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不忘初心

坚守为民初心,共建文明高地

2021-11-09 11:27:26不忘初心
赵洪涛2020年11月20日,淮安市以全国第七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淮安的主城区、全国文

赵洪涛

2020年11月20日,淮安市以全国第七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淮安的主城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主阵地,清江浦区的担子最重、责任最大。一方面,该区每年承担着全市50%以上的中央、省、市问卷调查量,80%左右的实地点位测评量;另一方面,全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需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任务重,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秩序管理难度大,都给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该区直面困难、顶住压力,主动扛起主城区的责任担当,以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为重点,以“永远在路上”的笃定情怀、永不停歇的坚定步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创建高潮,不断推动创建工作从外延向“内涵”转变、由达标创建向为民创建转变,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城市文明水平稳步提升。

一、坚持统筹谋划、高位推动,

在创建为民中守初心、强引领

在2015—2017年首轮创建中,淮安市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失之交臂”。全区上下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自身短板和不足,更加深化了对创建工作的思考和领悟。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在短时间内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城市文明形象和内涵上取得较大突破,必须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做到有章可循,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到有的放矢,使创建工作高效化、特色化;必须以人为本、突出民生,做到为民惠民,使创建工作更受群众支持、更得百姓欢心。为此,清江浦区在统筹谋划上做足功夫,坚持高点站位、高处布局、高位推动,全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合拳”。

突出问题引领,坚守创建为民之心。经历了首轮创建失败后,全区上下对“为什么创建文明城市”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创建不仅是拿“牌子”、长“面子”,更是内外兼修、共建共享的过程。说到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为了推动城市文明发展进步,给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实践证明,如果群众不参与、不支持、不满意,那么创建只能是“走过场”、徒劳无功,注定会失败。为此,清江浦区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受益”作为基本准则,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使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过程,成为“办实事、补短板、优服务”的过程。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好事实事中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好处,创建成功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強化目标引领,落实创建为民之策。按照为民创建的宗旨,清江浦区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制定了三年“迎考大纲”。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将文明城市创建内容细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惠民工程。每年改造几个老旧小区、提升几个农贸市场、建成哪几条道路、净化哪几条河道、开展哪些文体活动、打造哪些特色品牌,全部明确下来、固定下来,并适时进行优化调整,一个个冷冰冰的考核指标变成了一项项暖融融的为民举措。在具体工作中,该区坚持工作项目化,细化年度工作方案、具化年度工作目标、优化年度工作措施,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深入开展九大专项整治攻坚、重要单元达标创建、点位达标验收等系列行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城区秩序管理、文明素养提升等工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突出示范引领,牢记创建为民之责。文明城市创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试验田”和“检验场”。清江浦区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推动全民创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将“我为创建做了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什么”作为重要评判依据,压紧压实责任,用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换取广大群众的信任感。实施示范化工程,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围绕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创建重难点领域领项目、包难点,压茬推进一批重难点问题解决;落实网格化制度,将全区划分为86个网格,建立区领导挂钩街道(乡镇)、区直机关部门挂钩社区(村)制度,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双报到”机制;建立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性下沉一线,宣传惠民政策,开展志愿服务,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变成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履职尽责、推进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二、坚持攻坚克难、全面提升,

在创建惠民中践使命、优服务

人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城市,必须着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始终把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一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推动民生实事工程往实里走、往老百姓心里走。为此,清江浦区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对标补差、攻坚突破,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查问题、定措施、抓落实,先后投入6.4亿元补短板、增设施、管秩序,不断提升主城区文明形象和创建水平。

在环境秩序整治工程中顺民心。城市环境秩序是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的直观感受,整治城市脏、乱、差,还群众一个整洁有序的文明城市,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应尽之责。为此,清江浦区坚持精细化整治,以市场化保洁和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为抓手,聚焦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内环高架沿线、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四清”行动。在全市率先实行农贸市场“活禽禁售”,出动各类保洁车辆7.5万余次,清运垃圾76万余吨,粉刷出新小区内外墙体总计150余万平方米,进一步扫除了保洁盲区、消除了卫生死角。积极落实常态化要求,管治并举、严管重罚,将城管、公安、住建、市场等力量配置在一线,将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到镇街,累计规范整治店外占道经营6.1万余处,暂扣流动摊点近2600个、违章非机动车1.75万余辆,拆除违章违法建设10万余平方米、户外广告19.8万平方米,群众的居住体验持续提升。

在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中暖民心。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一直是全区城市建设的短板,也是创建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聚焦最薄弱环节,让“里子”和“面子”同样光鲜,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清江浦区坚持项目化推进,紧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以重要单元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先后提标改造老旧小区170个、惠及3.2万户群众,完成21个农贸市场及周边164个小区和78条道路的改造提升,维护市政道路57条、后街背巷31.5万平方米,新建停车位1400多个,补植修剪行道树3600余株、绿植5万平方米,改造维修巷道、楼道灯3400余盏,完成户厕无公害化改造600余座,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变化,体会到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实惠。

在示范样板打造工程中聚民心。建设文明城市,既要做好补短板、强弱项等基础工作,还要强化品牌引领、示范带动,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明的引领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清江浦区坚持示范化引领,全面推广小区治理“两网融合、三化驱动、四方共治”的“234”新模式,落实“红黑榜”公示制度,通过星级小区评定、诚信街区打造、文明户评选等举措,打造了淮海路、上海路等10条文明创建样板示范线路,培育了玫瑰苑小区、幸运巷、青年路农贸市场等29个样板示范点位,一大批“最美庭院、最美小巷”成为清江浦区的鲜明标识,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持续增强。

三、坚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在创建育民中提水平、促长效

文明城市源于文明市民。把群众定位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支持和参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因此,清江浦区坚持紧贴群众、融入实践,发挥线上线下平台和阵地宣传引领作用,抓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根本,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文明风尚,不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理念入脑入心。

强化新闻宣传,发好文明之声。在正面宣传、反面曝光中不断扩大创建工作影响力。依托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加大《文明创建直通车》《文明创建在行动》《做文明清江浦人》等栏目和“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推送频次,通过滚动式、持续化报道创建动态,重点分享先进经验做法,展示九大攻坚行动、样板示范等方面的创建成果;创作生动形象的文明创建主题视频并通过各级平台、媒体广泛宣传,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文明养犬、文明用餐、文明经营、垃圾分类等创建工作,在区级及以上平台推送各类报道2000余篇,积极营造全区“树新风、倡文明”的良好氛围。

强化公益宣传,打造文明之景。用好公益宣传阵地,让文明城市宣传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全面推进户外公益广告扩量提质,三年来共更新老旧破损公益广告30万余平方米,新增城市景观小品2000余处,发放文明城市宣传彩页、手提袋等宣传品150余万份,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等倡议书200余万份,印制“提倡公筷公勺”、文明餐饮宣传画、桌贴8万余份;在洪门社区、清纤小区、华府名邸等各类社区,围绕“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主题打造一批楼道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创建应知应会知识、移风易俗、《淮安文明市民12条》等公益宣传,制定《清江浦文明三字经》《乡村文明10条》等,进一步营造文明城市创建氛围;结合“迎中秋、庆国庆”主题,重点做好节庆期间创建氛围提升行动,所有点位做到“铺天盖地”,重要点位做到“精耕细作”,在全面美化亮化中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强化活动宣传,展现文明之风。全面实施文明实践“百千万”工程,开展“善行清江浦、文明你我他”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及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好少年等评选活动。三年来,清江浦区共评选“清江浦好人”146名,当选“中国好人”3名、“江苏好人”9名、“淮安好人”40名;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快乐驿站等文明实践阵地,创新开展“五彩”志愿服务、“十行百佳”评选等系列活动;结合“百场演出进社区”、周末文明大舞台等文艺演出,创作摇滚快板《文明扮靓清江浦、溢彩流光唱文明》、诗朗诵《文明礼赞》等作品,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市民将身心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创建活动1500余场;率先启动“创建进万家、文明大走访”活动,推动市区挂钩、镇街工作人员进网格、户户到,建立了以小区为单位的“N+6”微信群,健全“随手拍”“曝光台”等文明创建平台,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烟头换鸡蛋”等面对面宣传活动,创建的正评率、好评率持续提升。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刻体会

六载磨一剑,三年铸辉煌。回首六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清江浦区收获了巨大的城市变化,更收获了满满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惠民、育民”的创建理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创建氛围,是淮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的最大启示。

为民是创建的初衷所在、根本所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文明创建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行动指南,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创建成果的重要考量。一切以最大程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不盲目提口号、定目标,不劳民伤财、好大喜功,对文明创建抓细抓常,实现长久化、常态化共建,人民群众才能长久共享,城市才能长治久安。

实干是创建的成功之道、關键之举。通往文明城市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一个脚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用手中的“绣花针”,穿透“面子”、深入“里子”,看清症结、拿出办法,大干苦干、实干巧干,扎扎实实解决好城市生活中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痛点”“堵点”问题,推动解决居住改善、公共出行、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才能攻克“疑难杂症”、扫除“顽瘴痼疾”,才能走出一条文明创建的康庄大道,才能取得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胜利。

文明是创建的价值追求、最强底色。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更镌刻在一座城市的灵魂深处。文明创建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荣光。只有把营造社会风尚、塑造城市文明贯穿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始终,让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互动中受到感染、在体验中得到升华,以个体文明素养的提升带动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把文明因子融入城市血脉,城市文明也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文明城市创建永无终点,为民服务永无止境。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清江浦区将继续坚持创建为民的理念,不断深化创建惠民、创建育民,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力书写好文明城市创建“后半篇”文章,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加文明的城市、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良好的社会风尚、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文明群众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3期)2021-03-19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小康(2020年34期)2020-12-10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文明过春节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2期)2020-01-13“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华儿女(2017年9期)2017-05-25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意林·少年版(2017年7期)2017-05-08不做作的文明金山(2017年2期)2017-03-28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实践·党的教育版(2014年5期)2014-07-22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推荐访问:初心 高地 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