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工科特点的学生科创意识培养方式研究

2022-01-13 10:43:33公文范文
刘梦瑶摘 要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学生调查,分析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存

刘梦瑶

摘  要 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学生调查,分析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针对学生的需求提出相关培养方式和建议,即形成科技创新意识协同培养方案,加强创新激励政策,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生的美育素养。

关键词 新工科;科创意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型工程人才;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1-0075-02

0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益深入人心,国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新工业革命的进行,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教育部规范了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大业欲成,人才为重。”为造就一批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当前国内工程教育已经步入创新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处于科技创新领跑前沿的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学校,纷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等,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如上海交通大学[1]设立有专门的创业学院和致远学院等。

为响应新工科建设的号召,打造工科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山东大学[2]采用学科交叉融合、小班化教学、导师制、创新性视野训练等新型教学模式,但这种操作仅是针对校内部分学生或者是定位比较明确的需求进行,是从学校宏观层面推进工作开展。新时期工程人才创新创业及科创意识的培养体系需要从基层抓起,从各个学院的全员参与进行探索研究。因各个学科之间差异化较大,课题组选择所在工科院系进行案例研究。据此,本课题以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學院的科技创新氛围营造为例,探讨基于工科特点的学生科创意识培养。

1  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现状

对于工科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诸多学者[3-4]进行了相关论述,但基本上是对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和竞赛模式进行的探讨。各高校多校区办学情况下[5],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科教育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十分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6-7]。西方高校培养团队意识,主要由教学方面的管理人员对本科生进行管理,没有相应的班主任、辅导员,课程选择与国内有较大不同。目前,本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遵从自主与自愿原则,在竞赛和项目支持情况下组队进行,学院层面尚未系统地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安排。经调查,46.9%的工科本科生在一学期内仅参加了1~3次科创意识培养类活动,更有7%的工科本科生一学期未参加过此类活动。

2  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

2.1  增强师生互动

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在学生需要指导时应能够及时给予帮助。以本课题组所在的工科学院为例,依据学院特色,设置本科生导师制,但是依然存在学生与导师之间日常面对面交流不够的情况,学院系统化指导的工作不够细致。多校区办学情况下,学生与学业导师、班主任分隔在不同校区,不仅活动组织不便,在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或有具体想法时,也会因为距离的原因迟迟不能落实。与此同时,35.8%的受访者最喜爱的科创活动组织者为学业导师。由此可见,如何在多校区办学情况下便利师生交流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2  推进创新激励政策

通过调查了解,39.1%的本科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学院的创新激励政策,这直接导致本科生缺乏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经过进一步的调查,62.2%的受访者认为保研政策上的倾斜是提升本科生科创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对本学院本科毕业班学生进行采访后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才关注到往届在保研方面的创新激励政策。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希望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尝试,由于对学校、学院的创新激励政策不了解,加上初入校园社团、班级活动的繁忙,往往科创意识未得到进一步提升,缺乏进行科技创新的行动力;直到进行专业实验甚至毕业设计时,才开始在导师给予的方向上进行自主创新。

2.3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经调查,更多的受访者倾向于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活动,其次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与此同时,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较少,学院内没有系统地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安排,对于如何形成辅导员参与指导、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参与活动、导师进行业务指导的模式,还未见探讨。

3  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形成品牌化的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与专业教育挂钩,专业课教师在给低年级学生授课时,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体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启蒙。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以班会的形式开展经验交流会及专业知识讲座,邀请高年级通过论文、竞赛保研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科创经历,一方面可以在避免班会流于形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到自主创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辅导员可以联合学生组织开展小型的科技创新类活动,降低活动难度,提升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度。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积累到一定阶段,导师再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相较于学生在导师的压力下被动进行科创活动会更加自然。最终,导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需要的指导,即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缺乏行动力而半途而废,进而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品牌化科技创新运作模式规范。

3.2  加强创新激励政策的吸引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于创新激励政策了解不及时的问题,除了举办经验分享会,学院还可将创新激励政策纳入新生手册或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条例汇编,方便学生查阅,避免学生因不清楚政策搁置自主创新的想法。加大创新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助于缓解工科学生初入大学的迷茫,帮助学生尽快意识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此时合理运用学生产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可以使其转化为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驱动力。同时,学院层面还可以通过将科创能力纳入院设奖学金的重要考评指标、将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时长计入素质拓展培养分数,进一步加强现有创新激励政策的吸引力。

3.3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目前工科学生的课程分布不平衡,低年级学生的课业压力过于繁重,部分基础课为其他学院教师讲授,教师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相比本专业教师较少;加上课程难度较大、学分较高,初入大学的学生面临学业带来的紧迫感,难免没有闲暇时间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和交流。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适当均匀分配必修课,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创新的时间,进一步保障学院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时低年级学生能够投入精力、集中注意力,尽早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

3.4  通过美育开发学生想象力

工科课程普遍具有严谨的特点,因此,在工科学院中开展美感教育也极为重要。通过美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育发散工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学校、学院鼓励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同时,还应营造宽松、兼容并包的氛围,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有针对性地将美学原则渗透进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工科学生发现科学之美。

3.5  推广实施产学合作

为强化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引领创业,工科学院可以深入推进产学融合与院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企业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破解企业的发展难题和关键技术制约,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2019年“致远学者研究计划”师生交流会举办[EB/OL].[2018-11-16].https://news.sjtu.edu.cn/jdyw/20181116/89925.html.

[2]2018級创新实验班在济威青三地同时开班[EB/OL].[2018-12-03].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03/111990.htm.

[3]李奕川.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72-75.

[4]邱东,白文峰,李岩.工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238-241.

[5]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2):61-64.

[6]刘春芝,王天晓.美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15-16.

[7]杨頔.美国高校学生能力培养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5-88.

猜你喜欢新工科创新创业创新能力学校政策扶持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大学教育(2020年2期)2020-03-08基于创新创业《高电压技术》课改研究科技风(2020年4期)2020-02-24面向创新创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探讨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年2期)2020-02-19深度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22期)2019-02-14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改革与实践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5期)2018-06-20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软件工程(2018年3期)2018-05-15新工科背景下《无损检测》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29期)2018-02-03基于“新工科”的“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48期)2017-11-24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8期)2017-09-26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10期)2008-12-04

推荐访问:创意 工科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