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让美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流动

2021-12-24 14:53:24公文范文
王涛王亭月刘衍玲摘要: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

王涛 王亭月 刘衍玲

摘要: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结合学生特点融情于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做到解读文本先动情、尊重学生要有情、教学设计巧用情,由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培养出有情有义的、全面发展的“完整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初中;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78-03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1]。情感渗透的教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途径,是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阐释了个体的学习热情、兴趣探究、知识感悟、价值观形成等都依赖于情感的支撑。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到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此外,语文传承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情感内容[3]。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性格,培养情感态度的最佳时期。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围绕着“让美的情感在课堂中流动”这个主旨,打造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以情唤情、以情明理、以情导行,让学生动心、动情,愿学、乐学。

一、解读文本先动情

若想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感渗透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需从提升自身情感素养做起,再通过充分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达到情感共鸣,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一)勤学勤悟,提升情感素养

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情绪饱满地进行教学时,学生在情感上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情感素养影响其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向学生表达、传递情感的能力。较高的情感素养不仅体现于对文本的理解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上。

首先,在文本的理解上,教师需要拥有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较高的敏感性和觉察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勤于学习,对文学知识进行广泛涉猎,通过大量的思考和感悟,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教学热情,同时,体察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感受,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生机,激发学生兴趣。

最后,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持包容、接纳的态度,不讽刺挖苦学生,爱护学生的心灵等。

(二)多读多想,感受文章情感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理解的上限,作为一位先知者、先行者,教师应先对文本知识和情感进行准确把握。

首先,每一篇文学作品均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产物,其中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需教师借助更多的背景资料进行深入解读[4]。如讲解《背影》一文时,如果教师没有了解作者父子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是无法解读朱自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的。朱自清写这篇文章之前,与他的父亲矛盾激化,很多年都没有来往。他父亲在朱自清考大学前倾其所有给他办了婚礼,并缴纳高额学费送朱自清到北大读书。他的父亲后来失业了,祖母也去世了,在双重打击下,朱父仍然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送朱自清到车站北上求学,并说自己大限之期快到。朱自清回忆过往种种,写下了《背影》这篇深情的文章。

其次,对文章所传达的情感的把握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因此,认真研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初中语文中不乏看似枯燥,实则内蕴深厚、情感丰富的文章,教师可通过反复朗读、默读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如《背影》中朱自清对其父亲外貌描写的文字“他戴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以及细节描写,在列车座位上给我铺的却是紫毛大衣,买橘子回来时把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教师需深度阅读,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即朱父的爱子之心,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恩。只有教师深入理解了,讲课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尊重学生要有情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教师需认识到自身的情感能感染学生,师生间的感情是相通的、互相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当学生感知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时,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另外,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思维难免中断或犯错,此时,教师的多方、逐步引导启发对于保护学生积极性至关重要,可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感情的感知体悟能力不尽相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内心很敏感,很可能由于未达成过高的目标而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自我否定,甚至习得性无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即因材施教。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分维度和梯级进行目标设计。如对于亲情感触较深的学生,可要求其对文本表达的感情进行升华并迁移到生活中去,而对于亲情感触不深的学生,要求其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即可。

其次,在对学生评价上,也应以鼓励为主,采取多元、多维度的评价。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有助于认识其多面性和培养其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例如,在主题单元的小组活动讨论中,某一小组可能表现很积极,但所给答案確与参考答案大相径庭,此时,教师不仅应依照答案的准确性去评判小组表现,还应将此次讨论中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积极性等过程性因素考虑在内。

三、教学设计巧用情

(一)导语设计是点燃情感的火石

导入新课有多种方式,而精彩的导语设计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奥苏贝尔强调将新知与旧知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文本内容上的,也可以通过情感产生。例如学习《观潮》一课,大部分学生均未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所以会对这篇文章怀着强大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意象作为铺垫,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可进行这样的导语设计:“也许泰山会让你产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许洞庭能让你领略西子般的柔媚风韵,也许秦时明月汉时关会让你的眼前再现古战场的叱咤风云!但是,你可曾见过这样一种风景,不是山却有山的雄伟,不是海却有海的胸襟,它是那样的汹涌澎湃,又是那样的激荡人心,随风而来,转眼即逝,却在人心中留下永恒的激情。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在周密的文章中来领略这古今奇观。首先请大家猜猜我说的古今奇观是什么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曾看过?”这段导语通过引用学生学过的《望岳》《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用巍峨的泰山和壮阔的长江引出钱塘江潮,利用熟悉的意象和豪迈的情感,并设置疑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之后课堂顺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情景设计是发酵情感的酵母

情感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感及审美感的培养[5]。教师需善于沟通和融合自己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课堂情景,从而使学生沉浸其中。具體而言,教师首先需熟悉教材的内容,进而找准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点,运用多种资源,如音乐、视频等将抽象的文本尽量具象化,营造和渲染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可先导入歌手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和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音乐和相似的文学作品,营造一种凄凉、优美的意境,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景下,更能深刻理解该诗歌所欲表达的对亲人、故乡、祖国的思念。再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事先让学生们写作关于自己父母背影的作文,待上课时分享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片段,并与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细节描写的那一段进行对比,生发出对父爱的感动。

(三)朗读表演是激发情感的钥匙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理解文章情感的桥梁。教师可通过自己饱含情感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达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6]。如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先生在讲《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时,把朗读教学法运用到了极致。他的朗读饱满、深情,他用高昂激情、极富画面感的声音、腔调将这篇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变得鲜活起来,通过自身的范读教学生如何朗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仿佛这些美景就在眼前的幻境。

除了朗读这一常用手段以外,还有表演或者具有表演性质的朗读,它们更能激发人的情感,其效力均不可小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表演促使学生在学中做,深入体验文本,获得感悟。表演需要思考,学生能通过表演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表演需要情感,学生能在其中生发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表演需要交流,学生能发展出体察对方情绪的能力。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较难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表演文中的经典场景。这种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情感上将人物“复活”,深入体会两人的性格,感受课文中未写的人物内心活动。

总之,情感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不容忽视的一种教育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培养出有情有义的、全面发展的“完整人”。

参考文献

[1] 屈鑫慧.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盛中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67-68,72.

[4] 刘玉梅.深挖文本背景,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J].新课程(小学),2019(9):96.

[5] 谢天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4(8):127-128.

[6] 马艳娟. 7-9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实现情感教育的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编辑/卫 虹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初中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1年4期)2021-02-22浅谈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2期)2020-04-03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兴趣培养相关策略求学·教育研究(2020年22期)2020-03-08渗透精细化管理,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23期)2019-11-11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47期)2018-12-25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29期)2018-12-18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速读·下旬(2018年12期)2018-12-05运用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11期)2018-09-26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48期)2018-01-24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探索成才之路(2018年34期)2018-01-10

推荐访问:语文课 堂中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