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增值性评价的区域中学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2021-12-05 11:54:58公文范文
刘新杰摘要:增值性评价采集入学起点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是一种能够对学生个体发

刘新杰

摘要:增值性评价采集入学起点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是一种能够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效能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模式,避免了因生源差异而导致评价结果偏差。教学研究、教育评估、教育科学研究等多部门参与,利用专业优势共同挖掘数据价值,同时针对不同的报告使用者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数据结果解读,让数据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评价内容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增值性评价;质量监测;教育评估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和新要求。教育评估作为教育管理中保障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导向、监控和激励等功能。教育评估包括信息的系统收集和基于这些信息做出的判断。现代意义的教育评估实践从1985年开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监测可以是对评估的进一步限定,它强调依赖行政方面的数据,将持续不断的信息收集作为管理决策的基础,着眼于描述而并非价值判断。

一、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7年,国家建立了义务教育监测制度,在试点地区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了监测评价,获得了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从而掌握了教育现状,诊断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而引导整个教育体系向着高质量的方向迈进。但是,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等现象依然存在。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强调应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在关注教育对象学习能力的同时,关注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一般的质量监测往往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根据成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无法体现不同起点学生的进步幅度,也无法立体呈现教师和学校起到的积极作用;而通过增值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监测则可以弥补此类不足。

二、增值性评价对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作用

增值性评价是指依据学生在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学力、生活与职业、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的“幅度”,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效能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模式。

区域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主要采集学生升入初中时参加基线测试的成绩、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和调查问卷采集的有关学生、教师、校长等方面影响学业质量因素的信息,运用增值性评价数据分析模型,描述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状况及相关因素对于教育发展质量的影响,从而判断区域、学校、教师进步和努力程度。增值性评价把统计的重点放在学生进步程度这一问题上,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种能够衡量其促进学生进步效力大小的方法,这对于入学时学生成绩较低的学校尤其重要,避免了因生源差异而导致的评价结果的偏差。且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局面也能得到改善。

运用增值性评价方式在试点地区开展质量监测工作,深入分析数据以帮助诊断问题根源、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校改进管理方法,为区域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从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三、运用增值性评价开展区域质量监测的方法、数据价值及使用

(一)评价方法

采集区域内初中学生连续三年的学业成绩和非学业信息数据。学业成绩通过考试采集的数据包括:入学时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即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以及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表现型数据;初三毕业时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采集到的数据可用于评估学生学业质量和学业发展水平。非学业信息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长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学习压力、自我教育期望、心理發展情况等;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对参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态度和积极性等;校长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办学自主权、校长领导力等。这些系统调查信息用于影响学业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利用系统模型或方法,估计出预测成绩,然后计算实际成绩与预测成绩之差,即为增值估计值。正增值表示中考成绩显著地超出了预计水平;零增值又称平均增值,表示中考成绩与预期水平大体相当;负增值表示中考成绩显著低于预期水平,与预期不符。(如表1)

(二)数据价值研究

科学地分析数据和正确地使用数据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多方参与、共同研究。教学研究、教育评估、教育科学研究等多部门参与,共同开展数据的多角度分析与应用研究,同时参考一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专研数据含义、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形成评价报告。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关注内容不同,由教学研究、教育评估、教育科学研究等部门分类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包括区域宏观数据、校级数据和学生个人数据等,针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为数据使用单位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是打造专业的评估队伍。保证评估队伍技术过硬的首要条件是确保队伍成员都要深入理解正确的评估观念。对省、市、县级评估队伍包含的管理或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熟悉教育统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人员等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保证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基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是开展分类培训。根据报告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数据结果解读和使用培训,防止误读误用监测数据现象的发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报告侧重分析说明学校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及其反映出的现状和问题,并包含研究针对薄弱领域和环节的改进措施。为教育研究部门提供的报告侧重分析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发布专题研究成果,宣传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起到扭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教育认识误区等积极的作用。为学校提供的报告侧重学业成绩相关因素分析,可以较为全面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对监测数据的纵向分析,可帮助学校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检验改革成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数据参考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评价结果使用

分析监测数据得到的结果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改进区域教育管理。为决策部门提供区域内的校级数据横向对比,以及本区域数据分析,作为调整政策、优化决策、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的依据。例如,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在文件制定过程中解决“改什么”和“怎么改”等关键问题的部分依据,就是来自区域教育发展质量评价数据。再如,某试点地区将数据显示出的学校的进步幅度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价的依据,用以肯定教师的努力,从而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某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数据显示看到了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的发展进步起到的能动作用,并以此作为调整区域内各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参考指标等;某区级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各区对教育的专项投入资金的横向比较,调整了资金投入计划,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全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二是改进学校教学。分析数据可以诊断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能,改进教学方式。例如,某试点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某阶段增值分析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优势与不足,要求教研部门调整了中考备考指导策略,对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修正备考方案,科学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某试点区域通过教育质量发展报告中反映出的入学起点处于低水平的学生,在中考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然保留在低水平,且该部分学生呈现负增值的这一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式展开专题研讨,逐步尝试采用分層教学方式,并在布置作业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四、实施质量监测增值性评价的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采用增值性评价方式进行的质量监测,并驱动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教育综合改革现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可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监测组织体系建设

1.健全制度,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树立大教育质量监测观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构建省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宏观视角,对省域内开展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监测对象和内容以及监测工作的实施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若能够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配备专业的专职工作人员,保障经费使用,使质量监测常态化,便可获得系统的数据,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例如,为对政府或行政部门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数据,查出的问题若整改不到位,仍然会在数据中体现,据此则可对相关单位和个人问责。也可逐步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2.健全机构,多方协作,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

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让省级质量监测部门与各市、县(区)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部门实行有效联动。同时逐步建立全省“教育督导、监测评价(第三方)、教育教研、教学研究、信息(数据)中心”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测工作格局,集优势合力,形成教育质量监测多方参与、齐抓共做的良好局面。

3.创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化平台

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化的平台,与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补充增益的作用。该平台借助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教育监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和应用,实现各类教育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为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参考。

(二)监测项目实施建议

1.重视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水平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面对多个学生,而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阻碍学习的难点。学生每每升入下一个年级,往往都被按照以相同起点水平面对新的课程目标、标准和新的教师。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估首先假定同龄人具有同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评估结果忽略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因为“起点”是课程规定好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的准备情况。然而,学生间的差异真实存在并且影响程度很大。教师在设计发展性评价方案时,应考虑从学生自身的认知起点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教学既定的知识基础上出发。清晰地记录起点才能准确描述进步幅度。

2.重视对学生学业进步的个性化分析

目前在使用原始分数、平均分和用考试分数排名的评价方式中,学生仅能看到本次考试自己在群组中的排名,但并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优势、欠缺以及进步程度。通过测试看到自身的学业成绩的进步、和自己的学习起点比较有什么进展、和同学们相比自己的进步程度如何、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样的发展可能,这些都是个性化的需要,与群体进行的考试测量相比更加精确,更能说明问题。当前期的努力得到明确的反馈,学生不仅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状态,也有助于其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完善自我管理。增值评价可帮助学生明辨用时少、掌握好的优势学科和占用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的薄弱学科,以及薄弱学科中的脆弱环节。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精准发力、提高效率,避免挫败感和厌学情绪的滋生。

3.重视对学校和教师的客观公正评价

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常以学生成绩或教师教龄为依据;而对学校的评价中,常以办学条件代替教学效果,或仅以升学率为依据。以单一考试(或升学率)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学生入校时的基础、学生的家庭背景、培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教学活动进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还会对一些入学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优质生源过度倾斜。在一些薄弱学校,教师和学生缺少成就感、缺乏自信,导致学生学业、心理、道德等多方面都受到这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将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立体地展现出来,他们的努力被看到、被肯定,这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注入新的动力。

监测评价工作助力改进区域教育决策、反馈指导教学、营造全面育人环境的三大主要功能日益凸显。增值性评价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发现,所呈现的结果是立体的,更有说服力。当然,调查问卷采集从非学业方面的评价内容的科学性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冯晖.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评估机构能力建设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2).

[2]严芳,闫艳.我国教育评估专业化发展路径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9(2).

[3]辛涛,李峰,李凌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张亮,张振鸿.学校“增值”评价的内涵实施原则[J].当代教育科学,2010(10).

(责任编辑:赵昆伦)

推荐访问:增值 区域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