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党建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历史考察

2021-12-30 10:39:24党建材料
郭东奇裴泽庆摘要: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建目标确立的基本经验,从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建工程、党建目

郭东奇 裴泽庆

摘要: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建目标确立的基本经验,从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建工程、党建目标的确立聚焦于目标任务的双重性、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知三个方面进行了历史考察。指出: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从百年大党走向百年强党的宝贵经验,探究并梳理影响党建目标确立的重要因素和百年强党党建目标确立的理论价值,有助于为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充足养分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百年党建;
党建目标;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2原100原04

中国共产党党建目标的确立在从百年大党走向百年强党的过程中累积了相对宝贵的基本经验。一方面,这些基本经验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为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丰富充足的养分;
另一方面,这些基本经验的确立、产生以及运用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政党提供有益借鉴,为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在成立100年、执政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时刻将党建目标作为党的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赋予党建目标新的时代内涵以推动党建目标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面对新发展阶段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有必要梳理建党百年来党建目标确立的基本经验,为我们继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理论遵循。

一、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建工程息息相关

党建目标引领党建工程,党建工程承载和实现党建目标。从理论上看,党建目标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深刻的价值逻辑;
从历史沿革的实践历程看,党建目标的提出、发展与运用贯穿整个党建工程的始终且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一)党建目标的确立事关党建工程的理论逻辑

党建目标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党建目标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党建工程的旗帜和指引,起着纲举目张的方向和引导作用。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大党走向百年强党,从而建设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不可少的支柱性建设,为党建目标的确立提供基础支撑和运行架构,是党建目标确立的前提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与长期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论上、实践上、政治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向。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保证党在党建目标确立上的先进性。纵观历史各个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和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时刻,都是在正确的党建目标引领下实现的;
反之,当党和人民群众沿着不完备甚至错误的党建目标行进时,我们的国家发展和国家建设或是错过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或是迎来了历史的倒退,给党和人民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此外,党建目标是一个政党向人民和世界承诺的宣言书,是一个政党根据自身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制定的发展规划,都是经过系统梳理和高度凝练才完成的表述,其目标性和指向性均十分明确,所以才能够在整个党的建设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建目标又有了新的意涵,随之党也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将二者共同升华至新的高度。可见,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是紧密贴合并且相互呼应的,二者要时刻保持内容上的系统性与理论上的一致性。

(二)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建工程密切联系的历史沿革

从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来看,党建目标的提出到确立有一个历史的探索过程。1921年党的一大并未制定完整的党章,也没有明确提出党建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上完成了党章的制定,并且明确了党的任务与现实目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其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同时明确指出党的现实目标,其核心内容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从此,中国共产党才有了相对明确的党建目标。

自从明确了奋斗目标,党建目标的确立便与整个党建工程紧密相连。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三个科学论断:一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602二是明确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毛泽东同志认为:“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1]602三是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基本原则。综上可看出,毛澤东在革命时期便提出党的建设目标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围绕“一个目标、一个工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为实现党的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无论是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还是强调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都始终围绕党的建设目标与党的领导来进行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回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建目标的历史推进过程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起来。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基因和时代性特质;
人民衷心拥护,是党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
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是党必须具备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
朝气蓬勃,是党应当永远保持的进取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党建目标的确立聚焦于目标任务的双重性

党建目标的制定是以党的建设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实现为蓝本,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党建目标的确立便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制定。在目标确立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时代性与实践性、继承与创新和规律性与现实性的结合这三对关系。

(一)突出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党的建设目标是一个理想化的预期要到达的境界和状态,是集全党之力要努力和奋斗的前景,需要通过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个远大目标;
另一方面,党建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是为一段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而服务的,所以党建目标的确立必须兼顾时代内涵与实践建构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紧把握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定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科学布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一,强调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二,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进行新概括、新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43第三,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将党建“五大布局”同党建科学化和执政党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党建目标注重时代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程中的一项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伟大创造,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客观需要。

(二)统筹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建目标的确立具有历史沿革,自党的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建目标便以最高纲领的最终实现为最高价值追求并不断丰富完善党的最低纲领,体现了党建目标在继承与创新层面的统筹。

党建目标的确立要做到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尤其要注重目标确立和执行过程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比如党关于重要层面建设的解读和把握就是随着时代进步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发展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从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到增加制度建设为四大建设,再到增加生态建设共五大建设,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贯穿制度建设和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建结构布局;
再比如执政党建设从十五大“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到党的十九大“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体现了党在继承初心与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础上,不断为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而完善党的建设目标的过程。

(三)坚持规律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规律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是党建目标确立的基本遵循。坚持和尊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列宁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确立党建目标的内在要求,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是党确立党建目标的基本背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当时当下的基本国情是确立党建目标的必然选择。

在党建目标的实际制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规律和以往的理论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当下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把规律和经验的利用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党建目标表述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43这是在面临国内外风险挑战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建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在当前新发展阶段,党更要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党建目标的制定方向,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正确航向,以奋进者的姿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建目标切实扎根落地。

三、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知息息相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在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时刻以自我革命推动带领人民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不断变化,党的党建目标也在不断做出改变和完善。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党对自身历史方位认知一旦出现偏差和失误,就会出现“左”或者右的错误,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都会受到损害。所以党建目标的确立与党对自己历史方位的认知息息相关,对以往历史方位和党建目标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今天党建目标的确立提供指引。

(一)不同历史方位的党建目标定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目标是建设为夺取全国政权努力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成为执政党,实际在党的八大,邓小平就提出建设“执政党”,但由于“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执政党”这种身份认知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也没有转化为全党的自觉意识或者自我认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会以来,党建目标更准确的定位是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际上说来只是在运动方式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具有较大不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标志着党的历史方位也发生深刻变化。1983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邓小平强调:“一定要搞好这次整党,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6]39对历史方位和党建目标的认知表明党已经认识到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给党的自身建设所带来的考验和要求。步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建目标突显为要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世纪之交,在全球化视野下,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党的历史方位概括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且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此时执政党的观念逐渐明确。在党的十七大正式将党的建设目标概括为:“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这表明党在自我认识和自身历史方位上形成重大突破,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建目标作出了新的判断,即把党建设成为统揽“两个大局”背景下,长期执政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对党的历史方位和自身目标定位以及所肩负的使命作出了新的高度契合的判斷。综上可以看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所面临的任务和党的建设目标的基础,而党建目标的不断调整是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关照和回应,所以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确定对党建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

(二)百年强党要建设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首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历史观来看待我们发展中碰到的重大事件的倡导,把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置于五千年、五百年、一百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历史中,从大历史的视野提高科学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深度。其次,深挖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之间的契合性,在研究脉络中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聚焦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探索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最后,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宝贵经验与战略路径研究,是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宝贵经验的重要战略性研究,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执政党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大党走向百年强党的重要关头,中国作为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和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这样的底气和能力建设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党建目标的确立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增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执政担当,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执政自信,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执政影响。建设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经验、展望前行道路的重大理论举措,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继续发挥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院董瑞军

猜你喜欢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基本经验西部学刊(2021年15期)2021-09-1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减贫的政策演进、基本经验及世界意义创新(2021年3期)2021-06-1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民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18期)2020-12-16疫情大考中“中国之治”的基本经验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7期)2020-07-23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变迁及基本经验学理论·下(2020年1期)2020-02-1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理论导刊(2019年10期)2019-10-23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与技术(2019年6期)2019-04-21三方落实三维提升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年10期)2018-10-23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思考广西教育·A版(2017年2期)2017-03-31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的成效、经验与未来取向中州学刊(2014年9期)2014-10-20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党建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