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关于合作共赢的认识和思考:基于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2021-12-01 11:49:35公文范文
摘要:合作共赢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首倡的一个价值理念,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

摘 要:合作共赢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首倡的一个价值理念,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类道义和历史进步的制高点、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实现全球有效治理等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系统、现实地推进了合作共赢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当今中国对外关系思想的重大新理念和显著特色之一。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在于价值上求同存异,根本在于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点,长远考虑在于提升全人类的现代文明素养。

关键词: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2 - 0034 - 07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践行中国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是时代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更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一个切入点。

一、合作共赢理念的形成过程

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上,关于合作思想较早就曾存在。除了能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找到线索,在现代西方一些学者那里也能找到依据,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尤查·本科勒的《合作的财富》、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德国学者伯特·霍尔多布勒的《蚂蚁的社会,群体合作创造超文明》,塔吉克斯坦学者拉希德·阿利莫夫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建 、发展和前景》等。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上述当代西方学者,尽管大多认为国际关系中应该实行一定意义上的合作,但是很少有人把合作与共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合作与共赢的联系缺乏一定的深刻认识。因此,中国提出合作共赢的主张,既增加了合作现代性以及深刻性的认识,也为合作的长久性和稳固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根据,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合作关系理念的历史性超越。

中国在对外关系问题上关于合作、共赢,以及合作共赢理念的出现和确立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检索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就一贯主张和平共处、国际合作、反对诉诸武力和战争。相对而言,共赢一词提出时间较晚,主张各国利益的共赢出现于即将迈进新世纪的1999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冀如在一篇记者采访文章中说道:“多极世界是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在多极世界中,所有国家的合理利益,包括美国的利益,都能得到体现,它将是一个‘共赢结果。”[1]。2000年11月15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也使用了共赢一词,他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2]在“中国—印度名人论坛”第四次会议上,合作共赢作为复合词和官方用语首次出现,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说,“中印两国实现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3]。2004年11月19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作的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演讲,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早正式使用合作共赢概念,他指出:“人类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4]。此后,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用语和理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合作共赢内涵进行了具体概括,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5]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化了对合作共赢理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際关系。”[6]可以说,合作共赢无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或者在政府发布的有关国际问题白皮书,还是在重要国际会议上的中国官方发声,都成为重点理念和高频率使用的“热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外交新理念和实践为基本框架,坚持党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二、中国所倡导合作共赢理念的基本蕴意

中国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是在国家层面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合作一方面指某个国家参与全球化,实施开放战略而不是闭关锁国、自我孤立,即在“态度”上愿意积极与他国交往;另一方面指主权国家在与他国发生各种纠纷时,能够采取谈判、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种行为方式本身也体现了合作。中义的合作指参加联合国,并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承担相应的职责,按照平等、公正、自愿原则与其他成员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往来。狭义的合作是指加入某种共同体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EU)”“上海合作组织(SCO)”“亚太经合组织(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有准入条件并签署相关契约的合作。合作的外延较广,但是“协商”“对话”“意向”“框架”等不应属于真正的合作,这些只属于合作的前提或者重要环节而已。

对共赢来说,国家间的共赢至少应有四重蕴意:其一,共赢包含着“双赢”和“多赢”,一般情况下,共赢可以指双赢和多赢,以共同性为主要标志,即共同受益;其二,共赢源于经济活动,或者是经济学最早探究的内容之一,但是现代意义的共赢,绝不限于经济领域,它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成果共享、文明发展、生态实现良性循环、人文素质得到提高、社会就业增加、经济发展后劲强劲、基础设施改善等多种方面;其三,衡量共赢的根本是利益,只要参与合作的各方根据所做贡献公平地取得相应的利益,从而实现共享,就是达到了共赢;其四,共赢是一种持续化的形式,不能指望每一次合作都立即得到“兑现”,如果在合作过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后劲、赢得未来”也属于“赢”的范围之内。当然,赢的考量也不能突破国家根本利益这个“底线”,可以放弃眼前利益着眼长远利益,但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应受到损害。此外,更不能怀有“占便宜”心理妄图在国际合作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多赢”甚至“独赢”。简言之,合作共赢是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让合作各方都有所获或各得其所。合作与共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合作是路径,共赢是目标。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关于合作共赢理念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新认识:

(一)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对于国际形势和趋势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7],这一正确判断为中国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和利用外部条件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前提之一。在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认识基础上,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8]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9]實际上这个时期“合作”逐步纳入中国新的时代潮流的认识视野,形成关于“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的新认识和新判断。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据国际局势和历史趋势的变化,明确提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0]225之后,多次强调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判断不仅科学地确定了合作共赢应有的地位,也实现了中国对外关系理念的创新,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外交方针的调整。

(二)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之一,而合作共赢又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足以说明合作共赢的重要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1];在2014年11月30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重申“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0]235;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2]446;以及2015年9月28日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2]5222016年6月6日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重要讲话,讲话中也提到:“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3]此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这样的观点,不仅表明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什么,而且也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三)合作共赢与人类的和平发展密不可分

中国将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道路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3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14]2372014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复这样的观点:“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4]855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15]396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合作共赢明确为和平发展的路径,“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14]260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4]700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6]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方针,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合作共赢”和“命运共同体”,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可见,党和政府在对外关系问题上已经将认识提升到和平发展离不开合作共赢,借助合作共赢才能实现真正长久的和平发展这一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合作共赢的这些基本意蕴,既说明该概念本身内涵丰富,也说明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其价值存在;同时,合作共赢并非总是作为一个复合词使用,在外交方针、时代潮流、开放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上“合作”“共赢”常分开表述,这可能跟合作与共赢各自不同的属性或功能有关,“分”“合”表述并不影响它们的内在价值及其地位。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合作共赢理念所作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深度发掘了合作共赢的宝贵价值,形成了合作共赢的系统理念,使合作共赢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具体来说,其重大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了对合作共赢的认识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合作共赢提出了以下重要观点:其一,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其二,合作共赢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三,合作共赢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途径”,“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其四,合作共赢是全球新发展“方式”,“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其五,合作共赢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六,合作共赢是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其七,合作共赢是一种“胸怀”,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其八,合作共赢是“精神”,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观点,是对合作共赢认识深化的具体体现和有力证明。

(二)系统地阐明了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两个构建”

“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7]一方面,“两个构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基本架构,在一定意义上,新时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价值观念都是围绕其展开的,并以此为依托形成的系统性思想;另一方面,合作共赢是“两个构建”的共同着眼点,无论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点都是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有关重要讲话中,对包括合作共赢的根本性质、主要內涵、逻辑理路、重大意义、文化和现实依据、未来趋势、实施方案和与有关错误价值观的区别等,进行了全面、深入、明确的阐述,形成了系统性的合作共赢理念。此外,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两个构建”,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也与打造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等新格局相联系,在未来发展中,合作共赢必将在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化和中国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新台阶。

(三)将合作共赢理念付诸全球化发展的开放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现实地践行了合作共赢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18]从不完全统计来看,2013年以来,我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达成550多项合作成果;自2016—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4.6万亿美元,占外贸比重提升至29.4%,直接投资721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3.7%。这些表明,合作共赢不仅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而且也正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合作共赢的重大贡献就是,深入、系统、现实地推进了合作共赢理念。

四、合作共赢理念的主要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合作共赢理念是对“世界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比较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观,认为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地理大发现,“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9]168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观,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全球化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9]404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关系的论述,揭示了开放的历史趋势和必然性,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系,虽然受历史条件制约没有做更加全面的研究,但是其关于人类交往将日益密切的观点仍不失为科学预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不仅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而且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坚决反对贸易壁垒和零和博弈主张、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等新理念,是对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传统国家“合作”和“共享”关系的新发展、现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完善,并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造福人类、拓展国际联系、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丰富想象力和观念创新。

(二)合作共赢理念是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合作共赢是党和政府在对外关系领域首先倡导的一个重大新理念,它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既有对传统正确理念的继承,也有对错误价值的批判,更有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范式的思考。中国将合作共赢的认识提升到“新型国际关系核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当今时代新潮流”“人间正道和历史趋势”等新高度,使之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最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这样认为:“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10]257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对此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20]

(三)合作共赢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和文明进步的制高点

合作共赢本身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天下胸怀、无疆的人类情怀、坦诚的大国担当、勇敢的创新气概。一方面,它从全世界各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关爱人类前途命运,倡导人类共同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普遍道义准则,所以必将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即便是反对者也没有理由站出来公开反对;另一方面,它以文明的姿态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边,所蕴含的开放、团结、和平、平等、互惠、共享等各种蕴意,完全符合历史趋势、时代潮流和进步准则。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21]

(四)合作共赢能够有效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性挑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性挑战,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威胁、贫困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和气候问题,还有除传统安全之外的能源安全、核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以及经济不景气、难民潮、毒品泛滥等,都是对人类提出的挑战。尽管人类面临的共同性挑战增加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22]实践证明,人类在挑战面前,没有“抱团取暖”以外的可行方式,不能指望世上有“救世主”,只能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凝聚力量,才可能化险为夷。

(五)合作共赢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提供了“唯一”正确的价值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愈演愈烈,霸权思维、霸凌行径变本加厉,气候变化、战乱恐袭、饥荒疫情等风险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增进人类福祉、惠及世界人民的合作共赢等重大理念。从逻辑上说,合作能使个体的特色、自由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利于各国积极参与合作;共赢有助于保护个体权益,能把更多的国家吸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上来。历史和实践都已有力地证明,合作共赢是解决当前世界问题之门最合适的“钥匙”,它既能体现时代潮流、文明进步,又能凝聚共识、求同存异,还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因此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唯一”正确的价值选择。

五、当前践行合作共赢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应对策略

首先,影响合作共赢的直接障碍是价值分歧。世界上的事物不仅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而且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各有千秋不一而同,合作共赢本质上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价值选择,只有找到“共同价值”,实现价值观上的求同存异,弥合价值差异,才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当今时代什么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5]695要实现价值共识,我们要坚决反对西方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同时也坚信人类存在共同的价值追求。就当前而言,影响合作共赢的价值障碍主要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文化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不利于人类实现求同存异的各种言论,对此必须进行价值批判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价值共识弥合价值分歧,才能使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真正、长久、稳定地实现合作共赢。

其次,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在于找到各国利益“交汇点”。在利益问题上,尤其要关注各个国家的利益“底线”,或者说不能损害参与合作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重大利益关切。除了这样的利益原则,就是要找到各国交往的利益交汇点,否则实现合作共赢就会成为“空话”或“套话”。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利益交汇点会有所不同,比如中美之间在一定时期里“知识产权保护”可能是利益交汇点,只要中美着眼于双方和全球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就会离互利双赢的目标越来越近。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22日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讲演时指出:“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要合作就要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15]689所以,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国家之间,找到利益交汇点是进行合作的前提,也是实现共赢的基础。

再次,培育合作共赢自觉意识的战略着眼点是对人的“基因编辑”。这里所说的现代人“基因编辑”,不是生物学意义的而是象征性比喻。人类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主要国家都以进入到物质文明的现代化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全面“编辑”出“现代人”,甚至在有些高度文明的国家,有些人明显带有原始野蛮品性,如怀有各种偏见、动辄诉诸武力、破坏人类和平发展等,由此可见,人的现代化或者造就“现代人”任重道远,人的现代化与物质现代化不一定同步,“现代人”需要较长时间“基因编辑”过程。要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就要将合作共赢的精神注入每一个人骨子里和血脉中,不管人之初是“性本善”抑或“性本恶”,都要“删除”潜藏在人性中的野蛮思维和好斗习性,“编写”出现代人应有的精神、情怀、认知、品质,让相互尊重、平和待人、为人大度、懂得谦让、包容他人、遇事讲理、乐于助人、公正不阿等文明素养普遍生成,并使之世代相传,逐渐成为现代人的自觉意识和基本特征,这是合作共赢立足长远的战略之举。

参考文献:

[1]鄭园园.我们追求的世界格局[N].人民日报,1999-12-16(7).

[2]江泽民.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0-11-16(1).

[3]朱大强.唐家璇指出要保持中印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EB/OL].(2004-02-19)[2020-12-21].https://www.chinanews.com/n/2004-02-19/26/403980.html.

[4]胡锦涛.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4-11-21(3).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4.

[8]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5.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11]习近平.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杨晔,孟祥麟,赵成.习近平出席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7(1).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5.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6.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何毅亭.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N].学习时报,2020-11-25(1).

[21]有必要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N].人民日报,2020-08-06(3).

[22]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0-11-05(2).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n the Win-Win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New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Yang Yongzhi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Win-win cooperation is a value concept on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itiated by China. It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of mankind,standing at the height of human moral and historical progress,promoting lasting peace and universal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realizing effective global governanc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romoted the concept of win-win cooperation and deepened it in a systematic and realistic way,making it one of the prominent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iplomatic thinking. The key to achieving win-win cooperation lies in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in value,in seeking the intersection of interests of all countries,and in promoting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all mankind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Win-win cooperation;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責任编辑:李祖杰 邓卫红

收稿日期:2020 - 12 - 28

作者简介:杨永志,男,吉林九台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和平理念人类 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铭记于心奇闻怪事(2020年7期)2020-09-10人类第一杀手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理念确立方法方法决定成败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10期)2017-10-14用心处事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0谁变成了人类?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7年2期)2017-06-10博弈·和平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期盼和平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机器人会伤害人类吗?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11期)2004-04-14“遥远的和平”等海外星云 (2001年10期)2001-07-09

推荐访问:国际关系 共赢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