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融·合”理念下的美育课程建设

2021-12-31 11:28:44公文范文
庄辉谊摘要:立足学校多民族生源实际,构建以“舞艺、乐艺、绣艺、纸艺、陶艺、画艺”为主的美育融合课程体

庄辉谊

摘 要:立足学校多民族生源实际,构建以“舞艺、乐艺、绣艺、纸艺、陶艺、画艺”为主的美育融合课程体系,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学科整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展开研究和实践,探索民族文化融合教育的新思路,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融合 美育 课程建设 民族文化

2010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畸山小学地处工业区,在校900余名学生中,93%是外来务工子女,从民族分布看,共1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00余名,占总学生数33%,是全区少数民族学生数最多的一所公办学校。

结合学校的多民族生源特色,探索一条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民族认同、文化融合的教育新思路,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学校以“融合”理念引领,构建以“舞艺、乐艺、绣艺、纸艺、陶艺、画艺”为主的美育课程体系,探索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融合,至今已小有成效。

一、调查学生背景文化  明晰课程研究方向

课程教学基于学生的背景文化,进入到学生“内部”,才能做到适宜,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程的魅力所在,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我们首先对各民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知识调查,如:

对少数民族学生问题摘录:

(1)你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吗?(  )A会 B不会 C会说几句

(2)你会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吗?(  )A会 B不会 C会哼几句

(3)你会自己民族的乐器吗?(  )A会 B不会 C会一点

(4)你知道自己民族的服饰是怎么样的吗?(  )穿过吗?(    )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D穿过 E没穿过

(5)你了解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或活动吗?()

如果了解,请写出几个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或活动:

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知识情况反馈表:

从调查来看,不仅汉族学生不了解少数民族,70%左右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不甚了解,不会说民族语言,不了解民族节日仪式、歌谣服饰,更不会民族特色乐器……

二、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推进民族文化融合教育

结合对学生、家庭已有民族认知的深入调查了解,学校构建了以美育为主线的“六艺”民族文化融合课程体系,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学科课程整合和活动实践课程四个方面进行美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

(一)构建显性课程 促进文化传承

我们以学校社团为主阵地,对美育各类课程进行重构,使各民族优秀文化能更直观、具体的贴近学生。

1.舞艺器乐,练习传承

学校开设了民族舞蹈和器乐社团。通过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各种民族的舞蹈和器乐,体会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芦笙舞、竹竿舞、葫芦丝、侗笛开展深入学习,增进了学生对不同民族舞蹈器乐文化的了解;学校还通过举办“舞林大会”、在校运会开幕式、家长开放日中进行表演,大力激发学生传承民族舞蹈器乐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

2.刺绣剪纸,追求融合

绣艺、纸艺课程通过对各民族刺绣、剪纸艺术的调查、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刺绣、剪纸共同点和区别,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组建校级、班级绣艺、剪纸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一些刺绣、剪纸技巧,并通过纸艺绣艺大赛,促进学生技法的提高。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刺绣、剪纸等作品艺术欣赏、评价,发展知识,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3.陶艺绘画,美育育人

我们开发了一些富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陶艺课程内容,比如青花绘画、青花纹样设计等,丰厚陶艺教学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绘画课程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人物、风景、建筑、纹样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绘画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如《各民族的端午》一课,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端午节习俗,畫一画端午节不同民族的粽子,在培养绘画技巧、审美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各民族文化的认知。

(二)丰富隐性课程 加强文化渗透

我们对学校的园、廊等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让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园、民族角等设计中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文化及审美能力的渗透熏陶。

1.以民族角、主题墙、文化园为依托的民族文化创作

每个班级的民族角,通过学生画一画、剪一剪、写一写,描绘、展示民族风土人情相关内容;主题墙和文化园作为学校宣传民族团结的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每一面墙、每一处景”的宣传教育、传承文化等作用,引导学生互相团结,助推校园融合、和谐的氛围。

2.以“融、智、仁、信”为主题的楼廊文化建设

我们结合办学理念和校训,设计布置了“融、智、仁、信”四大主题的楼道文化。其中“融”为主题的楼廊文化主要从“融洽、融合、融和”三个关键词展开,对应民族介绍、民族活动、民族节日三大板块内容,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三)“六艺”课程与学科整合

我们结合“六艺”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基础性课程中民族元素,实施课程整合教学,丰富学生民族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1.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挖掘民族元素,促进文化认知

基础性课程的不少学科蕴含着民族元素,尤其是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既有汉族诗词歌赋、戏剧曲艺、故事典故等优秀文化,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我们深入梳理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里民族元素内容,与“六艺”课程相关内容整合,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内容的深层次认知。

如:语文教材内容的整合(节选):

年级 课题 课程目标 课时

六年级下册 第7课

藏戏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1

第8课

各具特色的民居 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居文化探究的兴趣。

1

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画一画极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剪一剪《藏戏》一文中的人物服饰,体会藏族戏剧的文化内涵等,实现“六艺”内容与语文课程民族元素的融合。

2.“六艺”拓展课程与音体美基础性课程融合,普及民族体艺

我们整体策划,努力实现“六艺”拓展课程与音体美基础性课程的融合。如,我们在音体美课程教学中渗透民族体艺项目。苗舞的基本姿势、动作整合在四五年级的音乐舞蹈课中,竹竿运动项目与四年级体育课的融合,民族画融合在三到六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太极与武术基本动作则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我们想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融合,丰厚课程内容,努力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四)“六艺”主题实践课程

结合“六艺”内容,挖掘整合美育资源,策划各类民族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度体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文化节各民族主题活动

搭建文化节展示平台,以比赛、分享的方式推动课程的应用。举行“民族风”绣艺、纸艺大赛、“民族一家亲”绘画大赛、“以食会友”民族美食制作分享、元宵民族灯笼制作展示、体育节开幕式苗舞、竹竿、武术、经典诵读等民族才艺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民族文化课程的成果。

2.假期清单式实践活动

学校策划了“食、节、文、言”为主题的假期实践活动清单:
“食”指的是品味家乡的饮食文化;“节”指的是探寻家乡的节日文化;“文”指的是收集家乡的人文故事;“言”指的是学说家乡节日祝福语。促使学生在假期中通过查、问、学、探等实践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用绘画、文章、制作、表演等方式呈现,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表达美的能力提升。

三、民族文化融合课程实践成效及思考

以美育为主线的民族文化融合课程,将原来单一化的拓展课程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促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的形成。

(一)提高了学生民族文化认知,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的提升

“六艺”民族融合课程的实施,每个孩子看见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又体验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我们同时对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1)在学校开展“民族融合课程”之前,你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了解吗?

A不了解    B了解一点    C了解   (   )

(2)你覺得我们有必要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吗? (   )

A没有用       B学不学无所谓      C很有必要

(3)你愿意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吗?(   )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4)你知道自己民族的习俗、特色节日或活动吗?请列举一二

(5)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习俗、节日、活动?中华民族有这么多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你的感受是什么?

问测的各民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均有大幅提高,都觉得有必要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愿意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同时,很多孩子对中华民族多彩绚丽的多民族文化表达了自豪之情,传承意识极大增强。

(二)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增值

民族融合课程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操等多元能力的增值、综合素养的提升。他们在短剧表演、诗歌诵读、绘画陶艺、舞蹈合唱、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活动中表现出色:在区级、市级的比赛中屡屡获奖……学生通过比赛展现出了良好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学生自豪地说:“学校这么多的课程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充分锻炼的机会。”

学校的“六艺”民族融合课程体系,整体内容丰富、多元,追求拓展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整合,均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亮点。从中也积累了一些民族课程的资料、纲要、读本,对其他同类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融合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由课程多元性转向单一的课程深度挖掘研究,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某一课程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好地实现学校“融合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尹少淳主编,胡知凡等著.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3]杨万勇.海天新潮——一所小学的特色文化担当[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美育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大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改革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混合学习视角下《建筑水电工程计价》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电子商务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影响网络调研商场现代化(2016年16期)2016-07-02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民族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回族花儿剧《曼苏尔》刍议戏剧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5年10期)2015-10-29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2期)2004-04-21

推荐访问:美育 课程建设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