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挖掘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人文教育价值

2021-11-29 10:53:41公文范文
李伶辉肖小明摘  要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仅具有科学教育价值,还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基于实例分析得出生

李伶辉 肖小明

摘   要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仅具有科学教育价值,还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基于实例分析得出生活中化学现象在人文教育中的三种应用——创设教育情境、提供现实依据、引起学生共情,归纳出结合人文知识、运用化学原理、参考生活实践、采取项目式学习等四种挖掘方法,并总结了挖掘人文教育价值的四个原则:合情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双线性原则以及螺旋性原则。

关键词

人文教育价值  生活中化学现象  生活化教学

1999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生活化教学”正式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线。许多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直至2016年,多数研究成果仍局限于理论层面,即使有实践方面的成果,也往往停留于微观的实践操作层面[1]。但深入至教育一线,发现多数教师和学生已对“生活化教学”持支持态度,并积极践行着[2-4]。在实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生活素材选择不当,师生关注点不同,学生难以感受教师设计教学的初衷;部分教师仍保留应试教育思想,仅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重点依旧在获取知识和解答卷面问题等;大多数教师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往往忽略了生活素材本身的人文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尝试挖掘教学常用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人文教育价值。

一、生活中化学现象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1.创设教育情境

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为保证人文教育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对人性的发掘与理解,往往需创设承载人文精神的教育情境。而创设该教育情境,可以以生活的化学现象为基础,剖析其中的化学原理,构建表象—实质知识结构,以承载提问、假设、讨论等不同方式引入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当学生从教师演示或自我设计的实验中归纳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后,可设计如表1问题。

2.提供现实依据

有时人文教育并非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穿插在课堂中的零碎内容,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例如在硫酸这一内容的学习中,除用“黑面包”实验之外,还常插入浓硫酸伤人或者伤熊事件的图片。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脱水性、腐蚀性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还让学生看到好奇心或求知欲过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实例告诫学生,做事须经过人性的审判,如果行事仅受情绪控制,最终会害人害己。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辩证思考,避免学生成为负面言论的持续发酵的新生力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为人文教育提供现实依据,让零碎化的教育能够有理有据。

3.引起学生共鸣

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有时是生成性的,但这种教育仅借助人文知识或自身感悟,易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当学生开小差时,教师一般会劝其珍惜时光,讲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珍惜时光的警句,或分享因自己年少未惜时,所以错失梦想的故事。但名言警句和教师感悟都是间接经验,学生未亲身经历过,甚至当教师强调过多时,会令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但增添烟花这一素材后,因学生都知道烟花绽放,虽美却易逝,因而能和教师情感共鸣,当时光的概念进入脑海时,他们自然就明白时间的重要性。灵活应用像烟花绽放这样的现象于人文教育中,能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助学生理解教师言语中暗藏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对其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挖掘生活中化学现象人文教育价值的原则

1.合情性原则

合情性原则即挖掘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人文教育价值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也要符合社会的要求。第一,考虑学生学情,即所选取的化学现象是學生已知的或感兴趣的,所挖掘的目标人文精神是学生尚且不足的。若学生并不了解该现象,如腊肉制备对于北方学生而言,豆酱的发酵对于南方学生而言,其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若挖掘的人文精神是学生所具备的,则意义不大,而且可能有副作用,例如学生大多是严谨的人,教师却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将铝和铁在潮湿空气中的变化进行对比,强调人要注重细节,不能如铁合金一般失之毫厘,毁己“急”矣。这样貌似促进学生严谨性格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本身性格,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易养成学生谨小慎微的性格,造成人为的性格缺陷。第二,符合社会要求。所挖掘的人文精神应以社会对学生的精神要求为依据。社会的要求是创新、团结、奉献等,因而,挖掘人文精神也要围绕如何促进学生批判精神、团结合作、甘于奉献等意识的形成而开展。

2.多向性原则

多向性原则即不限制学生思想,让学生从多角度挖掘生活中同一化学现象的多种人文教育价值,并能容纳他们不同于社会价值观的观点存在。第一,不限制学生思想,不将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的人性组成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性结构和知识体系,从现象中归纳出有自身感悟的人文精神。以表1最后一栏为例,给予思考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如此,学生才能从自身角度去挖掘钢铁生锈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直接讲述教师的理解,如众志成城;也不能非开放性提问,如钢铁生锈后会形成大量微小原电池,那如果仅形成一个呢,能否明显加快钢铁生锈的速率?从中你们获得了什么?第二,容纳不同于社会价值观的观点存在,并不代表允许其长久存在。学生提出异于价值观的观点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而应鼓励其表述形成的思路历程。若是思路问题,加以引导便可以将其纠正;若是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疏导。

3.双线性原则

双线性原则即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推导过程为明线,以人文精神的挖掘过程为暗线,明线与暗线相互交错,这才能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化学是自然科学,科学教育才是化学教育的主流,因而不管教学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主干依旧是化学知识、技能与思维的传承。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人文精神的传播又是育人的核心环节,因而挖掘人文精神也是化学教育的必要成分。既要不动摇科学教育在化学教育中的主流地位,又得兼顾人文精神的挖掘。为达到这样的要求,须将科学教育和挖掘人文精神划分为两条相交的轨道,以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双线同行。

4.螺旋性原则

螺旋性原则即挖掘人文精神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奢求用一种化学现象就可以将其完整的挖掘出,也不是直线式或阶跃式的发展,而是要在不同化学现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之间,经过重叠、延伸、矛盾等不同状态,以螺旋式进行发展。人文精神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意识形态,无法用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判定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情况,但其挖掘过程与德育过程类似,都包含知、情、意、行四个阶段,不同的是德育是对某一品德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的挖掘是对人性的整体体现与提升,其有第五个阶段—性,即将人文精神的知、情、意、行升华为学生个别的人性。挖掘人文教育价值时,会不断强化人文精神的知、情、意,以人文精神来指引学生的行为,最终形成学生独特的性。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并非等阶晋升,而是以螺旋式前行。因而,挖掘人文教育价值时也要注意,遵循人文精神的螺旋式形成方式。

三、化学现象人文教育价值的挖掘方法

1.结合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文精神的经验传承。其不仅指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人文学科知识,还包括谚语、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化。要学生发掘出指定的人文精神,最佳方法就是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同人文知识相结合,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基,人文知識为引,创设仅存在某种或某几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情境。例如当想挖掘燃烧中的人文精神时,可以结合冯骥才教授的《灵性之思》一文中的“木头也和所有生命的过程一样:要不熊熊燃烧,要不慢慢腐朽”,创设承载人应当奋斗的教育情境;还可以结合“要想发光,必须忍受燃烧的痛苦”,创设历经困难才能成长的教育情境。

2.运用化学原理

挖掘深层的人文精神,仅依靠表面的化学现象是不够的,须深究其中的化学原理,拨开表象对真理的掩盖,才可以感悟到生活中化学现象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例如:某中学的彭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主题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课堂中他引导学生将黑枸杞溶解在水中,却发现每个同学获得的溶液颜色都不同,因为这些水是来自不同品牌的。生活中也这样,许多水果用不同品牌或地区的水浸泡或榨汁,获得的溶液颜色往往不同。随后他给出花青素与H+的平衡方程式及不同品牌水的pH值,学生通过思考获得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再通过滴加酸、碱来检验。十分钟的时间内,彭老师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等待学生的挖掘,这是一堂十分优秀的课。但若增添一些挖掘人文精神的环节,这节课将更加出彩,如运用该现象,能得出事物是多变的。因而看待事物时,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根据变化调整认知角度。但难以得出变化的条件,这种人文精神是残缺的。而运用其中的化学平衡原理,就能发现变化的条件是环境,还能获得额外的人文精神,如努力不能100%转化为结果,却一定会有收获。

3.参考生活实践

生活实践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记忆最深、理解最透的部分。因而参考生活实践,学生更易发现并理解生活中化学现象蕴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南方冬天时,将井水和盐水置于室外,一晚后,发现井水结冰,盐水却并未。若用化学势或稀溶液的依数性解释该现象,会超出学生的知识理解范畴,但若仅讲明加入盐至水中会降低凝固点,又无理论支撑。因而可参考学生的生活实践——冬天路上有雪时,会向雪上撒盐,加快雪的融化。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事实依据,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从凝固点降低的事实、起因、应用等多种角度分析该现象,并从中挖掘包容、互助等人文精神。

4.采取项目式学习方式

采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来探究生活中某一化学现象蕴含的人文精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在探究过程中发掘额外的人文教育价值。这种方法有两种模式:一是给学生指定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结合实验、网络检索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二是不规定主题,学生可自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经小组商讨验证,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分享所挖掘的人文精神。相对而言,第一种模式聚焦于一种现象,挖掘人文精神时更全面细致,能扩宽学生挖掘人文精神的视角;第二种模式属于纯粹的项目式学习,由学生自主寻找项目,并完成项目,这种模式挖掘人文精神的角度单一,但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及自立自信。无论哪种模式,项目式学习都能在挖掘人文精神的同时,兼顾科学教育。该方法的使用可参考2001年在苏州市第十中学进行的 “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课题实践[5]。

参考文献

[1] 周琪.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3.

[2] 周敏娜.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24.

[3] 罗幼玲.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28-29.

[4] 胥艳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一以六盘水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29.

[5] 王伟群,张兵,庄浩,等.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育,2005(08):27-30.

[作者:李伶辉(1996-),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肖小明(1956-),男,湖南茶陵人,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现象人文 新书推荐风流一代·青春(2020年6期)2020-06-19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3期)2020-04-20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第四章光现象试题与研究·中考物理(2015年4期)2016-04-07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2期)2015-07-07写人文的写作方法快乐作文·中年级(2015年4期)2015-05-06猜谜语快乐作文·低年级(2015年1期)2015-03-26奇异现象传真奥秘(2014年10期)2014-10-17中学生物学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4期)2008-07-15

推荐访问:挖掘 人文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