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初中古诗词文本解读

2022-01-09 11:13:43公文范文
谭维河古诗词文质兼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在古诗词创作中,历代文人骚客往往喜欢借助名山大川

谭维河

古诗词文质兼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在古诗词创作中,历代文人骚客往往喜欢借助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来抒情咏怀,诗词的内容、题材、风格等也会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古诗词与地理要素、地理空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正如张红运先生所说,“诗学意义下的时间和空间是以反映物质及其运动为内容的,它以现实时空为基础,以心理对时空的感悟为表象,以语言的形式凝固成诗中的时空意象,从而传达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抒写诗人们的爱恨情仇。”[1]实践证明,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切入解读古诗词文本,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一、地理空间的内涵界定

何谓“地理空间”?作为文学地理学的关键理论术语,曾大兴教授曾对其作出过明确的定义:“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由情感、思想、景观(或称地景)、实物、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具体可感的审美空间。”[2]而在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他进一步对“地理空间”作出诠释:“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是指存在于文本中的以地理物象、地理意象、地理景观(地景)为基础的空间形态,如山地空间、平原空间、海洋空间、草原空间、乡村空间、都市空间等等,这种空间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艺术空间,是作家创造的产物,但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与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有重要的关系。”[3]此外,杜雪琴老师也曾对“地理空间”下过定义:“地理空间是作家在地理景观与地理意象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构思与艺术想象方式所建构起来的审美空间,它大于地理景观与地理意象,是作品中存在的具有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的美学时空体。”[4]

综合以上两人所述,文学地理学中的“地理空间”是指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将现实中的实物、景观、意象等要素通过艺术想象等方式构建起来的审美空间,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例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故园”空间,在那里有黄菊依傍着战场绚丽开放。这些景观并非诗人虚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生活原型。诗人当时为避安史之乱,离开长安一路西行,在九九重阳日,因想念陷于战火中的长安而作此诗,所以称长安为“战场”;加上重阳节有登高、喝酒、赏菊的习俗,所以诗人想象“黄菊开放的故园”这个地理空间,通过艺术想象的形式,构建了自己期望表现的地理空间,抒发自己忧虑时局、心怀家国之情。

二、初中古诗词文本的地理空间指向

在古诗词文本中,地理空间的指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古诗词作品都包含了这种地理空间因素。据笔者统计,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共收录了89首古诗词,其中82首有明显的地理空间信息,占比高达92%。

一方面,在众多的古诗词中题目就已经有这种具体的地理空间指向。例如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望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等,莫不如此。其中“沧海”“龙标”“北固山”“江南”“泰山(岳)”“山西村”等都带有明显的地理空间指向。

另一方面,一些古诗词虽然在题目上没有明显的地理空间指向,但在作品内容中却表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地理空间信息。例如《关雎》《蒹葭》以“河”“洲”“在水一方”等地理元素塑造了水域空间,刘祯的《赠从弟》以“山”“谷” 等地理元素塑造了山岳空间,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宫阙”“琼楼玉宇”等地理元素塑造了都城空间,《天净沙·秋思》以九种景物塑造了乡野空间,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辕门”“东门”等地理元素塑造了军营空间……可见,古诗词文本中的地理空间指向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几乎每一首古诗词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包含有地理空间的信息。

三、地理空间在古诗词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在古诗词文本中,地理空间要素“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相应的结构方式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空间”,[5]地理空间又蕴含在各种地理空间要素之中。因此,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切入解读古诗词,其文本中的各种地理空间要素及其建构组合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以此作为我们更深层次、更立体化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主旨内涵、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从而感受古诗词创作的地域之美、空间之美。

(一)地理空间构成要素的解读

古诗词文本中的地理空间要素,可以分为顯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显性要素是指景观、实物、人物、事件等,它们在文本中是具体可感的,寄托着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隐性要素包括情感、思想等,它们在景观、人物、事件等显性要素的建构组合下,带有强烈的地域空间色彩,塑造出独特的审美空间。

1.对地理空间构成要素普遍性的解读

地理空间构成要素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是相互作用的,两者互为表里,显性要素建构了隐性要素,隐性要素引领显性要素。因此,我们在解读古诗词文本时,通过分析文本里的地理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体验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诗人漂泊在外因思乡而作的一首羁旅诗。诗中“残夜”“江春”“旧年”等词点明了时间,即早春的夜晚。全诗的地理空间要素有“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帆”“海”“江”“洛阳”等等。首联“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驿道,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空间位置,又暗含了诗人漂泊他乡、旅途奔波之意,为尾联抒写思乡之愁而张势。颔联“潮平”,是因为江春到来,冰雪融化,所以水涨江阔,气势恢宏阔大。下一句描写浩渺的长江上只有一帆“悬”的情景,“悬”是高挂的样子,照应“风正”,写得精妙传神。颈联则是时空要素同时出现:江面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旧年腊月还未过完,江边景物已呈现早春气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自然时序的交替,既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理趣,但也表示时光的流逝,这怎能不让身处“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再为尾联的抒情而张势。最后看尾联,地理空间要素有“归雁”“洛阳”:诗人放舟长江之上,这时北归的大雁在天空飞过,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想要借归雁来为他传递家书给洛阳的亲友了。全诗地理空间的显性要素和隐形要素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漂泊难归的忧虑之情跃然纸上。

2.对地理空间构成要素差异性的解读

我们除了要关注地理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方式外,还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地理空间,因为人物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其性格、情感甚至命运也是不同的,这也给地理空间构成要素带来差异性。其实隐形要素中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差异性的一面,在作品中表现为有因人而异的,也有因地域空间而异的。因地域空间的不同而导致情感内蕴的抒发、表情达意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的古诗词并不在少数。例如同是抒发爱国情感,身处边塞的诗人其表情达意往往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感情喷薄而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以及杨炯的《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都是诗人直接抒写内心的愿望与决心,语气斩钉截铁,绝不拖泥带水,其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而身处城市中的诗人抒发爱国情感时,则往往采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例如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以及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里“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虽然也都表达了厚重的忧国忧民之虑,但情感的抒发却是一波三折,千回百转,言在此而意在彼,少了边塞诗人那种慷慨激昂。

(二)地理空间建构模式的分析

古诗词文本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地理空间,其建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的地理空间往往是与时间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根据古诗词文本中时空出现的叙述顺序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种地理空间的建构模式。

1.时空一致型

这是指在古诗词从头到尾的叙述或描写中,时间相同,空间相同,时空都处于同一状态中。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河时触景伤怀之作。诗人营造了一个相同的时间与空间,即夜晚与秦淮河。具体而言,诗人在一个夜晚乘船停泊在秦淮河岸边,就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诗人构建了一个由烟雾、寒水、月亮、沙滩、酒家、歌女等空间要素构成的地理空间。其中首句的“烟”“寒水”“月”等空间要素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映衬了诗人孤寂的内心感受。次句“秦淮”“酒家”进一步点明具体的地理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时空,传来了歌女吟唱《后庭花》的歌声。诗人表面上批评歌女不谙国事,实际是批判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知“亡国之恨”。可见,诗人通过时空的叙述,意在着重表达其感受与体验。在这样的一个时空里,地理空间中自然景观的冷清与人物活动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诗人对那些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快乐享受的统治者强烈的不满与讽刺,抒发诗人沉重的忧国忧民之虑。

在这首诗里,它只有一个空间(秦淮河),也只有一个时间(夜晚)。诗里的地理空间要素如“烟”“水”“月”“沙”“酒家”等自然景观,“商女”等人物,以及“唱后庭花”这一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一时空里,诗人情感的抒发也是由这同一时空引发的。像这样从头到尾同处一个时空的建构模式,我们称为时空一致型地理空间。杜牧的《秋夕》、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也都属于这种建构模式。

2.时空顺序型

这是指在古诗词的叙述中,随着时间的先后发展,地理空间也跟着发生变化的建构模式。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这首诗是诗人安史之乱中流离江南(今湖南长沙)的时候与李龟年重逢而作。该诗营造了两个时间:昔日与现在,三个地理空间:岐王宅、崔九堂、江南。一二句中的“岐王宅”是唐玄宗弟弟李范的府邸,“崔九堂”则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的厅堂,李龟年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在昔日(开元盛世)经常出入于王公贵族的府宅,正是当年开元盛世的缩影。可见,“岐王宅”“崔九堂”这两个地理空间,蕴含的是对昔日辉煌岁月的美好回忆。三四句笔锋一转,时空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昔日写到现在,由“岐王宅”“崔九堂”写到“江南”: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人与李龟年在一个落花飘零的暮春时节,在江南又重逢了。但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两人的遭遇也恰恰是国家由盛而衰的真实写照。诗中时间与空间的对照变化,一方面揭露了诗人与李龟年坎坷的遭遇轨迹,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乱、世态炎凉的沉重感慨。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营造的三个地理空间,与两个不同的时间是紧密相连的。先是“昔日”,他们在“岐王宅”“崔九堂”经常相见,“现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們意外地在“江南”这个流离漂泊的空间里重逢了。其时空运行轨迹是:“岐王宅”“崔九堂”(昔日)→“江南”(现在)。时间变化,地理空间也跟着发生变化,诗词的情感意蕴也更为深沉厚重,这种建构模式可以称为时空顺序型地理空间。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渔家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诗词,都属于这种建构模式。

3.时空倒置型

这是指在古诗词的叙述中,采用倒叙的顺序,时间变化,地理空间也随之变化或保持不变的模式。为了区别于“时空顺序型”的模式,本模式只探讨时间变化,但空间不变这一建构组合。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词作营造了两个时间:一个是“眼前”,一个是“去年”;只有一个地理空间:小园。上片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时间与空间的构成要素:时间是“新”,即眼前;空间要素则是聆听新词、品尝美酒的事件。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第二句笔锋一转想到去年的天气亭台,清风丽日依旧,亭台楼阁依旧。这些都发生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小园”里。既然空间不变,那什么变了呢?下片承接上片,揭示了变的原来是“花”“燕”等美好的东西悄然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之中了。诗人通过“新词”“亭台”“夕阳”“花”“燕”等空间要素,建构了“小园”这一地理空间,以夕阳西下、花开花落、燕去燕归等自然景观来表明时间的变化与永恒,从而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正是通过时间倒置这一方式来伤春惜时,感慨抒怀。

在这首词中,诗人采取倒叙的叙述顺序,由眼前的美景,追忆去年同样的季节风景,其时空运行轨迹是:“小园”(眼前)→“小园”(去年)。空间还是那个空间,但时光一去不复返,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伤。这种时间倒叙、空间不变的建构模式,可以称为时空倒置型地理空间。杜甫的《月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诗作也都属于这种建构模式。

4.时空回环往复型

这是指古诗词在叙述过程中,时间空间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回环往复般呈现。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見赠》。此诗是诗人罢和州刺史返回京城洛阳,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遇而作。诗歌营造了四个时间:一是此前被贬的“二十三年”,二是“到乡”之时,三是“今日”(与白居易相逢之时),四是未来;三个地理空间:一个是“巴山楚水”,一个是“乡”(洛阳),一个是“扬州席上”。诗的首联叙述诗人“此前”的贬谪遭遇:其中“二十三年”是实写,写出被贬时间之长;联合“巴山楚水”这一地理空间,揭示诗人贬谪蛮荒、仕途坎坷的冰冷事实。颔联写结束被贬生活,回乡(京城洛阳)后的感受:当年参加政治变革的朋友多已亡故,自己暮年归来,已是物是人非,恍若隔世。这一联的地理空间是“乡”,即京城洛阳,时间是从贬居之地回到洛阳之时。借时空的交换,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颈联一反前面的悲凄,一扫愁苦,放眼春天,憧憬未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一联的时间是未来,借“沉舟”“千帆”“病树”“万木”等地理空间要素,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尾联由对未来的憧憬又回到现实中,回到与白居易相遇的“扬州席上”,以“歌一曲”作酬,既感谢友人的安慰,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这一联时间是“此时”,地理空间是“扬州席上”,抒发诗人抖擞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里的时间与空间的叙述顺序,与前几种模式不同,既有顺叙,也有倒叙,地理空间也跨越多地,时空的建构组合更显繁复多变。先是写诗人被贬“巴山楚水”“二十三年”;接着写结束贬居生活后,“到乡”(京城洛阳)后悼念亡友;然后写抛开个人的悲苦,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后又回到“扬州席上”的现实情境。其时空运行轨迹是:“巴山楚水”(过去)→“乡”(贬谪归来后)→“乡”(未来)→“扬州席上”(现在),时间上回环对比,空间上往复对照,时空的叙述顺序回环往复,这种建构模式可以称为时空回环往复型地理空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诗词也都属于这种建构模式。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空间,它们以凝练的语言、艺术的形式,构建起相对稳定的时空意象,承载着诗人情感的抒发。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解读古诗词文本,为古诗词的分析与应用做出了新的探索与尝试,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构建诗词时空情境,提升诗词鉴赏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红运.古典诗词中空间的基本表现形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95.

[2][5]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43.

[3]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J].人文杂志,2016(05).

[4]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34.

猜你喜欢时空要素建构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作品(2021年4期)2021-05-20时空作文大王·低年级(2021年3期)2021-03-09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玩一次时空大“穿越”作文大王·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12-06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时空守护者之遇上攻击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12期)2017-01-05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8期)2016-05-14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债券(2015年9期)2015-09-29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债券(2015年9期)2015-09-29

推荐访问:古诗词 视角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