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问题研究

2022-01-04 11:39:20公文范文
倪涛邹晓沨摘 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果的取得、转让和许可也日渐频繁,高校科

倪涛 邹晓沨

摘  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果的取得、转让和许可也日渐频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所拥有的科技成果是高校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但是不应只把成果的产生作为终极目标,科技成果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实际的应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该文分析了自办企业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两种主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3种对策建议,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自办企业   大学科技园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c)-0116-03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Mode and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I Tao1   ZOU Xiaofeng2

(1.Wuhan University Asset investment & Management Co., Ltd.; 2.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China)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acquisition, transfer and licensing of achieve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wn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we should not only take the production of achievements as the ultimate goal.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to develop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wo main modes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f run enterprise mode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wo mod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beneficial to colleagues engaged in related work.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mo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elf run enterpris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发展较快,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却与之不相适应。科学研究的许多结果无法应用,因此处于无效状态。技术创新资源不能离开校园,也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1]。从2013年到2019年的7年中,中国高校已获得462 489项各类专利授权,其中90%以上的专利已提交。只有30 987个获得了专利许可或获得了技术转让,转换率仅为6.7%。此外,一旦公司获得了高等学校的技术成就,实际上只有不到1/10的产品可以投入生产并用于实现工业化,从而浪费了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的科研成果。因此,如何最好地将高校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各个专业和领域,并将技术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

1  我国高校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1 自办企业模式

自办企业模式是指高校的科技成果持有者,创造条件自办企业,实现自己科技成果的转化。采用这种模式的主体,一般均开发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但因其技术与现实需求落差较大,社会和企业可能一时难以接受,通过自己创办中小型企业,既能解决先进技术的转化问题,也有利于产品研发过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实现科技与生产无缝对接[2]。这种模式还包括技术入股,即以高校单项科技成果为基础,以研究开发的关键人员为骨干,与社会上相关企业合作,扩张或组建新的科技型企业,实现成果的转化。

1.2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大学和公司在专利技术的发展和转化领域进行的各种合作活动。校企合作模式还包括大学科技园和校企合作研究两种模式。

大学科技园模式是指在大学中建立科学技术园,以促进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科技园设在大学内,将大学的综合知识资源与其他具有社会优势的资源相结合,以促进生产、教育研究、技术转让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整合,高水平科技公司的孵化,新兴产业的战略培育和创新一个支持企业家人才培养,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平台和服务组织。校企合作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水平科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3]。在这种模型中,公司提出了需求,大学的科研团队承担了研发任务,一旦开发出结果,该技术便直接应用于委托它的公司。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任务明确、分工合作以及公司从合作场所的深入参与,这有利于快速实现技术产业化。

2  两种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科技园模式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区在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大学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激发,因此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4]。

(1)大学科技园没有很好地融入大学创新体系。调查发现,技术园区系统与大学的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度较低。技术园区通常被边缘化。与科研和人员培训机构相比,科技园区似乎“低人一等”,不能纳入学校的“核心”工作。(2)多个实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并不完善。目前,大学科学园建设涉及的学科包括大学、政府、社会资本等,各自的利益诉求仍然不一致。(3)一些制约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尚未解决。大学科学园的核心创新要素是大学的科学技术成果,而科学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息息相关。

2.2 自办实体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的形成通常必须经过“概念技术产品市场”环节,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很低。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都发生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中,大多是基于概念,而且成本普遍较高,难以直接成为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模仿和剽窃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创新之路十分困难。在从概念到市场的漫长过程中,需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工作,这是科技成果转化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没有风险投资机构为公司融资。许多好的概念和想法特别需要在初期阶段进行资本投资,而风险投资机构通常只关注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以及公司正式性的其他表述和指标。因此,在成果转化的初期很难获得社会风险投资资金,风险投资机构更愿意投资已被市场认可和销售的产品。在发展的关键阶段,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没有得到一分钱的风险投资,产品问世后,风险投资公司相继出现[5]。

(3)科研评价和大学工作人员评价方法不合理。在产学研合作中,大多数教师找到了完成评估以获得资源的方法。评价的重点是获取资源方面的差距,而不是负责技术本身的研发。改变不重视质量,看事物而不看人的高校评价方法,要求科研团队坚持对成功的信念,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很难的。

3  推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推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见图1。

3.1 营造良好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环境

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如此成功,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障。在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上,美国的《拜杜法案》提供了法律支撑。该法案将联邦政府支持的科技研发项目形成的专利,授权项目承担单位所有;1986年,美国颁布了《拜杜法案》的补充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该法案突出了对科技人员的分配激励,提出科技人员的技术权益不少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15%。《拜杜法案》頒布之后,美国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6]。美国的企业、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型大学纷纷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规则。比如: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专利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入,为剔除转移转化过程中发生费用后的净收益,由学校、科技人员所在学院或研究所、科技人员三者均分。这种分配规则不仅激活了作为法人机构的大学、国家实验室、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2 注重网罗和培养从事科技项目开发转让、推广应用的专门人才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是面向市场的,因此需要具有较强工程、法律、管理、营销技术等实力和经验的专业人才,学校的教师和总经理不能承担这一重要任务。为了促进大学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美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养。美国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招募具有社会专业知识和长期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为相关人员提供特殊的准备和运营费用,以确保企业职员的专业性和热情。同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该团队的视野、技能和水平不断提高。

3.3 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

大学科学园是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作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有必要建设一个大学科技园区,以转化高科技科研成果并成功进入公司,且成为一项新技术。培育项目和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实现创新驱动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大学科技园必须真正融入整个大学创新体系,并成为知识创新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应当在学校的理念和管理体系中有系统地促进这一点,科学技术园区应该与大学建立顺畅的知识和人才流向。如果科学园和大学之间的沟通渠道曾经是一条“乡村之路”,那么将来应该修建一条“两车道多车道”。“双向”意味着师生可以自由往返,创新的结果可以从大学发送到科学园,也可以从科学园反馈到大学。“多车道”是指合作渠道必须是多方面的。

4  结语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应该从根源上解决,即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使其适应市场、产业的需求。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则需要从高校的科研体制着手,避免片面追求政府科研投入,忽视应用研究和市场化,创新不足,以论文发表、专利获得量为目标,市场回报次之。其次,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使其真正融入高校的整个创新体系,让尽可能多的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到大学科技园平台上来孵化和转化,让更多有志于创业的师生到大学科技园来施展才能;坚持“技术转让+互联网中介机构”的双模式发展,有效建设与整合高校科技成果以及企业需求信息的共享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的科技创新信息和需求信息,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最后,高校应该将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并网罗和培养从事科技项目开发转让、推广应用的专门人才,作为将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突破点。

参考文献

[1] 张高明,张善从.基于全过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92-99.

[2] 孙晓亮.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公共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 盛文奇.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

574-578.

[4] 龙飘.知识生产模式3下的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5] 崔晓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会的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6] 平霰.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猜你喜欢高校体育游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1年32期)2021-09-05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传播力研究(2020年24期)2020-12-11浅析高校电子竞技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2期)2020-07-09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高校学杂费收缴困境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年17期)2019-11-12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研究决策探索(2019年8期)2019-05-16“互联网+”视角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究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5期)2018-09-17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改革探讨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1期)2018-03-14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体育师友(2017年4期)2017-09-1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8期)2017-08-31探讨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问题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6期)2016-06-27

推荐访问:成果转化 高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