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建构论

2021-11-07 11:12:40公文范文
陈贤望 黄梁鹏 林美婷摘 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建设出发,探究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陈贤望 黄梁鹏 林美婷

摘  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建设出发,探究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目的,从培养目标、培养策略、培养途径、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剖析。围绕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数据素养、团队协作素养等几方面来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何以成为可能。探绎在专业教学中介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为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奠定思政育人基础。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思政;设计师;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商学院2019年第一批教研项目“嵌入人文主义精神的设计学教育导向研究”(XJJY2019018)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正确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内容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合格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既有艺术学理论知识又有材料工艺、计算机等工科要求,还有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如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对于培养当代具有高尚品德、继承中华文化的复合型设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绎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从而进一步挖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建构何以成为一种可能。

一、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定位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指的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化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给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赋以现代设计观念,利用视觉方式完成信息传达的一种设计活动,是对特定的信息通过视觉化的设想、计划、处理与表达来实现最后的传达效果[2]。简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广义上来说,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影视后期设计等,主要分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两个方向。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位

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致力于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数字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由静态向动态、二维向多维、“纸媒”向“数媒”转化,这些变化已反映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在教学实践中导入以系统性、差异性、实践性为原则,重新梳理和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突显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效性。视觉传达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其本質是对信息的整合及传达而进行的功能设计,这种功能包含了物理需求(实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审美需求)。视觉传达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应朝着为人类社会提供更佳的信息秩序与整合传播,促进人们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视觉文化形态。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出现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可以将信息以数字形式进行分解、收录、制作、存储以及播放,这不仅大大地方便了设计操作,也节省了大量的制作时间。同时亦丰富了视觉传达的手段和形式,扩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和视觉能量,提高了信息传达的互动性,提升了视觉传达的效能,使人们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的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便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崛起势必导致传播媒介的升级,由此带来生活方式的变更。故此,数字媒体及新媒体的融合设计将会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今后的发力点。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5G时代已悄然而至。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业内数据统计90%的媒体互动基于屏幕媒体,标志着“读屏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着大众的信息接受方式[3]。信息传递已然从传统媒体渠道转向互联网和新媒体。如何在这个庞杂混乱的信息世界里找到一种与信息沟通的有效手段显得至关重要,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临的时代命题。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涵盖面广、交叉性强,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以时代背景为前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设计创新能力,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工艺的高素质人才。将传统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融入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并依托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懂技术、跨媒介、有文化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人才,这是其专业思政内涵建设的要旨。

三、未来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新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师应当具备四大基本素养,即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以及团队协作素养,而这四大素养中尤以人文素养最不可缺,因为其他几种素养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取,然而人文素养却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叩问和对致敬生命的善念,最朴实无华却也最为珍贵。故此,想要成为一名赋有人情味的设计师,人文精神不可或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其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点就是解决这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一)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位设计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狭义上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上指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文化传统。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为人具有很强的能动意识。芬兰一代建筑设计大师Alvar Aalto(阿尔瓦·阿尔托)曾说:如何在地球上创造一个天堂是设计师们应尽的责任。当下,设计已然成为一门“显学”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设计,我们可以让“不合理的存在”变得科学合理,让“存在即合理”的“存在”变得更具人情味,让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向往变得更赋可能性。西蒙在《人造物科学》中写道:“如果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设计关心的就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设计学科发展的本质属性。设计在讲究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究其本质而言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人”以及由人所延展出来的造物方式和谋事方式。故此,如何更好的开展设计教育,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设计人才,不论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还是时代发展人才需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设计发展趋势是,设计应该建构在伦理的高度上,设计不仅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其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具体包括在设计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看似宏大,但正是这一系列的问题,预示出未来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双重平衡,社会责任意识应该先于设计意识存在,设计师首先是社会中的人,然后才是造物活动的创造者。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决定了设计师对设计价值的把握和衡量。因此,在设计教育的具体环节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训练的出发点都应该着重进行考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及“以自然为基”,换言之,也就是对社会责任意识和设计伦理观的培养与教育。设计不单单只是产品本身的形态或形式,设计更应是营造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具有伦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4]。

(二)科技与数据素养

5G时代来临,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增长加速,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慢慢被替代,各种行业也慢慢趋向于自动化、流水线式发展,引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革,科技与数据的创新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当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无时无刻都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理应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能力。数据素养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更是一种基于数据创造价值的能力。数据素养教育不仅仅包括数据能力的培育,更重要的是数据意识的培养和数据伦理的树立,能力的培育可分等级,但意识的培养、伦理的树立则应普世[5]。视觉传达设计,通俗而言即“对看的设计”。但在信息、数据、图像充斥的视觉时代,研究让人看什么、怎么看、为什么看的问题,却不仅是视觉的表面功夫。人的“看”有两层:前一层次的“看”,相当于“visual”,即“视觉的”样子、样式;后一层次的“看”则是“vision”,即愿景和远见卓识。Visual和Vision同源同构但词性不同,代表了两个不同层次的视觉沟通效果 :前者入眼,虽比视而不见好,但也如烟过隙;后者入心,才会产生传播和沟通,给人带来触动和改变[6]。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当立足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创意经济和媒介传播的发展,通过培养创新性实践型、具有“T”字型架构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掌握从图形到字体到影像到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创作表达技能,开拓社会创新设计、思辨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数字信息化社会对内容制造和视觉传播的时代需求。

(三)团队协作素养

不论何种形式的设计,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倡导一种更加健康文明、科学便捷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类自身个性的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今后的设计教育必然要服务于未来的设计发展需要。据研究表明,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大致如下:其一,是基于自然科学水平不断突飞猛进后的智能化、系统化、科技化设计;其二,是基于人文科学不断升级下的人性化、情感化、可持续化设计。这看似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两个分支,实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为设计从来就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而是讲究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与团队行为。所谓设计,不只是单纯地让某个事物的外在看上去有多酷炫。设计本质是研究如何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来,将理论落于实处,让事物隐藏的部分被人看到[7]。此外,加强对学生媒体意识的培养,新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传播途径,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对外传播的载体,同时还可以从丰富多元的媒体信息中获得创作灵感。提高学生对现代媒体的感知度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进行团队协作的一个有效手段。

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思政引导策略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亦在不断革新中。如何从人文知识、商业知识以及设计技能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专业复合型高素质设计人才,须在设计教育上花大力气,具体来说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策略、培养途径等方面强化落实,逐步完善并推进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数据素养、团队协作素养等成为新时代设计师综合能力素养的标配。

(一)完善课程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关键的一步就是对视觉传达设计專业进行明确定位,为此,高校应明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借助媒介传递的优势设置课程,完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教师把“人文情怀、道德教育、时政专题、爱国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具体的表现是教学大纲的制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实施等各个教学环节,因此,在完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加强力度[8]。

(二)延伸专业边界,突破专业壁垒。整合相关相近课程,实现跨专业交叉和跨学科融合。用不同的专业视角和学科知识来进行设计视野的拓展,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于设计视野的开拓,重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本土文化底蕴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灵感源泉,通过创新意识的作品呈现,不仅可以从丰富的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这种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可以很好地将中国文化进行传播和发展,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真正做到持身中正、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中国未来设计师必须承担的职业担当。

(三)创新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创”。在传媒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互动,鼓励课程作业形式多样化。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融入课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激励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于细微处着手并逐步带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引导。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感知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進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将有价值的内容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师徒制”、工作室制等教学方式,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本专业该有的职业素养。

五、结语

本文着眼于5G时代背景,围绕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数据素养、团队协作素养等几大核心内容,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时代内涵出发进行设计原理分析与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阐述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导入及开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思政引导的实践途径及策略。事实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只是个切入点,透过这个端口映射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的设计师,尤其是正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莘莘学子以及从事设计教育的工作者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要以推动世界设计发展,特别是振兴中国未来设计为己任,以重振工匠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设计创新的良好状态,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大力推动中国设计和设计教育在创新中持续发展,让中国设计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3-4.

[3]臧卫军,马早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美术大观,2016(9):158-159.

[4]李超德.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220.

[5]龙子华.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5):43-46.

[6]刘平云,钱磊.以“Vision”来做“Visual”——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及2020毕业设计展记录[J].装饰,2020(6):40-41.

[7]佐藤大.佐藤大:用设计解决问题[M].邓超,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194.

[8]李有桂,吴祥,朱成峰,魏凤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176.

作者简介:

陈贤望,硕士,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文化研究。

黄梁鹏,硕士,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研究。

林美婷,博士,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思政设计师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机电设备维修》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年4期)2021-04-13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6期)2021-04-12基于课程思政的主题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1期)2021-04-09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文教资料(2020年33期)2020-04-12创意设计师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18年5期)2018-06-20通用设计理论视角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速读·中旬(2016年8期)2017-05-09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教育界·下旬(2016年9期)2017-03-31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影响科技资讯(2016年26期)2017-02-28创新思维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设计师刘思聪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推荐访问:建构 传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