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历史文化记忆中的汉长安城遗址与西安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1-23 18:45:36公文范文
陈波摘要:汉长安城遗址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解读到丝绸之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城市文化的特征和文明发展的水平

陈波

摘要:汉长安城遗址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解读到丝绸之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城市文化的特征和文明发展的水平。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统一和中国文化形成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汉代以此为中心凝聚、定型了一个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从未谢幕的民族----汉民族。

关键词:汉长安城遗址;丝绸之路;城市文化

一、汉长安城遗址的文化审美特征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尚高重大以朔威仪的文化特征

从现存汉长安城遗址的地基建制和空间体量来估测,不难推出汉代宫城尚高、重大的特征,以高、大为美的审美特征体现的是汉代文化开阔包容、豁达自信的文化胸怀。在休养生息崇尚俭朴的西汉初年,当国家从历年征战的千疮百孔中恢复过来,尚俭就不再成为社会审美的主流。汉武帝当政时,汉长安城里相对俭朴的未央宫,已经不能满足他好大喜功的心理和文治武功的需要。于是,他又大兴土木,继续扩充修缮汉长安城原有宫室,在城西修建了池水、假山、宫殿样样不少的上林苑。这时汉代宫室在精美、舒适方面,已经超越了以奢侈著称的秦宫,规模较之秦宫也不多逊色。

汉代这种以壮丽显威仪的审美倾向,后来被历代中国帝王所接受。并且,这种以高大、壮丽为美的审美价值观经由统治阶级精英文化的倡导,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汉代宫室建筑与中国文化审美的关联,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如何通过制度文化的作用引导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二)“因地制宜”以合天道的审美取向

从整体上看,汉长安城都城选址的基本理念主要取“形胜”之意,《史记·索隐》如此解释形胜:“地形防固、故能胜人也”,意思就是,依靠山川地形特点防御守城更有优势。在冷兵器时代,地形、地势对于军事的意义非同小可。萧何在龙首原上建造汉代都城,就是因为这里地处函谷关东西交通大干道,是渭河渡口与关中东南通往长江中游地区武关道的交叉点,极具军事价值。有人形容萧何筑城是“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当然,地势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范水患。

正因为汉长安城的筑城理念是依地势而为,因此为迁就未央、长乐二宫的方位和渭河水流流向,汉长安城城墙的形状与今天大多数都城的围墙不一样,不是规规整整、四方四正的矩形。而是一个缺了西北角的方形,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都向外折曲,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故而,后来有人称汉长安城为斗城。汉长安城遗址所体现出来的汉代文化顺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审美取向,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天下和合世界观的直接反映。

二、丝绸之路文化记忆对西安城市国际化的意义

汉长安城是中国传统丝绸之路在东方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起点,张骞在这里两次领取诏令出使西域;董仲舒在这里正式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地位;霍去病在这里领取兵符率军西征,大败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苏武在这里出使匈奴,十八年后才完节归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王昭君都在这里出塞和亲,增进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流;司马迁在这里写下了《史记》。

(一)丝路文化记忆的当代政治文化价值

可能因为汉祖本身就是“以匹夫起事”,所以“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故而,清代史学家赵冀在《廿二史札记》卷二中以“布衣将相之局”总结汉初的政治结构。汉初这种政治结构形成了一种不以出身论英雄“任人唯贤”的政治文化氛围,桑弘羊13岁、霍去病18岁为侍中;卫青出身奴隶;公孙弘、田千秋都是由小官受任后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主父偃一年之内被提拔四次。可以说,汉武帝抛开世俗偏见不受祖宗之法约束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是他缔造大汉盛世的重要原因。这对当代中国城市管理者思考如何造就一个蓬勃的人才盛世,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骞被任命出使西域后,被匈奴圈禁近十年,一朝重获自由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到安全的家乡,而是继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向西行进。而像张骞这样甘于奉献、矢志不移的汉朝官员,并不是特例。苏武持节出使被扣匈奴十九年,卧著嚼雪也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坚持持汉节牧羊。这种勇于承担、敢于担责的文化精神,也是今天西安城市国际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

(二)丝路文化记忆与开放包容文化心态的形成

从有关霍去病征西与公主和亲的历史记忆里,可以窥知汉代文武并重,在以武力征服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多采取文化怀柔政策,以长期感化的方式改变少数民族文化习惯。在这个感化的过程中,允许少数民族拥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持“自我”文化习俗,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同中之异”的默许和包容。最终沉淀为中华文化在面对异文化时,独有的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从丝路文化的这些历史记忆中,也可以感知到城市发展的国际化,需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在与异域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既要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要能尊重异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总而言这,汉长安城遗址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解读到丝绸之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城市文化的特征和文明发展的水平。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统一和中国文化形成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汉代以此为中心凝聚、定型了一个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从未谢幕的民族----汉民族,并通过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在其族群文化基础上形成了有巨大包容力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珍藏和瑰宝。

参考文献:

[1]李勤.萬里丝路的东方起点——汉长安城遗址[M]西安:西安出版社,2020.07.

[2]潘明娟,王新文.汉长安城[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07.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54

猜你喜欢城市文化丝绸之路沈阳高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52期)2018-01-20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文化研究回顾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8期)2017-10-09装置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理论引导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5期)2017-07-15城市博物馆宣传册在城市文化宣传中的作用探究卷宗(2016年11期)2017-03-24城市建设中戏剧文化的应用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中国“丝绸之路”倡议引领全球化进程当代世界(2016年1期)2016-01-18“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晚报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回不去的乡村美学艺术百家(2014年6期)2015-01-19

推荐访问:西安 遗址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