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的问题及教法
张倩雯
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语文成绩的构成主要是课内基础知识和课外部分。真正拉开差距的在于课外部分,而作文在中考中占据了50分,将近40%,作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作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得作文者得语文”,并不是没有道理。笔者常年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关注语文往往也是更加关注作文。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时受限,上课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精讲课的解读,对于练习很难有时间再顾及,对于作文就更没有时间进行集中训练。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留作文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作,然后再统一收回进行批阅,对于作文中集中暴露的问题再进行集中的讲解。然而这种模式就使得学生有了机会借助网络资料完成作文,教师收到的作文往往反映不出来学生的问题,给教师造成了一种假象。
一、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一)作文内容空洞、幼稚,叙事简单
这是学生作文中暴露最为明显的问题。初中阶段以训练学生写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则以写人叙事为主,很多学生的文章素材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例如写事的文章往往是拾金不昧,写人的文章则是写母亲冒着风雨带自己看病。这类小学作文中常见的桥段在初中作文中也是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学生的叙事比较单调,往往是流水账式的文章附加很多情景对话描写,涉及真情实感的情感抒发并不多见。笔者曾多次跟学生强调要注意叙事内容的与时俱进,要贴合实际,但学生给的回复则是无事可写或者无话可说。
(二)作文结构混乱,没有详略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并没有列提纲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在行文的时候结构混乱。一篇作文写完以后,结构不明确,而且自然段之间没有逻辑顺序,每个自然段都没有明确的主题来为中心服务。此外,在文章的详略上,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如,记叙类的文章,多数学生把大部分的笔墨都放在了叙事上,而对于情感的部分则放在了次要位置,导致文章显得头重脚轻,没有重点。
(三)文章语言不生动,缺乏写作技巧
不少学生在作文时面对题目生拼硬凑,以凑够字数为目标,并不懂得灵活运用写作知识与技巧进行构思,以致行文呆板单调,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索然无味。还有的学生提前背诵了所谓的万能开头和结尾,在每一篇文章中进行套用,导致文章看上去貌合神离、不知所云,变成了套作。
(四)文章中心与体裁不突出,表意不明
有一部分学生的文章,读罢全篇,不知所云。如写景的文章,在进行一些必要的写景状物后,又对一件事进行描写,导致文章的体裁不明确。也有的学生不能分辨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在行文的开始就没有确定好体裁,导致后面的文章零零散散,既没有记叙文的六要素,又没有散文的抒情描写或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要素,让阅卷教师抓不住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缺乏对作文的修改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但说到作文修改,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好像把写作文当作了应付差事,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置若罔闻,教师给完修改意见,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满足于现状,或者直言下次写的时候会记住,并没有落在纸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某一方面反复出现问题。
二、初中作文策略方法初探
在一次考试后,笔者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作文问题进行剖析。根据学生上交的分析材料显示,问题最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素材不够,写作无话可说;语言不够优美,不会使用写作技巧;写文章抓不住中心。针对学生自述的问题及实际作文训练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探究,并付诸实践,列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作文教学中继续探究。
(一)多方面积累素材
如果把语文的作文比作坚挺的高楼,那作文的素材就是构成高楼的无数砖瓦,这些砖瓦形状各异,功能不同,但都为整体添加了色彩。但是目前初中生在行文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还有的学生甚至把作文的题目直接当成素材进行扩写或改写。当下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造成了他们没有积累素材的机会,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随意捏造事件,造成文章假、大、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
1.从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本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所以从语本课本上积累素材是最为方便的。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注意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把课文分成不同类别分别服务不同的写作主题。其次可以记住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候进行化用。例如:如果是写景主题的文章,我们就可以使用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如果写坚强品质类的文章,我们可以用《白杨礼赞》。此外,各种古代诗词也可以化用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用来增加学生作文的文采。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素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每个学期要求的名著导读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杂志和篇章的阅读,甚至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分享一个小的文章和素材,这样一个学期积累下来,学生就会获得很多不同类型的素材。此外,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在阅读书籍时的感想,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这看似最简单,实则最难操作,因为多数学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更多地感受生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多为学生介绍身边的实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进行户外活动,把有意义的户外见闻记录下来,写在作文本上。
(二)借助优秀文章,进行模仿训练
在收集了学生的问卷后,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多多提供高分作文在课堂上讲解。因为大多数学生不能直观地知道自己的作文和高分作文的差距在哪,所以如果教师能够经常把高分作文当作范文来讲解,分析该作文的优势,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奥秘。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在为学生分析完高分作文后,要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要注意模仿范文的语言和结构,多多模仿自然也就会成为习惯了。
(三)依托课堂进行微写作训练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如果单纯把作文留作回家作业,那学生的作文很难得到提高。语文课堂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在精讲课文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点评,让学生畅所欲言,字数不用过多,就像微博的评论一样,大约100—200字,但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并且做到自圆其说。这种训练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进行分段训练而并非整体
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是让学生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训练学生写文章的综合能力,但是这无形中既给了学生写作的压力,又给了教师评卷的压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所以笔者在日常的训练中更加注重分段、分层次、分结构的训练。比如将训练的题目设置为描写春季的一个景色,但是要用到两种以上修辞,或者描写一个学生熟悉的人物,要使用两种以上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更有针对性,不但学生容易接受,教师也更能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于对症下药。这种练习做得多了,学生再写完整作文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了。
综上所述,学生在作文方面所暴露的问题不可能一成不变,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每个学生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相应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进行思考与探究,从实际出发,不断发现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審美情趣。不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标,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发现真、善、美的能力,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语文,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让写作成为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猜你喜欢文章作文语文红批作文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20年37期)2020-11-17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7期)2009-09-0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8期)2009-09-0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6期)2009-07-03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4期)2009-05-11小排经“点化”大文章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09年4期)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