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关注:从“类题探究”走向“策略总结”

2022-01-02 10:39:05公文范文
吴静君[摘 要]以抛物线为背景的综合题常作为压轴题在中考中出现,考题的结构特点及设问形式虽有不同,但

吴静君

[摘  要]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综合题常作为压轴题在中考中出现,考题的结构特点及设问形式虽有不同,但深入探索可全面认识考题,掌握类型问题的突破策略. 文章将以两道与几何面积及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为例,分析问题特点,总结突破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函数;面积;三角函数;思想方法

类题呈现,思路突破

考题1  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6(a≠0)与x轴的交于点A(-4,0)和B(2,0),在y轴上有一点E(0,-2),连接AE,点D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回答下列问题.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DE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D的坐标;

(3)若tan∠AED= ,求此时点D的坐标.

思路突破:(1)使用待定系数法,将点A和B代入解析式即可,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x+6.

(2)求△ADE面积的最大值及点D坐标,可采用面积割补的方式,构建面积模型.

第一步:作图,构面积模型

过点D作y轴的垂线,设垂足为K,如图2所示,由面积割补可得S△ADE=S梯形DKOA+S△AOE-S△KED .

第二步——设点,推导线段长

设点Dm,- m2- m+6,则点K0,- m2- m+6,可推知KE=- m2- m+8,DK=-m,AO=4,OE=2.

第三步:代入,构建面积函数

结合面积公式可得S△ADE=S梯形DKOA+S△AOE-S△KED= ×(KD+AO)×OK+ ×AO×OE- ×KD×KE= ×(4-m)×- m2- m+6+4- ×(-m)×- m2- m+8=- m+ 2+ .

第四步:分析,求面积最值

由于S△ADE=- m+ 2+ ,分析可知当m=- 时,△ADE的面积最大,且最大面积为 ,此时点D的坐标为- , .

(3)求tan∠AED= 时点D的坐标,需将其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长比值求解.

第一步:作图,构建直角三角形

过点A作DE的垂线,设垂足为N,设DE与x轴的交点为F,如图3所示.

第二步:转化,提取线段条件

已知tan∠AED= ,则AN= ,NE=3 .

第三步:推导,推导关键点坐标

因为∠ANF=∠EOF=90°,∠AFN=∠EFO,则△AFN∽△EFO,由相似性质得 = ,又EF 2=OF 2+4,NF=3 -EF,则有 = ,解得OF=2,即F(-2,0).  可求得直线EF的解析式为y= -x-2,联立y=- x2- x+6,y=-x-2, 又点D在第二象限,于是可解得D , .

考题2  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5经过点B和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B和PC.

①当△PB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②连接AC,当tan∠PBO=2tan∠ACO时,请写出点P的坐标.

思路突破:(1)点B(5,0),C(0,-5),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

(2)①结合割补思想,构建三角形“铅垂”模型来完成.

第一步:作图,构建铅垂模型

过点P作x轴的垂线,设与BC的交点为D,则PD将△PBC分割为同底(PD),异顶点的两个三角形:△PDC和△PDB. S△PBC=S△PDC+S△PDB,并且有S△PBC= ×PD×h1+h2,其中h1和h2分别为两三角形的高.

第二步:设点,推导线段长

设点P(m,-m2+6m-5),则点D(m,m-5),故PD=-m2+5m,而h1+h2的值实则就是点B和点C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OB,即h1+h2=5.

第三步:代入,构建面积函数

S△PBC= ×PD×h1+h2= ×(-m2+5m)×5=- m- 2+ .

第四步:分析,确定最值情形

由于S△PBC=- m- 2+ ,分析可知当m= 时,△PBC取得最大面积 ,此时点P的坐标为 , .

②给定三角函数条件求点P的坐标,需要结合直角三角形转化条件,进而求出点坐标.

第一步:构形,推导三角函数值

在Rt△AOC中,可知tan∠ACO= = ,故tan∠PBO=2tan∠ACO= .

第二步:转化,转化线段条件

当点P位于第一象限时,设为P′,过点B作直线BE,與抛物线的交点为P′,与y轴的交点为E,则tan∠P′BO= . 而tan∠P′BO= ,可解得OE=2,所以点E(0,2). 结合点E和B的坐标可求得直线BE的解析式为y=- x+2,联立直线BE与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 , . 当点P位于第四象限时,设为P″,过点B作直线BF,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与y轴的交点为F. 同理可求得点P″的坐标为 ,- .

综上可知,点P的坐标为 , 或 ,- .

试题特点,解法剖析

上述两道考题背景均为抛物线与直线,典型特点是利用抛物线与直线交点,以及动点来构建几何图形,使得其中的图形具有“数”与“形”的性质,故可从几何与代数视角来全面探究. 同时点坐标是关联两大知识模块的关键,从点出发确定曲线或直线的解析式,结合点坐标又可确定线段长,进而研究几何性质. 两道考题的后两问均为几何面积与三角函数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构建思路也是该类问题常用的解法策略,下面深入剖析.

策略一:割补构建,分步破面积最值

两道考题的第二问均是求解一般三角形的面积最值,可将问题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求面积函数,第二步则是分析函数最值. 在函数背景中一般采用割补转化法来构建面积函数,即通过直线“割”或“补”,将一般三角形转化为特殊图形的组合,常见于特殊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然后设出点参数,结合面积公式来构建面积函数. 其中考题1是先“补”后“割”构建的面积模型,故面积函数构建较为一般,而考题2则是单纯的“分割”构形,并引入了“铅垂”模型,故整体思路更为简捷,但方法核心不变. 面积最值分析通常使用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和顶点坐标. 因此在破解几何图形面积最值问题时,可采用如下思路.

第一步,图形分割,构建面积模型,割补思想是构形核心;

第二步,设定参数,构建面积函数,参数思想是构建核心;

第三步,函数分析,利用函数性质分析最值,完成求解.

策略二:直角转化,破解三角函数

两道考题的最后一问均是关于三角函数条件的求点,突破的关键均是转化三角函数,提取相关条件.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较为特殊的内容,是衔接初中与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 在初中阶段,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转化均需要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边长比例关系来构建三角函数值. 故该类问题突破同样需要经历“构建”和“转化”,其中“构形”阶段需要依托三角函数所涉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其放置在直角三角形. 而“转化”阶段则有两种思路,一是将三角函数条件转化为与线段相关的条件;二是借助三角函数关系,转化为相应的等角关系. 因此在破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可采用如下思路.

第一步,提取三角函数所涉角,依托几何角构建直角三角形;

第二步,利用直角三角形分析三角函数条件,将其转化为线段条件或等角关系;

第三步,结合上一步转化的条件来分析问题,利用几何与函数知识来求解.

猜你喜欢三角函数思想方法面积面积最少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4期)2018-06-22试论“锐角三角函数”一节的教材与教法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5期)2017-03-29三角函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高考中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备考要略广西教育·C版(2016年7期)2016-10-08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4期)2016-08-23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求解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20期)2016-07-04通俗简单地解释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4-07

推荐访问:探究 走向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