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培育“善问”意识,提升“会问”能力

2021-12-13 11:00:54公文范文
包利丰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

包利丰

摘 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24-002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新的举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着意在“活”字上下功夫。

这门课程亲历实践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社会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受到摧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实践性强、动手又动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能最大限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当他们失去信心时,就让他们在其它精神生活领域中得到充分表现,这样他就会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和对别人的尊严感,使其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由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师、更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从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成果表达形式乃至活动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课内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如我们在开展“家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采用小组分工进行采访记录、个案调查、拍摄录制、文字图片处理、录音合成、书写调查记录、形成调查报告等,最终形成成果展示,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获取的结果。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综合处理文字、图片,同时还要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达到创新。所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河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保护家乡河。同时在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从而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更广的空间、更多的领域去探索、去求知,深入社會、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国家大事知多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国家大事,再与同伴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国家的每一件的大事都关系到自己的荣辱。从而不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感受人文、学以致用、增进友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是好处多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四、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五、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关注其生活空间,让学生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不断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善问。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1.热情鼓励,使学生有“疑”敢“问”

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开端,是学生心理创新活动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对于在活动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褒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

2.激发兴趣,使学生有“疑”乐“问”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多表扬、多引导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活动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比如我在上《健康饮食》这一课时,当讲到几种不能混吃的食物时,有的学生就会一直问我“老师,为什么”?这时我首先表扬提问的同学,其次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不能混吃的科学依据和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

教师在活动指导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还正是一个贪玩的年龄,老师更要注意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应该放弃师道尊严,尽量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愿意主动学习和探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及时地提出来。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是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发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都热情高涨,纷纷发言,提出各类问题和想法,最后得出关于“利”的方面有:方便与同学以及父母联系、查学习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等方面;得出“弊”的方面有:上课玩手机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利用手机作弊、手机话费增加家庭负担、助长了同学间的攀比心理、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等方面,最后得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要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不能沉迷手机游戏”“上网时间要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样课堂就非常活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能圆满完成。

4.指导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适时地指导学生提问,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则新闻、一段广告、一个案例、一个焦点访谈、一个生活片断,或者在课件上出示一个画面、一幅漫画、一张数据统计图,让学生在聆听与观看中,带着问题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最终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六、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提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學生只是有了问题的意识还不行,我们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将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直至达到内在的自然化。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所提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把提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把学生的意识链与兴趣感连接在一起,强化有意识的诱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各种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能联系课堂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出来。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源于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时时留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从自然、学校、社会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它能和美术、社会、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深知,只要努力挖掘,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意识”深入学生脑中,让学生在课堂中真真切切感到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学生也在创造和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综合实践课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并在课堂上灿烂绽放!在课堂外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8期)2017-09-2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优化物理学习效果广西教育·B版(2016年10期)2017-01-14培养问题意识,深化思维品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22期)2016-12-23论信息技术融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试论问题式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浅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实施的对策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3期)2016-04-21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3期)2016-03-23劳动技术教育中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2期)2016-01-04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10期)2008-12-04

推荐访问:培育 意识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