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孔乙己》解读

2021-12-28 11:08:40公文范文
周靖宇摘要: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以对话为基础,关注动态语言、语境和由此产生的交际意图,打破了文本解读主要

周靖宇

摘要: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以对话为基础,关注动态语言、语境和由此产生的交际意图,打破了文本解读主要从文艺学出发的局面。用该理论解读《孔乙己》,从对话、语境、言语体裁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切入,旨在寻求文本解读的语用转向,为教师打开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视域,丰富该篇目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设以对话为核心的民主课堂。

关键词:巴赫金;话语理论;对话;语境;小说

中图分类号:I7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2-0033-02

《孔乙己》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篇目,教师对于鲁迅形象和文本内涵的解读都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传统的路径去分析文章,彼此之间缺乏对话意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之所以用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分析这篇文章,一方面,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强调实用性和交际性,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的语用转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大量精彩的对话,使得用巴赫金话语理论分析这篇文章具有可行性。

1对话分析

巴赫金把对话方式划分为两种: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大型对话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结构,包括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它还包括作者與主人公之间的一种对话。微型对话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讲述者交替进行说话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具体地表现在两个角色间的明显的对话关系,通常这种对话关系在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有学者指出,鲁迅在针砭国民性问题时,往往会设置一个不那么可靠的叙述者形象,如在《孔乙己》中,小说表面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小伙计,但回忆的却是20年前的事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我”对自己当时行为的懊悔,这是中年人与小伙计思想的复合,是一个可靠的“我”与一个不太可靠的“我”两种意识的交织,组成了大型对话。微型对话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场景:

1.1孔乙己与短衣帮的对话

短衣帮一上来就开始嘲笑孔乙己,说他脸上又重新增加了新的伤痕,刚开始孔乙己并没有多加理会他们,但是接下来的种种言语攻击让孔乙己涨红了脸,用所谓“窃“书不能算”偷“书来无力辩解。如果说以上谈论的都是一些小事的话,那最让孔乙己难以忍受的一件大事就是,短衣帮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这无疑是对自诩为学者的孔乙己最大的侮辱与戏谑。

1.2孔乙己与小伙计的对话

孔乙己是寂寞的,面对短衣帮的嘲讽,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这里最典型的是他与小伙计即“我“的对话。他问”我“识不识字,在得到肯定之后,他欣喜地教”我“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种写法,本以为”我“会感兴趣,没想到却引起了”我“的不耐烦。

1.3孔乙己与掌柜的对话

面对许久不见的孔乙己,掌柜上来就问:“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1]!”当孔乙己说下次还钱时,掌柜还是笑着,但却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这两句话看似没有关联,但却表现出掌柜真实的心理状态,他本来是想要孔乙己还钱的,当得知孔乙己没钱还后,他就开始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神态还是“笑”着,但却充满了对孔乙己的嘲讽和冷漠,塑造了一个虚伪贪婪又毫无同情心的掌柜形象。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都是以孔乙己的遭遇为线索的,所以笔者联系孔乙己的遭遇,设计了如下问题:1小说中的“我”是什么身份?找出文中的时间线索,谈谈文章的整体结构。(针对大型对话)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对话的三个主要段落,要求按文章顺序标出,并联系以前学过的小说,讨论这些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针对微型对话)

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默读并且运用以前的背景知识,在找到以上的三个对话段落之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并掌握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2语境分析

“巴赫金将语境置于很高的位置去研究,他强调语境在语言意义上的决定性作用——意义是社会语境创造出来的。他认为,语境不是一个静态的、抽象的、理想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性概念。语境既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等交际主体与交际媒介,也包括话题、讲述的时间和地点、社会因素、历史条件、文化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2]。总而言之,话语的意义是由它的语言学意义和语境意义共同构成的,这样既保证了话语意义的一般稳定性,又保证了话语意义的开放性。联系该文本,话语理论下的语境分析可从以上几点展开动态分析。

2.1上下文语境分析

“上下文语境属于一种外显型语境,指话语内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上文和下文构成的语言性语境”[3]话语的含义完全是由上下文语境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以便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话语的含义,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要点。

如《孔乙己》中的一句经典的话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简短的一句话并不能带给我们很多信息,而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得出,在咸亨酒店里,主要有两类客人,一类是买不起昂贵的菜肴所以在外面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一类是阔绰的一边坐着聊天一边喝酒的长衫客人。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尴尬处境,一方面,说他穿长衫但是却不阔绰;另一方面,他是读书人,和短衣帮之流还是有所区别,他特殊的身份也为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做了铺垫。

2.2社会文化语境分析

“社会文化语境属于内显性语境,指支配、规范着具体言语行为的广泛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它们是以潜在的背景知识作用于言语行为的”。

《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呐喊》里的《明天》也发生在鲁镇,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性和历史意义的当时社会缩影,也是文章中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我们要透过这种语境看到孔乙己所处时代的悲苦,同时更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现代性意义:即离开科举的条条框框,我们可以看到清楚地看到孔乙己背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和加缪《局外人》中的默尔索、米勒《推销员之死》中的推销员同样是具有全人类文化意义的代表人物。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要补充一些与“语境”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去寻找具体的语境,如提问学生:“你认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矛盾嗎?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篇文章,根据上下文语境说明缘由。”这样设计,一方面发现他们没有关注到的隐蔽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刚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现学现用,达到由掌握一篇到掌握一类的学习效果。

同时针对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如下问题:“故事的场景发生在哪里?这和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这样提问学生,目的在于引出学生的话语,理解社会文化语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总结“吃人”主题的前提下,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当世价值,这也是联系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去看之前的作品,不仅转换了视角,也丰富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要做的就是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调动已有的知识去主动地阅读。

3言语体裁分析

“言语体裁的存在意味着人们应得体地进行表达”。《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孔乙己一个人的悲剧,来批判当时凉薄的社会环境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戕害,在这批判的主题之下,蕴含着作者想要唤醒麻木冷漠的人们的潜在的交际意图。所以说,鲁迅选取小说这种言语体裁是由主题和交际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目的在于批判国民劣根性,引起对疗救的广泛关注。

由于前面对人物对话的分析,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时语境的分析,让学生对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已经有了把握,所以根据现有的学情,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文章改为剧本,并在班级表演,最后交流两种体裁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改写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将小说改为剧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与戏剧这两种言语体裁的差异,在比较中升华对小说的独有理解。

4结语

巴赫金是现代语用学等理论的先驱,它关注话语、语境、体裁、交际等问题,这些正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所强调的语用理念。选择《孔乙己》这篇小说进行理论分析,不仅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明显的话语特征,可作为用话语理论进行鲁迅小说文本解读的范例,更可以为小说阅读教学开创新的研究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真正读懂潜藏在文章冰面下的“八分之七”。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2]贡如云.语篇阅读教学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166.

[3]宁皖平,罗国莹.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语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6):83+84.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巴赫金对话孔乙己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4期)2020-04-29契诃夫戏剧《海鸥》的复调特征分析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3期)2018-05-15孔乙己(下)阅读(高年级)(2018年6期)2018-05-14孔乙己文学少年(绘本版)(2018年4期)2018-05-08浅谈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外语文·下(2016年12期)2017-01-12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新闻界(2016年12期)2016-11-08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8期)2016-09-21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6期)2016-06-30关于“文学性”的“内在批评”艺术科技(2016年8期)2016-05-14乔伊斯与巴赫金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3期)2009-09-17

推荐访问:巴赫 解读 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