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在新起点上汲取长征的力量

2021-10-23 14:23:31公文范文
马婷八集纪录片《长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类创举,力求系统、客观、凝练出长征的过程和伟大意义,坚持纪录片

马婷

八集纪录片《长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类创举,力求系统、客观、凝练出长征的过程和伟大意义,坚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做到还原历史,写实可信,同时还能呼应当代主题,升华出新的积极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21年2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和现实意义。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自2016年10月13日播出以来,累计吸引数亿观众观看,在海内外各类媒体平台收获了上千万阅读量。《长征》作为国家重点宣传项目,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艺术开始于对素材的选择,现实生活需要选择、裁剪,才能形成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影片。”1这部纪录片在民族精神、文本价值和现实意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起点上回望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爬雪山,过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长征从时间跨度、参与规模、路途里程、环境风险、战况损耗等方面来看,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85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与中国革命步伐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紧密相关,回望这段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史、中共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军队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从文化的范畴看,长征精神似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文化积淀和优秀禀赋有着密切联系,越是艰难困苦,越能迸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从政治的角度看,《长征》不单单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战略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成长,淬炼了人民军队的燎原之火,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从时代的角度来看,长征精神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精神,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加需要汲取长征的磅礴力量和丰富内涵,坚定走好当代的长征路。

80多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著作研究,现实当中重走长征路的人也络绎不绝,红军长征作为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有着浓厚的理想气质和献身精神,展现出难以置信的意志和勇气,迸发出超越种族和国界的文明力量。

八集纪录片《长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类创举,力求系统、客观、凝练出长征的过程和伟大意义,坚持纪录片的真实性,做到还原历史,写实可信,同时还能呼应当代主题,升华出新的积极意义。从纪录片本身来看,在第一集《英雄史诗》中,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将台堡根据地纪念馆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伴随着同期声“我到这里来,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我们要走的新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新的长征”拉开帷幕,紧接着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的豪迈论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通过伟人的真实讲述开门见山般指出了纪念长征的伟大意义。在创作技巧上,第一集在说明“长征”的基本概念后,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著名人士、亲历者等口述历史,评价长征的重要意义,凸显出长征跨越时空的魅力,进而吸引观众一探究竟。片尾第八集《永远长征》中,我们看到了从长征胜利一直延伸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80多年的沧海桑田,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对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各个重要时期的巨大鼓舞和影响,随即赋以解说词“每当中国革命到了紧要的关头,遇到了艰难险阻,人们都会回望长征,都会从长征中汲取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更加鲜明地回扣“长征永远在路上” 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长征》中间六集《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战史奇观》《民心所向》《跨越极限》《百川归海》,每一集均能紧扣全片主题进行拍摄。如“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如何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如何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优良传统作风”“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个‘铁一般”“如何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党指挥枪、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等方面,这中间每一集主题都紧贴时代、回应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在中间各集的描写上,通过重要人士回忆录、老红军采访、历史影像、红军遗物等,传递出震撼人心的细节和力量,很多镜头让人感动和深思,一大批文献历史影像最大程度还原了老一辈革命家爬雪山、过草地的曲折艰难,也着重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革命情怀,红色精神得到了弘扬和传承,生动诠释“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2这一深刻内涵,激励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克服一切困难、走好今天新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雕細琢,用精品制作诠释伟大远征

纪录片的核心品质是讲述真实故事,真实性是纪录片的重要原则,也是纪录片本身最关键的文本属性。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红军战士翻越冰山雪岭,走过泥泞草地,面对追兵阻敌,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直至最终胜利会师。如何将这样一个历史的过程用纪录片的语言编织成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乃至荡气回肠、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对纪录片创作者创作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一次高难度考验。

“纪录片的创作包含了整体结构和内部结构”,3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长征》创作组搜集了大量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内容,主创团队中有党史、军史专家坐镇,汇集了很多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权威部门的珍贵史料支撑,还有来自于长征亲历者老红军的采访实录,很多长征时期途经的著名地点、书籍、信件、红军遗物都能够为这段史实提供非常详实可信的支撑,基本上做到了历史判断的准确、事件描述的准确和史实细节的准确。

通俗意义上来看,细节具体、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的故事比较能够吸引观众,简单的堆积罗列历史文献资料的创作方式在传播的覆盖面上效率不高。从纪录片《长征》来看,八集长征故事的组织结构紧紧围绕“长征之路、长征精神、民心所向”三条主线交叉螺旋前进。从大的方面来讲,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长征精神的蓬勃喷涌与长征进程中的民心所向这三条线索共同贯穿了《长征》的创作,使《长征》在时间维度上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从语言角度来看,《长征》可谓做足了功课,语言上的功课是《长征》提升艺术感染力的重要着力点。重大题材纪录片至高的政治性和艺术性要求,决定了创作者必须在对节目语言做严谨的精准把握,同时还要在严谨、精准的基础上赋予其人文的温度和艺术感染力。“群体口述有助于讲好大家似乎都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4纪录片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在解说词上,其他如口述采访、画面剪辑、音乐创作、音乐编辑、动画制作、特技处理等,一切可供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要素都是需要我们精准推敲的语言。

《长征》在解说词上经过了精雕细琢,经历了改段落,改句子,最后则是字斟句酌。

譬如第八集《永远长征》,开始叫《永远的长征》,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改为《永远长征》,一字之差,含义却殊为不同。还有,第八集结尾时有一句解说词“长征永远在路上……承载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中,到底是用“磅礴”还是用“蓬勃”,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还是确定为“磅礴”。用个人口述历史,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視觉冲击,更是《长征》在语言表达上的点睛之笔。《长征》抢救性采访了49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看着平均年龄在100岁左右的亲历长征的老红军的口述采访让人十分信服,他们的讲述既有对革命的关切也有对于理想的坚定,还有从小人物口中展现出来的信心和从容,极富历史纵深感。当看到屏幕上老红军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庞,但又坚毅无比的眼神,听他们说到“没有理想信念,长征一天都走不下去”时,敬仰、崇敬和感动霎时回荡心间,什么是理想信念的问题,顿时了然于心。

《长征》的文字语言和口述语言充满了信仰和勇敢的力量。画面语言更是传达出震撼和悲壮。第七集《百川归海》讲到三军胜利会师的高潮之时,一组队伍从瑞金出发、一直到川陕甘烈士陵园的墓碑,航拍镜头慢慢拉起,占满了整张屏幕,此时,画外音说道:“这一座座烈士的墓碑,一串串英雄的名字,是对共产党人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的最悲壮最深沉的诠释,是对红军将士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最生动最有力的见证。还有许许多多战死、病死、冻死、饿死在雪山草地上的红军战士,他们没有墓碑。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寻找他们的名字。”这一幕画面与解说的组合,是何等的悲壮与豪迈。当观众看到那一片片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墓碑时,会极其震撼,正是那些已经牺牲的革命先烈,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就是时代的呼唤,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长征》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作为片尾曲,这首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经过历史锤炼的歌曲气势磅礴,旋律优美,通俗易懂,作为《长征》的压轴之声十分贴切,1964年的版本更增强了片子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此外,纪录片《长征》大量采用诗歌、绘画、雕塑、歌曲等元素,将历史感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有效填补了长征影像史料不足的缺憾,毛泽东诗词的引用,既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不乏对于创作主体呼应的点睛之笔,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历史作品中的诗歌元素,摄制组精心设计的320多条总时长近一小时的动画特效地图,更是形象地展现了长征途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重要历史事件,让长征的影像呈现得鲜活无比。

创新表达,用影像作品助力开创新局

如果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突破国民党“围剿”的军事困境走出的一条震古烁今的征程,那么纪录片《长征》的创作则是较为巧妙地突破了影像资料匮乏的藩篱,在纪录片创作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长征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却极为稀少,八集,每集50分钟篇幅的大型纪录片,用什么来填充电视画面?如何生动地展现四渡赤水出奇兵、乌蒙磅礴走泥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摆在创作人员面前极其现实的问题,如何做到画面不但要有内容,还要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性统一”,5这的确是对摄制组创作能力的巨大考验。为确保《长征》史实细节上的扎实和鲜活,《长征》剧组奔波近10万千米,累计拍摄素材500多小时,梳理影像资料600余小时,采访长征沿途历史事件目击者700多条,通过梳理长征的史料、文献、遗址、遗迹、当事人的回忆录、口述采访和与“长征”主题相关的艺术杂糅,努力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丰满生动、立体鲜活、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长征历程。很多带有揭秘性的史料,如长征途中参加红军的小喇嘛桑吉悦希、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外国传教士勃沙特的故事等,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些都让党在长征途中的群众工作、民族政策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的表现得到了更加丰富立体的表现。6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电视节目中虚拟和现实的巧妙结合给了观众全新的试听感受,片中运用了VR和AR技术,也进一步拉近了当代青年观众学党史,知党史的距离;随着当今媒体边界消融,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应对融媒体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优质的纪录片资源将借助大大小小的屏幕走进当代青年人心中,同时这也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汲取精神和营养,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对于大型文献历史纪录片《长征》,它赋予了“长征”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回望和坚守,更是对长征精神的崭新阐释,鲜明的叙事方式、精美的拍摄制作、国际化的视角以及结合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方式,相信会对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拍摄有颇多积极意义。

作者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荷兰]约里斯·伊文思.关于纪录影片创作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80(10).

新华网.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闫东.以长征精神拍摄长征[J].求是.2016(21).

张秀英.长征:探寻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蕴[J].当代电视.2017(03).

《长征》纪录片,2016,腾讯视频

猜你喜欢 长征纪录片精神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6-11智珠二则领导文萃(2020年18期)2020-09-29智珠领导文萃(2020年16期)2020-08-28等待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23期)2019-08-12都精神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年3期)2019-07-01纪录片要有精气神综艺报(2019年6期)2019-04-02超级蚁穴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2期)2019-01-10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十九大精神天下传当代音乐(2018年9期)2018-05-14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12期)2018-03-01

推荐访问:长征 汲取 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