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三封电报

2021-10-17 13:28:15公文范文
刘建强20世纪50年代初,座落于武汉市硚口路的总后3506工厂(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公司的前身)里,

刘建强

20世纪50年代初,座落于武汉市硚口路的总后3506工厂(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公司的前身)里,为了让前线官兵早日用上棉衣棉被,工人们连续数月通宵达旦地干在机台、吃在机台、睡在机台,加班加点赶制军需被装,最多时每人日均能缝制10套棉衣。

三封电报背后的故事

初来3506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工作,就经常听老职工们讲起那段经历。说来也巧,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工厂春节“送温暖”活动中采访到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国怀老师傅。与老人聊起当年抗美援朝军需生产的往事时,刘师傅佝偻的身躯蓦然挺直,他抬起颤巍巍的手从身旁的书桌抽屉里摸出一个卷了皮的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夹在其间的三封早已发黄的电报捧在手心里凝视片刻,又把目光转向我,浑浊的眼睛里现出一股悲怆的神情。

这三封电报,揭开了老人此生最痛彻心扉的往事……

1951年,时年19岁的缝纫工刘国怀是3506厂一名普通的工人。和当时的其他工友一样,他也正投入在加班加点赶制军需用品的任务之中。12月初的一天,刘国怀接到一封从辽宁老家发来的加急电报:“父病重,望你速归。妹国芬。”简短的几个字,让年轻的刘国怀不禁眉头紧锁,内心难以平静。那时,他是多么想立刻回到家里,守护在病重的父亲身旁啊!刘国怀家里有三个兄妹,父亲独独在他身上寄托了最深的期望,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前程,硬生生从母亲手上摘下家里唯一一只祖传的玉镯拿去换了钱,才供他读完三年私塾。在他的心里,父亲对他的支持和爱是深重的、无条件的,而如今父亲病了,自己怎能不在父亲身边尽孝?刘国怀握着电报的手心里全是汗。尽管对病重的父亲满是担心,可是只要一想到这次工作任务的紧急性,一想到自己签下的责任状,他又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绝不能离开岗位!

刘国怀悄悄将电报塞进贴身的衣兜,继续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生产中。半夜时分,他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含泪给父母写了封信:“将士们仍身着单衣、浴血奋战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工厂现在正不分昼夜地为战士们赶制棉衣棉被,容孩儿完成任务再请假回家侍候父亲。”然而,时隔不到半月,他又收到家里发来的第二封加急电报:“父病危,盼你速归。妹国芬。”刘国怀将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抹去脸上的泪,又默默回到了工位,一边工作一边祈盼父亲转危为安。

苦熬到第三天早上,第三封电报传到了他手上,一行醒目的电文让他瘫软在岗位上:“父今晨病故,望儿即归。母刘氏。”

此时的刘国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他撑起身子,步履蹒跚地走到一片林子里,朝向北方遥远的家乡,双膝跪地、掩面痛哭:“父亲,孩儿不孝啊!您病重,我没侍候您一天;
您走了,我也没给您送终!”

对已在生产流水线上奋战两天没合眼的刘国怀来说,家中的紧急电报接踵而至,此时向领导请假肯定能被批准。但刘国怀仍然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面向家乡,刘国怀叩头哽咽:“爹,您平日教育孩儿做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男子汉,前线战士还穿着单衣冲锋陷阵,大伙儿没日没夜抢任务,赶着这档口向组织请假,我做不到啊!容儿子赶完这批冬衣,再到您坟前叩头谢罪啊!”

擦干眼泪,刘国怀缓缓站起身,毅然向车间大步走去……

坐在我面前的刘国怀,颤抖地捧着那三张泛黄的加急电报,沉重而缓慢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表情中不时流露出自责和痛惜。但当回溯起流水线上那热火朝天的情景时,老人的神情又变得亢奋激昂起来。他凝视着窗外一排排墨绿的松柏,眼神里流露着坚毅与向往。那些尘封的往事,仿佛都深藏在了刘国怀紧皱的眉宇间、被耙头深犁过的皱褶里和被霜雪浸染的鬓发中。

工厂里的“生死状”

1950年,我国的被装企业数量少、设备落后、产能不高。但随着抗美援朝战火的点燃,为了保证部队官兵能按时着上冬装,工厂只能超常规、超时限、超能量地制定生产任务定额。在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非常时期,工厂与各生产车间签订了《抗美援朝部队冬装生产产品质量目标责任书》,厂里的干部职工都将它比作“生死状”。在一次紧急生产会议上,时任厂长李佐彬给分厂厂长下达月生产任务,分厂厂长无奈地说:“李厂长,这任务怎么也完不成啊!”“想想前线官兵,咱们就是豁出命也得完成这次任务!” 李佐彬坚定地说道。

刘国怀老人讲到:“我们这个生产联组,加上辅助工,也就20多个人,每天要完成240套棉衣制作任务,相当于一天要完成两天的工作量。签下了‘生死状,就是关键时刻要豁出命来干!作为生产骨干,我顶下了上袖子的工序。这个工序在当年技术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左右力道均匀,我不论是吃饭还是躺下休息,都会从兜里掏出一根细绳来抻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琢磨,才圆满达到了这道工序的质量要求。好在那时正年轻,还没成家,我那百来斤身子索性全搭在了生产线上。每天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全耗在了机台上,饿了啃上几个馒头,夜里乏了困了,趴在机台上打个盹,大冬天冲个冷水脸,就又干上了。要知道,运送援朝军需物资的专列就等候在我们的厂房外,不这样豁出命来干,怎么能完成任务,又怎么能确保俺志愿军夺取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呢?”

是啊,一张“生死状”留下的只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份记忆,而在“生死状”之外,让后来人代代传承的却是一种坚韧顽强、舍生忘我的珍贵基因。

听着老人侃侃而谈,我蓦然发现:军队后勤被装生产战线不正像是抗美援朝另一个战场的“上甘岭”吗?正如刘国怀老人常常提到的那句话:“只要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拿不下的山头、攻不破的难关!”

在当时,工厂领导对生产车间采取分片包干,大家自觉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场办公工;
科室干部每周定期到生产一线跟班上岗;
医务人员深入车间班组,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辅助工序工人在完成本工号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协助其他工序做好生产任务的跟进;
为克服产品任务量大、半成品众多而造成的生产空间狭小等困难,各部门主动腾出办公室、楼道、俱乐部、会议室等场地,摆上案子、架起机器,铺棉、绗趟、锁眼、钉扣。许多职工家属也闻讯赶来参加突击生产。看到工厂到处是临时工房,实在腾不出空余的地方,她们就把棉衣片、棉花领回家,用自己的机器绗。不少妇女为了多出活儿,让家中老人或孩子承担到工厂领活儿送活儿的任务。工人们更是废寝忘食,他们不计劳动时间、不论工作条件、不讲劳动报酬,忘我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任务完成前的冲刺关头,他们大多吃住在工房,昼夜生产、连续作战,困了就用凉水浇浇头。有的工人在机台干着活,一打瞌睡,头撞在针挺上,脑门顿时碰起大包,疼得在地上直转圈,只是用手揉一揉,又接着干;
有的工人瞌睡时,手随棉片被送进压脚,被机针扎透、鲜血直淌,就顺手抄起油壶在伤口上点几滴机油,止住血,又投入生产。

在无数个日夜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有的工人因高烧不退而晕倒在岗位上,被搀扶到医务室,还没打完吊瓶,就自己拔了针头,撑着身子重返机台了。杨春娣、胡玉虎两名職工得了急性重病,可他们都只在医院躺了不到一周,就软磨硬泡地出了院,第二天便铆足精神上了流水线。

“那时的生产线真是战场火线啊,没有一种牺牲精神,想突击完成前线急需的那些被装任务,没门儿!”

老一辈革命者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为支援前线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集团发展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发扬、传承!

猜你喜欢 机台电报工厂 上汽通用五菱供应商注塑机台统计分析时代汽车(2021年4期)2021-04-02李鸿章让马和电报赛跑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4期)2020-05-13电报妇女(2018年6期)2018-09-14传“电报”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3期)2018-05-14企鹅冰工厂小火炬·智漫悦读(2017年7期)2017-09-29工厂危机科学启蒙(2015年4期)2015-04-14植物工厂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2010年8期)2010-06-28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老友(2010年3期)2010-03-25

推荐访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