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2021-11-14 10:57:45公文范文
王林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用语文思想、语文视角、语文方法与语文价值观表达的对世界的认知结果,它是一套自在

王林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用语文思想、语文视角、语文方法与语文价值观表达的对世界的认知结果,它是一套自在且完备的知识系统,这套自洽的知识系统,使得语文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把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

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知识、能力与思想方法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语文学科就是由显性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构成,在语文课程中,语文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的思想方法皆无从谈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对于语文知识的性质与构成,笔者比较认同黄伟的观点,把语文知识分成三种知识类型:即语文学科知识、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知识。因为这种分类,充分关注了语文教学的实践,體现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行的功能、表现形态、呈现方式与操作流程,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

那么,语文知识进入语文课堂,教师如何运用语文学科知识来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所赋予的使命?如何通过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知识来打造逻辑严密且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如何运用科学适切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语文知识的教学为出发点,通过语文知识点燃学生的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语文知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最终通过语文知识来确保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用语文学科知识点燃学生的思维

目前,很多老师不喜欢讲语文学科知识,以为语文学科知识一旦进入课堂就变得面目可憎,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大家热衷于讲思想情感和意义,仿佛教语文知识已经过时,语文教学要追寻热点才能与时俱进。而有些老师把语文知识引进课堂,却一味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灌输和记忆,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都是对语文学科知识教学的错误做法。

语文学科知识是语言学、文艺学和文章学知识规律的总结,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像数学和物理公式一样,背后都经历了抽象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以语文知识为起点、以思维为工具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分析文章的言语形式,剖析文章的内在肌理,探究语言背后的思想与主旨,培养学生寻求知识规律的能力,通过认知、分析语言现象,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用规律性的知识推动积累、理解和创新。

具体地说,语文学科的本体知识包括文字学、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包蕴在课文的言语形式中,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它们静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把探究知识规律作为学习的目标,设计问题,创造情景,师生一起共同走进语言的世界。如一位老师在教《再别康桥》时,就设计了下面一些问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思考“轻轻的”“悄悄的”在语境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诗人重返母校康桥看到了哪些康河景物?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和云彩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轻轻的”“悄悄的”告别“云彩”呢?

(3)你在诗中读到了什么?在哪些词句中读出的?

(4)诗人告别的是母校的康桥,为什么变成了告别“云彩”?“云彩”和“康桥”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首先讲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讲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没有讲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而是从语言知识的角度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阅读与品味,去思考探究,发现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带来的效果,在生动活泼的言语形式中发现语文知识、提炼语文知识、归纳语文知识,改变了那种“呈现知识—解读印证”的传统教法。这里,语言点和知识点是教学的起点,教师以此来点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的逻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规律,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变成深度开掘学生思维的过程。

二、用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有很多,如果要把这些知识全部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教给学生,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有限的。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去生成或发现新的知识,进而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这样在灵动生成的情境中开展教学,也会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那么,什么是基础知识呢?郑国民认为:“所谓基础知识,应该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强大的生成能力,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内容奠定丰富、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抓住那些有“强大的生成能力”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活动的实践和积累去获得新的知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文字学的知识和历史学的知识往往是基础,我们只有首先理解字义,并且在历史语境下去分析,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我们只有了解“华”是“花”的古字,才能明白《游褒禅山记》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的原因。只有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礼仪及交战规则,才能明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为什么不杀蔺相如而让蔺相如得以完璧归赵。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堆积,不是原封不动地储存,而是要让学生把所习得知识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进行整合与构建。要想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去创建学生新的知识系统,需要我们秉持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断地用基础知识去创生新的知识,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再局限于一些静态封闭的语文知识,而是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对文本进行批判选择和整合创造,从而将知识内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将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或知识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者”。

三、用语文课程知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从语文课程的角度看,语文知识还包括“语文课程知识”,即把语文学科知识转化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语文课程知识的基础是语文学科知识,同时又对其他“跨界”的知识进行加工、重整、变更,使之成为语文知识,其中还包括“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知识”“为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语文知识”,它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关键。文学家、学者也具有相当丰富的语文知识,但是,他们没有语文课程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很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而教师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语文课程知识后,就能在实践中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资源。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被社会上的人指指点点,一些非语文的人都能评议语文课,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缺少“语文课程知识”的支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专业、缺少语文的学科特性。

因此,教师要利用“语文课程知识”,对语文学科中所涉及的庞杂的知识进行梳理,理清包括文字学、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以及“跨界”到语文学科的逻辑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把其中属于语文学科的知识抽取出来,对其进行组织和融通,转化为为语文教学所用的语文学科知识,赋予其语文的性质和教育的意义。在讲授《鸿门宴》中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一段时,利用古代宴会中座位以西座为尊贵、北座次之、南座再次之、东座最次的礼仪知识,对司马迁的这段描写进行分析:项羽宴请刘邦,而自己和项伯却坐在宴席最尊贵的位子上,范增坐在第二的位子,让刘邦坐在第三的位子,刘邦的心腹张良坐在最末的位子。司马迁用宴席上坐座次的方式把项羽狂傲的性格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迁人物描写的高超技法。这里,关于宴席礼仪的知识经过教师的选择,而萃取为语文知识,没有它人们就无法读懂司马迁这段描写的用意。

语文学科涉及的面极广,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课程知识”对庞杂的教学资源进行判断和取舍,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使其为自己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服务。

四、用语文教学知识提高课堂质量

按照黄伟的分类,语文知识还包括“语文教学知识”。语文教学知识,“就是将语文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和语文素养的知识,它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也包含语文课程知识,还包含如何教与如何学的知识。”也是“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策略、手段和途径的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知识接受度、语文课程知识的教学有效性评估的知识。”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知识就是把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课程知识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知识,其背后的支撑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知识。

这类知识是把教师个人储备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桥梁,是把教材中的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媒介,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成和能力层次,然后以此为背景,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其次,还需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运用正确的方法教授语文知识,尤其是在目前对于语文知识的边界还不十分明晰的情况下,更要依据语文教学知识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教学。如,对于一篇课文,是采用讲读的方式还是讨论的方式,是读写结合还是开展探究等,都要根据语文教学知识来进行选择。要动态地教语文知识,把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富有魅力的课文当作说明、体现知识规律的例子,以此来发展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的能力。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体验这些知识规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那些先验性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语文学科知识,到语文课程知识,再到语文教学知识,这是一个自洽的、融通的知识系统,从知识的层面看它们应该是完备的,从逻辑上看它们是密切衔接的,从学科看它们是指向课程目标的,从教师个体看它是内在相融的,从课堂看它是生成可控的。如果能够让这个知识系统有序高效地循环运动,语文学科的教学就能呈现出理性、科学、圆融、诗意的美好状态。

目前,人们对语文知识教学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语文界对语文知识还缺少学理的深入的研究。但语文知识确实是当下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有些课堂错把局部的语文知识放大成整体语文知识,有些具有影响力的语文代表课已经剑走偏锋,有些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别的学科的跑马场,失去了语文性。而回归语文知识教学,認清语文知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采用正确的方法讲授语文知识,正是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不良现状的良策。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语文课程学科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入手,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年3期)2018-03-27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课外语文·下(2017年9期)2017-11-12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江苏教育(2017年7期)2017-05-18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江苏教育(2016年19期)2017-03-12物联网与中学学科知识融合的路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9期)2016-10-31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

推荐访问:语文 教学策略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