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

2021-11-13 13:30:53公文范文
邱晓晴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课程要求明显提高,尤其是新提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

邱晓晴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课程要求明显提高,尤其是新提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教育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前提基础。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验探究,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引导主要从学生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动手实验尤其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小学科学课这一课程,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老师也需要朝着这个教学目标前进。卢梭曾说: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思维,而且当今时代仅靠知识是不能在社会站稳脚步的,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一、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科学领域在内容上占比是最多的。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科学概念很重要,它是儿童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比如: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在教学中要研究空气的成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应该主动设置情境,比如教师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不同的空气环境中,出现先后熄灭的现象,让学生先猜测再实验。然后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该现象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有关?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小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大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物时间短?讨论后学生尝试解释原因。教师顺势引入下一步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前后对比。点燃蜡烛罩上没有拧瓶盖的瓶子后,应让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然后拧上瓶盖等蜡烛熄灭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度,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发现瓶内空气的减少,引出燃烧用去了空气中的一部分。这两个实验对比发现,水进入瓶子里和蜡烛燃烧有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知道空气中有气体能够支持燃烧。火柴立即熄灭的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不是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把教师要求变化成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准备上课材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总共有18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6个,占比33.3%,而75个具体概念中,生命科学领域24个,占比32%。教师引导学生从对具体事物的兴趣发展到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兴趣。教材的准备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比如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准备,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材料,再通过探究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亲身经历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播种到地上的种子,为什么有的能萌发,有的不能萌发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学生思考并提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实验步骤:1.在四个广口瓶中垫上纸巾,放入等量若干颗绿豆,贴上标签,编号1、2、3、4;2.在1、2号瓶中放适量的水,使绿豆还能接触到空气;3号瓶中放过量的水,使绿豆完全浸泡在水里;4号瓶不放水;3.1、3、4号瓶放空气中,2号瓶放冰箱保鲜;4.每天观察记录1、2、3、4号瓶发芽情况。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动手真正的进行操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不要什么都帮学生做好,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三、指导学生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地球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比如:研究土壤的成分。首先我把土壤请到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教师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去观察土壤外观,并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土壤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特征,开展一系列探究性活动研究土壤的成分。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笔者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維水平的提升。

实验1:借助水,研究土壤的成分

1.土壤中有这么多的物质,假如把土壤用纸巾包住用力握一-握,会发生什么变化呀?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学生先猜测后分组实验并分析:纸巾湿了,说明土壤中有水。2.如果把土块轻轻放人水中,会有什么新发现吗?再用塑料棒搅拌一下呢?学生先猪测后分组实验后发现:把土壤放入水中会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3.搅拌后水变浑浊,可以看到很多颗粒,这些颗粒是由岩石剥落形成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岩石微粒,它们是土壤的主要成分。静置一会儿,再用放大镜仔细看看水中的岩石微粒是否按照大小进行排队?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下面的岩石微粒比较大,上面的岩石微粒比较小。岩石微粒有大有小:较大的是沙粒,较小的是黏粒。实验2:借助火,研究土壤的成分土壤中除了这三种成分,还有其他成分吗?教师出示有漂浮物的杯子: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黑色的漂浮物也是土壤的成分,如果把它们取出,同样用火烧一烧,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演示燃烧腐殖质的实验:这些漂在水上面的黑色物质,烧--烧会发出刺激性气味,我们把它们叫腐殖质,它们是土壤的营养成分。

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他们在不断学习进步中逐渐认识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现象。小学生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喜爱查找原因,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好动不好静,热衷于动手尝试,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对具体实物和现实比较敏感,对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反应比较淡薄和迟缓。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各种实验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教师可以提出有意思的问题,促进学生深人思考。同时创设实验和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动脑想,动手学。还可以提供形象化的资料,供儿童观察和阅读。

参考文献

[1]于传林.小学科学课堂师生话语互动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2021(01):54-57.

[2]曹菊菊.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策略[J].科技风,2021(01):13-14.

[3]刘馨阳.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6):205-206+216.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9期)2020-11-06STEM教育视角下基于馆校合作的小学科学课程案例设计丝路视野(2020年9期)2020-11-02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34期)2020-11-02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3期)2019-10-21优化“问”的艺术,建构语文高效课堂课外语文·下(2018年9期)2018-11-26数学教学多元化评价策略探研成才之路(2018年29期)2018-11-16如何提升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效率新课程·中学(2018年8期)2018-11-14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有效提升世界家苑(2018年10期)2018-11-10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学苑创造·C版(2016年10期)2016-11-19小小科学实验孩子(2001年12期)2001-05-10

推荐访问:课堂 效率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