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德育,是一门唤醒心灵的艺术

2022-01-13 10:50:07公文范文
徐雨露摘要:俗话说得好,“成才先成人”,可见,德育的确是教育的核心,欲要“树人”先须“立德”方可。本

徐雨露

摘 要:俗话说得好,“成才先成人”,可见,德育的确是教育的核心,欲要“树人”先须“立德”方可。本文就班主任德育技巧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将赏识理念渗透在其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只要我们转换观念、唤醒自信、给予尊重,必然会把工作做实、做好,让更多的孩子回归教育的怀抱,获得蓬勃向上的进步与发展。近段时间的尝试性研究证明:坚持赏识激励的引领,必定能够迎来学生个体与班级和谐发展的契机,实现“立德树人、润心启智”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赏识教育; 学困生; 小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29-002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内心都想受到他人的认可,小学生单纯可爱,更有一颗渴求进步、期待鼓励的稚嫩心灵。作为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妨选择赏识教育理念,顺利地转化学困生,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结合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实现“沙里淘金”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面对顽劣不堪的学生,不少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枉我花费那么多的心思来批评和教育,却依旧是屡教不改,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殊不知,孩子本身的行为品性固然存在问题,我们的教育切入点和角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许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这一理论,并且兢兢业业地予以执行,却没有走出常规的消极德育模式,用师道尊严和纪律条文为依托,硬性地加以管理和约束,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意识到这一点,我决定改变德育的观念和行为。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时刻提醒自己规避“标签效应”,抛开“有色眼镜”,换个角度看待学生。结果,我很快发现孩子身上也有不少亮点,尽管还很暗淡,不过有光亮就有希望。我用心地观察并捕捉其亮点,为转化工作带来可供立足的基础。

以我班的“懒大王”刘宇为例,这孩子自小有慢性鼻炎,每到春季都会复发,家长十分怜惜,在家里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小时候还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变得脆弱、敏感、自私懒惰。一来二去,小干部管不了他,老师管理起来难度很大。这天他“故伎重演”,周末作业没有完成却和小组长闹脾气。我原本有些生气,看他低着头又有些不忍心,这么小的孩子,三天两头吃药和治疗,的确也不容易。看看作业才做了一半,便微笑着摇头说:“唉呀,这么端正的字,可惜后面都不会做。”他猛地抬起头:“谁说不会做,只是耍忘记了。”脱口而出之后,才意识到说漏了嘴,尴尬地望着我。我递过一支笔,装作没听到后半截:“那好呀,来,今天病好了,快把它补上。”

在我的鼓励下,他完成了,总体还不错。我给他画上笑脸并写了评语:“比较棒,如果能及时上交,会更好哦!”目送刘宇回教室,我不由感慨:每个学生都有长处。比如刘宇,问题不少,但字写得端正,头脑反应较快,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我们倘若只看到这样那样的缺点,没有抓住闪光之处去化解问题、进行矫正,怎么可能传达关爱和肯定之情,帮助他们克服自身问题,产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呢?他们毕竟还是孩子,相比批评惩罚而言,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学生一瞬间变乖,但却可以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倘若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转化教育效果。

二、以赏识的理念为依托,唤醒潜藏内心的自信

事实上稍加用心,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困生言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心。我们与其把精力放在用各种形式惩罚他们上,不如多动脑筋思考如何把赏识理念化为德育的艺术。当老师的教育如同和暖的春风,拂过封冻已久的大地,学生潜藏在内心的自信之苗就会破土而出。例如班上的小溪,思考问题慢,写字速度也慢,总是跟不上进度,难免自暴自弃,上课老是分神,成绩不断下滑。这天,我正准备让学生做写景片段训练,瞥见她又望着窗外,我悄悄走过去,发现她在看天空中的云霞,便小声问:“好看吗?”她吓了一跳,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走回到讲台上,干脆叫同学们都观看起来。学生们叽叽喳喳地欣赏着、讨论着,十分高兴。

小溪和同桌一起观察着、交流着,不时笑眯眯地看看我,显得特别开心。那节课,我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描写窗外的朝霞,还把润色后的小溪习作读给大家听,夸奖她虽然速度慢,写得很生动细致,鼓励她能够不断进步。我还通过谈话等方式告诉她:人跟很多的东西不一样,我们拥有生命与热情,只要肯努力,就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愿意去多练习,每一刻都可以创造惊喜。小溪似懂非懂地,不过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她进行热情的鼓励,却逐渐唤醒孩子深埋在内心的自信。事实上,孩子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我们给予多大的信任和鼓励,他们就会回馈多大的进步与惊喜。

每一个具体的儿童,他们在某阶段的智力水平和认知状况各不相同。我没有采用凝固、静止的眼光来看小溪,而是尊重她的个体差异,鼓励她克服思考慢、做事慢的问题,善于捕捉她身上的灵性,利用其喜欢观察、心思细腻这一特点培植自信,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时光流逝,小溪现在很喜欢语文,也在不断地进步,这本身已经令人愉快。我相信,本着这样的发展眼光和赏识策略,即便孩子最终没有成为一只“老虎”,也必定可以长成优秀的“兔子”。行进在德育工作的旅程中,面对不少学困生变得日益明亮的眸子,我愈发坚信,欣赏学生,会让教育充满爱和温暖,能帮助孩子敞开内心世界,自信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而这,无疑正是生命教育需要我们追寻的方向。

三、把尊重与赏识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德育温情

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德育是一项颇为复杂的工程,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赏识效果不可能持久,持久地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信任,才可能让懵懂的心灵闪耀上进的光华。管理好一个班并不简单,因为班级犹如小小社会,存在各种类型的学生。每当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无论他们是学习问题还是性格问题,我都会告诉自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必须摆脱求全责备的传统观念,给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傳递对他们的期待。如此一来,曾经眼中的“害群之马”也会因得到尊重和赏识而明显转变。

记得以前我们班有个爱捣蛋的小彬,因为单亲家庭的原因,上进心不强,行为也很不好,老师和家长都很烦恼。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性格耿直,便私下找到他商量说:“老师昨天发现你性格上很正直,敢做敢为,如果你能做一个约束自己的男子汉,在学习和纪律上有进步,就聘请你做纪律委员。”那一周他扫除很积极,受到当众表扬。周末第一次把各科作业完成,我又及时鼓励他。第三学月中,他果然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推选为纪律委员,孩子开心极了。我将赏识教育上升到尊重信赖的层次,为学生传递教育的真诚和温度。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驻足教育的岗位上,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老是怀疑或挑剔小彬这样的孩子,他最后可能真的自暴自弃从而一文不值。一个情绪公正平和的教师,才可能带出健康活泼、乐于上进的学生。我庆幸自己选择赏识和尊重,让孩子在学习和纪律上明显进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小太阳,只要我们懂得欣赏学生的优点,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尊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创造出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与尊重,往往胜过许多苦口婆心地教育和管制。其实,面对学困生的问题,静下心来细细地想,许多时候,我们教师的教育和引领方式也有一定的责任。须知,小学生年龄虽幼,却已经拥有自己的眼光和思想,他们面对老师的言语行为,往往会做出感性地评判,并且直接外化为日常行为表现。难怪人们常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我把尊重和信任给予孩子,努力做好一名颇具耐心的“园丁”,用爱与智慧为他们“修枝剪叶”。很快我惊喜地发现:依托这种德育的艺术,学生更加信任并敬重老师,许多原本烦恼的事情迎刃而解,班务工作显得轻松有效多了。

事实证明学困生转化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更是一门唤醒心灵的艺术。为此,我有效运用赏识理念,改高高在上的“首席权威”为孩子的“导航者”和陪伴者。我把“欣赏每一个孩子”作为德育理念,保持公正平和的心态。即便面对“问题”学生,我也会给予他们鼓励与尊重,想方设法为他们播下自信的种子。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更坚定了“没有不好,只有不同”的信念,愿意为他们而倾注所有的情感。教育的路还很长,我愿细心触摸童心、发挥教育智慧,帮助更多的儿童愉快地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起良好的人格品性,走向洒满阳光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芬.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J]考试周刊,2018,14

[2]陶霞.袁國琴.德育润物无声,学生拔节有声[J]华人时刊,2017,05

[3]魏高.重视赏识教育应用,提升小学德育效果[J]科学中国人,2017,21

猜你喜欢赏识教育小学班主任学困生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71期)2021-07-16小学班主任管理如何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1年18期)2021-07-12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问题反思读书文摘(下半月)(2021年3期)2021-06-28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探索考试与评价(2021年5期)2021-06-24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天津教育·下(2018年10期)2018-10-21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25期)2018-08-02中职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谈赏识教育在中技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9期)2015-09-24有效的“学困生”沟通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年7期)2009-09-21

推荐访问:德育 唤醒 是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