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2021-10-31 13:41:28公文范文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21课) 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 —1 21 课)

  过渡时期(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即国家工业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二、“一五”计划(1953 年开始实施,1957 年提前超额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三、三大改造 1、内容:(1)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与农业相似)

 (3)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创举)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四、1956 年中共八大的探索 1、主要内容:

 (1)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成功的经验

 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1958)

 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曲折发展

 1、主要内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历史意义: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 农村

 1.背景: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2.内容:

 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随后全国推广。

 3.作用: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 讲述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 城市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2.内容: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3.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九、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史实:

 ① 1980 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 1984 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⑤ 1990 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过程:

 ① 1992 年,“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7 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2002 年,“十六大”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目标。

 2.意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推荐访问:年高 复习资料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