农业科研人才具有高度关注服务乡村振兴和单位发展、对单位所提供的支持和团队建设方面有较高期望等需求,并从完善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农业科研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研立项资助与平台建设、发挥党员型专家先锋模范和党建与院所文化引领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科研人才发展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研;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2)11-0260-05

收稿日期:2020-05-13

基金项目:江苏省淮安市自然科学软课题(编号:KX20190115)。

作者简介:彭 杰(1965—),男,江苏泗阳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研究。E-mail:188007093@qq.com。

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关系人民温饱和国家命脉。农业发展问题被摆到国家战略的关键地位,它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农业能否赢得未来竞争,关键在于人才。

从创新驱动到乡村振兴战略,都离不开人才支撑,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是主业、是根本。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又称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来源于科技人才的奉献。20世纪90年代由于科研经费资助、使用不足,致使单位不愿意进人,形成一部分人才出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人才高地(高层次人才储备),人才高峰(领军人才)形成不够,当下人才大战致使地区级农业科研院所进人困难,目前该研究所博士人才占比不到5%,这在持续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引领上,高层次人才建设缺乏、储备不足问题尤为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生产力的第一核心要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把“才”留住、把“才”用好,做好农业科研机构人才发展路径研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三个面向”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系列现实需求促使我们对农业科研人才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思考。为高效打造“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本研究拟对新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农业科研人才的技术支撑作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尽管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科研人才的引进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面对新形势下人才短缺、人才难引、人才难留的困境,该所高度重视,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扭转不利局面。本研究拟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例,分析人才现状和现有困境并通过调研提出可供解决的方法与措施,以此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人才战略规划和团队建设上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主要针对人才现状分析和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与发展等方面的对策研究。研究科研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科研人才队伍存在的不足和科研人才期望的发展方向及措施等;从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制度与保障措施来分析科研人才所需所想;针对问题导向、制定相应对策,实现科研人才与科技供给主体的有效对接,发挥农业科研人才效益的比较优势。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研究论证等方式开展调研;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对不同科技部门科技人员和职能管理岗位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新形势下科技人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方面的想法;了解科技人员对单位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期望,以期从政策、制度、管理、服务等层面着力解决好科研人才所思所想,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1.3 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2019年11月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8份,其中,男性69人,女性29人;年龄结构中显示20~30岁人数8人,31~40岁人数57人,41~50岁人数22人,51~60岁人数11人;职称结构人数显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54人、中级职称的35人、初级及其他的9人。学历调查显示,博士研究生44人、硕士研究生32人、本科及其他22人。工作领域涉及农业科研各个方面,从事科研管理的17人、科技创新44人、成果转化8人、科技服务14人、技术推广5人、科研辅助10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农业科研人才对单位的发展预期

农业科研人才对单位的发展预期见表1。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52.04%的受访者认为单位应当注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打造杰出人才团队,而在选项“注重提升单位综合实力”“争当服务区域农业发展的排头兵”2个方面受访者选择占比较低,分别为23.47%、24.49%。另外对农业科研人才入职意愿方面了解到,新进人员对单位发展潜力这一预期看重程度高,比例较高,达60.2%。

2.2 单位发展与建设方面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影响

单位发展与建设方面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影响见表2。单位的区位优势与综合实力相比与单位的院所文化、单位的薪酬待遇、学科团队发展建设与未来憧憬来讲,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大,占比达46.94%。即更多的受访者看重的是单位的综合发展硬实力。同时发现,受访者中认为“科研平台与科研经费”“科研激励与奖励机制”加强建设最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发展,占比最高,分别为53.06%、54.08%。在对单位或部门在人才薪酬与人才奖励激励方面,5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满意或很满意。42.86%对单位或部门目前的人才薪酬体系感到满意。

2.3 农业科研人才对人才发展与建设方面的认识

农业科研人才对人才发展与建设方面的认识见表3。受访者在供选的“价值构建与情感认同方面”“团队打造与领军人才建设方面”“项目争取与高端实验平台建设方面”3个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27.55%、34.69%、37.76%。尤其在选择项目争取与高端实验平台建设方面,团队打造与领军人才建设方面2个方面占比较高。72.45%的受访者认为应当“人才外引与内部培养并举,尽量达到人才互补,避免人才同质化和内部竞争”;66.33%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加强人才内部培养,突出对现有学科人才的内部培养;仅有17.35%的人员选择应当加强人才外引,重点引进关键技术人才。

2.4 农业科研人才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的认识

农业科研人才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的认识见表4。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最为紧缺人才中,受访者集中在学科带头人和科研辅助工作者这2个方面,进一步调查发现,有60.2%的受访者对科研辅助人员在科研团队中贡献作用认为显著,22.45%的受访者对科研辅助人员在科研团队中贡献作用认为极为显著;仅有17.35%的受访者对科研辅助人员在科研团队中贡献作用认为一般。

2.5 农业科研人才对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技术集成方面的认识

农业科研人才对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技术集成方面的认识见表5。64.2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制度或政策方面鼓励团队开展合作,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多支持不同团队间的合作立项工作。61.22%的受访者认为各个团队要有大局意识,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格局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41.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顶层设计,高瞻远瞩,相关部门做好表率,牵头推动单位事业向好向快发展。

2.6 农业科研人才对所在单位人才发展规划方面的认识

农业科研人才对所在单位人才发展规划方面的认识见表6。28.57%的受访者认为单位或部门顶层设计还不够与时俱进,应多开展调研和在小学科、大发展方面,以及人才分类发展方面研究还不够。22.45%的受访者认为注重顶层设计、中长远规划做得很好,还有20.41%的受访者觉得很少听到关于人才发展规划与建设方面的讨论与交流。

2.7 青年科研人才对参与文体公益等方面的活动的认识

青年科研人才对参与文体公益等方面的活动的认识见表7。53.0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科研外的学习交流与培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10.2%的受访者认为科研任务重、时间精力有限,尽量少一些这方面的活动;值得关注的是有36.73%的受访者认为在活动中应当简化形式、注重内涵、创新方式。

2.8 农业科研人才对自身发展状态的调查

农业科研人才对自身发展状态的调查见表8。30.61%的受访者认为满意,57.1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仅有9.18%的人认为不满意,在不满意的因素中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方向不明确、科研平台限制、项目争取困难,尤其是受自身职称限制(如拿不到高级职称,很多项目都限报)3个方面,占比近56%。进一步了解受访者工作面临的困惑显示,近62%的科研人员困惑主要来自科研工作和职称晋升方面。

2.9 农业科研人才对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调查

农业科研人才对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调查见表9。79.59%的受访者认为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三农”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58.16%的受访者认为农业科研人才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在选择瞄准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共性难题,在解决关键环节问题上找突破,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与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受访者也达到47.96%、44.9%。

3 农业科研人才发展对策与措施

3.1 完善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机制

(1)研究出台《淮安市农科院优秀博士生引进培养办法》,积极到“双一流”高校举办推介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学科的人才建设,引进博士6名。(2)成立院党委人才(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杰出人才团队培育计划,柔性引进10余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研究所技术顾问、特约研究员进行客座研究或定期科学研究工作。打造2~3个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在学科领域竞争力强、多学科协作的创新团队。(3)强化院内人才培养,鼓励支持申报各类人才。探索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模式,激活博士后工作站功能和作用;依據人才对相关培训内容的需要,开展一系列业务能力培训或管理培训,促进全员知识更新,提升岗位履职能力。(4)制定《淮安市农科院职称工作委员会工作规范》,深化、优化、细化职工考核评价办法,做好新旧职称体系的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让科技人员选好分类、干好事业、评好职称。

3.2 健全农业科研人才奖励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励农业科技人才的进步和创新,发挥其创造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农业科研院所对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研究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统筹发挥好奖励性绩效工资、科研业绩奖励、创新创优积分奖励和成果转化收益等不同板块奖励性薪酬激励作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此,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持续推进以绩效管理为重点的目标考评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新的《年度目标考评办法》和《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突出了对争先创优和成果产出的激励。建立聘用人员使用管理办法和薪酬体系设计,管好用好外聘人员。设立新产品研发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开发新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支持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3.3 加强科研立项资助与平台建设

积极鼓励农业科研人才申报各类项目、成果,在成果评奖和项目申报上报方面为科研人才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人才在项目申报、成果打造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平台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研技术平台建设是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手段之一,加强和大院大所合作交流,通过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特点的共享局面,扩大资源共享系统的内涵和覆盖面,使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使共享平台更加完善。除了共建高端实验室外,要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等国家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平台支撑科技创新,补齐科研人才在创新平台方面的短板。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为鼓励科研人才科技创新,激活创新活力,印发《淮安市农科院科研储备项目库》,首批进入全院科研储备项目库项目79项,自筹资金设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专项课题29项,同时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测重点实验室,积极打造高端试验平台,服务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

3.4 充分发挥党员型农业科研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强化党建引领,选拔11名党员型农业科研人才担任淮安市乡村振兴党员专家顾问、3名同志当选科技镇长团成员,组建8个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人才团队,组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各支部突出“党员型农业科研人才+服务”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开展创新举措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业科研人才要意识到服务乡村的重要性,将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应用起来。不怕吃苦勇于担当,向先进学习,服务单位这个“大我”,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这个“小我”,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服务乡村振兴和院所发展的建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多了解乡村发展和农民所需,开展解决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应用研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同时要积极构建个人与单位命运共同体,爱岗敬业,善作善成,立足岗位做奉献,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乡村振兴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水平。

3.5 突出党建与院所文化建設对人才的引领作用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结合科研院所特点,强化党建引领带动科研人才发展与培养、科技创新与技服务、成果转化与院所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党建与农业科研人才发展融合机制。同时要注重总结凝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积极打造以德为先、以研为根、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规为鉴的农业科研创新文化。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文化建设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动力源泉。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要求,农业科研院所要以创新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院所创新文化建设引导“人才强院”理念形成共识,凝聚院内院外各方人才,促使院内各部门在人才优化上聚力思考,打造地(市)级农业科学院人才高地,为淮安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石研研,赵 闰,张晓泉,等.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343-346.

[2]方 松,张辰路,刘现武. 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条件建设投资策略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9,38(6):33-36.

[3]侯春彩.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28-29.

[4]吴林妃. 基于需求特征的农业科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5]李葆文.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福雷斯特 J W.系统原理[M]. 王洪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7]绪方胜彦. 现代控制工程(英文)[M]. 4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马传峰,李 蕾,王文君,等. 基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1-3.

[9]黄筱琳,尹朝云,樊 芳. 科研生产单位人才成长新途径初探——以先锋人才工程为例[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3(1):38-42.

[10]孟 洪,李仕宝.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308-312.

[11]尚 辰,张岐蜀. 新时代做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9,38(3):93-96.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农业科研单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22期)2017-04-07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17年2期)2017-03-27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23期)2017-02-04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20期)2016-12-21浅析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发展科技与创新(2016年20期)2016-11-25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振兴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