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

2021-12-22 11:35:43公文范文
【摘要】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使得我国藏族形成

【摘要】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使得我国藏族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对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本文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就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进行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和参考。

【关键词】藏传佛教;
擦擦造像;
语言形式

【本文著录格式】 J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200-03

【本文著录格式】余桂仙.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200-202.

引言

藏族长年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经济以及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中独立地发展了数千年的时间,再加上西藏地区地理位置上更加地靠近印度、尼泊尔,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擦擦佛像可以说是藏传佛教的代表象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对擦擦佛像的造型语言进行研究,是促进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实现汉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造型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擦擦佛像的概述

藏传佛教是我国西藏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受到传统的印度佛教的影响在整个藏族地区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擦擦佛像就是藏传佛教的象征之一。擦擦(tsha tsha )一词来源于印度梵语,具体的意义是模具制作的塔型、真言、和造像。传统的擦擦佛像的主要原材料是泥质和陶质。擦擦佛像属于泥塑佛像艺术,根据对西藏地区的擦擦佛像进行研究,可以得知擦擦佛像应该起源于古印度,是受到古印度文化影响的主要表现。意大利学者图齐曾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记载:“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根据文中的说法可知,擦擦佛像的产生以及发展是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1]。

擦擦佛像也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为明显的象征。擦擦佛像以及其相关文化的传输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播。具体来说,擦擦佛像是一种特殊的供佛、礼佛的方式。根据擦擦佛像的发展以及历史沿革来研究,迪庆藏传佛教的传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吐蕃时代。这个时期汉藏之间处于冲突和融合时期,这段时间藏传佛教处在前弘期佛教以及苯教时期,因此这段时期的擦擦佛像是随着吐蕃与南诏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而传播;
第二阶段为宋元时代,特别是元朝。元朝本身是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随着元朝统一大理,整个藏区都纳入到元朝版图之中,元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开始大力的扶持萨迦派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藏传文化的传播;
第三阶段为明代时期。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与噶玛派噶玛巴系活佛关系密切,因而噶玛巴派得以盛行;
第四阶段为清代。清代加强了对整个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硕特部以及五世达赖喇嘛对整个藏区的经营以及清皇朝扶持格鲁派,使得格鲁派在滇川边境盛行,并传承到现在。迪庆境内的擦擦分布状况与藏传佛教信仰区域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制作擦擦是弘扬佛法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擦擦”佛像实物分析造像特点

“擦擦”是藏传佛像的主要象征,通过对藏族地区的文化进行研究,从而可以发现最为早期的印度风“擦擦”佛像大多数是由红色陶土为主要的原料,边缘比较规整,具体的图案是身降塔、吉祥塔以及菩提塔,并且在其中印有大量的般若经咒。另外,藏地自身也开始自行的进行“擦擦”佛像的制作。并且内容以及题材越来越丰富,佛像上的咒文是由藏文转写的焚文,“擦擦”佛像制作的目的是积攒功德,消灾祈福。作为一种圣物,大部分的“擦擦”佛教储存在寺庙、岩窟、“擦唐”“门唐”以及玛尼堆处。

具体来说,“擦擦”在工艺上分为两种,即单面模具制作的浮雕以及双面模具制作的圆雕。形制上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塔型以及圆雕形。在色彩上也可以分为素泥、设色、泥金或者二者兼具,另外,还有风干和烧制的区别。如果从成分上对“擦擦”佛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擦擦”佛像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划分,最为一般的就是普通的随处可见的泥土,最为考究的则是阿嘎土。另一种成分就是“药擦”。所谓的“药擦”指的是用泥质药浆或者藏药炮制而成的原料。除此之外,还有用父母、兄弟、知己好友的骨灰、遗物以及泥土混合制成的“擦擦”,从而可以寄托哀思,将身体供奉于佛,这种制作原理比较类似于唐代的善业泥。

“擦擦”佛像属于比较典型的宗教艺术品,因此其造型语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品而是属于佛门的形象,一般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佛门雕塑的特点。所谓的“相”和“好”是一种古代天竺佛教文化的精华,也是佛像的雕塑所遵循的唯一原则,也是为后世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果在雕刻“擦擦”佛像的时候不能遵循这些原则,会塑造出不像佛的佛像,无法让信徒进行膜拜。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已经商业化的旅游景点以及盲目速成的新寺院中,在塑造佛像的时候这些地方容易出现偏差[2]。

综上,“擦擦”佛像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往往需要遵循佛教的性质规定,尤其是对释迦摩尼像绝对不允许擅自进行更改,菩萨、金刚、佛母等其他佛门像也需要在形象语言上进行严格的规定,这使得“擦擦”的艺术性质以及艺术寿命受到了相应的性质。但是,藏传佛像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佛门艺术品,其雕刻工藝以及雕刻技巧十分高超,艺术语言形式的限制以及艺术性质使得技巧的发挥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导致“擦擦”技术几乎是至善至美的。并且可以充分的体现宗教艺术的多样性。目前,在考古领域出土的“擦擦”佛像除了在地域上存在差异,每一个佛像上都可以感受到雕刻者的艺术才华,充分的将艺术创造力得到极致的发挥。“擦擦”佛像是一种宗教文化符号,在极小的空间之内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其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都可以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整个藏传佛教影响的地区,“擦擦”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出土物,其年代之广、风格之多变使得其拥有了不同于其他文物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研究我国藏传佛教文化的宝库,也是促进汉藏之间文化有效交流的关键。

(一)释迦摩尼的造像分析

释迦摩尼可以说是佛教的创始者,原名为乔达摩悉达多,据佛教传说释迦摩尼出生在6世纪左右。其父是净饭王。但是,由于年代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这位佛门的创始者在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造像。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佛陀造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具体的原因是佛门的理念中将佛性作为一种超验而非人性的状态,并没有一个名为“崇拜”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早期的圣像具有比较丰富的象征意义,绝非是实在的人像,一般都采取手印、法轮、宝座等作为象征以此来代替释迦摩尼的真身。最早的释迦摩尼的佛陀真身像可能出现在孔雀王朝时期,之后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渐在佛教影响区域得到了传播,这个时期的造像往往具有比较典型的印度人特征,有一些受到古罗马、古希腊等地区影响的佛像往往具有比较典型的希腊化特征。

释迦摩尼的造像姿势一共有五种,即成道像、说法像、布施像、降生像、涅槃像,这几种造像可以说是在佛教中最为常见的。但是,在目前出土的“擦擦”佛像中往往只存在一种形象即“结跏趺坐”形象,并没有其他的造像。具体原因可能是“擦擦”佛像的制作目的比较特殊。“擦擦”佛像制作的目是奇缘消灾,所以一般的“擦擦”佛像往往只有释迦摩尼佛结跏趺坐的形象。

另外,“擦擦”佛像的造型演变以及其造型语言形式的发展基本上和藏族地区的金铜造像以及唐卡可以是一脉相承的,另外“擦擦”佛像自身还有比较明显的时代以及地域差距。通过对目前出土的“擦擦”佛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早期的佛像明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发展直到后期和区域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可以逐渐在藏传佛教内部形成属于自身民族的特色。由此可见,“擦擦”佛像的衍生和发展也是正常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脉络。并且这条脉络是比较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的。

(二)无量寿佛的造像分析

无量寿佛也是藏传佛教中比较重要的造像。无量寿佛即阿弥陀,在佛门中一般将阿弥陀佛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救世主,根据传统的印度佛教可以知道无量光佛以及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十三个名号之一,可是在藏传佛教中往往将这两个佛号作为独立的佛号进行参拜。藏传密宗的理论中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无量光佛化现以及派生,具体来说就是无量光佛为主,无量寿佛为次。在藏传佛教的影响区域。大部分的壁画、唐卡、塑像中都出现了无量寿佛的画像,但是无量光佛的很少。另外,无量寿佛以及无量光佛之间的造像具有比较明显的相似性,也是由于无量光佛以及无量寿佛之间比较明显的衍生关系[3]。

一般“擦擦”佛像中的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的形象在进入明清时期之后逐渐成熟,因此通过对明清时期的佛像进行研究,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比较明显的特征。

(三)金刚不动佛的造像分析

金刚不动佛是佛教中的五方佛中的东方佛。在天竺佛教中,不动佛就是东方秒系净土教主。传授金刚不动佛为了成就无上道,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对一切事物都不起妄念。一般而言,比较典型的佛像特征是面向饱满,双耳垂肩,体态匀称而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金刚不动佛最为重要的标志左手结禅定印手持一金刚杵。通过对元代的“擦擦”佛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比较典型的早期外来艺术的风格,具有典型的尼泊尔特征。明清时期的“擦擦”佛像往往具有比较典型的藏传佛教的特征,这和藏族宗教文化的发展脉络不谋而合。针对金刚不动佛的做工以及艺术处理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从而可以体现不同地区的审美以及艺术修养。

三、藏传佛像和周边佛类造像的关系

(一)藏传佛像和中原造像之间的对比

藏传佛像造像和汉传佛教在佛像的造像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地域以及佛教传播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差异,使得藏传佛像以及中原造像在风格、造像题材以及性质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4]。

佛教传入中国一般被认为是两汉之际经过丝绸之路传入,而佛像这一理念的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并没有明确。最近几年,我国的历史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并且举出了内蒙古的汉画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佛门造像的特征。历史上比较明确的对佛门造像的记载则是在《三国志》一书之中,明确对当时的佛寺以及佛教造像进行了明确的记载,说明在东汉末年佛教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不同,其造像在内容和风格上兼容了显密佛像的特点,因此其主要的题材有塑佛、菩萨、佛母、罗汉、明王、护法等。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佛像,佛有所谓的“欢喜佛”、观音像也有做“男身者”,各个佛像的比例、手印、姿势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规范和鲜明的特征,但是汉传佛教的造型就比较随意,缺少比较统一的造像量度,许多作品往往会刻意的模仿唐代龙门石窟作品或者宋代的大足石刻风格,但是,在模仿中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佛像自身失去了其本质。

根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可知,早期的藏传佛教在内地遗存最多的就是北京居庸关的云台。但是大部分的藏传佛教造像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以及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在吸取传统佛家造像的手法以及风格上往往会更加注重含蓄、温雅的形态上的体现,佛像中不再追求华丽和雕刻的细腻,从而逐渐形成了新的梵汉结合的全新造像。

藏传佛教同中原佛教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第一尊位的区别,藏传佛教将上师作为第一尊位,所谓的上师指的就是为自己传授秘法的喇嘛。由于上师的特殊性和尊贵性,在“擦擦”佛像中存在上师的造像,并且格外的普遍,具体来说上师的造像包括各宗各派的创始人以及祖师,从而可以体现上师地位的尊贵性。

(二)印度、尼泊尔对西藏造像的影响

我国的西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更加接近印度以及尼泊尔,因此印度尼泊尔的造像以及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早期的“擦擦”佛像进行研究,可以得知早期的藏族文化受到了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因为这段时间的“擦擦”佛像具有比较典型的印度以及尼泊尔特征。印度的佛教造像艺术最后的辉煌时期在波罗王朝时期,这也是对藏传佛教影响最大的时期,这段时期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比较典型的印度人的特点。另外,作为释迦摩尼出生地的尼泊尔的造像风格也对“擦擦”佛像的风格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甚至在其艺术造型以及艺术语言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5]。

四、总结

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由于其地域的封闭性和交通的闭塞使得藏族文化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属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完全不同于汉地文化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在长期处于“政教合一”政治模式下的政权使得藏传佛教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因此为了加强汉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藏族文化的背景,需要对比较突出的藏语区的文化符号“擦擦”佛像进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实现对传统藏传文化的复兴以及发展,促进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丞.先以欲勾牵 后令入佛智——简谈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中财神像造型的发展变化[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00):216-222.

[2]韓瑛,朱秀莉,李昊.沙漠丝路背景下阿拉善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与变迁——以鄂门高勒嘎查为例[J].新建筑,2020(06):136-141.

[3]刘维新,郑志浩,罗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讲究方法论——兼谈西藏藏传佛教引导载体与进路[J].西藏研究,2020(05):1-12.

[4]旦科.“新时代的宗教工作”系列报道之三十 做好新时代西藏宗教工作 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J].中国宗教,2020(09):29-32.

[5]党措.藏传佛教寺院管理“融入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青海省果洛州民创工作进寺院为个案[J].青海社会科学,2020(03):155-159.

作者简介:余桂仙(1980-),女,云南香格里拉,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藏品研究、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 浅谈藏传佛教艺术“擦擦”东方收藏(2021年2期)2021-02-25政教之间:清代瓷贲巴考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22期)2019-12-23盐井地区宗教传播的民族志观察今传媒(2019年10期)2019-11-11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布达拉(2018年4期)2018-05-14浅析泰国佛教与中国藏传佛教的文化异同青年文学家(2017年32期)2017-11-24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5期)2016-12-14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人民周刊(2016年18期)2016-11-07藏传佛教哲学思想对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功用探析民族学刊(2016年4期)2016-10-17宗教空间与世俗政治的交汇:圆明园正觉寺考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期)2016-10-11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青年文学家(2016年14期)2016-04-29

推荐访问:造像 擦擦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