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从“分享意愿”的产生到“读者意识”的建构

2021-12-28 16:10:04公文范文
金长宝唐彩云【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大都有“作后分享”的要求。通过定目标、明角色、晰对象等措

金长宝 唐彩云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大都有“作后分享”的要求。通过定目标、明角色、晰对象等措施,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一定情境的分享活动,能将学生带入交际语境,有助于“读者意识”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自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表达的质量,有效提升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分享;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谓“读者意识”,是指写作主体在从事具体写作行为的过程中,为追求理想的信息传播和精神交流效果而充分考虑读者、预先设想读者的意识。在习作过程中,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等举措是培養“读者意识”的基础。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习作都提倡学生在完成习作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分享意愿”的产生开始,逐步推进“读者意识”的构建,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定目标,要分享

写作的实质就是一种书面交流的形式。如果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完全没有机会与他人分享,或者只是与批阅作文的教师进行分享,那作文也只是一种应试的工具而已。皮特·科德说过:“当我们同一个人进行交际时,我们就是在传递某种信息,我们进行交际所采用的方式会在各方面受言语环境的制约。”可见,真实的写作离不开一定的表达语境,而“分享”作为一个环节,在写作活动中是必然存在的。

在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倡议书之后,将其张贴在合适的位置,与他人分享。因为倡议书的真正功用就是向一定的对象提出倡议。因而,分享是习作活动中必需的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没有这样的分享,本次习作的意义与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反之,有了这样的交际语境,学生就会主动了解写倡议书的目的、格式要求与真实价值等,从而在提笔之前产生“要写”的冲动,并能在真实的写作环境下轻松完成作文。

但是,在本册教材的其他习作训练中,类似的具有完整表达语境的习作活动并不多。有的单元习作中确实有关于分享的要求,但也只是针对互读互改的简单交流,并不是基于某种特定的语境,如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就是如此。这样的分享并没有促进学生对于本次习作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交流。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创设交际语境。如针对《多彩的活动》,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对我们的校园生活还不太熟悉,所以显得比较拘谨,甚至有点胆怯。你能从我们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选择一项介绍给他吗?这样可以帮助他了解我们的校园,喜爱上校园活动,从而树立起信心。”有意创设表达语境,能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这是培养读者意识的基础所在。

二、明角色,想分享

“分享给谁”与“谁分享的”是相对应的。为了达成“分享目标”,除了要明确分享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分享者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传统的习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总是扮演被动写作的角色,导致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其积极写作,提高写作兴趣呢?这就需要在“唤醒写作者”上下功夫,激发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具备一定的角色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明确的分享意识,写作者的角色意识会明显增强。李吉林老师在创设情境时,总是会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设计角色,让儿童扮演或担任合适的角色,其高涨的情绪将渲染整个学习情境。这样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自然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在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参与一次主题班会,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此时,学生作为一位分享者或倾听者,真实参与交流过程,自然而然就有了明确的角色意识。在进行分享时,学生要么是“美好故事”的发布者,要么是接受分享的听众。这样的“角色意识”能引领学生主动表达,提高写作的效能。

而在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是一名“要我写”的作者,而不是“我要写”的表达者,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学生处在被动的写作状态中,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难以轻松下笔。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习作提示中某一个字的含义。如学生在写“乐”的故事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在众多印象深刻的事情中,你会选择哪件事情来写呢?在这件事情中最让你感到欢乐的情节是什么呢?”此时,学生是分享故事的主角。在写作完毕后进行交流互动时,学生转换角色,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写作者是否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来进行表达。这样让学生知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进行表达时,角色感自然更强,能有效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可见,有意创设表达语境,能帮助学生明确表达时的角色认知,这是培养读者意识的关键。

三、晰对象,爱分享

“分享”最终指向一定的“受众”,有效的分享自然可与倾听的对象构成一个整体。在交际语境中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正如斯皮维所说:“作者都是为读者而不是他们自己创作文本的。写出的文本也只有像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一样才具有价值,作品只有到了读者那里,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意义。”因此,在分享活动中,有明确的分享对象显得尤为重要。那种长期在无明确读者环境下进行的分享显得十分徒劳。长此以往,写作者的内在驱动力会慢慢丧失。反之,如果能够在书面分享之前,明确分享的对象,自然能够提高读者意识,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

在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的教学中,从进入习作训练伊始,教师就让学生明确了基本的表达对象,即假想题目中的“你”就在眼前,自己在用心和他对话。这里的“你”既是习作中的主角,又被定义为接受表达的读者。有了明确的分享对象,自然写作动机更强,更利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虚构故事。围绕预设的环境和人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写完之后,在班里的故事会中与同伴进行分享。虽然安排了分享环节,但分享的针对性不强,这让学生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从而走进了为作文而作文的尴尬境地。为此,在进行习作训练前,教师可以依据课本所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阅读对象。如在“情景一”中,可以假设淘气包张明为阅读的对象,假设整篇故事写的是淘气包张明的变化过程。这样,写作者通过故事的创编来表达“张明的成长”这一主题。在明确的分享对象的指引下,写作者创编故事的目的性会更明确,所写故事的丰富性也会明显增强。通过这样的暗示,学生在内心深处萌生“读者意识”,认识到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父母、亲戚,乃至赞美、痛斥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习作的读者。可见,有意创设表达语境,能帮助学生明确表达时的分享对象,这是培养读者意识的最终落脚点。

总之,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一定情境的分享活动,能够迅速把学生带入交际语境,有助于“读者意识”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自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表达的质量,有效提升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6-28.

[2]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艳,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4.

(江苏省南京汉开书院   211899

江苏省南京书人实验学校   211806)

猜你喜欢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探索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0年7期)2020-08-09三种意识,一个指向课外语文·下(2019年9期)2019-11-11党刊如何增强读者意识新闻前哨(2018年5期)2018-09-01基于“过程写作”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年12期)2018-02-25国外“读者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文教资料(2017年16期)2017-08-21多措并举“搞定”习作教学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7年2期)2017-03-24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的八大策略山东青年(2016年11期)2017-03-02高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1浅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以兴趣为先导 提高习作能力新课程·上旬(2015年9期)2015-11-02

推荐访问:建构 意愿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