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东京的楼,为何这么矮?

2021-12-27 10:40:24公文范文
古月一刀在银座这类寸土寸金的地方,楼层不高于10层五年前,我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座写字楼上班。楼叫野村大

古月一刀

在银座这类寸土寸金的地方,楼层不高于10层

五年前,我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座写字楼上班。

楼叫野村大厦,一共50层。这座东京屈指可数的超高层建筑,时常出现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在最高层的餐厅吃饭,穿过云层遥看东京塔和晴空树,是我每天中午的享受。

但如果把这栋楼,与中国的摩天大楼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座楼高209米,根据CTBUH全球高层数据库的数据,在中国连前500名都排不上。

去过上海的几位日本友人,曾几番向我感叹“上海的高楼好多,比东京多得多”。在他们眼里,陆家嘴的一些高楼就像扎堆的晴空树(634米)一般。

与想象中的大都市标配不同,东京的高楼的确不多,而且高度有限,普遍低于300米。在银座这类寸土寸金的地方,楼层甚至不高于10层。从不少写字楼的中高层往外看,都可以轻松地一眼找到东京塔(333米)的所在。

而这样独特的天际线,其背后既藏着东京的历史,也埋着日本人的惜物情。

地震?非也

人们时常想当然地把“日本楼不高”的原因,归结于地震的频发。

其实不然。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史上第一个矩震级规模超过9的地震。除了因海啸而受灾惨重的东北,东京所在的关东地方在地震发生时的有感晃动时间也长达6分钟之久。

虽然不乏因物品坠落导致的伤者,但在这次地震中,东京并无建筑因为地震而坍塌。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高层建筑,比如当时接近完工的晴空塔,以及集中在中央区和新宿区的高层写字楼。

建筑的高度配合街路宽度,这样可以防止火势的迅速蔓延。

日本建筑的隔震、减震方案

1657年的明历大火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正因为位于地震带上,频繁遭受地震侵袭,日本格外重视房屋防震技术的改进。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级为里氏7.3级,当时重创了日本。震后,日本頒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日本的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防震性还是卖房子时抓人眼球的招牌。新建公寓的广告和宣传手册,都更加注重强调防震性—地基牢固,有应急食品、饮用水、发电机等。

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曾评价,日本建筑在隔震、减震方面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在日本期间,我曾数十次经历过震感明显的地震。有一次发生在街上,我留意到远处几座大楼有明显的摇摆,好似复古钟摆一般。后来我查阅到,这是地基部分油压阻尼器的效果,当强震来袭时,阻尼器的摆动能有效吸收地震波。

此外,日本多采用的“多钢结构”技术—由型钢和钢板制成的梁、柱、桁架等构件,构成承重结构;“隔离震动”技术—用橡皮垫嵌入地基,使建筑与地面隔开,进一步提高了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

可以说,日本在技术上早已克服了摩天大楼的耐震问题,不愿意建高楼的原因并不在此。

130年的传统

日本是个比较遵循传统的国家,这一点在东京的建筑高度上也有体现。

东京以前叫江户,那时候建筑多为木造,虽然防震,但是很容易起火。江户曾发生过多起大火,每次都使江户大半街区化为焦土。

1657年的明历大火,烧毁了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不计其数的武士宅邸、300多座寺庙、400多个市镇,死亡人数超过10.7万人。这次大火与伦敦大火、罗马大火并称世界三大火灾。

每次大火后,重建的课题就摆在政府面前,政府也会出台更加严格的防灾政策。决定近代东京面貌的,正是1872年的一场大火。

这场从和田仓门附近地带燃起的大规模火灾,席卷了银座一带。原本的银座夹在西边德川江户城堡的外濠和大部分被贵族占据的海湾沿岸之间,是艺术家和小商人店铺的所在。

当时的统治者,下定决心要让东京成为能够抵御火灾的城市,取代京都作为首都。刚刚烧成一片焦土的银座,刚好提供了开展这一建设工程的契机。

东京府的府厅,师法欧美以砖、石等防火建材建造城市楼房的策略,着手进行改造计划。这一计划的名字叫作“银座炼瓦街计划”,要求建筑的高度配合街路宽度,这样可以防止火势的迅速蔓延。

这一套规则后来被称为“银座规则”,虽然时代在发展,但这个规则却深植人心,以至于2003年银座进行都市更新,建设公司公布了高达170米的大规模“都更”计划,但银座当地的人并不希望盖成超过56米高的楼房。

几番争执后,建筑公司最后还是尊重了民众意愿,盖成了地上12层、地下6楼,高度66米。130年了,“银座规则”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新宿成为东京的新天际线代表。

浩瀚屋海

日本不少高层建筑都在最高层设立了免费的观景台。你不必特意花钱登上东京塔或晴空塔;在很多写字楼,你同样可以“白嫖”到鸟瞰东京的机会。

俯瞰东京,会发现一件事:虽然身为全球有数的巨大都会,东京传统上却是一座扁平的城市,除了少数如西新宿的超高层建筑集中区,市区大部分都是低矮小房子的浩瀚屋海。

就像日剧《Code Blue》上时常出现的场景,在直升机上看东京,灰灰的、暗黄的、暗红的屋顶是经典画面。一点都不新潮,准确形容的话,甚至有点“死气沉沉”。

日本47个都道府县里,东京都是仅次于香川县、大阪府的面积第三小的地方自治体,按理来说,房子会盖得很高才合理。但实际上,东京的市中心便很“矮”。

东京的“中心”到底在哪里?从历史的角度,是江户城所在的皇居。

这些地方由于以前曾实施“百尺规制”的政策,建筑限高31米,大概八到十层,以至于至今银座、日本桥、丸内等地区残留的战前建筑,都不超过这个限高。只有1936年落成的65米的国会议事堂,在中央区域一枝独秀。

这样的情况,直到1963年才得以改变。

这一年,日本修改“旧都市计划法”,以容积率取代绝对高度限制,催生了超高层大楼。由此,日本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36层147米。虽然现在看来它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仅次于东京塔的存在。

东京的新高楼,并未取代原来的中央区域矮楼,而是集中建造于当时东京的郊区,新宿、池袋、涩谷等地。这些今日听来耳熟能详的繁华商业区,之前是东京郊外的一片荒地。它们比饱和的市中心,有更大的规划空间。

特别是新宿,被规划成“东京副都心”后,京王、住友、三井、野村等企业大厦,陆续拔地而起,东京新都厅也迁移过去,新宿成为东京的新天际线代表。

当下东京前100座最高的建筑,超过半数集中在港区的六本木、虎之门、滨松町、新桥,中央区的日本桥、有乐町,以及千代田区的丸内、大手町等商区。总体而言,日本人还是愿意生活在相对没那么高、每层空间更广一些的建筑物中。

日本建筑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只要超过500米,则建筑物需要大量的混凝土维持强度,无法确保宽敞的内部空间,只能当作都市地标等象征,并不适合人栖息。能够开窗通风、不需排队等电梯、人口密度小的低层建筑,更适合人的活动。

此外,“節能性不佳”也是一向注重节约的日本人不建超高楼的原因。

避难层、防火设计、电梯、空调系统设计,都将随楼层高度增加而耗费更多的资源。可以说,许多低层建筑中不成为问题的事情,都会被放大。

虽然一些建筑公司曾有打造“立体都市”的想法,但因花费过多,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纷纷打消了这种念头。

猜你喜欢新宿银座防震东京英伦风VOGUE服饰与美容(2020年1期)2020-04-17新宿站,世界最大“车站迷宫”东环球时报(2019-05-16)2019-05-16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环球时报(2017-11-21)2017-11-21中铁·银座尚筑 迭代公寓 国匠品质齐鲁周刊(2017年30期)2017-08-09中铁·银座尚筑 迭代公寓 国匠品质齐鲁周刊(2017年30期)2017-08-09中铁·银座尚筑新品发布会暨银座签约仪式齐鲁周刊(2017年30期)2017-08-09中铁·银座尚筑新品发布会暨银座签约仪式齐鲁周刊(2017年30期)2017-08-09抢先看环球时报(2017-07-14)2017-07-14匡山小学防震演练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6年41期)2017-05-26秋季出众穿搭全靠亮眼的小物来完成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10期)2017-02-16

推荐访问: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