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最后的乡居

2021-12-02 12:38:20公文范文
王羲之癖鹅,阮籍癖车,刘伶癖酒,隋炀帝癖女人,李清照癖赌,米芾癖石,李唐人癖牡丹,陶渊明癖菊,周敦颐

王羲之癖鹅,阮籍癖车,刘伶癖酒,隋炀帝癖女人,李清照癖赌,米芾癖石,李唐人癖牡丹,陶渊明癖菊,周敦颐癖莲,八大山人癖花鸟虫鱼,郑板桥癖男色,冯梦龙癖话本,蒲松龄癖传奇,闵老子癖茶,贾宝玉癖胭脂膏,鲁迅癖烟草,刘邕嗜痂成癖。

海畔有逐臭之夫,可谓臭癖。兰荪蕙之芳,众人好之,此乃香癖。《水浒》中“鼓上蚤”时迁,有偷癖;
“小旋风”柴进,是好客癖;
“黑旋风”李逵,有杀人癖。有人有自残癖,有人有服药癖,有人有小说癖,有人有大话癖。有人癖小脚,有人癖长辫。有人癖粉黛,有人癖须眉。有人癖旧时月色,有人癖得意尽欢。智者乐水是水癖,仁者乐山是山癖。

我幼年恋母乳,有母乳癖。童年嗜甜,有糖果癖。少年爱书,有书癖。青年好色,有美癖。近来只是好静,癖清闲。

张岱的《五异人传》前有序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年近四十,人有无癖疵,都不以为意了。当然,有一些癖好更好。陆春祥癖古,好经史子集,尤其喜欢野史杂记。癖古比辟谷好,尽管辟谷也有古风。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

辟谷养生,癖古养心。

陆春祥的人我也见过,有古风,相貌近乎晚明人,无端地我觉得李渔就该是那个样子。

陆春祥的写作,我姑妄言之,差不多就是闲情偶寄一路。难得下笔行文,津津乐道,不独令人拍案惊奇,常常有弦外之音。

本文所记,乃陆游最后七年在故乡闲居之岁月。有爱意、有敬意、有惜心、有文心。

爱意、敬意、惜心、文心,都是善本。

我现在觉得,善本比孤本更珍贵。

——胡竹峰题记

陆游一家的欢笑,或许应该先连接到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于镇江通判任上,他似乎有先见之明,用俸禄在家乡的鉴湖边造了三山别业,以后哪一天不做官了,就回到这里,耕读过日子。陆游这种远见极其准确,别业建完的第三年,陆游的孩子们就在这个院子里跑进跑出了。

自此开始,这个三山别业,陆游一直居住到嘉定二年除夕(1210年1月26日)八十六岁去世为止。

琴棋书

琴、棋、书、画,除了画,前面三项,陆游自小就喜欢,他的书法,甚至在南宋的书坛也别具一帜。这些爱好,都变成了他闲居时破闲、排闷、提升生活品质的良好手段。

我爱湖山清绝地,抱琴携鹤住茆堂。药苗自采盘蔬美,菰米新舂钵饭香。

南浦风烟无限好,北轩雷雨不胜凉。旧交散落无消息,借问黄尘有底忙?

(《剑南诗稿》卷七十七《即事》其三)

此诗写于嘉定元年(1208年)夏,清崛的湖山边,历经四十多年风雨的三山茅庐,菜园、药圃,夏日里静静地生长着陆游一家的日常必须。药食同源,陆游一家的菜蔬中,有不少就是药材,平常时间,这里很少有老朋友上门,那么,打发闲日子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清静中安放自己,“种药为生业,弹琴悦性灵”(《剑南诗稿》卷五十七《小雨》其一)。

常常是,上午,或者是午后,睡足后的老人,在茅堂中央的琴桌前坐定,左手按住琴弦,右指稳稳地拨出第一个音,沉静而悠长,回声在茅屋四周漾开。他不会像范仲淹那样只弹一首《履霜操》,弹得尽兴时,《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诸多曲子,他都会过一遍。“水际闲将鹤,林间独拥琴”(《剑南诗稿》卷六十一《初夏幽居杂赋》其三),“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剑南诗稿》卷七十七《暑中自遣》),“睡起披衣弄素琴,房栊槐柳绿成阴”(《剑南诗稿》卷八十一《睡起》),琴声就是他的心声,那些钻出窗去的琴声,袅袅盘升,化作了天上的云彩,将他满腹的心思带走。

要是有聚会,那些琴声也会让他痴迷。陆游听琴,常常一听就是半天,“丹炉弄火经年熟,竹院听琴竟日留”(《剑南诗稿》卷六十五《道院杂兴》其二),呵,今天听琴尽兴,夜已深,不走了,不走了,就留宿在寺院吧。

溪上秋来风露清,萧然浴罢葛衣轻。看云舒卷了穷达,见月亏盈知死生。

老去关心惟药裹,闲中消日付棋枰。故人书札频相问;
何日芒鞋上赤城?

(《剑南诗稿》卷六十七《溪上》)

此诗作于开禧二年(1206年)秋。秋高气爽的傍晚,在清溪中洗个身,然后套上粗布衣服,格外轻松,看天上云卷云舒,富贵和贫穷,一瞬间的事,看月圆月缺,它的盈亏与人的生死,道理都一样。我这样的年纪,什么都不关心了,只关心我那个药箱,它与我的病痛有关。闲余的日子,我都付与了那个棋盘。老朋友的书信一封接一封,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去登赤城呢?

棋如人生。

布局和谋略,高手会着眼整体、长远,他只要最后的结局,即便中途短暂失利,只要在可控范围内,这种表面失利甚至可以迷惑对方;
进攻与防守,高手并不会一开始就展开凌厉攻势,除非双方实力完全不在同一层面,如果势均力敌,那攻与守就极有技巧,高手会设置陷阱,不到最后时刻,高手不会置对方死地;
失败与胜利,如果不是一局定胜负,那么,高手就会注意整盘计划,第一局试探,从试探中明了对方的实力,二三局就可以大打出手,直到对方无还手之力。如果是高手,即便第一盘输了,他也會吸取教训,输在何处,为什么输了,立即想出补救办法,力争下一局扳回。谋略至关重要,退或许就是为了进,失败与胜利可以瞬间转换。更重要的是,无论胜负,一局棋结束,此前的费尽心机,一切都烟消云散。人生不可以重来,但棋可以重下,故人生不能执着于一时一地的得与失:

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枰。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明。

(《剑南诗稿》卷四十九《读史》)

夜深人静,陆游常常读史,不断地阅读,连连地感叹,历史和现实怎么会如此惊人相似?怎么会一再重演?他看了看书桌边那副棋盘,又叹息:这千年的历史,成者王,败者寇,霸主们趾高气扬,轮番上场,可是——这不就是一盘棋吗?幸亏,他还有三山别业,还有这满湖的鉴水,哈,明天就喊上邻居章老头,去村头那棵老桑树下,痛快地下一天棋!

陆游自幼习棋,他的棋友,大致有三类,和尚道士,士宦朋友,附近邻居与村民,对象不同,各有趣味。而且,他下棋常让人先,晚年有诗“才尽赋诗愁压倒,气衰对弈怯饶先”(《剑南诗稿》卷七十《幽事》),“饶先”就是让棋,晚年不敢让棋,那年轻时可是极生猛的,放今天来说,段位还不低。

陆游从小就浸润在宋人书法浓浓的氛围中,酷爱书法,尤爱醉后草书。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剑南诗稿》卷七《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淳熙三年(1176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成都,范成大的幕府内,一次夜宴后,陆游草书一幅,酒醉挥毫,实在有些痛快淋漓。不愧是刚从南郑前线回来的诗人,他将书法与眼前的现实结合得天衣无缝:酒就是旗鼓,笔就是刀枪,执笔前喝下酒,犹如旗鼓壮声威。胸中有兵,眼下有敌,那么,书写就是排兵布阵,那一个个的字就是杀敌的勇士,它们生龙活虎,跃然纸上,将敌人杀得落花流水,一幅字写完,再端来一碗酒,一口气饮下,就如打了一场胜仗,国难消除,太平恢复。金国统治者的气数已尽,应该尽快地平定他们。唉,什么时候再出征讨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出夜间骑马扬鞭催蹄的声音!

对书法人来说,或许王羲之醉书《兰亭序》是最神往的状态,陆游好酒,醉后也常写书法,《醉书山亭壁》《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醉中作行草数纸》《醉书秦望山石壁》《醉后作小草因成长句》《醉中作》《醉中灵近诗因题卷后》,醉后写字,醉后作诗。唯此,陆游才可短暂放下心中那沉重之大业。年老多病睡眠少,索性起来写字:

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虽云堕怪奇,要胜常悯默。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

(《剑南诗稿》卷八十四《四日夜鸡未鸣起作》)

嘉定二年(1209年)秋的一个凌晨,鸡都没叫呢,早醒的老人,辗转反侧,一身病痛,躺着反而难受。寂静无声,只有唰唰唰笔落纸上的声音,写完一张再接一张,笔一旦飞舞起来,病痛似乎就会忘记。哈,我的书法虽没什么大名气,不过呢,我死后,你们可是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得到的。

酣畅写完,窗外已经发白,老人将笔一丢,低头吹灭油灯,转身往门外走,他要去湖边迎接新一轮的朝阳。

陆游的书法到底什么水平?听听别人的评价吧。

朱熹评: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
务观别纸,笔札精妙,意寄高远。(朱熹《朱子大全集》卷六十四、卷六十九)

陶宗仪评:才气超迈,尤长于诗;
书迹飘逸。(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

李日华评:陆放翁词稿,行草烂漫,如黄如米,细玩之,则颜鲁公、杨少师精髓皆在。(《六研斋笔记》卷一)

赵翼评:放翁不以书名,而草书实横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工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淹也。(赵翼《瓯北诗话》)

浙江绍兴沈园的《钗头凤》词碑,镇江焦山的《焦山题名》,金华的《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碑(国家图书馆藏),《与明远老友书》《候问帖》《拜违道义帖》《长夏帖》《苦寒帖》《并拥寿祺帖》《契家帖》(均为故宫博物院藏),《秋清帖》《上问帖》《野处帖》《奏记帖》(均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成都十韵诗》《姑熟帖残石旧拓本》(故宫博物院藏),《自书诗帖》(辽宁博物馆藏),都足可见陆游行草结合的独特鲜明风格。

东篱及鸡及牛及羊

琴棋书画,不是陆游的全部,他还有琐碎的日常。对别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陆游却不,三山别业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倾注了十二分的热情。

他得将他的日子过好,《东篱记》中,看他是如何沉迷于自己田园的:

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薶五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臭,撷其颖以玩,朝而灌,莫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复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昔老子著书,末章自小国寡民,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意深矣。使老子而得一邑一聚,盖真足以致此。於乎!吾之东篱,又小国寡民之细者欤!开禧元年四月乙卯记。

(《渭南文集》卷二十《东篱记》)

开禧元年(1205年),退休回家三年后,八十一岁的陆游依然精神矍铄,他闲不住,遂将别业东边的一块草地开垦出来,在地的边界插上竹篱,称之为“东篱”。这块地并不规则,一百平方米不到,狹长形,但陆游将其布置得极精致,地中间埋下五个石瓮,里面灌满泉水,种上荷花,种下药材,种下树木,又种上一些花和草。陆游对这个小园子倾注了无限的热忱,每天都要到园里转悠,早上浇灌,傍晚锄地。花开了,闻一闻香,新叶长出,俯下身子细细观赏,种子发芽了,开花了,孩童都会来一一细报。显然,孩童也受老人的影响,对幼小生命的成长更好奇。

到底是读书人,喜欢穷根究底。作为一位医生,那些药材,他会对照《证类本草》,研究药材的性质。作为一位诗人,他会对照《离骚》,欣赏花草的描写。还有《诗经》《尔雅》以及对它们的注解,甚至汉魏晋唐以来的各种解释,了解每一种植物的出处、含义,可以用来比喻什么,形容的对象,对这种比兴的言外之意,陆游都格外感兴趣。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什么事都不会白做,都会有收获。不过,陆游也坦承,他就是闲的,没别的什么目的,打发时间而已。

由东篱,陆游突然想到了老子“小国寡民”式的乌托邦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陆游理解,老子的这种理想,其实还有更深的意思:人人都将自己的生活过好,天下不就太平了吗?哈,我这小小东篱,就是老子理想国的微缩版呀!乐在其中!

嘉泰四年(1204年)冬的某一天,晴阳温暖,陆游拄杖闲逛市场,走着走着,忽然发现那只长得半大的乌鸡,甚是漂亮,家里正缺一只报晓的公鸡呢,立即掏出三百文钱买下:

青铜三百买乌鸡,辟地墙东为择栖。更聘一雌全物性,莫辞风雨五更啼。

(《剑南诗稿》卷五十九《赠鸡》)

这绝不是无聊,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情趣的老诗人的心灵寄托。陆游将鸡带回家,专门为鸡在东墙辟出一个鸡窝。这里避风雨,白天阳光也好,他对此鸡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你成年后,一定要负起自己报晓的职责,五更,无论风雨,都要叫醒老汉我!就看你的表现了,如果表现好,我会再为你寻一个伴来,就这么简单!

此鸡果然没有辜负陆游的期望,表现甚好,但正因为它的尽职,吵了陆家刚诞下的婴儿。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陆游必须认真对待,婴儿睡不好,严重影响成长。无奈,只有将东墙根的鸡栅迁移,为此,诗人觉得对不起这只尽职的乌鸡,情不自禁为它写了一首长长的歌:

乌鸡买来逾岁年,庭中赤帻何昂然。吾孙初生畏晨唱,家人共议欲汝捐。

鸟穷必啄奴岂惮,鸡卖将烹吾所怜。贵人贱畜虽古训,物理宁不思两全。

旧栖况亦苦沮洳,新栅幸可图守坚。东园稍去房奥远,挟雌将雏从此迁。

竹箪朝暮有余粒,瓦缶亦自盛清泉。喈喈风雨守汝职,腷膊勿恤惊吾眠。

(《剑南诗稿》卷六十一《迁鸡栅歌》)

乌鸡在庭院中散步的情形,气定神闲,气宇轩昂,它一步一步,俨然沉着的带兵大将,乌鸡呀,虽然你如此出众,但与人相比,人必须第一位,家人说要卖掉你杀掉你,我不同意,我为你另造一个新窝吧,你带着你的夫人和孩子,一并迁去新居,那里竹林掩映,吃的喝的,你都不要担心,你只管安心住着,依然尽你的职,无论风雨,只管报晓!

其实,陆游还写过不少鸡的诗,比如,下面两只老鸡也让他诗兴大发:

峨峨赤帻先群辈,喔喔长鸣盖四郊。意气虽雄无处用,风霜从我老衡茆。

(《剑南诗稿》卷二十七《赠老鸡》)

鸡鸣平旦未为迟,恰是山房睡觉时。著屐起寻溪上路,野梅犹有未残枝。

(《剑南诗稿》卷七十《畜一鸡报晓声清圆而鸣每晚戏书绝句》)

仅仅是写鸡吗?是的,但是,字里行间,稍微体会一下,就会发觉,诗人的重点,均放在鸣叫报晓上,这是一只公鸡的责任,公鸡们是如此的尽职,而放眼朝廷,看看那些投降派的所作所为,他们在干什么?只顾眼前苟且,只顾自己的利益,他们连鸡也不如!

不仅仅是关心鸡,对于家里的动物,陆游几乎都倾注了情感,比如那头黄牛:

卖刀买黄犊,用以事耕稼。凄风山北秋,缺月溪西夜。

小童拾竹枝,相呼聊一跨。秋来作栏成,参差出林罅。

青烟起草积,微火近茅舍。未言东作功,此景已可画。

(《剑南诗稿》卷五十四《黄犊》)

八十多岁的老人,从市场上买来这头小黄牛,对它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小黄牛呀,你快快长大,家里的田地要靠你来耕作,我会为你搭一个又干净又通风的牛栏,我也会经常牵你去山林间吃草。看着这头健壮的小黄牛,陆游又想起了刚刚去世的那头老牛,想起和牛在一起的日子: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剑南诗稿》卷四十八《饮牛歌》)

从细节上看,陆游将牛照顾得不错,让它干干净净生活。虽然牛要承担繁重的耕作任务,但与一位八十多岁仍然要从事耕作的老人相比,牛就是本职工作了。不过,老人还是满足于这样的生活的,养鸡,养牛,养羊(卷四十八有《牧羊歌》),他将自己的日子安排得满满的。

活人命的郎中

五月夕阳的余光,伴着舒适的湖风,披洒在白发老人身上。午后睡足的陆游,面朝鉴湖,拄杖倚靠在三山别业前那棵大乌桕树下时,几只鹭鸟正从湖边草丛扑扑飞起。不远处有点点船帆,睹眼前此景,无奈和慵懒顿时一扫而空。

宽阔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湖山,热情好客的乡邻,还有那满屋子的书,满堂的儿孙,这些足够将他的日常填得充盈。也真是上天眷顾,如此年纪,依然耳聪目明,“目光焰焰夜穿帐”,“细书如蚁眼犹明”,“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有一双好眼,就能不断地阅读,他的诗,他诗中的活力,源源不断而来。

前面闲居的三个章节中,游村、访友、观景、怀旧、读书,成了陆游大量的日常,这里重点从采药治病展开。

古代的读书人,许多都会看病,后人甚至将苏轼和沈括的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陆游在抚州时也编过《陆氏续集验方》,那是在他先祖陆贽《陆氏集验方》之后搜集整理的验方集锦,对当时的疾病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医少药的乡村,突然来了一个大知识分子,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往的医学经验,都使陆游成了一位受乡邻欢迎的郎中。

偶策青驴出,还将白鹤随。炼丹留日观,采药上天池。

送客清秋棹,留僧静夜棋。从来闲姓字,不遣世人知。

(《剑南诗稿》卷五十五《自述》)

这是陆游晚年的另一种日常,炼丹和采药,送客到码头,与僧人下棋,一切都過得惬意。不过,显然有虚拟与夸张的成分,青驴可以有,白鹤不一定会顺从地跟着,除非训练而成。重点是炼丹和采药。陆家数代人都信奉道教,热心于道教书籍的阅读,醉心于长生仙方的搜集,高祖陆轸还遇见过施肩吾神仙,这在陆游的《家世旧闻》里都有详细记载。而采药制药,则是治病的前提,陆家人自己小病小痛,也离不开这些药,三山别业后来还专门开辟有药圃。一切细节都可以证明,晚年的陆游。已经将寻药治病当成他的一项重要工作,“采药上天池”,“采药上稽山”,“涧毛春可求,山药秋可掘”,既利用自己的特长,又为乡邻解除了病痛,大大的积德行善。

蓍囊药笈每随身,问病求占日日新。向道不能渠岂信,随宜酬答免违人。

药粗野老偏称效,诗浅山僧妄谓工。怀饼裹茶来问讯,不妨一笑寂寥中。

(《剑南诗稿》卷五十八《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县凡得绝句十有二首杂录入稿中亦不复诠次也》其五、其六)

背着药箱,骑着青驴,一直走呀走,附近的村庄都走遍了,再往远处走,走到哪,住到哪,病就看到哪。一拄杖老者,瘦骨伶仃,佝偻着背,手抚着肚子,称自己患了多年的胃痛,吃不下饭,没力气。陆游问:老兄,多大年纪了?老者答:今年六十九了!满是自豪,陆游听了笑笑:高寿高寿!他没有说自己年纪,怕刺激对方,细细搭脉,细细问病。陆游边开方边说道:老兄应该是年轻时吃螺蛳吃多了,而且经常冷螺蛳拌饭吃,这病不容易看好,先开三副药试试,过几天我还会再来。几天后,待陆游从傍县回程经过此村,老者迎着陆游夸奖道:先生真是神人,三副药下去,肚子好受多了,胃口也好了不少。陆游还是笑笑:我再开三副吧,吃完药,以后的饮食要注意,你这个年纪,要多喝粥,晨粥后,再平躺一会。我已经八十了,平时就是这样养生的。老者一脸惊讶,随后双手不断作揖:多谢老哥多谢老哥!

庭中正苦日卓午,水面忽看云过西。老子不辞冲急雨,小锄香带药畦泥。

(《剑南诗稿》卷六十二《雨中锄药》)

烈日正午时,大块乌云从湖那边压过来,一场淋漓的大雨过后,八十一岁的老人,拿着小锄头,走进后院的药圃。他放心不下那些草药,凉冷温,暖热平,根据药材的疗效,他都分别种了一些。太平惠民局的药固然好,但比较贵。一般老百姓生病,常常找本土郎中看。陆游深知,百姓生活不易,这一片长势良好的药圃,就是他的常备药库。

有药,身体好,驴上挂个药箱,陆游又开始满乡村地转悠了。

闲行偶复到山村,父老遮留共一尊。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

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逆旅人家近野桥,偶因秣蹇暂消摇。村翁不解读《本草》,争就先生辨药苗。

(《剑南诗稿》卷六十五《山村经行因施药》其一、其三、其四、其五)

时间如白驹过隙,陆游经年行医,一村一乡地跑,往日见到的那个抱在手里的小孩,却已经会照看鸡和猪了。经常走着走着,村头或者溪边,忽然就立着一个病人,唉,什么病什么病,他们仿佛见到了药到病除的神仙。陆游真是因病施方,这不,那个患头痛病的老人,陆游开玩笑地说:您没病,不要用什么药,只要读读我的诗,您就放松了,头就不会痛!的确,陆游望闻问切后,他觉得此老汉的头痛是性情抑郁、怨气积聚导致,读一读诗,让自己的内心驰骋徜徉于家乡这美丽的山水间,再多的烦恼也会随水流去。陆游如此自信,或许,他此前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乡村农户也有不少烦心事,此理与他久在官场完全相通。

淳朴的乡民,对于帮他们解除病痛的大诗人,内心充满感激,每每陆游骑着驴子一进村,众多乡民闻讯跑出来,看陆游慢悠悠地行进在村道中,拉家常,送土产,仿佛山水和草木都充满了快乐。这一位白发老者,他拉着陆游的手,一脸真诚:恩人呀,我家孙儿就是您救活的,为了永远铭记恩情,我们还将他改姓为陆,您在这里也有后人呀。老者說完,千恩万谢,再三作揖。另一位老婆婆也在边上说:我家孙儿也是大人救活的,我们也将他改姓了陆!

对陆游来说,对一个耄耋老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他看着纯真的人们,眼眶发热:多么好的乡亲呀,他们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这真让人感动!

从不少诗句来看,陆游的医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村头乡民争着请他辨药的场景,就是对名医最好的信任。他懂医,懂药,活人命无数,他的医学见解,不输于那些专门行医的郎中:

皋夔无近用,芝术少奇功。上寿当徐政,沉疴忌力攻。

医传三世久,事历百年中。畏与庸人说,终身托病聋。

(《剑南诗稿》卷八十三《即事》)

好药就如那些有能力有口碑的贤人,但任何一位贤人、任何一种药材,都要因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施药。要想医好病,切忌用猛药,猛药只会使人大伤元气,我行医,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我有家传,我宦游四方,也搜得不少良方,但我只和明白人说。

范仲淹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去庙里求签,想当宰相,但没抽中,那就做个好医生吧,也没抽中,他就发了感叹: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治人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自身长年。

范仲淹“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志向,一定深深地影响着陆游,山阴道上,他骑的驴,驴背上的药箱,都成了陆医生的标准日常。

辛弃疾来访

嘉泰三年六月十二日上午,蝉声高鸣,骄阳刺目,三山别业的门前,来了一位白发老者。不过,他矫健的步伐中带着一种强烈的急切,他是辛弃疾,他来绍兴府做知州,兼浙东安抚使,昨天刚报到,停顿了一下,就赶来拜见老朋友了。当陆游辛弃疾两双大手紧紧相握时,两人的眼眶中似乎都噙着热泪。都是诗坛词坛的著名人士,都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有多少话要说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从《宋史》卷四百零一《辛弃疾传》中,可以得知,辛弃疾在拜见陆游前,有着惊心动魄的光荣经历: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民间抗金旗帜林立,其中有个叫耿京的聚兵起义,声势浩大,集结了山东、河北的忠义军,耿京自己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就在这支队伍做掌书记,相当于军中重要秘书。辛弃疾利用时机,劝耿京带部队南归南宋。此时,辛弃疾的另一个朋友,僧人义端,也喜欢谈兵事,他也拉起了数千人的抗金队伍,辛弃疾就说服义端投奔了耿京。不想,某一天,义端却偷了耿京的大印跑了,耿京大怒,要斩推荐人辛弃疾,弃疾向耿京拍着胸脯保证: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将义端抓回来,如果抓不回,你再杀我不迟!弃疾预料义端会拿着耿京的大印去投奔金人,就立即沿着金国方向追赶,果然追上。辛弃疾带着义端的头颅去见了耿京,耿大帅于是更加信任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耿京终于被辛弃疾说动,南归南宋,他让辛弃疾向南宋奉表。赵构很高兴,一下子就增加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他下诏封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封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节度常书记。不想,耿京被张安国等人所杀,张还带着耿京的人马降金。遇此突发情况,北归复命的辛弃疾,临事不慌,他会同海洲统制,带兵悄悄杀入金营,将张安国等人抓回临安。南宋朝廷仍授辛弃疾原官职,改任江阴佥判。这个时候,辛弃疾只有二十三岁。

此后,辛弃疾做过建康府通判、司农寺主簿、滁州知州、江东安抚使参议官、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秘阁修撰、京西转运判官、大理寺少卿。他每到一地,无论百姓事军国事,都十二分尽心,体恤百姓,宽征薄赋,惩治贪官污吏。辛弃疾负责筹建的飞虎军,为长江沿岸守军之冠。朱熹去世,正是伪学全面遭禁之际,众人都怕牵连,辛弃疾却亲往吊丧,撰文哭悼。这就是智勇双全、为人豪爽、讲义气、讲气节的爱国者辛弃疾。

这次,辛弃疾被重新起用。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府的任上遭人弹劾:用钱如泥钱,杀人如草芥,招募壮丁,建立武装,想做闽王!随后,朝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罢了他的官,领奉祠。此前,他在江西上饶县北的稼轩赋闲,差不多已经十年了。

陆游要比辛弃疾大十五岁,这是一对真正的忘年交。进屋,喝茶,聊天,陆游身边围上来两个孙儿,捏着陆游的手,辛弃疾也伸过手去,将其中一个抱在怀中,孩子毫无陌生感。谈起辛弃疾的英勇往事,陆游几次竖起大拇指赞赏,而辛弃疾则摇头说老了老了。辛弃疾转而又说起陆游在南郑前线打老虎的事,陆游不禁老泪纵横。一晃几十年,当年的理想,而今的现实,让他们唏嘘不已。

说够了话,陆游起身,带着辛弃疾在他的三山别业转悠。四十年的风雨,这草堂不少地方都已经残破,风紧春寒难敌,辛弃疾一脸真诚对陆游说:务观兄,看您这草屋破损得厉害,我帮您好好地整修一翻吧。此时,辛弃疾的心中,希望这位大哥式的朋友能接受他的心意,这一家老少几十口人居住在破旧的屋中,他看着心酸。毕竟,他在任,吃口不重,且有优厚的薪水,好好翻修一下应该不成问题。陆游拱拱手:幼安老弟,不用,不用,草屋虽旧,完全能住,哪敢劳烦您重新修建呢?看这院子,花花草草多可爱呀。再说了,老弟的经济也不宽裕,真诚感谢老弟的一片好意!

次年正月,宁宗皇帝召辛弃疾到京城,加封他为宝谟阁待制。三月,宁宗赐辛弃疾金带,任命他为军事要塞镇江的知府。辛弃疾到任,立即预制万套军服,招募万名壮丁,训练他们,准备渡过淮河抗击金军。北伐的大旗,已经拉起,韩侂胄准备大干一场。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

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

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圣朝仄席意未快,尺一东来烦促驾。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嚇。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剑南诗稿》卷五十七《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陆游这首送别诗,写在辛弃疾离开绍兴之后的春天,着笔于朋友的心情、能力、际遇,并对他此次召回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感情异常饱满。

上饶县北十里,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这么好的地方,就是辛弃疾隐居数十年的稼轩,幼安老弟,在此读书写作,耕稼劳作,还静心潜修佛学,小日子过得极舒心,老弟在浙东也干得风生水起。这次机会极好,希望老弟珍惜,可以大干一场,再建新功。不过,必须谨慎行事,切忌浮躁,还要防止奸佞小人的恶意中伤。你什么也不用多想,放下一切包袱,好好干!

辛弃疾后面几年并不顺利,被贬又起用,不过,他已经看清韩侂胄北伐的真面目。开禧三年秋九月,韩侂胄鼓动宁宗重用辛弃疾为枢密院承旨(相当于副宰相),收到圣旨时,他已经重病不起了。这一月的初十,辛弃疾怀着深深的惆怅离开了人世。

还婴室

孔子走了几天几夜的路,終于见到了他心目中的大神——老聃。

但从老聃老师处学习回来后,孔子三天不说话。子贡很奇怪地问,老师怎么了?孔子说:我自以为很有学问了,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我一定可以用钓钩来捕捉它。可是老子的思想却像龙一样,乘云驾雾,太虚幻境,无影无踪,我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现在我们试着来捕捉一下老子的龙思想。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不知道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唉声叹气,老子的龙思想不难懂呀,这两章的主题就十分简单明确:修德的最高境界,就如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追求本真,淡然无欲,纯净无瑕。

蜂和毒蛇咬不咬婴儿,凶鸟猛兽抓不抓婴儿,危险系数太高,不能试验,但既然老子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婴儿的筋骨柔弱,握力却很强,高楼上掉下来,甚至飞机上掉下来,也有安然无恙的;
正常的婴儿,精气充足,有的时候,小鸡鸡都能挺得笔直;
饿了要哭,不饿也要哭,婴儿终日哭号,嗓子却不会哑,这是元气淳和之故。

这样一比,学习并掌握好老子倡导的道,还真是有点难度。

陆游的家族,一向在道上努力探索,他自己也深有所得。他知道,《道德经》中,至少有五处讲到婴儿,老子如此推崇婴儿,强调“复归于婴儿”,无论身体还是心态,婴儿都是成人为人处世的榜样。而婴儿那种简单自然的率性行为,就是他追求的,饿了就吃,渴了就喝,饱了就睡,喜了就笑,悲了自然要哭。他看着眼前的书斋,索兴换一个名吧,就叫它“还婴”。

陆游的书斋,烟艇,玉笈,昨非轩,心太平庵,书巢,风月轩,老学庵,龟堂,一直到这个最后的“还婴”,至少十几个,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斋名,其实就是彼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开禧元年(1205年)秋,陆游静坐还婴室,再读王维诗,情不能已。他晚年越来越喜欢王维,一读便放不下,那种空灵、闲静,和他儒释道的圆融,气场很接近,或者说,王维本身就是佛道结合的典范诗人之一。他一气呵成《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以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十首,“我生本江湖”“二十游名场”“仕宦五十年”“孤舟上荆巫,天末未觉远”“采药游名山”“残发日已短”“屋穿每茨草,驴瘦可数骨”“安得插两翅,从公游太虚”“隐书有三景,字字当力行”“即今修行地,千古名还婴”。此十首诗,用了王维诗韵,所叙却是自己一辈子的经历,回首往事,点点滴滴,令人感怀,令人伤悲,虽是读后感,陆游诗的意境却大大开拓。

还婴,让陆游的身心,似乎回到了那个无忧虑的孩童时代。无忧虑其实是假,他生长于离乱的年代,从小就避难东阳山中,这里的还婴,只是暂时的状态,正视现实,眼前就是天堂:

欲出还中止,微阴却快晴。槛花栽尽活,笼鸟教初成。

身寄江湖久,心知富贵轻。还婴吾所证,手自写庵名。

(《剑南诗稿》卷七十四《园居》)

嘉定元年(1208年)春,八十四岁的陆游,依然醉心于他心中的家园。春种秋获,这三山别业,已经居住了四十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爱。园子里补种的花,都已经绽放出蓬勃的青春,今年新买来的那只鹦鹉,教了它几次,和人招呼已经比较流利了。晨起,推开房门,那些花的气息就会钻进人的鼻子,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情大好。乡居生活,虽不富足,却能让人心情舒畅。哈,今天心情格外好,再写一个书斋名吧,还婴,还婴!

的确如此,心态决定一切。他在家乡的山水间,像儿童一样快乐生活:“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剑南诗稿》卷五十三《初归杂咏》其三);
“浮云万事不到眼,千岁人间心尚孩”(《剑南诗稿》卷六十《道室试笔》其一);
“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剑南诗稿》卷六十八《老叹》);
“客来莫怪逢迎懒,正伴曾孙竹马嬉”(《剑南诗稿》卷七十四《岁暮》)。这真是老顽童,孩子王,还婴,从另一角度说,这或许就是陆游保持悠闲快乐的秘诀。

陆游自最后一次京城修史回山阴以后,他就觉得,他已经活得够久了,接下来所有的日子,都是上天的眷顾,那些尘世之物,真没有多少留恋的:“放翁耄齿犹朱颜,一物不留方寸间”(《剑南诗稿》卷五十七《道室杂咏》其六)。

梦复回中原

说是闲居,什么都放下,然而,一旦听到金人的消息、朝廷关于北伐的风吹草动,八十多岁的老人,激情依然一下子就冒了上来,这就是一个在闲适田园山水与壮志悲怀报国间瞬间转换的陆游:

满谷松风枕石眠,中原战血又成川。但思秦铸铜人日,不记齐成柏寝年。

大药一炉暾晚日,孤桐三尺写秋泉。何妨狂舞旗亭下,乞与人间画醉仙。

(《剑南诗稿》卷五十六《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

即便金人凶狠,但不可能永远强大,彼时的金国,至少有几大问题困扰着他们:国内盗起,于是增兵积粮,关闭边境市场,他们怕宋朝趁机攻击;
北边的蒙古族兴起,双方每年都要打仗,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库空虚,国势日弱,赋敛日繁,民不堪命。或许,这就是韩侂胄急着北伐的理由,整个南宋,似乎一下子兴奋了。这金人内乱的消息,也让陆游兴奋不已,虽写华山隐者,却也充满着一种期待,讨伐金人的时机到了。

饭罢颓然付一床,旷怀真足傲羲皇。松棚尽日常如暮,荷沼无风亦自香。

倚杖月生人影瘦,岸巾露透发根凉。颇闻王旅徂征近,敷水条山兴已狂。

(《剑南诗稿》卷五十八《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

虽是炎炎夏日,可禁不住心情好呀,心静自然凉,平常一样的风景,此时变得极其有趣。饭后尽兴午睡,清风习习,荷叶生香,朝廷的军队整装待发,那敷水,那条山,都已经兴奋得发狂。追封岳飞为鄂王,立韩世忠庙于镇江府,宋金边境,全线都在准备伐金。几十年未竟心愿,似乎就要实现,老人能不开心吗?

客从城中来,相视惨不悦;
引杯抚长剑,慨叹胡未灭。

我亦为悲愤,共论到明发。向来酣斗时,人情愿少歇。

及今数十秋,复谓须岁月。诸将尔何心,安坐望旄节!

(《剑南诗稿》卷六十四《客从城中来》)

可是,现实却让陆游再一次失望。上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闰八月,因反对的人多,再加上有将领叛变,北伐一时停了下来。有些人不是反对北伐,而是反对韩侂胄的仓促而行。城中来的客人拜访陆游,此客应该是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客人知道老人的心事,屁股还没坐稳,就发了一大堆牢骚,这次北伐,不应该这样。唉,唉,客人连连叹息,引得老人也感慨不已。他知道,自隆兴二年,宋廷与金人议和,已经四十二年了,陆游心中那颗复国的心,一直温胀着,遇热即发。辛弃疾的调任,各种消息,似乎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谁知又如春日里突然遭遇寒潮一样,迅速急转直下。

对南宋来说,此后几年的抗金形势,如蚂蚁漂浮于茫茫大海无法看到陆地般绝望,陆游的心也越来越冷。

示儿

陆游有七儿两女,孙十七个,五子子约早逝,次女在严州任上夭折,其余都健康长寿。此时的陆游,儿子们大多出仕,长子子虡任金坛县丞,次子子龙任吉州掾,三子子修出仕闽县,四子子坦任盐官税官,六子子布也自成都万里东归,幼子子遹以致仕恩得官。陆游最牵挂儿女,他将自己做人做官的心得或者读书写诗的经验,都语重心长地示儿。比如,《读书示子遹》《冬夜读书示子聿》《五更读书示子》《诵书示子聿》《睡觉闻儿子读书》《夜坐示子遹兼示元敏》《书怀示子遹》《示元敏》《示儿子》《九月二十三日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读经示儿子》《六经示儿子》等。元敏是子遹的二子,連孙子都要管,诗教传家,真是苦口婆心。

嘉泰二年(1202年)初,次子陆子龙要去吉州(今江西吉安)做司理参军,七十八岁的陆游,写下送别的长诗: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

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
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
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汝去三年归,我傥未即死,江中有鯉鱼,频寄书一纸。

(《剑南诗稿》卷五十《送子龙赴吉州掾》)

陆游家教一向严格,此时的陆子龙,儿子都已经长大,可老父亲就是不放心,交代了再交代,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嫁女,如何教子。周必大、杨万里人品好学问高,他们都是吉州人,你一定要去拜望他们,向他们学习。做事重在坚持和积累,要做一个仁义的人,至于老父我嘛,你不用担心,我自己还能料理,自己也能照顾自己。总之,你放心,假如三年后我还健在,你带封信回来报个平安就是了。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与其说是在教子,不如说是陆游的为官宣言:别人的钱财不要,每一分钱都要清清白白,倘能如此,没有谁能打倒你!

嘉定元年(1208年)年秋,陆游看着小儿子遹,将自己终身写诗学习的经验写给他: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剑南诗稿》卷七十八《示子遹》)

这是一个老人写给儿子的经验之谈,这也是一个老师写给学生的谆谆教诲。陆游将自己的写诗归纳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讲辞藻、技巧、形式,中年开始真正意识到写诗的妙处,内容和意境逐渐宽阔起来。李白和杜甫,博大精深,是他学习的标杆;
元稹、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都是他的学习对象。即便这样学,也还是没有学到他们的精髓。写诗实在是一种综合的工夫显现,来不得半点小聪明。你真的想学诗,一切工夫都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是陆游的文学生命经验。

关于藻绘,《剑南诗稿》中并不见他青少年时期的藻绘之作。陆游四十二岁以前写过超万首诗,乾道二年,他由隆兴通判任上罢归回乡时,从万首诗中选出了二十分之一。严州知州任上,《剑南诗稿》第一次刊刻,又去掉了十分之九,只存九十四首。

功夫在诗外,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其一,建立起具有鲜明个性的阅读坐标。就陆游个人的阅读史看,不同的时期,他都有不同的喜欢对象,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每一个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然而,这仅仅是诗歌,陆游还沉浸在大量经史子集及道学佛学典籍的阅读中,也就是说,他的儒释道是圆融相通的,既深入研究,又能互相结合。

其二,到火热而真实的生活中去。阅读依然还是停留在纸上,而“绝知此事”,却一定要“躬行”。诗文都讲究作者的亲身体验,到不到现场感受,结局完全不一样。生活实践中,有意料不到的生动细节,可以这样说,大海有多宽,生活就有多宽。

其三,生命经验的积累和打通。夔州是陆游诗风发生改变的重要节点,年轻时喜欢杜甫,然而,只有到了杜甫的夔州,他才真正进入了杜甫内心丰富而驳杂的世界。而杜甫在夔州的那种困苦和煎熬,与陆游自身的艰难处境一触即燃,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这个鸡肋似的通判不当也罢。更痛苦的是,他的政治理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实现。而南郑前线短短的八个月,则让他澎湃的诗情一直持续终生。

写作者都有经验,功夫在诗外,其实,功夫依然在诗内。三方面有机融合,才有可能产生卓越的见识,才能在文学史上不朽。

儿子都已经生了两个的子遹,听了“功夫在诗外”,似乎懂了。虽然数年后,他踏着老爹的脚步到严州做知府,但他的文学成就却远不及老爹,他没有老爹那种情怀和体验。陆游的子孙中,文学成就没有能超过陆游的。南宋狭窄而逼仄的天空下,陆游怀着一腔热血,孑孓独行,悲吟长鸣,他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超人。

嘉定二年(1209年)冬十二月,已经病了大半年的陆游,书也不能读,身体瘦得厉害,病时好时坏,病痛一直折磨着他,常常感到大限来临。进入腊月,几场大雪将大地装扮成白玉,寒风直逼茅屋。不过,一旦病痛有缓,他依然写诗。腊月初五,左脸有点肿胀,牙齿不舒服,左边第二颗牙掉落。仆从提来热水并不断添加,给他浸泡按摩了大半日,感觉好受多了。虽然他看透了生死,但依然幻想明天能生龙活虎地起来,可以好好地喝一场酒:

“嘉定三年正月后,不知几度醉春风”

(《剑南诗稿》卷八十五《末题》其二)。

除夕日日逼近,陆游又病重了,情急中,家人取来金丹,希望能救他的命,这是陆游以前亲自炼成的,病急时备用。

缓过一口气来的陆游,神志清楚,子遹后面站着一群曾孙。他不禁老泪纵横,这一腔热血,终于化作了千古不朽的名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剑南诗稿》卷八十五《示儿》)

嘉定二年除夕夜,山阴乡间上空已经弥漫着浓浓的炮仗烟火味,万家团圆的日子,鉴湖边的三山别业,却笼罩着深深的悲伤。这一天是公历的一二一〇年一月二十六日,八十六岁的陆游,如燃尽之灯烛,在子孙们的哭泣声中闭上了双眼,虽然他的脸上颇为安详,却依然带着无限的怅惘和无奈。博大而广阔的胸腔,停止了滚烫文字的迸发,那些他为之赞赏歌颂过的鉴湖山水大地草木,一时皆为之呜咽悲泣。

陆游死后二十四年,南宋和蒙古人会师灭了金国。陆游死后六十六年,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奋力一跳,南宋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陆游终究还是没有等来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日。

邹志方先生认为,陆秀夫是陆游六子陆子布的孙子,此说虽无确凿的证据及更多人的支持,但《山阴陆氏族谱》却清楚地记载了陆游子孙在崖山之战中的表现或崖山之后的行为:玄孙天骐(子龙之曾孙),崖山蹈海殉国;
孙元廷(子修之子),忧愤而卒;
曾孙传义(元廷之子),忧愤数日,不食而卒;
玄孙天骥(子龙曾孙),宋亡后杜门不仕;
来孙世和、世荣(皆子龙之玄孙),拒绝元朝征辟。

子孙的爱国行为,是另一种极好的告慰,他们皆不负陆游的爱国诗教。

九千多首诗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八百多年来,陆游,陆放翁,一位伟大的爱国歌者,一直挺立于天地之间,并光芒四射。

责任编辑:胡汀潞

猜你喜欢 诗稿辛弃疾陆游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故事作文·高年级(2019年5期)2019-05-21焚诗记诗潮(2018年3期)2018-03-26王铎诗稿浅析西江文艺(2017年15期)2017-09-10辛弃疾作词限酒党的生活(黑龙江)(2016年4期)2016-11-17除夜雪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6期)2016-08-12初夏绝句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4年8期)2014-09-19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海外英语(2013年6期)2013-08-27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百家讲坛(2009年14期)2009-08-26缘字诀·沈园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4期)2009-04-21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读书(1982年5期)1982-07-15

推荐访问: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