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2021-10-22 11:04:40公文范文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本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本文简介:土木工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简介: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班级土木X班组别第X小组姓名XX学号XX指导老师XX2012-8-5目录第一周导线测量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数据的记录及计算…………………………………32.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43.导线点坐标计算表……………………………………………5第二周地形测绘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土木X班

第X小组

X

X

X

X

指导老师

X

X

2012-8-5

目录

第一周

导线测量

水准测量

1.

水准测量数据的记录及计算…………………………………3

2.

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4

3.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5

第二周

地形测绘

4.碎部点观测记录坐标表(节选)

……………………………5

第三周

线路定测

5.

综合要素及里程推算资料

……………………………………7

6.

中线放样数据计算表

……………………………………10

7.

纵断面图

…………………………………………………13

8.

横断面图

…………………………………………………14

第四周

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及桥墩放样

9.

桥控网精度估算资料…………………………………………14

10.

桥控网平差计算………………………………………………18

11.

桥墩放样数据计算……………………………………………19

个人小结……………………………………………………20

1.

水准点高程测量数据计算表

(单位:m)

点号

后视

前视

高差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视距

高程(m)

备注

BM

1.304

0.214

+1

0.215

1.375

1.223

31.8

212.690

已知BM点高程为:212.690m

Z

1.750

1.090

1.177

1.001

212.905

0.815

+2

0.817

1.799

1.648

52.2

Z

2.963

0.935

1.131

0.760

213.722

1.052

+2

1.054

2.260

1.860

62.3

Z

1.054

1.011

1.135

0.892

214.776

-0.658

+2

-0.656

1.201

0.907

57.1

Z

0.210

1.712

1.851

1.574

214.120

-1.979

+2

-1.977

0.665

0.354

49.5

Z

1.236

2.189

2.279

2.074

212.143

-0.033

+1

-0.032

1.318

1.155

32.5

BM

1.268

1.269

1.350

1.188

212.111

0.311

+2

0.313

1.349

1.187

50.2

ZD

2.071

0.957

1.068

0.848

212.424

1.601

+2

1.603

2.168

1.977

46.9

ZD

1.544

0.470

0.618

0.340

214.027

0.596

+1

0.597

1.668

1.418

37.4

ZD

0.871

0.948

1.134

0.760

214.624

-0.670

+2

-0.668

1.010

0.730

49.3

ZD

0.681

1.541

1.648

1.435

213.956

-0.942

+2

-0.940

0.838

0.521

69.1

ZD

1.022

1.623

1.781

1.407

213.016

-0.328

+2

-0.326

1.100

0.944

43.0

BM

1.350

1.488

1.214

212.690

-0.021

568.6

辅助计算

2.

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

置镜点

仪器高

目标点

棱镜高

观测值(左,右)

高差

平均数

改正后

高程

A

1.354

F

1.618

-2.601;-2.603

-2.866

-2.865

-2.865

212.681

F

1.355

A

1.401

2.910;2.910

2.864

219.156

E

1.575

1.397;1.393

1.175

1.176

1.175

E

1.490

F

1.500

-1.165;-1.167

-1.176

212.528

D

1.351

0.565;0.564

0.704

0.707

0.706

D

1.367

E

1.596

-0.478;-0.482

-0.709

211.697

C

1.648

1.111;1.110

0.830

0.832

0.831

C

1.406

D

1.550

-0.689;-0.688

0.833

210.991

B

1.356

6.573;6.574

6.624

6.630

6.628

B

1.408

C

1.640

-6.398;-6.406

-6.636

209.816

A

1.800

--6.610;-6.610

-6.494

-6.473

-6.475

A

1.354

B

1.508

6.597;6.615

-6.452

212.681

fh=0.007m<30√∑D=0.023m

3.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m)

坐标值

(")

x(m)

y(m)

A

266°22′16″

174.232

93094.638

49444.77

B

65°04′32″

+7

65°04′39″

93083.608

49270.89

21°17′37″

144.728

C

167°15′44″

+7

167°15′51″

93218.455

49323.44

34°1′46″

45.572

D

99°29′26″

+7

99°29′33″

93256.223

49348.95

114°32′13″

91.087

E

116°11′57″

+7

116°12′04″

93218.395

49431.81

178°20′9″

83.504

F

192°59′02″

+7

192°59′09″

93134.925

49434.23

165°21′00″

41.641

A

78°58′37″

+7

78°58′44″

93094.638

49444.77

266°22′16″

B

719°59′18″

+42

720°00′00″

580.764

辅助计算

fβ=∑β测-∑β理=-42″

Fβ=40√6=98″

f=√0.004*0.004+0.005*0.005=0.006m

k=0.006/580.764=1/96794<1/2000

4.

碎部点观测记录表(节选一页)

点号

X(m)

Y(m)

Z(m)

V1

49302.240

93073.445

214.999

V2

49302.322

93085.511

214.937

V3

49302.165

93144.024

214.597

V4

49301.786

93146.890

214.614

V5

49300.382

93149.902

214.657

V6

49297.213

93152.767

214.825

V7

49292.663

93153.981

215.062

V8

49213.291

93154.090,217.546

V9

49201.114

93129.664

218.857

V10

49203.683

93129.667

218.865

V11

49272.098

93129.266

218.573

V12

49269.193

93126.486

218.681

V13

49269.167

93117.911

218.820

V14

49201.134

93118.143

218.940

V15

49210.450

93118.043

218.934

V16

49210.210

93121.281

218.950

V17

49213.760

93121.240

218.966

V18

49213.473

93118.073

218.937

V19

49218.689

93112.150

218.974

V20

49215.142

93112.206

218.982

V21

49215.182

93108.664

219.012

V22

49218.657

93108.623

218.998

V23

49225.090

93108.632

219.019

V24

49269.120

93114.934

218.857

V25

49268.923

93090.890,219.061

V26

49263.841

93090.835

219.073

V27

49271.717

93085.690,219.127

V28

49275.595

93085.547,218.461

V29

49284.084

93085.506

218.453

V30

49287.813

93085.588

216.981

5.

综合要素计算及里程推算

一、已知数据:

(1)交点坐标

JD0

93094.638,4944.766)

JD1

(93090.160,49305.192)

JD2

(93171.397,49207.815)

(2)圆曲线半径

R=300m

(3)缓和曲线长

l0=40m

(4)JD0里程

K47

+63.572

二、计算数据

α1=arctan=268°9′45″

α2=arctan=309°50′12″

α=α2—α1=41°40′27″

所以:

缓和曲线切线角=3°49′11″

总偏角=1°16′24″

切垂距=19.997m

圆曲线内移量=0.222m

=134.263m

=258.205m

=21.232m

直缓点(ZH)绝对坐标

缓直点(HZ)绝对坐标

三、主点里程推算

JD0

K47+63.572

ZH

K47+38.955

+l0

40.000

HY

K47+108.955

+L/2-l0

89.103

QZ

K47+198.058

+L/2-l0

89.103

HY

K47+287.161

+l0

40.000

HZ

K47+327.161

6.中线坐标放样数据计算表

1.里程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

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部分

圆曲线部分

(以ZH为坐标原点)

里程

x

y

ZH

K47+68.955

0

0

+78.955

10

0.014

+88.955

19.999

0.111

+98.955

29.996

0.375

+100.000

31.040

0.416

HY

K47+108.955

39.982

0.889

+120

50.987

1.827

+140

70.796

4.554

+160

90.380

8.595

+180

109.621

13.932

QZ

K+47+198.058

126.711

19.843

(以HZ为坐标原点)

里程

x

y

HZ

K47+327.161

0

0

+317.161

-10

0.014

+307.161

-19.999

0.111

+300.000

-27.158

0.278

+297.161

-29.996

0.375

YH

K47+287.161

-39.982

0.889

+280

-47.121

1.451

+260

-66.964

3.921

+

240

-86.598

7.708

+220

-105.937

12.795

+200

-124.894

19.159

QZ

K47+198.058

-126.711

19.843

2.里程点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坐标

转换公式:

缓和曲线各里程点坐标

里程

X

Y

JD0

K47+63.572

93094.638

49444.766

ZH

K47+68.955

93094.465

49439.386

+78.955

93094.158

49429.391

+88.955

93093.878

49419.394

+98.955

93093.878

49409.393

+100.000

93093.885

49408.349

HY

K47+108.955

93094.072

49399.396

+120

93094.656

49388.367

+140

93096.747

49368.480

+160

93100.158

49348.777

+180

93104.874

49329.345

QZ

K47+198.058

93110.235

49312.104

HZ

K47+327.161

93176.169

49202.095

+317.161

93169.774

49209.783

+307.131

93163.443

49217.523

+300.000

93158.985

49223.127

+297.161

93157.241

49225.368

YH

K47+287.161

93151.239

49233.366

+280

93147.097

49239.207

+260

93136.283

49256.027

+240

93126.613

49273.529

+220

93118.131

49291.638

+200

93110.873

49310.271

7.纵断面图

见附图

8.横断面图(见附图)

9.桥控网精度估算资料

概测数据:

33°28′44″

31°38′46″

33°15′14″

30°09′48″

116°21′28″

115°06′00″

已知线验数据:

则将所得数据代入得:

(所得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a1

c1

BⅡ

D

A

c2

b2

a2

b1

B

C

BⅠ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A

C

0

01

40.0

39.4

180

01

40.1

40.6

-1.2

0

01

41.0

0

01

40.0

0

0

0

38.8

41.1

B

33

30

29.8

30.9

213

30

30.8

29.5

+1.4

33

30

30.2

33

28

49.2

32.0

28.2

D

65

09

8.0

6.6

245

09

3.2

2.3

+4.3

65

09

4.5

31

38

34.3

65

09

23.5

5.2

1.4

C

00

01

42.0

41.7

180

01

43.0

42.1

-0.4

0

01

41.9

41.2

41.2

2

A

C

60

15

00

0.8

240

15

0.3

1.2

-0.4

60

15

1.2

60

15

1.0

0

0

0

1.5

2.1

B

93

43

52.2

52.5

273

43

46.0

45.3

+7.2

93

43

48.9

33

28

47.7

52.8

44.5

D

125

22

20.5

20.3

305

22

16.2

17.1

+3.2

125

22

18.7

31

38

34.8

65

7

22.5

20.0

18.0

C

60

15

3.1

1.8

240

15

1.0

0.8

+1.0

60

15

7.3

0.4

0.5

3

A

C

120

28

20.0

21.5

300

28

19.1

19.4

+2.1

120

28

19.5

120

28

20.5

0

0

0

23.0

19.6

B

153

57

19.0

17.6

333

57

10.8

9.8

+7.8

153

57

13.7

33

28

54.7

16.2

8.7

D

185

35

42.2

41.4

05

35

27.3

27.7

+13.7

185

35

34.6

31

38

30.9

65

07

25.6

40.5

28.0

C

120

28

19.1

19.1

300

28

16.8

17.0

+2.1

120

28

18.5

19.0

17.2

半测回归零最大值:2.4″<8″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10.5″<13″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最大值:5.5″<10″

31°38′33.3″

33°28′50.5″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B

D

0

01

40.0

41.0

180

01

12.0

13.3

27.7

0

01

28.3

0

01

27.2

00

00

00.0

42.0

14.5

A

33

16

42.1

42.1

213

16

17.0

16.0

26.1

33

16

29.1

33

15

0.8

42.0

15.0

C

63

26

26.0

25.5

243

25

58.0

57.9

27.6

63

26

11.7

30

09

42.6

24.9

57.8

D

00

01

42.5

43.5

180

01

14.0

15.3

28.2

0

01

29.4

44.5

16.5

2

B

D

60

15

1.0

1.6

240

14

36.5

36.5

25.1

60

14

51.1

60

14

49.1

00

00

00.0

2.1

36.4

A

93

30

12.5

12.5

273

29

45.0

44.5

28.0

93

29

58.5

33

15

7.4

12.4

44.0

C

123

39

58.0

58.3

303

39

32.5

33.4

24.9

123

39

45.8

30

09

47.3

58.5

34.2

D

60

15

4.8

5.4

240

14

42.0

40.6

24.8

60

14

53.0

6.0

39.1

3

B

D

120

08

21.1

21.0

300

07

55.0

55.8

25.2

120

08

7.5

120

08

8.4

00

00

00.0

20.8

56.5

A

153

23

27.5

28.5

333

23

02.0

03.0

25.5

153

23

15.8

33

15

8.3

29.5

03.9

C

183

33

15.0

16.0

03

32

48.0

48.3

27.7

183

33

2.2

30

09

46.4

17.0

48.6

D

120

08

18.0

18.8

300

07

53.0

54.3

24.5

120

08

6.6

19.5

55.5

半测回归零最大值:4.1″<8″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3.7″

<13″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最大值:7.5″

<10″

33°15′5.5″

30°9′45.4″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C

B

0

01

39.2

38.7

180

01

7.5

7.8

30.9

0

01

23

00

00

00

38.2

8.0

A

116

23

30.2

29.5

296

22

58.8

58.7

30.8

116

23

14.1

116

21

46.6

28.8

58.6

2

C

B

60

15

1.0

1.9

240

14

27.5

26.9

35.0

60

14

44.4

00

00

00

2.7

26.2

A

176

36

49.1

48.8

356

36

13.9

13.2

35.6

176

36

31

116

21

46.6

48.5

12.5

3

C

B

120

28

27.8

29.3

300

27

58.8

59.1

30.2

120

28

14.2

00

00

00

30.8

59.4

A

236

50

20.5

19.1

56

49

46.0

47.7

31.4

236

50

3.4

116

21

49.2

17.6

49.4

1

D

A

0

01

39.5

39.2

180

01

30.8

29.9

9.8

0

01

34.6

00

00

00

38.8

29.0

B

115

08

13.0

14.1

295

08

13.0

12.5

1.6

115

08

13.3

115

06

38.7

15.2

12.0

2

D

A

60

15

0.0

0.0

240

15

4.1

4.2

4.2

60

15

2.1

00

00

00

0.0

4.3

B

175

21

37.1

37.0

355

21

32.1

32.1

4.9

175

21

34.6

115

06

32.5

36.8

32.0

3

D

A

120

28

20.0

19.2

300

28

15.4

16.0

3.2

120

28

17.6

00

00

00

18.4

16.6

B

235

34

56.4

56.2

55

34

56.2

56.9

0.7

235

34

56.6

115

06

39.0

55.9

57.2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6.6″<10″

115°06′36.8″

116°21′49.0″

10.桥墩网平差计算表

三角形编号

角度编号

角度观测值

°′″

第一次改正数

第一次改正后的角度值

°′″

第二次改正数

第二次改正后的角度值

°′″

116

21

49.0

-5.1

116

21

43.9

+2.0

116

21

45.9

30

09

35.4

-4.9

30

09

30.5

-2.0

30

09

28.5

33

28

50.5

-4.9

33

28

45.6

0

33

28

45.6

180

00

14.9

-14.9

180

00

00

0

180

00

00

33

15

5.5

-5.2

33

15

0.3

+2.0

33

15

2.3

115

06

36.8

-5.2

116

06

31.6

-2.0

116

06

29.6

31

38

33.3

-5.2

31

38

28.1

0

31

38

28.1

180

00

15.6

-15.6

180

00

00

0

180

00

00

11.

桥墩放样数据计算及成果表

控制点

X

Y

A

0

0

B

150.831

0

C

70.544

-46.055

D

77.760

47.915

α,β的计算

33

°28′

45.6″

31°

28

′28.1″

α

β

X

Y

A

D

B

C

测量实习个人小结

4周的测量实习任务终于在我们组共同的努力下,用3周时间提前完成了。这3周是让人难忘的3周,我不仅从中巩固了书中所学的测量知识,学会了野外实际操作的测量技巧,还加深了与班上同学的感情,收获了友谊,学会了团队的合作。

测量实习第一周的任务是导线测量,用的是全站仪和水准仪。尽管我们基本都知道操作仪器要领,在导线点确定下来开始实际测量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全站仪的对中整平不够准,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瞄镜的时候对仪器的制动,微动不够熟练,分工不明确想做这想做那等等,种种问题造成我们组刚开始测量进度缓慢,花了大概一天加一个下午的时间导线点A点的坐标都还没确定下来(在完成导线测量任务后看来,这一天半也不是白费的,为接下来一天的高效率打好了基础),其他有些组已经差不多完成,看着其他组,中途大家有焦急,沮丧,有闹情绪,但是大家通过沟通讨论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劳动力,分成2组,一组用全站仪进行闭合导线测量,一组用水准仪进行水准点高程测量,组里又细分瞄镜、跑尺、跑镜、记录、计算,很快便在接下来的一天内完成了外业数据采集任务,并且通过内业计算都符合误差的要求。我在这里面是负责全站仪的瞄镜,操作仪器的工作,通过这周的测量,我非常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的对中整平,找像瞄镜以及全站仪的导线测量操作,加深了对导线测量的理解。

测量实习第二周的任务是碎部测量,画出地形图,地点是铁道学院西大门到图书馆附近的这块区域。这周的任务是比较大的,碎部测量需要测量的数据多,我们在第一周任务完成后休息了一会,就马上提前开始了第二周的任务。还是如第一周一样,开始大家对于碎部测量的认识不够,仪器的操作不够了解,最初的两天采集的数据都是错误的,都不能用。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去了现场,人手明显多了,测量的时候会有大概3个人空闲下来。慢慢下来,大家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打击。问题出现了就必须解决,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通过组员间的沟通,发现其实外业测量过程中大概只需要四人,一人操作全站仪瞄镜,一人跑镜,一人绘画草图,一人组织和衔接2组之间的工作,大家就又分成了2组,大家轮流休息,测量一天休息一天。在这里就辛苦组长了,组长由于要衔接组织2组之间的工作,所以每天都得到场,得不到休息。还有内业的绘图就是晚上或者中午回去以后导出数据以后由组长XX和XX完成,他们都非常熟悉绘图工具。分工进行测量以后,还是在测量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另外个组测量的100多个碎部测量点有误,最后在我们这组的测量工作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每次后视的时候,后视点的坐标必须重新输入一次,如果不重新输入,仪器默认使用的是上次所使用的后视点的坐标,此点可能不是这次测量的后视点。发现问题,解决了问题,进度当然就快了,瞄镜,跑镜,画草图,大家兢兢业业的,很快就在接下来大概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整个区域的碎部测量。在这周任务中,由于我上周任务中已经熟练掌握了全站仪的操作使用,这周我还是负责操作仪器瞄镜的工作,进一步掌握了碎部测量的全站仪操作,深刻理解了碎部测量,地形图的绘制成图出图过程,并且结合第一周的导线测量,真正理解到了测量的两个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碎部;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另外这周的任务可以说是整个测量实习任务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了,整整差不多花了一周,锻炼了我和其他组员的合作协调能力。

再又休息了一天以后,大家便又开始了第三周的任务——线路定测。这周的任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内业数据的计算了,外业的放样及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完全建立在内业计算的数据上。通过在地形图上设计好线路中线位置,然后在图上量出线路起点、交点及终点坐标,然后根据此进行综合要素计算及里程推算,最后计算各中线桩的统一坐标。通过计算,反复验证计算以后,终于开始了外业放样,放样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像第二周一样分组,由于放样过程中没有出现仪器的操作失误问题,进度非常快,这周我们是所有组中最快完成任务的。在这周放样的任务中,我认识到采集数据和放样数据是2个相反的过程,数据的采集是反光镜位置放好以后,操作全站仪的人去找反光镜,而数据的放样就是调整好全站仪以后,跑镜的人去跑位置,是镜头出现在全站仪的视野之内,然后再在误差范围内精确的调整反光镜的位置,我也在这途中找到了测量的乐趣。

由于实习是在暑假进行的,大家都想早点回家,因此在第三周任务完成以后就马上开始了接下来的任务,尽量早点完成整个任务。第四周安排的任务是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及桥墩放样,第一天上午的选点用全站仪大致定了点的位置,下午开始用经纬仪进行精确的测量,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经纬仪需要精确的操作,极小的误差,大家都对经纬仪的操作不够熟悉,导致测量的数据都不符合误差要求,但一下午的功劳并没有白费,至少每个人都熟练了仪器的操作。第二天下雨,但是大家回家的心急切还是打着伞冒雨在雨中进行测量,不过还是有很多测回不符合误差要求,大家都不气馁,最后为了完成一个点的测量一直加班到黑夜。不过也让我懂得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整整一天下来也只有一个点的角度测量符合要求。接下来的一天,大家摆正心态,上午完成所有的角度测量,并且直接由我和组长在野外用计算器完成所有的计算,直接就进行放样,最后在一张小纸上完成了误差小三角,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在所有任务完成以后,我还提议大家拍了几张小组的合照作为纪念。

我从这次的实习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就算是你考试成绩再好,当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就算前面几次的测量数据有误失败了,但也不能放弃,前几次的失败正好为我提供了经验为后一次的测量的成功做了很大的贡献,就如同人生一样,我们要多尝试,失败多了,经验多了,自然就成功了。最后要谢谢悉心指导我们测量的老师们,还有一起测量的组员们,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加深了感情,培养了友谊,一次让人难忘的实习。

24

篇2: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简介:毕业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公司:实习时间、地点实习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20日地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一)前言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内容:

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公司:

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20日

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一)

前言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二)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四)

实习心得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篇3: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地质)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地质) 本文关键词:地质,测量,实验,报告,工程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地质) 本文简介:工程测量与GPS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目录第1章实习目的3第2章实习仪器3第3章实习内容3第4章实习要求4第5章实习过程4第6章物探网设计及放样数据分析7第7章注意事项11第8章心得体会121、实习目的:测量学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平时的课程大都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们不能够很好的掌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地质) 本文内容:

工程测量与GPS实习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

实习目的3

第2章

实习仪器3

第3章

实习内容3

第4章

实习要求4

第5章

实习过程4

第6章

物探网设计及放样数据分析7

第7章

注意事项11

第8章

心得体会12

1、

实习目的:

测量学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平时的课程大都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们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仪器的使用。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掌握测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是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在短期的实习当中,同学们可以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图形的绘制来完成动手操作部分,熟悉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能力。全站仪的练习在之后的实习中也能用到,要熟练掌握。

二、实习仪器:

全站仪及配套脚架、单棱镜及对中杆一套、1+5中海达V8

RTK一套(含整套配件,1+5中纬Zenith25

RTK一套(含整套配件采用电台通讯)、手持GPS接收机、三脚架

三、实习内容:

1.

掌握RTK及手持GPS接收机动态测量方法,学会利用手持机和基站的搭配使用测得划定区域中各个标点坐标

2.

了解全站仪的构造,熟悉全站仪各部件功能及使用。学习并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测点和放样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学会利用测得数据进行绘图,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四、实习要求:

1.实习开始之前,应该认真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巩固实习过程当中需要用到知识,明白实习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2.实习开始时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到实习中,与其他组员积极配合,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知识。

3.每个小组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仪器,同时在外出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4.在实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认真、仔细的进行实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相互协作的精神。

5.实习结束后,应按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放样成果及放样进度表等成果资料。

5、

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页和外业两个部分,内也是物探网的设计和后期数据的分析处理,外业是完成放样和测量数据的采集。两个部分都很重要,需要同学们的做好分工合作,从而高质量的完成这次实习任务。

实习的开始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内业部分的物探网设计,只是后面要进行的外业工作的基础,因为没有物探网是无法完成放样。物探网设计需要用到CAD+CAss软件,并通过对已知划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边界轮廓的系列数据的汇总,进而设计出本组在该区域的全部放样点集。

(1)

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

仪器将事先输入的测站点及放样点坐标反算出距离和方位角,根据水平度盘显示的方位角先进性角度放样,得到放样点所在的方位角的直线,在此直线上剑魂水平距离放样,即可在实地表示出该放样点。

(2)坐标放样步骤

测站点、后视定向及仪器高和目标高设置与坐标测量中的设置是相同的。设置好之后,进行按“1.点放样”,进行点位坐标放样,界面如下图所示,。

A、

输入或从坐标文件调用放样点坐标

B、

输入目标高(如果目标高有变化才输入更改)

C、

计算出放样点的平距和方位角

D、

选择距离放样或坐标放样

E、

距离放样即极坐标放样,界面如下图所示,dHR为当前点与放样点方位角之差,水平转动照准部,直到dHR=0,此时,放样点位于正确的方位上,仪器不能再水平转动;按“测量”键进行距离测量,显示的dHD为当前平距-放样平距,如dHD不等于0,则视线方向上移动棱镜并测量,直到dHD=0,即可得到放样点位。

如果选择坐标放样,按“测量”键后,则显示方位角差及当前点与放样点的坐标差,如下图所示,移动对中杆,直到坐标差dN、dE为0,即为放样点位。按“下点”,可继续进行下一个点的放样。

10/4

3117587.5751

396070.4562

0

10/4,,396070.4562,3117587.5751,0

20/4

3117587.5751

396060.4562

0

20/4,,396060.4562,3117587.5751,0

30/4

3117587.5751

396050.4562

0

30/4,,396050.4562,3117587.5751,0

40/4

3117587.5751

396040.4562

0

40/4,,396040.4562,3117587.5751,0

50/4

3117587.5751

396030.4562

0

50/4,,396030.4562,3117587.5751,0

60/4

3117587.5751

396020.4562

0

60/4,,396020.4562,3117587.5751,0

70/4

3117587.5751

396010.4562

0

70/4,,396010.4562,3117587.5751,0

80/4

3117587.5751

396000.4562

0

80/4,,396000.4562,3117587.5751,0

90/4

3117587.5751

395990.4562

0

90/4,,395990.4562,3117587.5751,0

100/4

3117587.5751

395980.4562

0

100/4,,395980.4562,3117587.5751,0

110/4

3117587.5751

395970.4562

0

110/4,,395970.4562,3117587.5751,0

120/4

3117587.5751

395960.4562

0

120/4,,395960.4562,3117587.5751,0

130/4

3117587.5751

395950.4562

0

130/4,,395950.4562,3117587.5751,0

140/4

3117587.5751

395940.4562

0

140/4,,395940.4562,3117587.5751,0

150/4

3117587.5751

395930.4562

0

150/4,,395930.4562,3117587.5751,0

六、物探网设计及放样数据分析:

10/7

3117527.5751

396070.4562

0

10/7,,396070.4562,3117527.5751,0

20/7

3117527.5751

396060.4562

0

20/7,,396060.4562,3117527.5751,0

30/7

3117527.5751

396050.4562

0

30/7,,396050.4562,3117527.5751,0

40/7

3117527.5751

396040.4562

0

40/7,,396040.4562,3117527.5751,0

50/7

3117527.5751

396030.4562

0

50/7,,396030.4562,3117527.5751,0

60/7

3117527.5751

396020.4562

0

60/7,,396020.4562,3117527.5751,0

70/7

3117527.5751

396010.4562

0

70/7,,396010.4562,3117527.5751,0

80/7

3117527.5751

396000.4562

0

80/7,,396000.4562,3117527.5751,0

90/7

3117527.5751

395990.4562

0

90/7,,395990.4562,3117527.5751,0

100/7

3117527.5751

395980.4562

0

100/7,,395980.4562,3117527.5751,0

110/7

3117527.5751

395970.4562

0

110/7,,395970.4562,3117527.5751,0

120/7

3117527.5751

395960.4562

0

120/7,,395960.4562,3117527.5751,0

130/7

3117527.5751

395950.4562

0

130/7,,395950.4562,3117527.5751,0

物探网设计网

全站仪放样

测线

测点

X坐标

Y坐标

Z坐标

4

10/4

3117587.573

396070.4526

135.058

20/4

3117587.579

396060.4764

135.042

30/4

3117587.571

396050.4916

134.972

40/4

3117587.578

396040.4978

135.091

50/4

3117587.574

396030.4246

135.298

60/4

3117587.577

396020.4899

135.555

70/4

3117587.576

396010.4486

135.731

80/4

3117587.579

396000.4767

135.767

90/4

3117587.570

395990.4731

134.486

100/4

3117587.575

395980.4555

134.899

110/4

3117587.577

395970.4298

135.246

120/4

3117587.573

395960.4091

134.978

130/4

3117587.571

395950.4972

134.916

140/4

3117587.572

395940.4042

134.764

150/4

3117587.576

395930.4058

134.826

测线

测点

X坐标

Y坐标

Z坐标

7

10/7

3117527.571

396070.4512

134.767

20/7

3117527.575

396060.4421

134.851

30/7

3117527.576

396050.4354

134.770

40/7

3117527.572

396040.4645

135.093

50/7

3117527.576

396030.4935

135.113

60/7

3117527.576

396020.4446

135.151

70/7

3117527.579

396010.4419

135.491

80/7

3117527.575

396000.4151

135.446

90/7

3117527.576

395990.4113

134.935

100/7

3117527.569

395980.4093

134.645

110/7

3117527.572

395970.4577

134.354

120/7

3117527.573

395960.4851

134.421

130/7

3117527.576

395950.4767

134.512

RTK放样

测线

测点

X坐标

Y坐标

Z坐标

4

10/4

3117587.573

396070.4526

135.058

20/4

3117587.579

396060.4764

135.042

30/4

3117587.571

396050.4916

134.972

40/4

3117587.578

396040.4978

135.091

50/4

3117587.574

396030.4246

135.298

60/4

3117587.577

396020.4899

135.555

70/4

3117587.576

396010.4486

135.731

80/4

3117587.579

396000.4767

135.767

90/4

3117587.570

395990.4731

134.486

100/4

3117587.575

395980.4555

134.899

110/4

3117587.577

395970.4298

135.246

120/4

3117587.573

395960.4091

134.978

130/4

3117587.571

395950.4972

134.916

140/4

3117587.572

395940.4042

134.764

150/4

3117587.576

395930.4058

134.826

测线

测点

X坐标

Y坐标

Z坐标

7

10/7

3117527.571

396070.4512

134.767

20/7

3117527.575

396060.4421

134.851

30/7

3117527.576

396050.4354

134.770

40/7

3117527.572

396040.4645

135.093

50/7

3117527.576

396030.4935

135.113

60/7

3117527.576

396020.4446

135.151

70/7

3117527.579

396010.4419

135.491

80/7

3117527.575

396000.4151

135.446

90/7

3117527.576

395990.4113

134.935

100/7

3117527.569

395980.4093

134.645

110/7

3117527.572

395970.4577

134.354

120/7

3117527.573

395960.4851

134.421

130/7

3117527.576

395950.4767

134.512

RTK检测图

七、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应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和预习《工程测量与GPS实验实验指导书》中相应项目。了解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2)在实验中认真的观看指导老师进行的示范操作,在使用仪器时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

3)仪器的携带测绘信息网www.jsfw8.com

携带仪器前,检查仪器箱是否扣紧,拉手和背带是否牢固。

4)仪器的安装

(1)安放仪器的三脚架必须稳固可靠,特别注意伸缩腿稳固。

(2)从仪器箱提取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用双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放到三脚架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连接螺旋,直至拧紧。

(3)仪器取出后,应关好箱盖,不准在箱上坐人。

5)仪器的使用

(1)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之后,无论是否观测,观测者必须守护仪器。

(2)应撑伞,给仪器遮阳。雨天禁止使用仪器。

(3)仪器镜头上的灰尘、污痕,只能用软毛刷和镜头纸轻轻擦去。不能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擦,以免磨坏镜面。

(4)旋转仪器各部分螺旋要有手感。制动螺旋不要拧得太紧,微动螺旋不要旋转至尽头。

6)仪器的搬迁

(1)贵重仪器或搬站距离较远时,必须把仪器装箱后再搬。

(2)近距离搬站,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收拢三脚架,一手握住仪器基座或照准部﹐一手抱住脚架,稳步前进。

7)仪器的装箱

(1)从三脚架取下仪器时,先松开各制动螺旋,一手握住仪器基座或支架,一手拧松连接螺旋,双手从架头上取下装箱。

(2)在箱内将仪器正确就位后,拧紧各制动螺旋,关箱扣紧。

8)观测数据按规定的表格现场记录。记录应采用2H或3H硬度的铅笔。记录者听到观测数据后应复诵一遍记录的数字,避免记错。

9)记录者记录完一个测站的数据后,当场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观测者才能搬站。

10)对错误的原始记录数据,不得涂改,也不得用橡皮擦掉,应用横线划去错误数字,把正确的数字写在原数字的上方,并在备注栏说明原因。

11)免棱镜型HTS220发射光是激光,使用时不能对准眼睛直射。

八、心得体会

本次的工程测量实习与我们以往所做过的一些认知实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实习都更注重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的工程操作是很少的;我们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充分接触到了测绘工作中所要用到的RTK、GPS手持机、全站仪等重要仪器,对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本次实验老师都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去操作,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仪器,加深每个人的印象,每个人在实验之后都知道该怎么去操作,没人在水实验。我相信这对我们之后的实习有很大帮助,重点是熟悉RTK和全站仪的使用。

分组很重要,团队很重要,我们需要分工协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有的人确定点,拿好仪器,有的人记录数据,有的人操作仪器,确保团队运作,互相答疑,不懂就问,有问题当场解决,在一次实验中磨合。

同时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负起责任,学好理论,确保自己不出错,实验前做好准备,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

测绘也是一门经验性的学科,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绝不是一两次实验能说清楚的,我们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这一门课。

总之,认真耐心总是没错的。

15

推荐访问:土木工程 测量 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