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

2022-01-17 19:43:20公文范文
许坤段向阳杨鹏曾凡光摘要: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研究生

许坤 段向阳 杨鹏 曾凡光

摘要: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研究生思政教育过程区别于本科生,班级的概念较少,研究团队的概念较多。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主体,对研究生进行直接指导,是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的学校工作人员。因此在当前思政工作视角下更加需要以导师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并且行之有效。构建合理的导师团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思政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本文将从制度保障、考核激励、协同互动机制、交流投诉四大机制对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导师与学生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人才提供必要支撑。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思政教育;机制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层次,更加注重对其智育以及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导师作为研究生引导教育的重要主体,更加需要与导师形成协同效果,进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提供保障。以下将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对其具体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1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1.1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

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导师要关注研究生身心发展的变化,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来优化和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促进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导师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把导师、辅导员、研究生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导师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第一责任人”。

1.2 理论分析层面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业的指导,又要加强自身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导师的言行举止为研究生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提供良好动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凸显导学育人的效果。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学生阶段的社会关系,只有通过行为的相互影响,才能完善导师与研究生的整体导学机制。

1.3 从导学关系现状层面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放在首位,培养人才要靠教育政策,靠导师的敬业精神和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全面发展。导师这个职业充满了责任和责任,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把广大青年培养成有利于国家、造福人民的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导师的重要讲话精神,身为导师,必须与时俱进,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思政教育为先,把“德”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全面的发展。以身作则、敢为人先,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学识扎实,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争当“四有导师”。

1.4 从研究生思政工作层面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导师不够重视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管理人员没有组织好导师培训,导师课余时间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导致导师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到后续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的设计。其次,导师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未能积极分析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导致后续课程教学形式调整时未能有效地提高调整效果。要改变这一现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必须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引导导师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教学方法,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研究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综合素养。因此,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有利于培养具有思政教育与智育并重的研究生,使导师与思政工作者、研究生充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2 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

2.1 导师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难以实现思政内容融入

当前,导师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不够,要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外,本文还对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第二,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还不到位,双方的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研究生队伍要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第四,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依据与方法。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思想的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风气对高校的影响也会使他们的思想倾向于实用主义,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工作。

2.2 交流互动效率低下,思政理念渗透效果差

有些导师在进行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体,主要是把传授各种知识点作为主要目标,只求研究生能完成所布置的各种教学任务与知识学习,而不重视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这导致研究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时很容易出现茫然的心理。与此同时,部分导师未能及时转换研究生的主体观念,不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心理状况,灵活地调整和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自然也无法使研究生達到立德树人的境界。

2.3 考核导向存在问题,缺乏思政教育着重点

目前,高校重点以科研量对导师进行考核,而在评定的时候,一般都会根据导师的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的数量来评定,而不是单纯的素质能力考核。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导师在思政教学的观念,在科研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略了思政的作用。我国对人才培养要求是“德才兼备”。这也说明了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为此,各大学应制订相应的文件,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导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

3 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关系解析

3.1 对导学关系的重新解读

在现有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当研究生在求学阶段与导师所存在的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导师通过人格魅力以及行为举止的影响将能够使得研究生构建与导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情感关系以及合作关系。而现如今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学习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等内容,进而使得研究生能够在学习基本理念内涵的基础上,优化自身道德品行。但从现有的研究中其实也忽略了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高校导师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部分导师没有定期结合教学成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二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整体性不强,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问题;三是导师在调整教学形式时,没有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来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工作存在整体性不强,课程一致性不高等问题,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和谐导学关系的特征

和谐的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科研课题以及思政教育指导中,研究生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与导师实现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学生完成基本探究科研成果以及完成论文的撰写。在导学关系中强化思政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要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把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特征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生为本,导师需要切实促进研究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而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完成科研课题的工具。在导师队伍中还要强调,作为导师不能只教研究生学知识,还应提高对研究生的素质教育。

二是平等互动。导学关系需要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期间需要促使导师和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交流,避免出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控制。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团体性比赛的方式,促使研究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科研就业以及职场竞争激烈程度,同时在竞赛中通过与同伴、导师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使其集体意识得到提升,进而为促进其形成崇高的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开设一个关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公众号,可以在微博上开设一个微博账号,与研究生互动,促使研究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通过促使研究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主体。

三是机制健全。学校需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鼓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搭建和谐的沟通平台,引导学生维护导学关系,同时使导师在成型的制度下意识到应该导、想导、乐意导、有机会导的重要应。同时还需要引导导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主体,进而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 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建构

4.1 制度保障机制

和谐的导学关系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基础,同时需要以制度文件的形式明确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责任,从而为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要明确导师与导师之间的职责,确立导师是第一责任人这一角色,促使导师在入学、实习、科研、就业、心理、生活等方面切实做好指导工作,进而使得导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此外,必须明确研究生在科研阶段的基本定位,正确引导他们遵守与导师相處的原则,使他们能更好地贯彻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等相处原则,从而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导师们还需要在经费和物质上提供一定的保障,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经费,让导师能够在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培养研究生的思政理念,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奠定基础。

4.2 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突出导学关系构建的重要性,一是需要把师生参与导学关系构建的成效纳入考核范畴,促使导学关系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从而促使二者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导学体系。首先要加强教师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第二,明确研究生道德教育考核,把研究生参与学生活动、实验室活动等内容纳入道德教育考核体系,同时把道德评价和学业评价作为研究生综合评比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双向考核,把导师参与培养、学生培养质量与导师考核相结合;对指导教师进行年度道德评价和考核,评价结果可作为职称评优、评优的重要依据。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具有良好指导关系和优秀指导作用的导师给予奖励和激励,以促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得到重视,同时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

4.3 建立协同互动机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导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基础。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威严,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使研究生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促进研究生学习。但同时也会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其实,对研究生实行温情教育比对研究生实行严厉管理要好得多,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现在的研究生几乎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就被宠坏了,严加管教很容易引发逆反心理,影响德育。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基础,用爱来化解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不愉快的事情,也能让班级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号召力、积极向上的集体。研究生思政部更需要拓展交流沟通的渠道,通过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促进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互动,加深对思政理念的认识。

其次,导学模式构建是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将科研工作与业务学习实现有机协调,进而更好地实现双赢的目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其中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是现代常用的教学方式,而实例讨论是一个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在讨论实例的过程中,可以将同学以及教师的思考结合起来,由此为提高课程研究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尤其科研初期,更加需要对研究生进行基础操作的讨论与演示,进而让研究生能够对课题探究的实践流程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例讨论以及演示中主要是让研究生一步一步地跟着导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流程规划,以此提高研究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运用。而在后期课题研究时,在研究生操作技能不断熟练提高的基础上,导师可放手让研究生尝试自己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研究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协作与交流,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4 沟通申诉机制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拓宽思路,从全局和局部两方面构建有效的平台载体。第一,搭建平台,结合实践需求与学科特色,构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构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机制。其中需要切实优化多元活动的设计形式,促使导师与学生在生活视角下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第二,要建立思政课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主动、及时地与导师沟通,主动介入实验室/研究组的文化建设;第三,要建立思政课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主动、及时地与导师沟通,主动介入实验室/研究组的文化建设,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动态,及时解决导师之间的不和谐问题;第三,要建立完善的申述机制,正确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使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构建,切实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摩擦,可以通过座谈会、邮箱等方式,使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诉求的得到传达,进而为缓解矛盾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究生的道德素质是多样的,心理问题复杂,层次差别较大。当前,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导师要与研究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同时,在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特殊身份和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平等交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实践中,研究生在政治、道德、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导师在道德与智育的协调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品格,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师的作用,而导师既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又要认真落实好育人的工作,切实为促进研究生道德品質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导师在教学中违反师德准则,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应加强对导师素质能力、行为、人格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提高整个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福芹,肖乾浩.课程思政理念下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模式和育人机制初探——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4):22-24.

[2]徐敏华.强化“四方主体”作用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论高校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6):22-26.

[3]宋道群,熊丽辉.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3):159-161.

[4]余泓,孙涛.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创新型研究生[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5):46-47.

[5]王平,王瑞芳,周莹,黄志宇,戴志.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和指导方法研究现状分析[J].高教学刊,2021,7(28):94-97.

[6]罗娇.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1):152-154.

许坤(1987.5--),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GaN上纳米Ni电催化直接生长石墨烯及其作为透明导电层应用于GaN LED的研究,61704156

郑州航院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2021YJSJG14

猜你喜欢思政教育导师研究生基于体育学院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究决策探索(2021年18期)2021-10-11探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公关世界(2021年18期)2021-10-04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7期)2021-09-26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析科教导刊(2021年3期)2021-05-28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对师道(2020年11期)2020-12-09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公务员文萃(2018年5期)2018-05-31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和谐秘诀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8期)2013-05-14

推荐访问:新模式 导师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