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国家级研学基地资源课程化开发

2022-01-05 11:16:38公文范文
李文摘要: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颁布五年来,各地研学旅行迅速推进的同时

李文

摘 要: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颁布五年来,各地研学旅行迅速推进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国家级研学基地为例,分析研学基地资源课程化开发中存在的混淆旅游资源与研学课程资源的性质和功能、缺乏研学课程设计与学生探究目标的设定、基地建设方向不明确及设施不齐全、基地项目开发单一等问题,进而对国家级研学基地资源的开发进行深度思考,提出了分析资源价值、制定课程标准,把握资源重点、精选主题切入,筛选资源内容、注重内在关联,挖掘资源内涵、优化活动设计等策略,以期促进研学基地课程化开发。

关键词:国家级研学基地;中国船政;资源课程化;开发;策略

自教育部等11個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至今教育部已在全国遴选命名了上百个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构建起以基地为重点的全国研学实践教育体系。其中,福建省有三批21个国家研学基地,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文化旅游景区是首批文化品位较高的研学基地。基于船政研学基地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现以船政研学为案例,探讨当前各地研学基地资源开发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研学基地课程化开发的策略。

一、国家级研学基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研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多,时空差异大,实施伊始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应直面问题,分析弄清问题的实质,才能提出有效对策。

1.混淆文旅资源与研学课程资源的性质和功能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旅游资源丰富,研学课程资源就丰富。虽然中国船政文旅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很高,但并非所有的船政文化资源都适合中小学各学段研学。即便是适合中小学生研学的资源,也要考虑如何将档案中文字形态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为可考察、可调研、可探究的研学资源。船政文化城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如何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等文件精神,而不能只考虑一般的旅游或一般的游学需要。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在船政文化城规划设计和编制船政研学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否则,船政文化城一旦施工实施就难以挽回。

2.缺乏研学课程设计与学生探究目标的设定

研学基地建设不是简单的旅游开发,而是深刻实践课程的研发,旅游资源开发与目的性很强的研学旅行的研发目的差异巨大,研学是研究性学习,是深度学习,文旅资源的课程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提出我国旅游界做研学中存在缺乏教育情怀、不懂课程教学等问题,可谓一针见血,这是目前一些旅游区转型为研学基地时某些乱象发生的根源。中国船政文化旅游景区与国家研学基地叠合,是大好机遇,也是严峻挑战,现有景区的体制机制能否适应中小学课程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能否设计出系统的研学课程,设定可探究的研学目标,以便落实特定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需要将船政历史文化及造船工艺物理拓展到船政、海战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等方面,才能有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基地建设方向不够明确,设施不齐全

当前,不少研学基地建设方向不够明确,制约着基地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和研学旅行的科学健康发展。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方向不够明确,难以兼顾文旅活动与研学活动的需求,设施建设存在盲目性,甚至有可能出现“建设性破坏”,简单化的“教育+旅游”“讲解+参观”“景点+课本”等形式凑合,将导致研学旅行走向旅游化、形式化、碎片化、肤浅化、功利化的误区。研学设施严重短缺,场馆、教室多,实际操作和活动的场所、设施少,难以满足成建制(年级)大规模研学团队需求。

4.基地项目供给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当前,原为文旅景区的研学旅行基地普遍存在规划方向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开发研学资源,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活动同质化、表象化,形式重于内容。中国船政研学资源的开发,必须避开这些误区。目前船政文化城的项目供给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难以面向特定的市场、适应不同的研学生源。作为国家级研学基地未考虑如何研发北方市场、内陆市场,乃至境外市场的研学需求,也没有全盘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需求。小学生如果只是组织集体参观浏览,走马观花,难以维持参与研学的兴趣。高中生如果缺乏深度体验、问题探究、创意物化等研学情境和机会,则难以达成价值认同、责任担当、能力提升等研学目标。

二、国家级研学基地资源开发的思路

针对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考虑研学旅行的刚性需求和迫切要求,研学旅行相关方应当以国家级研学基地为典型案例,深度思考研学基地资源的课程化开发。

1.将文旅资源转化成为研学资源

由国家级旅游景区转型的国家级研学基地,文旅资源品位高,但需要转化成为高质量的研学资源。研学课程是实现研学目标的手段,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多种资源转化为研学资源的具体化。国家级研学基地可持续高品质发展,首要任务是做好研学基地资源的课程化开发,体现研学专业性,保证研学活动的专业化,以专业化引领、提升研学基地内涵式发展。因此,参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1],参考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严格规范地制定提纲挈领的中国船政研学课程标准,指导筛选、提炼、转化船政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可以利用的研学资源是船政研学基地建设的当务之急。

2.善于发掘文旅资源的研学价值

研学基地资源课程化开发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各学段学情特点,明确研学旅行的课程方案定位和课程目标,研学课程应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乃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地将基地各种原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研学实践课程资源,促进研学旅行与思政教育体验、社会实践以及学科课程的相互衔接、有机融合[2]。中国船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应集合思政、实践教育教师和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主要发掘救亡图强、强军卫国,近代化中的中西文明融合、洋为中用、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学用结合等研学价值,如海神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神格还原为人格,用真人事迹作为研学资源。

3.尽量扩展研学活动空间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如中国船政研学基地课程资源指的就是福州市中国船政文化景区及其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方面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所有资源。因此,并非所有的景区内的文旅资源都是课程资源,也并非只有景区现有的文旅资源才是研学资源的源泉,只要能够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就是研学可用的课程资源。中国船政选址福州马尾有深刻的自然环境研学价值,必须突破空间有限的船厂遗址,向船政历史街区、船政山水环境乃至船政通航上下游广为拓展。

4.综合系统研究资源以凸显研学功能

目前,研学基地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无序、混搭肤浅。资源开发存在偏重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而轻知识性、学术性等研学功能;或偏重知识性和学术性,而轻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研学功能等问题;即便将知识性、学术性、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功能整合在一起,却缺乏研学课程标准对研学的指导。船政研学资源课程化的研发,应融合知识性、学术性、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符合中小学各学段课程标准要求,与课堂教学相衔接。船政遗址保存较齐全,但修复开发主要以“展馆+讲解”的方式,缺失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而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则尚缺乏各种资源检索与动手实践的设施和材料。如何促进学生研学的动脑与动手结合,还需全面、系统的思考。

三、国家级研学基地资源课程化开发的策略

明确了研学基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研学基地資源课程化开发的对策。

1.分析资源价值,制定课程标准

在对研学基地资源进行开发时,首先要对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如资源的性质、内涵、功能、所处的位置,以及资源的教育价值,教育内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的目的和意义等。船政文化资源丰富,校内外课程开发用得着的研学资源主要涉及思政、历史、地理、物理、语文、英语等学科,其设计要考虑与校内课程资源的统筹衔接,构建跨学科资源融合的综合实践育人体系。这是船政研学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也是不可回避的难点。

其次,围绕要开发的资源,需要考虑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研学的需要设计指导性的课程方案,考虑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等。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科、学生特点和实际研学需要,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设计跨学科主题单元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如“闽人擅舟楫”“海丝枢纽”等贯通千年延续至今的主题,要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通过自主调研,参与到文化资源的挖掘研发中来。

最后,要考虑如何将系列研学活动加以梳理,进行分学段、分类的设计。例如,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考虑,明确要实现怎样的课程目标,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及如何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等[3]。小学学段,主要通过对造船、海战等的感性体验,体察先辈救亡图存的精神;初中学段结合思政、历史、地理,弄清船政背景和意义;高中学段深入研究思政与历史的融合、历史与地理的融合、语文与历史的融合等专题。

2.把握资源重点,精选主题切入

要想让基地资源真正融入研学课程当中,需要对研学资源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此,首先要围绕基地资源研发开展研发人员专题培训,使研发者明确中国船政研学资源的地位、主要价值取向、优势特点、研发难点等重点问题,必须统一对中国船政研学对象和基本内容的科学认知,从中国船政错综复杂的诸矛盾中揭示出爱国力量推动中国近代化与帝国主义列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这一主要矛盾。而将其他诸矛盾置于其下,从顶层设计上制定研学资源课程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途径等,做到胸有成竹,从源头上避免陷入各种误区,杜绝思想性、方向性错误。例如,福州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根源、洋务运动的性质等,都不能偏离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其次,要确定研学资源各维度、各层面的主题。要通过对基地资源的深入分析评价,并通过综合比较,从整体上把握基地研学资源的核心价值[4],为精选资源课程化的切入口奠定基础。船政研学的顶层主题应当是船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船政与海防的关系。研学主题既要关注船政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也要关注中国社会对船政的影响。中国近代化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层面。例如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及工人运动最早也在船政中兴起,就是很好的研学主题。

船政资源的课程化,既要基于前人已做的大量研究,也要重新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场考察既要仔细聆听相关人员的介绍和解说、讲解,更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师生的实地调研和实地体验,找准研学主题的切入点,以围绕基地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实施。

3.筛选资源内容,注重内在关联

研学旅行对于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系统性要求比较高。独特性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里的“特”,一定要从教育的角度体现其独特性,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针对研学旅行,有些资源虽然具备较为独特的一面,但资源的内容与表现不适合中小学生,或者超出了中小学生学习的范围。虽然有些资源很有特色,可能也有很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5],但其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校内课堂所学教材无法统一、无法衔接,就不适合进入这个学段的研学课程。船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也并非都能转化为研学资源,必须仔细分析中小学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来甄别、遴选,以跨学科的综合资源为上乘。船政文化资源大量集中在造船、海战上,现有的旅游开发也主要集中在船厂遗址和昭忠祠,对于研学而言,这是不够的。必须将船政拉动近代化的史实与福州历史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底蕴,以及船政与马尾、仓山、台江乃至鼓楼坊巷聚落联系起来,遴选出跨学科的优质研学资源。

系统性指资源的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不同要素围绕一个或若干主题进行有机的衔接与整合。资源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又可以分作很多种。在资源与资源之间,要有一个主线来贯穿,要有共同的主题来引领,资源与资源之间要有有机的内在关联,而这个主线、主题、内在关联,就是无形资源。既要重视开发基地的有形资源,更要注重梳理、提炼其无形资源,要充分体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关于船政各个侧面的研究很多,甚至专而深的研究也不少,但关联研究文献不多,是个缺陷,要加强研究船政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造船与用船(一带一路、琉球封贡、收复台湾)的关系、船政与经济社会文化近代化的关系等。

4.挖掘资源内涵,优化活动设计

研学旅行非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而是一种教育形式,被纳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必须首先体现其教育性,重在“研学”。因此,船政资源的开发、应用,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问题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要求,深度融合研究性学习与实践体验活動。船政研学旅行资源内涵比较全面,可以分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3个学段开发。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差别较为明显,接受教育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开发课程时要注意把握学情特点,对接不同学段,精心挖掘相关资源的教育价值,优化设计不同特点的研学活动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

校内教育主要是书本上的教育,是从书本上学习间接的知识,更多的也是被动接受。校外的研学基地多是现场实景,甚至很多基地可以作为学生校内课本的印证或延续。通过调动“眼耳鼻舌身意”六类触觉,可以全方位、全身心感知研学对象,获取直接的知识与体验,这是研学旅行“具身化”学习的重要特点。所以,设计船政研学时要创造对于“六触”都要有所引导、有所涉及的活动,呈现给学生鲜活而全面的研学活动体验。要让学生用眼睛去分辨,用耳朵去倾听,用鼻舌去感受,用发肤去触动,用心灵去感悟,从而解放大脑,激活身心,以最自然、最生活化的方式学习至深的道理,探索船政发展规律。修复船政景观,除了当年的生产工序情景外,还包括当年为船政服务的马尾历史小镇景观,尽量让学生看到复原的情境,而不只是展馆,更不是现代化的商业街。要制造学生全方位体验的机会,要组织老人讲各处遗址的故事,要培训展览解说员能回应学生的提问。要让学生品尝到当年的“船政美食”,了解其中的含义,让其有亲历亲为的场所,真正实施“做中学”。

总之,国家级基地资源丰富,船政研学价值要充分开发利用,要大力促进其研学旅行课程的专业化开发,有效发挥其教育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为此,基地资源的开发应用需要精确制定基地研学课程目标与方案,对基地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并相应地进行课程化提升,优化研学活动设计,以充分体现基地资源研学教育的意义,突出其研学的特色、优势,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促进基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林培英,李春旺.高师“中学地理实践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实习课程初探[J].地理教育,2019(10):51.

[3] 刘艳红,刘梓煜,曾钰珺.研学基地课程开发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鹏岛明珠生态园为例[J].地理教学,2020(23):56-60.

[4] 申仁洪,黄甫全.学习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价值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07):7-14.

[5] 李洪修,刘博囡.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透视与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01):10-15.

猜你喜欢开发策略社火民俗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甘肃教育(2019年14期)2019-10-08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管理新一代(2019年13期)2019-10-07民俗文化视域下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融合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6期)2019-09-17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Passage Four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2期)2009-09-22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比较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4期)2009-08-19

推荐访问:课程 基地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