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女中音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

2021-11-02 10:58:13公文范文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紧密交流,声乐技术和音乐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仍存在着高低声部不平衡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紧密交流,声乐技术和音乐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仍存在着高低声部不平衡的问题。女中音这一拥有独特个性的声部,在声乐舞台上出现频率少之又少。目前女中音歌唱家、女中音声乐作品的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声部。所以,培养具备适合条件的女中音声乐人才是声乐教学的重头戏。本文搜集了大量的声乐教学文献资料,以及教学影音资料,结合笔者学习的经历,从女中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切入,主要探究女中音声部如何确立,三个声区如何训练,声区如何做到统一,如何从学生个体出发,做到因材施教。以此,为广大声乐学习者了解女中音提供借鉴。

[关键词]女中音;声部确定;声区统一;因材施教

一、女中音声部概述

女中音,经意大利语翻译为次女高音(Mezzo SoPrano)。在美声唱法中,它是女低音和女高音中间的一个独立声部,一般比女高音低一个大二或者小三度[1]。在多声部的合唱中,它担当着和声的角色,与其余声部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女中音的音域是a—a?,声带较女高音更长更宽,咽腔和喉腔也更大,这样的生理条件使其拥有音量宏大,音色圆润、柔和丰满、音质醇厚的特质,但这一特质也是非常稀少的。它的音色同戏剧女高音有相似之处,有时甚至难以区分伯仲。与女高音相比较之下,色彩略微暗淡,比较适合抒发深沉且抒情的情感,是最接近灵魂深处的声音。女中音通常带有戏剧色彩,例如: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艾尔达,《意大利女人在阿尔及尔》中的伊莎贝拉,《卡门》中热情、放荡的烟厂女工卡门,这些角色都不太正派,出现的场景也比较戏剧化。女中音声部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但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才逐渐出现几位女中音歌唱家。目前国内著名的老一辈女中音歌唱家有苏凤娟、罗天婵、德德玛、关牧村等,青年女中音歌唱家有降央卓玛、孙媛媛、钟丽燕、陈冠馥等。

二、教学重点

(一)呼吸的运用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原动力,是声乐学习的重中之重。唐末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2]。陈汝衡曾在《说谭》中提到“气催声发,气靠声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先调气”[3]。这些传统声乐理论都充分的表明了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可以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

实际运用到演唱中,由于情感、声区的不同,呼吸的深浅也就不大一致。呼吸要掌握度,讲究合适的原则,歌唱的呼吸就像是给气球打气,并非越足越好。气球的气多了会爆,少了就会瘪。歌唱的气息过多会僵住,倘若太少了,又不足以支撑完整的乐句。吸气要根据乐句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要讲究合适、讲究效能,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最大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气息积极性、流动性的训练,防止气息僵化,增强气息的动力,使得声音柔美、动听、舒畅且自然。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教学法与演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学。例如:展示发声器官的构造图以及模拟发声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气息是怎样在各种发声器官的配合下流转的。理清呼吸原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做闻花的动作,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喉头下放,肺部、两肋、腰部向外(四周)扩张,横膈膜下放,随后保持住,呼和吸这两股力量形成一种对抗。随后均匀呼气,小腹向上向里收紧,用吸气的感觉来歌唱,直至乐句结束,才能失去对抗的力量,紧接着开始换气,进行下一个乐句的呼吸。针对这一动作,教师可多做几次示范,让学生清晰并且直观地看到实际演唱时呼吸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次反复做练习,帮助其及时纠正,让学生熟练运用并形成肌肉记忆。

(二)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女中音的演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也是尤为重要的,缺乏共鸣的声音,音量小且单薄。而共鸣可以将声音美化并且放大,使其更加震撼。好的共鸣需要在良好的呼吸支持下,整体协调共鸣腔体。吸气过程中,歌唱的共鸣通道类似琴身、吹管一样,气流穿过共鸣腔体,声带振动发声,产生共鸣,使声音得以美化和扩大。

实际演唱中,共鸣腔体的使用大不相同,有的是運用所有共鸣腔体、有的只用到部分局部的腔体。不同声区对于共鸣腔体的运用也是截然不同,胸腔对应低声区、口咽腔对应中声区、头腔对应高声区。共鸣腔体只要运用得合理,就能产生漂亮的、富有变化的音色。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呼吸,模仿打哈欠时的状态,打开共鸣腔体,将喉头下放并且稳定住,扩大咽腔和喉腔的空间,使得音色更为通畅,饱满圆润。学生在演唱时,自己听到声音有时会欺骗自己,而他人所听到的声音才是真实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声音主要采用客观评价而不是主观评价。

(三)有效的声区训练

女中音的低声区是a—e?部分,主要采用胸腔共鸣,是整个共鸣腔体中空间最大的腔体。强调喉咙的完全打开,音高虽然低但不可泄掉,声音要保持住,高位置的感觉上唱低音,气息叹下来自然下落,声音要流畅、圆润。

女中音的中声区是f?—d?部分,采用混合式共鸣。中声区是歌唱的基础,将这一声区的地基打扎实后,才可向上和向下发展。中声区不可过强,适中即可,采用混合式共鸣。胸声不能够太多,应该逐渐混入更多的头声。在换声点的周围,音量要适当变弱,加强呼吸,使得声音集中,音越高下巴和喉头越要放松,提软腭咽壁着力,加强气息。

女中音的高声区是be?—a?部分,采用头腔共鸣,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女中音的瓶颈,其实不然,只要建立了好的歌唱意识、做好充足准备、掌握了方法,高音的解决也就顺其自然了。高音声带张力更大,气息更强,气流冲击声带更为有力,声门挡气更为显著,声音高度集中,依靠呼吸给予强大支撑。女中音要获得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务必要随着音区的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运用不同部位的共鸣尤为重要[4]。

(四)声乐教学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的首要原则,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性格特征和可塑性都大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同一套方法同一个经验去教授所有的学生,这是不适用的。要客观地对个别学生、个别现象进行个别分析,更不能用同一音质音色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好的声乐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百花齐放。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多听不同的声音、多学习优秀前辈的教学经验,多分析多研究学生的声音问题,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不断升华教学方法。建立较好的分辨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声音得以快速发展。

声乐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模糊性,是个复杂的学科,需要自行感悟领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加以正确地引导。布置课后作业需要根据学生当下的能力水平,对于个别不愿意唱小作品的学生,要实施心理疏导,舒缓其倦怠心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积极的态度,引发其学习动机。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劳逸结合,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关注学生的嗓音健康和身心健康。

声乐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歌唱实践经验,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运用到声乐教学的实践中[5]。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敏锐的听觉,针对学生的演唱和嗓音问题进行正确地判断、有效地解决。还要督促学生多听多唱,不能只听自己声部自己国家的歌曲,男女高低声部的歌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歌曲尽可能地多涉及、多积累、多分析。拥有了好的声音概念,才能更好地分辨、更好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教学原则,并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三、教学难点

(一)如何进行女中音的声部鉴定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压喉所发出的低沉的音色就是女中音,不能唱高音就是女中音,这些种种不科学的定义都会对声乐学习者造成致命伤害。刻意地去追求音色的坚定浑厚有力,使劲地压低喉头制造低音,撑大喉咙营造大音量,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各类严重的声带病变。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声部鉴定是其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声音形成以及发展声乐技巧的基石。如果一开始判断失误,并且一直在不合适的音区训练,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声音发展缓慢、声带病变、严重的甚至会中断或结束歌唱学习生涯。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科学且慎重地对待声部鉴定。

女中音的声部鉴定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1.判断音色特点:女中音的特点是饱满、柔美、干净、富有弹性、有力的;2.判断音质特点:明亮还是暗淡、干净还是沙哑、高亢还是低沉;3.判断舒适音域:音域指歌唱者的最高音和最低音,而舒适音域是指歌唱者在歌唱中感觉最为舒畅的声区部分。女中音的舒适音域在d?—b?之间、换声点位于b?—#c?;4.判断生理条件:每个人的生理特质、声带的长短、厚薄、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形状,都是音色出现差异的缘由[6]。大部分女中音的声带与女高音相比,稍长稍宽,咽腔和喉腔的空间也更大。女中音也被称为次女高音,部分女中音的高音甚至能够达到女高音的音域,她们在中音区的歌唱最为自然、舒适,所以被判定为女中音。由此可见,歌唱所遵循的规律是自然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声部确立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声音条件较为复杂,既能唱高音也能唱低音,学生和老师可能会被第一主观印象听到的声音所蒙蔽,盲目确认声部。教学了一段时间后,又发掘出了学生的另一种潜能,对于这类学生可能一时难以判断声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在教学中去探索学生的特质和潜力。如果迟迟不定声部,长时间杂乱训练后,也会影响声音的发展。教师可以看看学生在正确的技术方法下,她的音色在哪一个声区更为漂亮,更能得到更好地施展。

总的来说,歌唱中最舒服、最持久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声部鉴定是需要将教师的经验意见、医生检查发声器官和生理结构之后得出的鉴定、以及本人的练习感受相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地考量,最终得出结论。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其个性和特质,只有科学地划分声部,才能使声乐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怎样做到声区统一

在两个声区连接的位置,若音色和音量产生明显变化,或者突发破裂音,导致向上的高音或向下的低音演唱出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换声区,只要自然地经过换声区就能让声音得到统一。

女中音有两个换声点,分别是(低音区—中声区、中声区—高声区)。如若呼吸、腔体、共鸣运用得不得当,就会出现突兀的坎儿(甚至出现破裂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破裂音之前的三个半音左右,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准备,使用“引桥”过渡技术,将中声区和高声区(低音区)看做河的两岸,中间搭建一座短暂的桥梁,引导声音从一个声区平稳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声区。在中声区使用混声演唱,音越往上假声的比例越大。下行反之,同时音色也会发生相应地变化,变得明亮、圆润、亦或是暗淡。

换声区的引桥部分采用真假声混合,这个部分音量适中不能过大。这时要让学生用深呼吸用“打哈欠”的动作来打开腔体,像说话一样往下叹着唱,放松嗓子。经过换声点周围的时候,想象着吸气一样的感觉,使腔体得以持续打开。唱上行音和下行音都使用这样的方法,气息不能猛增,要追求均勻、平稳。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u母音带点o的感觉演唱、o母音带点a的感觉演唱,使得口腔得以打开,声音更加圆润柔美。同时提醒学生,换声点周围几个音要立住,贴住后咽璧,让声音逐渐打到上腭,放松声带周围的肌肉。音区之间的“坎儿”也就消失了。声区统一是比较复杂的声乐技术问题,声乐训练的成效受诸多因素所影响。需要声乐教师细心的引导,学习者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练习。

结  语

女中音的声部鉴定问题和声区统一问题,在声乐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女中音来说又是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遗漏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声乐学习和教学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教师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分析、仔细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教学规律,其声乐教学就是成功的。如何培养优秀的女中音人才,发挥好女中音声部独特的优势,还需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歌唱方法,从而扩展女中音音域,使其更加柔美、谐和、统一,更具感染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女中音青年歌唱家和教师。

注释:

[1]陈  燕.女中音声乐教学中常见演唱技术问题与训练方法[J].中国音乐,2009(03):118—120.

[2]晋  华.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浅谈“歌唱呼吸”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0(07):25.

[3]谭志艳.声乐教学中的控制性呼吸[J].北方音乐,2014(03):80.

[4]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6.

[5]郭义江.不要曲解“声乐教师”的含义[J].中国音乐,2002(04):76—77.

[6]郭东旭.嗓音类型的鉴定方法与特点[J].艺海,2014(01):108—109.

[收稿日期]2020-12-23

[作者简介]王晓梅(1997—  ),女,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成都  610207)

(责任编辑:张洪全)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从《论语》看因材施教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因材施教”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23期)2017-12-09有预则立:一堂音乐欣赏课成功的秘诀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7年9期)2017-10-27深化高考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走班制模式速读·下旬(2017年10期)2017-10-23语文教学中双性化教育的措施魅力中国(2017年23期)2017-10-14基于“双师一体化”的高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广西教育·C版(2017年8期)2017-10-12职业高中音乐中因材施教的层次化教学方法探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0期)2017-09-27卷首语中国教师(2016年9期)2016-05-14简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8期)2014-10-11

推荐访问:女中音 声乐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