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红领巾》教学的再思考

2021-11-02 13:15:16公文范文
魏亚林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红领巾》教学再思考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走着“之”字型的路线,语文教

魏亚林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红领巾》教学 再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一直走着“之”字型的路线,语文教学在方向上摇摆不定,呈现出非左即右的极端现象。随着《红领巾》教学的推广,逐渐给语文教学定调,是一次语文教学的有益探索。近几十年语文教学虽名师辈出、流派众多,但也造成语文教学的混乱不堪。在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对《红领巾》教学进行回顾与再思考,以期在教学内容、模式与方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反思。

一.《红领巾》教学的回溯

1953年的《红领巾》教学在当时影响广泛、讨论深刻,它可谓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第一次的《红领巾》教学由北京市第六女子中学吴健英老师教授,主要采用讲述讲解法。由于是一节观摩课,课后苏联专家普希金进行了评课。他认为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同时未能良好地把握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另外语文教学的文学与语言因素较少,语文课程政治化倾向严重等。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实习生进行了《红领巾》教学试验,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与步骤,环节分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新授教材——巩固教材——布置作业;步骤大致可分为介绍时代背景——分段落并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经过改良的《红领巾》教学在当时获得高度的表扬,相比而言有了较大的进步。首先其提供了一种语体文的教学思路,使语文教学突破了照搬文言文教学方式,即一味的串讲,字字落实。新文化运之后,白话文已被大范围的呼吁与运用于生活。五四之后,现代文教学已经进入了语文课堂,但教学方式依然沿袭文言文那一套。其次,其课时由原先的6课时减少为4课时,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即少、慢、差、费。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与效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第三,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可以明显感知到教师对于语言与文学因素的关注,真正地着眼于文章本身。第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谈话法,注重联系上下文,使学生获得对于文章的整体感受,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思考。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的《红领巾》教学在当时的环境下得到空前的反响,接踵而来的便是全国的推广与流行。一开始全国的语文教师只是对于谈话法情有独钟,认为谈话法比讲解法更为高级,也更有利于语文的教与学。更有甚者认为分析人物性格的表格也不失为语文教学的好方法,这些都是对语文教学形式方面的盲目认识。后期逐渐形成语文教学的“五阶段”,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模式,至今我国语文课堂依然存在它的影子。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红领巾》教学的再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语文课程目标从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再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于语文学科认知的不断深化,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培育所需要公民的必然结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確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各种语文教学主张、教育流派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在这繁花似锦的时代,语文教学的真面目也渐渐模糊,语文课程成为了“四不像”的课程,语文的味道逐渐丢失了。2017年语文核心素养的正式提出给语文教学往何处去有了方向的引导,语文教学的价值得以真正的显现,也给语文教师指明了课堂的重心,这一作用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照下,顺着对《红领巾》教学的回顾产生了一些思考。

1.教学内容:语言建构的重要性。改良后《红领巾》的教学明显注意到从文章的语句中挖掘分析人物性格,让人物性格的分析有了依托,但是依然存在脱离语言教学的现象,例如直接教授学生初步的小说文体知识。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教、教什么才符合语文课程内容的要求。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着重强调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徐林祥也提出“汉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整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或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根基,既是“汉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途径,也是“汉语言审美鉴赏与创造”“汉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实现其他三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与途径,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并列同一。这启发着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应紧紧围绕语言来进行,而不是当就着某个知识点来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普希金评价第一次《红领巾》教学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虽一语中的但却没有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在当时的环境看来,建国之初加强思想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语文课程缺乏了语言与文学的因素,承担了太多不属于自身的责任。目前看来语文课程的政治化也只是语文课程“泛人文化”的一个表现,“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真正落地时却变成了追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牵强附会,未能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提出对于“泛人文化”语文课堂起到一个纠偏的作用,使语文课程重新回到语文的正轨上,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转移到学语言与用语言上。当然强调学语言与用语言就并非忽视审美、情感与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培养,而是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实现思维、审美、情感价值观等潜移默化般的发展,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2.教学模式:依文而教的必要性也许当前一提到《红领巾》教学最为人诟病的便是模式教学,千篇一律的课堂。长时间的模式教学训练的是同一种能力,使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对此样的教学丧失了兴趣,丢掉了对于语文的热爱。尤其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语文核心素养背道而驰。语文教学的文本按照文体来分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而按照语体可分为文言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正是因为每种语体或文体有着共同的教学任务,这为教学基本范式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例如诗歌教学以读为主,可以分为“读好字词、读准节奏、读出情感”三个部分进行诗歌的教学,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诗歌进行“读诗”“改诗”“续诗”“写诗”等。

教学范式存在的可能性似乎解决了教学“教什么”这一重大问题,也确定了一定的教学形式,如诗歌中的朗读、改诗、续诗等。新手教师根据一般的教学范式也能驾驭课堂,但是课堂却总有一种窠臼难以突破,学生听课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教师自身也是难以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关键在于突破基本的教学范式,而是追求更为高级的、有设计感的教学。正如张心科提出“精要的内容与适宜的形式”,认为特定的教学内容吁求特殊的教学形式,最后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教师如果要摆脱教学范式的束缚,实现自己教学的升级,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须对于文本的解读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否则依然会陷入人云亦云的窘境。其次,学情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毕竟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如若不能正确的预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节课要么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要么学生没有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停留在教学之前的状态。再次,语文课本无非都是些例子,如何发挥这些例子的最大功能是教师应深思的问题。教师只有做到依篇而教,每次授课的角度、知识与技能点都能摆脱常规的套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方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3.教学方法:激发主体的实践性。第二次《红领巾》教学一个很大的改进就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普遍认为谈话法比讲解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当时的教学主要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基于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传承与理解。讲授法到谈话法的转变关注到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并没有对教学方法有着深刻认识。无论是讲解法还是谈话法教师强调的都是投入与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但是我们从“审美”“文化”两大核心素养中可以看到强调“实践”,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审美鉴赏、创造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就启示着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听与说,而是要在“做中学”。

三.反思传统,以期未来

《红领巾》教学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照之下略顯滞后,但是它在语文课程发展史中是一次进步,这是无法磨灭的确证,否则《红领巾》教学法也不会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红领巾》教学法盛行多年,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千篇一律的课堂,但是我们仍从其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有些依然是老问题、旧问题,这说明中国语文教育需要立足于传统,在反思之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红领巾教学 《红领巾》的“童年照”红领巾·萌芽(2021年5期)2021-07-08我戴红领巾啦阅读(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15“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走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误区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8期)2017-08-23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思维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年5期)2017-06-09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4期)2017-04-22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3-24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9期)2016-11-21智取红领巾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9期)2016-05-14洗红领巾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

推荐访问:红领巾 素养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