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题库(通用4篇)

2021-10-28 02:25:44公文范文
文明,简言之,就是用文字和记录媒体将成果记录下来。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

文明,简言之,就是用文字和记录媒体将成果记录下来。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题库4篇

【篇1】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生态文明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1、概念

生态文明即生态环境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包括较强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完善的生态制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替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人是自然主宰”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工业文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以急功近利甚至竭泽而渔的方式对待大自然,忽视自然资本的亏损以及对自然发展的维护;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生态文明的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综合性概念。从结构层次上看,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构成生态文明的深层结构,它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生命力,是一种文明形态区别于另一种文明形态的质的规定性。生态物质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构成生态文明的表层结构,是生态文明主体直接感受、认知、评价的表层性因素,具有量的规定性。生态文明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性与反思性的有机统一、系统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持续性与高效性的有机统一和规律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1)生态文明的实践性体现在人们的全部实践活动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贯穿人类实践活动的主线,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一刻也离不开实践;而反思具有反复思维与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2)不管人类采用什么方式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同宇宙其他系统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变换总是处在和谐的状态之中,一旦系统与系统之间或者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和谐变换的链条中断,或者处于不和谐状态,人和自然之间的冲突或对抗就会显露出来,因而,系统性与和谐性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常运行。(3)持续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持续性并不等于低效性,相反,持续性是与高效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才能节约资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持续性与高效性的统一,就必须不断完善生态制度的内容体系,通过完善生态产权制度、建立生态税收制度、健全资源补偿费制度、确立生态核算制度、强化生态非正式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真正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型。(4)人类对浩瀚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而自然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创造性,生态文明的实现才有可能。

总之,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结构及基本特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避免产生理论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盲动,并正确指导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把广义和狭义的生态文明兼收并蓄,建设双向度的生态文明。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作为现有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进来,使经济活动生态化。另一方面,在建设作为文明要素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创新,实现文明模式的根本变革,最终使工业文明跃升为生态文明。

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及制度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绿色经济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制定和实施促进绿色经济的政策措施,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在国际上大力推崇绿色经济的同时,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进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前沿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中国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全面形成。

1、内在要求

中国之所以必须将文明要素的生态文明和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有着深刻的原因。

其一,立足现实,中国必须建设文明要素向度的生态文明。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还处于“物的依赖性”阶段,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对物质财富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强烈。工业化作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最重要手段,在目前工业文明仍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不可能被废弃。但是,作为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工业化,跟上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西方式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实质是采掘和利用矿产资源的生产。据统计,目前人类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源都来自矿产资源。这种生产方式不但耗能巨大,而且污染极为严重。再者,我国是在人类“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地球承载力多达25%的前提下加人工业文明的。这一系列事实警示着我们,可供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已岌岌可危,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审慎行事。

因此,我国的工业化必须审时度势,顾全大局。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现有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来抓,在经济活动中注入“生态血液”,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陷入“发展——倒退”的悖论。

其二,放眼未来,中国必须建设文明形态向度的生态文明。

将生态文明作为现有工业文明形态的一个要素吸纳过来,使经济活动生态化,是鉴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特殊困境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经济活动生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够缓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延长生态系统的“寿命”。但是,理论和现实充分说明,只要工业化生产存在,生态系统就免不了遭破坏,只是程度有别而已。工业文明发展观主要追求物欲,“一是尽量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天然器官,以便使劳动更轻松,生活更舒适;二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从自然界摄取、占有和挥霍更多的物质财富,使人类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危机,文明危机才是根本。工业文明的困境呼唤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解的新的文明形态的出现。

2、制度创新

过去十年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切实把握好若干重大问题。

(一)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二)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老路在中国走不通,也走不起。比如,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谈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 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探索和实践环保新道路越主动越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就越明显越持久。

(三)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要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节约环保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要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切不能放松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努力不欠生态环保新账、多还旧账。

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大气、重金属污染等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还不少, 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五)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要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参考文献

[1]尹成勇.浅析生态文明建设[J]. ECOLOGICAL ECONOMY.2006.9:139-142

[2]张首先. 生态文明:内涵、结构及基本特性[J]. JoumM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M Science Edition). 2010.37:26-29

[3] 赖章盛,胡小玉.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32:109-112

[4] 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Environmental Economy. 2012.10:10-12

[5] 孙新章,王兰英,姜艺,贾莉,秦媛,何霄嘉,姚娜.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3:9-12


摘要:中国面临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又要维护永续发展的生存根基。这决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进程必须“如影随形”、重合并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要实现符合时代主题和人类整体发展要求的现代性。就必须将文明要素向度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形态向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并以前者的逐步实现带动后者的转型。

关键词:工业化;生态文明;路径;主体性

结论:由于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其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作为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坚持整体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工业化,以工业化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符合人类本性和生态整体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形态定能最终确立。

【篇2】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十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05月09日08:3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十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习近平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篇3】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1)单选题

1.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

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

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P134

A.民主化 B. 规范化 C. 法制化 D. 有序化

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不包括( D )。

A.农业产生的污染源比重扩大 B.城市工业污染转移

C.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较少,智力困难 D.农村人口多

3.国家对于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规定是( A )。

A.必须在包装上注明该原料是转基因物质 B.不用注明原料性质

C.贴上绿色产品标示 D.将原料性质随意更改

4.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新目标:到2035年,生

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 A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

文明将全面提升。P14

A.本世纪中叶 B.本世纪前叶

C.本世纪后期 D.2035年

5.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D )为准则。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自然生态规律

C.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对

6.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A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 奢华 D. 浪费

7.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 C )

A.生态公正 B.经济发展

C.生态安全 D.新能源革命

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

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

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

9.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C )。

A.照搬照抄

B.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有针对性筛选

D.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10.( C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生态文明 B.青山绿水

C.良好生态环境 D.生态和谐

11.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C )。

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

B.物质闭路循环

C.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D.能量梯次使用

12.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 D )

A.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 D.以上都是

13.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A )。

A.必由之路 B.必然选择

C.重要途径 D.根本保证

14.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 C )。

A.提高公民意识 B.加强立法

C.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 D.加强宣传教育

15.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   B    )

A.满足自身和他人使用需要

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

C.跟上了流行

D.以上都是

1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 A )为目标。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17.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18. ( A )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A.生态环境 B.生态文明

C.科学发展 D.绿色发展

19. 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

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观比传统消费观多了哪个观念( C )

A.关心个人健康

B.关心经济利益

C.关心对环境的影响

D.关心对安全的危害

20.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 C )。

A.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B.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D.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21. 将( D )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

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22. 生态农业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 C )综合起

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A.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23. 生态旅游于( A )首次提出。

A.1983年

B.1980年

C.20世纪90年代

D.本世纪

24.党的( C )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

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一中全会

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 B )的生态文明理念。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

D.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 A )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27.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28. 完全不含人工化学合成物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

剂的食品是下面哪种食物( A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食品

D.以上都是

29.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景观模式特点的是( D )。

A.功能多 B.模式多 C.发展快 D.模块多

30. 在党在十八届( D )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二 B.三 C.四 D.五

31.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D )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 自然哲学 B. 社会学 C. 伦理学 D. 经济学

32.( C )导致污染企业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A. 群众环境信访案件变化快速

B. 国家对环境法治有更高要求

C. 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

D.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33.( C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34. 购买食物时,按绿色消费观念,人们最好采取购买( C )。

A. 便捷的洋快餐

B. 街头小摊的熟食

C. 原材料视频回家自己加工

D. 以上都不对

35. 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 C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A. 2025年 B. 2030年

C. 2035年 D. 2050年

36. 生态系统保持( A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

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A. 动态平衡状态

B. 静态平衡状态

C. 失衡状态

D. 波动状态

37.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什么?( A )

A.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B. 生态系统 C. 生态效益 D. 自然效益

38.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年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

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 C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A. 2025年 B. 2030年 C. 2035年 D. 2050年

39.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B )

A. 艰巨性 B. 人文性 C. 长期性 D. 复杂性

40. 从消费的目的上来看,适度消费不包括( C )。

A. 生存消费 B. 享受消费 C. 精神消费 D. 发展消费

41.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 D )而采

取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A. 人类与环境关系 B.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C.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 以上都是

42. 什么决定了环境问题的特征? ( C )

A. 社会演变规律 B. 时代更替规律

C. 经济发展特征 D. 人类发展特征

43.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 D )造成的。

A. 资源过度开发 B. 粗放利用

C. 奢侈消费 D. 以上都是

44.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D )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4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 ) .

A. 发展

B.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观念转变

D. 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46. ( A )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

策。

A. 绿色发展 B. 绿色技术

C. 循环经济 D. 绿色消费

47.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 B )为主题。

A. 尊重自然规律 B. 科学发展

C. 以人为本 D. 制度创新

48.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 )。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发展

C. 改变消费模式 D. 经济增长

49. ( A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

智慧的信念。

A. 生态精神 B. 生态文明

C. 生态和谐 D. 生态文化

5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C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A. 生态环境保护 B. 建设美丽中国

C.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和谐

51.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

态文明进行界定?( B )

A. 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 价值论视角

C. 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 文化形态的视角

52. 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终追求的目标是( C )。

A. 经济发展

B. 养成自觉的生态文明生产生活习俗

C. 形成制度有效约束机制

D. 科技进步

53.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B. 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C. 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

D. 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

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54. 在( B ),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55. 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A. 初步形成时期 B. 深化发展时期

C. 丰富完善时期 D. 以上都不是

55. 相比较而言,食用下列哪种食品对人体更安全健康。( C )

A. 熏鱼 B. 烤肉 C. 炖肉 D. 以上都是

56. 生态环境修复始于( A )。

A. 19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90年代

C. 本世纪中叶 D. 本世纪前叶

57.( C )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

成果。

A. 社会文明 B. 生态环境

C. 生态文明 D. 可持续发展

58. ( A )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

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

A. 十八大 B. 十七大

C. 十七大四中全会 D. 十八大四中全会

59. 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A. 可充电电池

B. 镍镉电池

C. 干电池

D. 锂电池

6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

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C )。”

A. 负责制 B. 追究制

C. 终身追究制 D. 行政责任制

6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 B )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A. 生态文明 B. 生态环境

C. 生态精神 D. 生态和谐

62.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6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 C )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6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对于企事业单位要实行( D )。

A. 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B. 先污染后治理制度

C. 放宽污染排放量标准制度

D.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65. 2018年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 A )。

A.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B. 向污染宣战

C. 同呼吸、共奋斗 D. 向雾霾宣战

66.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阶段的是( D )。

A. 原始农业

B. 传统农业

C. 现代农业

D. 有机农业

67.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打好( )时间紧、任

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 A )。

A. 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党的领导

B. 蓝天保卫战、加强党的领导

C. 生态建设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

D. 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

68. ( C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69.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 B )。

A. 草地 B. 森林 C. 海洋 D. 沙漠

70. 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 D )问题。

A. 发展方式 B. 经济结构

C. 消费模式 D. 以上都是

71.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 C )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

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A. 创新化 B. 发展化 C. 市场化 D. 改革化

72. ( A )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 美国 B. 中国 C. 英国 D. 德国

73. 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的是( B )。

A.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伴有参观旅游

74. 公益损害是指污染对( A )造成的影响。

A. 国家、地区的发展 B. 群众健康

C. 群众经济 D. 自然环境

75.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中心是( D )。

A. 以惩罚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B. 以收费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C. 以治理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D. 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制度建设

76.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D )

A.资源低价 B.环境廉价

C.违法成本低 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77.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是( D )

A.一脉相承 B.融为一体

C.不可分割 D.相辅相成

78.要把( B )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

A.打好污染防治站 B.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D.生态文明建设

79.( D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A.生态文明建设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创新改革发展 D.生态环境安全

80.旅游中,下列那种行为是不提倡的?( C )

A.爱护花草

B.不惊扰动物

C.购买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当纪念品

D.不随意使用野生动物和采食野果、野菜

81.公开环境信息,以(B)。

A. 提高环境监管效能

B. 建立环境民主协商机制

C.解决环境资源低价问题

D. 解决环境廉价问题

(2)多选题

1 .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那个层面开展

开( ABC )?

A. 废弃物的无害处理 B. 资源高效利用

C. 资源的循环利用 D. 以上都不是

2 . 下列属于生态服务业的是( ABCD )?

A. 绿色商业服务

B. 生态旅游业

C. 现代物流业

D. 绿色公共管理服务

3 . 绿色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ABD )?

A. 节约 B. 回用 C. 高效 D. 循环

4 . 下列有选项中,属于生态工业学理念的是( ABCD )

A. 生命周期管理 B. 产业共生

C. 城市矿山 D. 机器大生产

5 .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要包括( ABCD )

A. 生态农业 B. 生态工业

C. 生态旅游 D. 生态人居环境

6 . 党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包括( ABC )?

A. 书尊重自然

B. 顺应自然

C. 保持自然的生态理念

D. 大力开发能源

7 . 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ABC )?

A. 经济指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

B. 生态环境指标

C. 管理指标

D. 地区GDP总量

8 .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主要有( ABCD )

A. 时空结构型

B. 食物链型

C. 景观模式型

D. 立体模式型

9 . 生态文明内容丰富,它不仅指自然生态,同时还包括( ABCD )?

A. 生态政治文明

B. 生态科技文明

C. 生态制度文明

D. 生态环境文明

10 . 生态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 综合性

B. 多样性

C. 高效性

D. 持续性

11. 低碳融资渠道包括哪三个路径( ABC )?

A. 国家实验室融资。

B. 公司研发资金。

C. 风险投资。

D. 股票投资

12. 从生态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上来讲,生态学又可分为( ABCD )?

A. 生态经济学

B. 生态理论学

C. 生态法学

D. 生态美学

13.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BCD)?

A. 太阳能

B. 生物能

C. 地热能

D. 氢能

14. 下列能源为清洁能源的是?(ABCD)

A. 水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生物能

D. 海朝能

15 . 坚持( 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 保护环境

B. 保护资源

C. 节约资源

D. 提高效率

16.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有( ABC )

A. 再循环

B. 资源化

C. 减量化

D. 低利用

17. 下列属于生产和市场服务的项目有( ABC )?

A. 金融

B. 物流

C. 中介和咨询

D. 基础教育

18.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D )?

A. 理论基础上不完备

B.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C. 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推广力度不够

D. 政策方面不够完善

19.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区别( ABCD )?

A. 追求的目标不同

B.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C.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同

D. 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同

20. 一下符合生态旅游特点的行为是( ABCD )?

A. 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

B. 旅游接待设施小巧

C. 住宿多以帐篷露营

D. 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

21. 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BD  )并重的产业结构。

A. 环境友好性

B. 资本密集型

C. 市场导向性

D. 劳动密集型

22 . 下列属于公共服务事项的是 ( ABCD )

A. 政府的公共管理 B. 基础教育

C. 公共卫生 D. 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

23. 生态旅游的特征主要体现的 ( ABCD )

A.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B.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C. 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

D. 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的旅游方式

24. 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 ABCD )

A. 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B. 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

C. 认为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

D. 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

25. 从自然科学层面上来讲生态科学主要涵盖(ABCD)

A. 地理生态学

B. 环境生态学

C. 微生物生态学

D. 生态工程学

26.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征( AB )

A. 自组织性 B. 整体性

C. 多样性 D. 动态性

27. 下列有选项中,属于生态工业学理念的是( ABC )

A. 生命周期管理 B. 产业共生

C. 城市矿山 D. 机器大生产

28. “三生共赢”的三生指的是?( ABD )

A. 生产 B. 生活 C. 生命 D. 生态

29 . 生态旅游的特征主要体现的?( ABCD )

A.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B.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C. 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

D. 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的旅游方

30.以( AD )为标志,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战略和实践

A.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

B.2000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C.1996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3)判断题

1 . 农家乐的开发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 √

2 . 企业是人化的自然界。√

3 . 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

4 .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

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

展的可持续性。√

5 . 浙江省柳市生态工业小镇,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工业小镇,而且他是第一批中国特

色小镇。 √

6 . 在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7 . 我国对目前的环境形势作出的判断是:大部分地区有所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得

到根本扭转。×

8 . 通过对“十一五”“十二五”十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据变化的分析,国家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土地利用水平、水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均有显著的提升,

变化率均在90%以上.×

9 . 生态农业的特征有综合性、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

10 . 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分为宏观特征与微观特征。√

11. 生态责任保险制度源于英国。×

12.远程办公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企业低碳生化。√

13. 循环经济不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的是“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

模式。×

14.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与西方的那种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完

全相同的。√

15. 农业文明所说的发展就是追求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反生态的发展观。×

16. 生态公众,是指参与保护生态系统并能够获得生态权益的公众。 √

17.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

的决心和信心。√

18.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其中一种。√

19. 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

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政府改造的对象。√

20. 生态旅游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人文效益。√

21. 生态公众是不具有世界主义理念的公众。×

22. 世界上大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濒临枯竭的晚期。√

2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

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

24. 工业生态学是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25. 低碳办公是指我们在公务活动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

化碳的排放。专家指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减少不必要的

旅行.√

26. 中国的生态农业仅包括农、林、牧、副。×        

27.“发展黑色”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篇4】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调研结论: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到,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具有运动性和主体性。 (填空 )

2. 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 (填空 )

3.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填空 )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

5.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6.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填空 )

7.生态平衡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填空 )

8.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填空 )

9. 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 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10.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填空 )

11.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

12.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文明的生态化过程。

13.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 衡的最后一道防线。

1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 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 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生态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所有文化现象。 (填空 )

15.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

16.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使燃料燃烧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增加,造成能源供应紧张以及温室效应的产生。 (填空 )

17.生态农 业 开发和利用对象是自然生态资源。 (填空 )

18.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 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填空 )

19.生活垃圾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填空 )

二、单选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

A发展 B开放 C观念转变 D以上都不是

2.狭义生态文化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A )。

A社会适应B社会关系C社会哲学D社会共识

3.“价值在(A )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A自然演替 B自然进化 C社会演替 D社会进化

4.建设( B),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C生态精神 D生态和谐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 (单选 )

A发展 B开放 C观念转变 D以上都不是

6. 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7. 保持并完善( B)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 (单选 )

A《环境基本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

8.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 ) (单选 )

A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 C)。

A生命 B共同体 C生命共同体 D以上都不是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保持并完善( B)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 (单选 )

A《环境基本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A )。

A生态文明 B生态安全 C生态平衡 D生态保护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 C)

A社会的发展 B环境的改变 C人的主动性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单选 )

A十六大四中全会 B十七大 C十七大三中全会 D十七大四中全会

增强执法、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重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主动性 ,以提高(B )保护的效率。 (单选 )

A生态文明 B生态法律 C生态平衡 D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包括( B)。 (单选 )

A经济性 B文化性 C生态性 D以上都不对

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C)。

A草地 B森林 C海洋 D沙漠

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 共同为实现(D )、 家庭幸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环境。 (单选 )

A经济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育文明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 (单选 )

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

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 B再利用 C资源化再循环 D以上都是

( C),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 B人口自然发展 C人口均衡发展 D人合理发展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

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

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D以上都是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D)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单选 )

A合理B循环C高效D可持续

禁止在(C )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单选 )

A、生态脆弱区 B、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C、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D、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 )”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 (单选 )

A万物一体 B民胞物与 C天人合一 D天人和谐

(B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C生态精神 D生态和谐

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 )。 (单选 )

A经济性 B文化性 C生态性 D以上都不对

“工业生产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属于生态工业的( A)。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渔业包括( D)。 (单选 )

A海洋渔业 B海洋养殖种植 C河湖养殖种植 D以上都是

资源环境问题,其本质是什么问题?(D ) (单选 )

A发展方式 B经济结构 C消费模式 D以上都是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 哪个文明时期?( D) (单选 )

A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依照十八大的精神将立法重心由现行“经济优先”向(C )转移。 (单选

A生态平衡优先 B生态安全优先 C生态保护优先 D生态和谐优先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 A)。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 B再使用(reuse)原则

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化的生态表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文化形态的视角

C价值论视角 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

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 )。 (单选 )

A阳光 B土地 C水分 D以上都不是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C )。 (单选 )

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

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发展( B)是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也是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单选 )

A绿色发展 B循环经济 C生态发展 D低碳发展

党的(D )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单选 )

A十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七届三中全会 C十七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五中全会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B ),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单选 )

A绿色经济 B循环经济 C环保经济 D新型经济

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以及各类服务所涉及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环保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可以界定为(D )。 (单选 )

A环境监管服务 B环境治理服务 C环境应急服务 D以上都是

“价值在( A)的等级中增加, 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 B自然进化 C社会演替 D社会进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中,发展( D),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单选 )

A生态经济 B市场经济 C绿色经济 D循环经济

197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 )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 (C )

A11 B12 C13 D14

三、多选题

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体现在(ABC )。

A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C农业是其他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D以上都不是

生态问题包括( ABCD)等。

A生态失衡B环境污染C能源枯竭D人口膨胀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AC )。

A公平理论B平等理论C公共物品理论D私人物品理论

8. 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 ABCD)。 (多选 )

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矿业废弃物 D城市垃圾

9. (ABC)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 (多选 )

A人口均衡 B资源节约 C环境友好 D生态平衡

10.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 AC)。 (多选 )

A公平理论 B平等理论 C公共物品理论 D私人物品理论

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ABCD )、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 (多选

A生态意识B生态美学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 AD)的根本途径。

A统筹解决人口问题B统筹解决发展问题

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ABCD )。

A低生态破坏B高经济效益C低污染排放D低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论述中, 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D )。 (多选 )

A社会生态和谐B自然生态和谐

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以上都正确

生态文化创新是生态文明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通过(ABCD ), 才能达到全人类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多选 )

A共生B共容C创新D整合

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包括( ABCD)等。 (多选 )

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D以上说法都正确

生态经济是(ABC )法制经济、 多元化市场主体经济, 同时以宏观调控为辅、 市场调节为主的内生动力经济。 (多选 )

A环保经济B低碳经济C绿色经济D循环经济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基础包括(AC )。 (多选 )

A公平理论B平等理论C公共物品理论D私人物品理论

生态精神是( AD)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多选 )

A尊重自然B敬畏自然C平衡生态D保护生态

森林具有(ABCD )等多方面的作用, (多选 )

A涵养水分B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D调节气候

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 它包括( ABCD)、 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 (多选 )

A生态意识B生态美学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包括( AB)。 (多选 )

A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 B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

C努力促进经济增长 D以上都不是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多选 )

A科学发展,强化保护 B环保惠民,促进和谐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中提到, 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污染( AC)总体调控。 (多选 )

A区域性 B方位性 C流域性 D空间性

3.人类必须有这样的生态精神: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和责任,( ABD), 保护地球, 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准则, 人类的发展应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为前提。 (多选 )

A尊重生态 B尊重自然 C顺应自然 D善待自然

“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 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AD )开发的良性循环。 (多选 )

A生态治理 B生态保护 C矿山资源 D土地资源

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以下哪些选项的的多样性?(ABD ) (多选 )

A生物物种 B生物遗传物质 C生物资源 D生态系统

加强生态行政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提到, 生态问题又具有很强的(AD ), 需要运用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 (多选 )

A专业性 B可操作性 C有用性 D复杂性

与传统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哪些优点?( ABCD) (多选 )

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 B增强市场竞争力 C降低环境治理 D行政监控成本

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 共同为实现(ABC )创造良好的环境。 (多选 )

A生育文明 B家庭幸福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家庭文明

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 体现在(ABC )。 (多选 )

A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C农业是其他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D以上都不是

增强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重视生态保护的( BC),以提高生态法律保护的效率。 (多选 )

A自主性 B自觉性 C主动性 D被动型

政府将规划相关信息( BD),并通过听证会、 讨论会、 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公民参与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 、环境影响测评报告的制作过程中, 达到充分行使环境监督的权力。 (多选 )

A程序化 B透明化 C法制化 D公开化

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 BCD )。 (多选 )

A环境资源服务 B环境政策服务 C环境信息服务 D环境教育服务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ABCD )。 (多选 )

A低生态破坏 B高经济效益 C低污染排放 D低资源能源消耗

在十七大上, 胡锦涛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ABCD )等。 (多选 )

A增强发展协调性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C加强文化建设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在大武水源地范围内, 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ABCD) (多选 )

A、 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B、 超标排放以及利用自然冲沟、坑塘蓄积工业污水

C、 利用污水灌溉

D、 利用有毒污染物的污泥化肥料 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四,判断题

1. 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正确)

2. 狭义生态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

3. 资源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错误)

4.“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四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确)

5.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 正确

6.狭义生态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生态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文化。 错误

7.“美丽中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和当代中国的艺术美。 正确

8.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

9.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错误 )

10.“美丽中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和当代中国的艺术美。 (正确 )

生态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正确 )

11. 生态理性观认为,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应该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12.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找到评判理性的合理标准。 (正确 )

13.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是生态旅游开展的主要区域, 可以把这些区域统称为“生态旅行社”。 错误 )

14.人口增长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 而且会缩短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 (正确 )

15.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种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正确 )

16.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 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正确 )

17.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其核心是自由权。 (错误 )

18.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 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正确 )

19.遵守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法被公正、 正确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 (错误

20.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 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 (正确 )

21.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 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 (错误 )

22.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正确 )

23.确立生态补偿的宪法地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产权进行严格的界定。 (正确 )

24.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 森林是种类最多、 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 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 (错误 )

25.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 (正确)

26.工业文明建设价值观所寻求的是一种生态公正和社会公正。 (错误 )

27.生态赔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错误)

28.物种种群的竞争作用又被称为抗生作用。 (正确 )

29.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 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正确)

30.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 (正确 )

31.循环经济的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保护环境, 实现社会、 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 )

32.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和人对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和核心灵魂。 (正确 )

33.生态工业的辩证观点, 是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衡量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程度的基本标志。 (正确 )

34.在建设生态文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发展生态信息业是最强有力的手段。 (正确 )

35.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发展。 (正确 )

36.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在于始终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全面、 和谐、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正确 )

37.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 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正确 )

38.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正确 )

因此不难看出,自制饰品在校园里也大有市场所在。对于那些走在流行前端的女生来说,〝捕捉〞新事物便〝捕捉〞到了时尚与个性。39.要确认公民的环境知情权, 在民本位上确立法本位观,整个环境行政管理都应以公民的环境权利为中心。同时,行政主体必须树立真正的法治观,形成服从法律、信仰法律、尊崇法律的思想 (错误 )

40.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 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z正确 )

2003年,上海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就达到46700元,是1995年的2.5倍;居民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14867元,是1995年的2.1倍。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在增加。2003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040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3369元,是1995年的3.6倍。41.资源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错误 )

市场环境所提供的创业机会是客观的,但还必须具备自身的创业优势,才能使我们的创业项目成为可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在于:42.“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 “四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错误 )

43.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正确 )

小饰品店往往会给人零乱的感觉,采用开架陈列就会免掉这个麻烦。“漂亮女生”像是个小超市,同一款商品色彩丰富地挂了几十个任你挑,拿上东西再到收银台付款。这也符合女孩子精挑细选的天性,更保持了店堂长盛不衰的人气。44.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 (正确 )

(一)对“漂亮女生”饰品店的分析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

可是创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疑难杂症,对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温室小花朵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动漫书籍□ 化妆品□ 其他□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推荐访问:题库 文明建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