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在广袤乡村谱写动人诗篇

2021-12-31 10:47:14公文范文
欧金昌覃峰兴李光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

欧金昌 覃峰兴 李光翔

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工作,在稳定扩大乡村教师队伍规模、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待遇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使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乡村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作为后发展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区、边疆地区,广西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长期存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尤其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作为基础支撑。

长期以来,我区广大乡村教师扎根偏远地区,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褒奖和社会的称赞。尤其是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全区广大乡村教师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守工作岗位,默默挥洒汗水,不计个人得失,为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编辑部在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精心采编,辑录了一批八桂“最美乡村教师”的典型事迹,他们扎根乡村、默默奉献,谱写了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人诗篇。

张燕清工作至今已有19年,现任教于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中心学校,此前曾在露圩镇中心学校工作,尽管甘棠镇更为偏远,但她毫不在意。她说:“我的根在乡村。”

“把孩子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家长们这样评价张燕清。甘棠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因为从小离开父母,所以特别需要关爱。工作日期间,她每天都要到学生宿舍走走坐坐,问一问学生的生活状况,聊一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晚上熄灯后也会到宿舍检查。有同事问她:“你这样不觉得累吗?”她回答:“累,但孩子们需要我,累也是值得的。”

由于乡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张燕清便尝试使用分层教学法,鼓励和转化“潜力生”。在平时的测试中,她允许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卷考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张燕清还担任学校资助办主任。这项工作涉及资助资格认定、资助款项管理与发放等,每一件事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张燕清总是认真严谨地做好每一次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贫困学生都能获得资助。“把工作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同事们这样评价道。

张燕清所带的班级曾获评为南宁市中小学优秀班集体,其本人曾获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教学骨干等。2019年、2020年,她连续两年受聘为南宁市中小学师德教育巡回大讲堂活动宾阳片区宣讲团成员兼主持人,在宾阳县各镇进行师德宣讲,得到了广泛好评。(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覃峰兴)

“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成就。”这是周成的豪言壮语。这位已工作34年的教师,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情,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兰小学、渌晓小学、新团小学等农村学校,都留下了周成奋斗的足迹。2014年12月,他担任良庆区良庆镇新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挑起了這所乡村小学特色发展的重担。

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开拓创新的激情。2016年,是良庆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动年。面对学校发展底子差、基础弱的现实,周成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全身心投入学校发展建设,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教学楼、硬化了操场,给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更换了铝合金门窗等,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周成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以党建为引领,立项“红色教育”研究课题,打造红色校园文化。2020年7月2日,该校与广西革命纪念馆举行“兰小红色志愿讲解员”揭牌仪式,一所村级小学推出的“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引起了市级、自治区级媒体的关注报道。

2020年7月16日,周成受邀在良庆区教育系统“红色基因引领,共建活动助力”主题宣讲活动中做专题宣讲,得到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在周成的带领下,新兰小学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曾获良庆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良庆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他则获评为良庆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良庆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良庆区优秀共产党员。(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李光翔)

潘继宁从教至今已有28年了,一直坚守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偏远乡村学校,曾在融水四荣乡荣地村小学、四荣乡初级中学任教,目前任教于四荣乡中心小学,并任该校校长。多年来,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深得领导信任、同事信赖、学生爱戴。

潘继宁长期担任班主任,形成了一种“爱心教育”班级管理模式:给学生建立爱心档案,通过家访、辅导、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好记录存档,然后针对问题提供帮助和引导;实施爱心关怀计划,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做学生的“调解师”,通过召开家长会、组建师生结对帮扶小组、开展“生生爱心手牵手”等活动,帮助学生解除疑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孤寡老人、观看感恩教育影片、向灾区捐款,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感恩意识。

通过“爱心教育”,潘继宁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学生小韦过去不爱学习,但身体素质好,体育很不错,潘继宁就鼓励他参加县里举办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男子100米、200米决赛中,小韦取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小韦逐渐找回了学习自信,文化科目成绩迎头赶上。

潘继宁曾获评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十佳校长和市级体育“推标”先进个人。(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郑梅丽)

2004年,吴庙时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岩脚小学任教,成为村里的“孩子王”,与侗乡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一天,吴庙时正在忙,一名学生忽然跑来告诉他,学生小龙左手摔伤,不能活动了。他立即跑到操场,看过小龙的伤势后,马上将其送到医院就医,直到小龙父母赶到才离开。因为就医及时,小龙很快痊愈,没有留下后遗症。

吴庙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身体不舒服,他会第一时间将学生送去就医,并经常垫付医药费;冬天,学生衣服穿少了,他会把外套给学生披上,并及时提醒学生家长……他将爱给予了学生,让许多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温暖。多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评为县级、市级先进班集体。

吴庙时要“包班教学”,承担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他根据农村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表内乘法的内容时,他带领学生到村里的板栗树下找板栗,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识记乘法口诀。又如,在教学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时,他指导学生用秸秆、芒杆等自制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

在农村学校耕耘十七载,吴庙时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曾获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柳州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郑梅丽)

2006年7月,当时年仅21岁的蒋玲丽怀揣教师梦回到家乡桂林市永福县永安乡,踏上了乡村教育之路。

永安乡有9所小学,蒋玲丽工作的枫木小学是其中最偏远的一所,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日常用品要到周末去乡镇集市上购买。每天放学后,空荡荡的学校里只有蒋玲丽和另外一名外鄉女教师。即便如此,年轻的蒋玲丽也没有退缩。在枫木小学坚守6年后,她调到桂林市二塘中心校任教,这也是一所农村学校。

在乡村学校任教多年,蒋玲丽始终认为“爱”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宝”。刚到桂林市二塘中心校任教时,她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级,班上有一个叫小陈的女生,家庭主要靠政府救济生活,造成了她沉默、羞怯的性格,而且学习能力较差。小陈经常穿着不合体的衣服和不合脚的鞋子,头发总是凌乱披着,蒋玲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此后,蒋玲丽格外关注小陈,不仅为她购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每天为她梳妆打扮,还动员班上其他女生和她一起玩耍,在班级活动时也时常将她带在身边,关注她的每一个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陪伴,小陈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融入了班级大家庭。

多年来,蒋玲丽用爱温暖了学生,谱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如今,她不仅成长为桂林市二塘中心校科研处副主任,还获评为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小学语文教研先进个人,入选全国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张 琳)

2000年9月,邹定鉴踏上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21年来,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构建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5年,邹定鉴在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初级小学任教,参与或主持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等多项课题研究,探索出一种符合当地农村学校实际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模式(情景导问、引知铺路→分解探索、解决问题→揭示规律、形成能力→创新提高、实践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7年,邹定鉴又申报了县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带领学校十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并撰写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等文章,对当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邹定鉴还着力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主持编写了《车田初级小学国学文化读本》《车田苗家风情》等校本教材,在校内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同时倡导开设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各类兴趣班13个,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因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邹定鉴多次获评为市级、县级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并3次荣获桂林市小学教学科研先进个人。(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阳欧平)

龙小燕任教于梧州市长洲区长洲中学,“80后”的她甘愿长期坚守在乡村学校,做乡村教育的幸福耕耘者。

初中语文是龙小燕耕耘的沃土。她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她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诗歌、发表演说、分享读书感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寒暑假作业布置上,龙小燕别出心裁。爱好阅读的她与学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分享自己撰写的读书体会。她给学生制订的假期读书活动很有意思:和父母共同完成一项家庭阅读任务,并在班级群晒一张“阅读全家福”,促进了亲子关系;游一游梧州景点,写一段个性导游词,让学生在感受本土文化、体验家乡风土人情的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每日规范汉字书写打卡”“我给诗歌画插图”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些有趣的暑期作业,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

2018年,龙小燕主持的市级小课题“农村初中学生汉字规范书写教学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规范汉字书写的实践经验”在全校推广,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从教十三年,龙小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获评为梧州市优秀教师、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中小学优秀心理辅导员,以及长洲区十佳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最美优秀教师”等,并多次在市级、自治区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卢钦全)

八年前,陈泳燕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核,来到梧州岑溪市昙容中学任教。此后,她一直坚守在这所乡村学校,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

教学实践中,陈泳燕敢于尝试新理念、新方法。她发现,一些教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比较沉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她认真观摩、借鉴名师课例,并充分结合具体学情和当地文化,探索出了道德与法治“2+1”生活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生活实例、组织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灵动高效。

作为班主任,陈泳燕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小梁原来学习习惯不好,懒于写作业,上课常做小动作。经了解,陈泳燕知道小梁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家庭管教,才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性。于是,陈泳燕决定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经常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帮其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并安排优秀学生帮助他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梁逐渐转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作为学校的政史教研组长,陈泳燕注重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在教研组内,她推行集体备课、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等制度,并主动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梳理教材知识点,探讨测评要点,指导年轻教师备课、授课,多名年轻教师在她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陳泳燕曾获评为自治区优秀“特岗教师”、梧州市优秀教师、岑溪市优秀教师、岑溪市“师德标兵”、岑溪市优秀班主任,并多次在市级、自治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卢钦全)

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大田小学位于合浦、灵山、浦北三县交界处,地处偏远山区。在这里,林雪莹坚守了20年,在艰苦条件下辛勤耕耘、默默奋斗,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林雪莹结合具体校情、生情,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她的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课堂氛围活跃,受到学生喜爱。她在2014年“教研杯”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水平测试活动中获二等奖,在2016年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林雪莹结合农村教育实际,积极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为农村孩子营造了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她所带的班级曾获评为2016年北海市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获评为2014—2015年度北海市优秀班主任。

担任大田小学校长后,林雪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学校新修了厕所,增添了体育设施,绿化、美化了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学校有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林雪莹给予了很多关爱。一次,一个叫小怡的学生高烧不退,家里的老人十分着急,林雪莹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就把孩子送到10公里外的村卫生所治疗,并一直守护在旁,直到小怡的母亲从外地赶回才放心离开。林雪莹经常说:“只要学生们能快乐安心地学习,我们当老师的无论付出多少心血都值得!”

林雪莹曾获评为北海市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希望小学优秀教师、合浦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合浦县农村优秀教师。(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关小文)

余瑜目前任教于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中心小学,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她荣获了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小语会”先进个人、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模范班主任、北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北海市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并成为广西基础教育乡村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授课专家、北海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她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即使是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也能做出一番成绩,促进乡村教育向前发展。

从2000年走上三尺讲台,余瑜就一直扎根乡村学校。她将自己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为“一心二法三结合”。“一心”是指始终不忘教育初心;“二法”是指设立“向日葵立德树”奖励平台、“励志金牌榜”两大班级管理办法;“三结合”是指结合节假日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校园文化举办文艺比赛,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建设班级文化。

通过上述方法,余瑜成功转化了不少“潜力生”“问题学生”。学生小惠曾一度厌学,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来学校,余瑜接手她所在的班级后,通过上述“二法”,让小惠在“向日葵立德树”和“励志金牌榜”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存在感,重拾学习自信,成为学校优秀广播员。

在课堂教学方面,余瑜灵活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努力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所执教的多个课例曾获自治区级一等奖、二等奖和市级、县(区)级一等奖,多项教学设计获自治区一等奖。(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关小文)

李柏良1996年参加工作,长期在防城港东兴市的乡镇中学任教,曾任东兴市江平中学总务处副主任、副校长,2017年交流到东兴市松柏中学任副校长,目前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李柏良关爱学生。担任班主任时,他用爱心、细心、耐心呵护学生成长。学生小陈中途辍学,李柏良便只身前往小陈家中劝返。小陈家在偏远山区,下车后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当满身泥水的李柏良出现在小陈家门口时,小陈和家人都十分感动,马上答应回校上课。

李柏良的教学成绩有目共睹。他的历史课堂因教学方法得当,语言幽默风趣,很受学生欢迎。他曾连续5年承担毕业班教学任务,所教的历史学科中考成绩多次获东兴市一等奖、二等奖,以及防城港市优秀奖、二等奖。作为学校历史学科带头人,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成资料,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同事,为提高本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校领导,李柏良主导制定的“内宿生管理模式”“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地中小学校内务及班级管理提供了典型经验。交流到松柏中学任校领导后,他将这些优秀管理理念移植过来,并结合该校实际进行创新实践,带领该校成为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并成功打造了诗词教学特色品牌。

李柏良曾获评为东兴市优秀教师、东兴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东兴市“十佳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并于2012年获防城港市教育振兴优秀教师奖。(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何深宇)

罗燕红任教于钦州市浦北县六硍镇中心小学,目前已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坚守了23年。

罗燕红并非没有机会调走。她曾抽调到县教育局跟班学习,期间还曾到县政府办、县绩效办、县文明办等部门跟班学习,但她还是选择回到乡镇小学工作。

2017年,罗燕红开始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上任伊始,她狠抓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等工作。2017年至今,她共向上级争取3 800多万元建设项目资金,极大地改善了下辖多所学校(教学点)的办学条件。

罗燕红高度关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担任校长后,她指导推动镇中心小学、所辖村小建立心理咨询室。今年4月,浦北县教育局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服务队,罗燕红自告奋勇担任大队长一职,经常带队到乡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她,亲自给村小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抽出时间与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当地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师、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罗燕红曾获评为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先进个人、钦州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钦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浦北县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孙培春)

1994年7月,吴云来到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镇那勤小学任教,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

自走上三尺讲坛以来,吴云就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他的课深入浅出,语言简洁明了,教学效率较高,曾多次给全校、全镇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

吴云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他充分信任学生,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由班干部组织开展“一帮一”“一对二”班级管理活动,并设置“竞赛栏”“争优栏”,努力营造团结互助、力争上游的班风和学风。2013—2014年,他所带的班级获评为防城区先进班集体;2015年,他获评为防城区优秀班主任。

2018年2月,吴云担任那勤小学校长。这一年是防城区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的关键一年,任务重、压力大。吴云带领全校教师严格对标对表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注重关爱特殊群体,在校内建立了“儿童之家”,悉心关爱留守儿童。村里有一名智障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到校上课,吴云亲自“送教上门”,让这个孩子圆了读书梦。

吴云表示,成绩代表过去,教育之路没有止境。往后,他将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矢志不渝地教书育人,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何 智)

1996年,陆弋了解到家乡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缺教师,便接受镇中心小学的邀请,成为当地的一名代课教师。2008年,他通过考试“转正”,在镇中心小学任教。

2018年,因没有教师愿意到钦北区板城镇那芳小学长棉教学点任教,该校点面临撤并的境地。知道情况后,陆弋主动请求到该教学点工作。此时,陆弋已在镇上安家,因此他每天必须早起,在8点钟前赶到教学点,带领学生们举行升旗仪式。他说:“升旗就是要告诉村民,我们的教学点不会被取消,请村民们放心。”

教学点只有陆弋一名教师,他要上两个年级的课程。为此,他不断加强学习,探索开展“复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进步。”他经常这样说。

陆弋关爱“潜力生”和留守儿童,经常通过家访、谈心、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学习自信,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时,他还会给学生们带一些书刊、玩具、零食等,所以学生们都特别喜欢他。

上课之余,陆弋喜欢走村串户,与村民们拉拉家常,给家长们讲一些科学育儿方法。“我们外出务工,没有太多时间看孩子,把孩子交给陆老师绝对放心。”村民们对陆弋赞不绝口。

陆弋曾获评为钦北区优秀教师、钦州市优秀教师、钦州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个人。2019—2021年,他连续三年荣获钦北区教育局颁发的小学学科质量目标评价二等奖。(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孙培春)

2001年毕业后,不满20岁的刘雁飞回到家乡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中心小学工作,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从此,“刘姐姐”多了一个身份——“刘妈妈”。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温暖了一颗又一颗幼小的心灵。学生小吴因家庭原因变得叛逆、暴躁、厌学。了解情况后,刘雁飞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小吴,还常常给小吴“开小灶”,帮助他树立学习自信,让小吴逐渐变得好学起来。

2012年,刘雁飞挑起了本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她推行了“党员爸爸妈妈”一对一帮扶制度,号召“党员爸爸妈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为他们辅导功课,并组织开展了春节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儿童节办集体生日会等大型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与温暖。

刘雁飞还策划举办了“一周一舞台”、“三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四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儿童节)”、校园“十个一”等活动,让乡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参加趣味运动会、第一次参加成长礼、第一次触摸天文望远镜、第一次知道了微视频拍摄……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贵港市青少年啦啦操街舞比赛获小学组一等奖、参加贵港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汇演获一等奖、参加贵港市第六届艺术展演获二等奖,累计获奖30多个。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刘雁飞获评为自治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贵港市优秀共产党员、贵港市优秀教师等,并享受贵港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练 琴)

陈宇鹰任教于贵港桂平市江口镇第二初级中学。从教27年来,她始终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勉,致力于为乡村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语文教师。

陈宇鹰深入钻研教材,坚持“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做到课前有预设、课后有反思,力求每一节课都能“课前成竹在胸,课堂导学得法,课后问心无愧”,让学生每一课都能有所思、有所获。她与本校同科组教师共同研究,精选有代表性的试题建立题库,指导学生使用错题本,帮助学生有效完成“积累与运用”“实用文体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实践题”“现代文阅读”等专题学习。因为教学有法、指导得当,她所教的班级语文学科多次获市级、县级教学质量监测奖等。

从教多年,陈宇鹰总是利用工余和假期时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她还积极参加课件制作培训,努力学习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将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力求上出更加优质的语文课。

陈宇鹰多次在地市级、自治区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并获评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桂平市优秀教师、桂平市优秀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获贵港市教学质量监测成果语文科一等奖。(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容 民)

陈戈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受父亲影响,他报读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扎根玉林北流的乡村学校,一干就是30年,为村里娃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不要误人子弟”是父亲传给陈戈的朴素“家训”。一直以来,他都以此自勉,关爱学生,用心教学,成绩突出。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帮助、转化、劝返了许多贫困生、潜力生、辍学学生,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

鉴于陈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2009年,上级任命他为北流市沙垌镇丹花小学校长。该校是镇上最偏远的村小,很多人都不愿到那里任教,但陈戈毫不在意,欣然赴任。通过用心管理,他带领该校连续6个学期拿下了北流市教学质量优秀奖。

2015年,陈戈调到沙垌镇金汀小学任校长。到任后,他结合该校有30多棵果树的实际,制订了校园果树管理制度,将果树分给不同班级管理,其间融入语文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果子成熟后,全校举行盛大的“丰收节”活动,学生们将果实送给老师、食堂工友、保安等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剩下的才留给自己。如今,“果实中的感恩文化”已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得到社会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陈戈的带领下,金汀小学获评为北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集体、北流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北流市文明单位、玉林市少先队红旗大队,他本人则获评为玉林市优秀教师、北流市十佳校长。(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李炳炎)

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黎洪小学黎冲分校位于粤桂交界,交通不便。该教学点坐落在山坳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曾让不少教师“望而却步”。然而,一名外地女教师在这里坚守了15年,用柔弱的肩膀,为村里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她就是罗琼英。

黎冲分校长期存在用水难题。2009年,罗琼英与同事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一道,到后山挖槽、埋管,终于将山泉水引到了学校。那时,她已经怀有五个月身孕,但她没有喊过一句累、说过一句苦。

罗琼英不是本地人,但比本地人更了解村里的情况。她经常在放晚学后走村入户进行家访,有时还会帮村民们干些农活。多年来,她那已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生的情况,这是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帮助和辅导的真實记录。在她的坚持下,许多村里娃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不少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

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期间,有关的工作会议较多。作为校点负责人,罗琼英有时要到县城参加会议,会后已是下午6点多了,大家都劝她在县城留宿一晚再回去,但她不想耽误第二天上课,毅然骑上摩托车往回赶。夜黑路远,要穿过几座山,许多人都感到害怕,罗琼英却说:“我行得正走得远,一点都不怕!”罗琼英的事迹在当地教育系统广为流传,县教育局领导称她为“全县教育系统的榜样”。

罗琼英曾获评为陆川县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陆川县优秀班主任、陆川县精准扶贫攻坚先进个人。(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叶礼林)

黄丽宇目前任教于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深龙小学,此前曾在多所乡村小学、幼儿园工作,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

2016年10月,黄丽宇从那坡县百省乡下华村完全小学调到百省乡中心小学负责全面工作。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实际,她提出了“民族团结,和谐奋进”的办学理念,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17年9月创办了百省乡中心小学少数民族励志班。该励志班学生主要是居住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群众子女,由县委、县政府对该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此举有效提高了边境少数民族适龄学生的入学率,促进了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稳边固边。

2019年8月,黄丽宇竞聘担任那坡县城厢镇深龙小学校长,开启了该校办学工作新局面。该校主要生源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留守儿童较多。针对这一实际,黄丽宇提出了“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的校训,通过创建“爱心屋”、举办关爱主题系列活动,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黄丽宇曾获那坡县优秀党员、那坡县优秀校长、百色市“三八红旗手”、百色市师德标兵、百色市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2020年7月,百色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给予她“在履行本职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记功”奖励。(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杨菊芬 黄海杰)

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岑卫萍就一直扎根乡村,先后在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中合村小学、连篆村小学、皈里村小学、谐里村小学任教,目前任教于新化镇中心小学。

或许,选择乡村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平凡。作为乡村教师的岑卫萍,所做工作无非教书育人,默默耕耘是其人生底色。坚守乡村教师岗位近三十年,岑卫萍一直担任班主任,每天按时到校,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从不因私事耽误一节课。

岑卫萍热爱工作,同时也很顾家。她每天都要给家人做午饭、晚饭,但上课从未迟到,实现了“学校家庭里不误”。她就这样在家校间往返了近三十年,受到了同行和领导的赞扬。

岑卫萍每天与学生一同出操、上课、做游戏,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不迟到,她自己首先从不迟到;看见地上有纸屑,她会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要求学生文明讲礼,她自己则待人彬彬有礼。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岑卫萍就与这些孩子交朋友,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唱歌、画画,共同解决生活难题。她用手机给孩子们拍照、拍视频,让孩子用她的手机与父母视频通话。每年“六一”,她都会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孩子们。她对孩子们的爱,就像山间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

岑卫萍用爱与坚守,给自己的人生和所奉献的乡村教育涂上了丰富的色彩。近年来,她获评为百色市“最美乡村教师”及乐业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罗启华 黄海杰)

周任标1987年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中心校任教,目前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油沐乡与湖南省江永县兰溪乡交界,是富川最边远的一个乡。

2006年,富川教育局决定在油沐乡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把全乡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寄宿就读。为了顺利开展建设工作,周任标带领学校教师,不畏艰难,认真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积极推进学校建设,建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校园,让村民们放心把孩子送到这里寄宿就读。如今的油沐中心校本部,绿化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校园中有桂花树300多棵,杨梅树、桃树、枇杷树等100多棵,景观树100多棵,是师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乐园。

有好的校园,还得有好的教师。作为校长,周任标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善于吸纳年轻力量壮大中心校师资队伍。学校每招聘一位“特岗教师”,周任标都会进行周到安排。曾有几名“特岗教师”因该校地处偏远,刚来就想离开,经过周任标几次三番的劝说,他们都愿意留下。在周任标的带领下,油沐中心校的教师团结如一家人,在本职岗位上倾情奉献。

近年来,油沐中心校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2011—2020年,该校小学六年级毕业检测水平连续十年排在全县前列,学校多次获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及市级先进教职工之家、文明校园等。2019年9月,周任标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吴长奎 汪祖荣)

1984年,雷应瑞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在当时村小校长的劝说下,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从此走上三尺讲台(后经考试“转正”),在农村小学坚守了37年。目前,他任教于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新兴村小学,并任该校校长。

做了大半辈子的乡村教师,雷应瑞深知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就要好好读书。从教以来,他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坚持上学,避免过早进入社会。过去,学生资助工作不够完善,时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拿不出生活费而辍学。面对家长无助的叹息、学生渴望的眼神,雷应瑞总会说:“先回校再说,总有办法的。”然后,他一方面积极寻求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一方面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帮助学生垫交学杂费、伙食费。

雷应瑞注重言传身教,带动影响身边的青年教师成长。新兴村小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教师中午一般不离校。午饭后,教师们利用午休前的一点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或与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午休后,老师们继续在办公室改作业、写教案、做课件。

雷应瑞曾获广西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个人,贺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昭平县优秀班主任、模范校长、共产党员先锋岗等荣誉。他所管理的学校曾获评为贺州市卫生优秀学校、昭平县文明校园。(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吴长奎 钟 欣)

河池市优秀教师、金城江区优秀班主任、金城江区学科带头人,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字理年会字理教学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三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这些奖项的得主,是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中心小学教师罗秋。近年来,她所获的县(区)、市、自治区、国家级奖项近40项。

罗秋矢志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她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程标准巧妙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智趣课堂”“三三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从教20年,罗秋做了11年班主任。她十分注重转化“潜力生”,从细节处入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小会懒惰、不合群,经常不交作业。经过多次家访,罗秋了解了他无心向学的原因。此后,罗秋特别关注小会,多次自费购买一些米和油送到他家,还经常单独给他辅导功课。一年后,小会有了很大改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罗秋管理的班级每年都获评为学校优秀班级。2016年,她所带班级获评为河池市优秀班集体。

作为资深教师、学科骨干、学校副校长,罗秋以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成长为己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校多名年轻教师成长迅速,余丽敏、覃柳鲜、韦永静等教师参加金城江区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韦 瑛)

1993年9月,陆彦蓉来到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中兴小学任教,从此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毛南山乡教育,自己也从中不断成长。2016年,她被上级任命为思恩镇文化小学校长。

陆彦蓉以校为家、以身作则。担任校长后,她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她也努力做到。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她还坚持承担一线教学任务,从未耽误一节课。这种精神感动了同事,有效增强了学校教师队伍凝聚力。

陆彦蓉深知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她带领全校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術应用”集备模式,学校教研活动呈现实、新、活等特点,有力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该校连年获全县村级完全小学毕业班质量评估一等奖或特等奖,学校多名教师参加全县教学比赛获一等奖或二等奖。

陆彦蓉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动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留守儿童谈心,组织他们开展游戏活动,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亲人。该校留守儿童小覃在陆彦蓉的教育引导下,从过去的厌学、孤僻,变为现在的好学、开朗,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小覃的父亲逢人就说:“陆彦蓉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校长!”

陆彦蓉多次获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优秀管理者,2020年获评为环江“最美教师”。(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卢纯光)

曾常茂,现任来宾市兴宾区平阳镇学校教导处主任,曾获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来宾市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来宾市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从教以来,曾常茂一直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十分注重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小蔡曾是班里的“调皮王”,无心向学,经常迟到、旷课。曾常茂发现,该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得到肯定和理解,但缺乏正确的指引。针对小蔡的问题,曾常茂采取了适当的引导方法:发掘小蔡的特长并创造机会让他表现,使其不断树立自信心;经常与小蔡谈心,及时了解小蔡的思想动态、碰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蔡无论是纪律情况还是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因为管理有方,曾常茂所带的多个班级荣获兴宾区优秀班集体、先进班集体以及来宾市先进班集体,他本人多次获评为兴宾区优秀班主任。

教学方面,曾常茂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情”,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年来,他所教班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及格率、优秀率均位于城区前列,连续多年荣获兴宾区中考质量优秀奖。

从教多年,曾常茂坚信:教育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乡村孩子的发展,他愿意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勤恳耕耘,不断开拓。(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韦云峰)

梁丽斌任教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从事乡村教育多年,她始终在做一件事情:让学生爱上语文。

作为语文教师,梁丽斌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她在对教材、学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模式”,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共读、阅读分享等有效形式,增强语文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梁丽斌开展了以“教”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改革。这里的“教”并非教师的“教”,而是“学生教学生”,即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写作,教师则在学生遇到学习难点时进行点拨、指导。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梁丽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比赛。她所教的班级,每年都有三四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学生李培元在她的指导下参加北京大学主办的第15届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演讲比赛获奖;学生罗婕在她的影响下爱上了主持,如今已成为一名电视台主持人。

梁丽斌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深蓝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广西先进教育工作者、八桂优秀乡村教师、来宾市教坛名师、来宾市学科带头人、来宾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韦云峰)

农雪琴现为崇左凭祥市友谊镇英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英阳小学是一所边境学校,地处与越南接壤的凭祥市友谊镇英阳村板绢屯,学校与中越边境界线的距离不到一公里。

偏远之地,很多教师不愿来,或是来了又走,唯有农雪琴一直坚守在这里。三十年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学生们的一言一笑,都融入了她的脑海、心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她的太多心血。她已成为这所边境线学校的守望者。

管好边境学校、教好边民孩子,具有重大的国防意义。作为党员教师,农雪琴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坚持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的讲话,积极开展“红色传奇”进校园、“凭祥孩子游凭祥”等活动。同时,她充分利用边境的教育资源,邀请边防官兵进校与学生联谊、开展军训,或让学生参观军营,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感。

英阳小学服务的英阳村,过去是一个贫困村,学生中建档立卡户子女有六十多人,这些孩子因家庭原因容易出现辍学倾向。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农雪琴经常带领教师入户家访,做好家校沟通,防止学生辍学。边境的道路不好走,她与教师们有时走路,有时骑电动自行车,有时搭村民的便车,奔波劳累,不辞辛苦,就是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一定要让边民的孩子坚持上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农雪琴用爱与真诚、责任与坚守,为边境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评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凭祥市“最美乡村教师”、凭祥市优秀教师、凭祥市“十佳教师”等。(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农荣富)

2017年大学毕业后,农亚妮回到家乡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农亚妮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班上的孩子用新奇的目光看着她,眼睛跟随她转动。下课后,学生们围过来,夸她“真年轻”“上课真好玩”。农亚妮一阵感动,她说:“倒不是因为孩子们说了好听的话,而是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纯真的善意。”

从此,农亚妮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她希望能与学生们一起做梦、一起成长。学生小梦不爱说话,喜欢画画。农亚妮送给她画笔和纸,鼓励她坚持梦想,让她负责班级的板报和手抄报。后来,小梦的绘画作品获得了全县一等奖。小梦很高兴,农亚妮更高兴,鼓励小梦道:“找到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小龙患有自闭症,农亚妮第一次去看望他时,他正在一个昏暗的房間里,穿着很脏的衣服。农亚妮和同事们给他洗澡,换上干净衣服,还给他开了一盒牛奶。小龙喝上牛奶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让农亚妮十分心疼,暗下决心:“要帮帮这个孩子。”此后,她与同事坚持给小龙“送教上门”。几次送教后,小龙只要看见农亚妮等几位教师到来,就会自己搬来凳子坐好,认真等待上课。农亚妮说:“我们是在治愈孩子,但孩子何尝不是在治愈我们?”

上课之余,农亚妮带着孩子们唱呀跳呀,自己就像一个大孩子。她带领学生们走出乡村,走进县城参加文艺比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从教才四五年,农亚妮笑称自己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成绩。但是,她给学生们的这份爱与阳光、责任与温暖,难道不是最好的成绩?(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梁紫云)

猜你喜欢学校教育教师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秋天在哪里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教师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教育教学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广袤 诗篇 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