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英文资源的分析与应用

2022-01-26 18:09:00公文范文
田紫薇季春阳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使用值得关注,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

田紫薇 季春阳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使用值得关注,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化学符号、理解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等,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结合具体实例,主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部分英文资源出现的位置、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是否需要补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合理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
英语资源; 化学教科书; 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12-0021-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日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应全球化、国际化的要求,英语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内高水平大学均在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开设化学专业英语,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课程。高中阶段专业英语在诸课程中的渗透也十分必要,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蕴含丰富的英文资源,旨在将专业英语融入化学课堂教学。然而,经走访调查,新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被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不引导,学生不关注。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知如何使用、在何时使用、难以把握使用的度等问题限制了英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价值。为了使化学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被更充分、更合理地使用,该文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2019)(以下简称教科书)的英文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实现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记忆水平、优化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 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使用的必要性

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的首要任务在于辅助理解化学概念、明晰化学原理,拓展学生知识,只有明确英文注释的根本目的,才能使之物尽其用,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1.1 有助于化学符号的识记

高中一线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学生在使用化学符号的细节之处多有差错。例如,初学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学生常常难以理解“s”“l”“g”的含义,导致死记硬背,实际上,“s”“l”“g”分别是固态“solid”、液体“liquid”和气体“gas”的首字母,课堂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快速掌握。再如,学生经常在书写pH时将字母大小写混淆,实际上pH是“pondus hydrogenii”(拉丁文)的简写[1],“pondus”表示浓度指数,“H”表示氢离子,因此字母“p”应该小写,“H”应该大写,学生不需要掌握该词组,但是简单的讲解可以加深记忆,避免书写错误。

1.2 有利于重要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学理论性知识具有概念密度高、理解难度大的特点。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概念过于抽象,从概念关键特征直接讲解不太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例如,必修第一册教科书中“氧化剂”“还原剂”在第23页表述为“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即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是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是氧化剂”[2],并在空白处以紫色底板衬托着的小贴士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英文标注,如图1所示。

学习该章节时,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逻辑思维水平可能难以达到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其英文注释辅助讲解,“-ant”尾缀可以表示“有……作用的”,类比消毒剂“disinfectant”,“disinfect”表示消毒,因此可理解为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同理,“reduct”意为还原,“oxid”意为氧化,所以还原剂“reductant”可以理解为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氧化剂“oxidant”可以理解为具有氧化作用的物质,如此便从词源的角度剖析清楚了氧化剂、还原剂的本质。再如,化学平衡的英文注释为“chemical equilibrium”,而非“chemical balance”,这是因为“equilibrium”更强调对抗力量或影响之间的平衡状态,也即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建立的平衡,而“balance”仅指静态的保持平衡的客观事实,教师可以据此讲解正逆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的移动。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本着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改变了其本意。例如,原电池“primary battery”,直译为“基本的电池”,实质上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切其他类型电池均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改造而得到,化学学科通常将其译作“原电池”,显然会使一些学生产生理解障碍,此时教师对于“primary battery”这个单词的拓展分析不仅可以避免迷思概念的形成,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解决电池问题的普适性思路,即简化复杂电池的关键在于抽提出正、负极,分析得失电子情况即可,从而将解决原电池问题的方法迁移至蓄电池、燃料電池等相关问题中。

1.3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基于化学学科和英语学科的不同学科特点,两者学习方式、方法具有很大的差异,正是利用这种差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化学专业英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另外,思维模式的短暂切换也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发散性,使课堂更高效、更具活力,这样不仅能够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也能使之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知识。

在高考要求掌握的3500个英语单词中,有部分涉及化学相关术语,例如添加“add”、乙醇“alcohol”、碱性的“basic”、化学“chemistry”、金刚石“diamond”、滴加“drop”、电的“electric”、氢“hydrogen”、点燃“light”、银“silver”等,以高中英语教科书作为支撑,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专业英语词汇。调查表明,当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再次提及这些词汇时,学生更加乐于互动,并感到有成就感,学科间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4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在讲解专业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利用了词根、词缀等构词要素,通过类比、归纳等方法促进学生掌握重要概念,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并在迁移中逐渐实现创新,为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学生在掌握了同位素“isotope”、同分异构现象“isomer”、同分异构体“isomerism”后,通过归纳和查阅字典,可以理解前缀“iso-”意为“相等的”,于是在遇见如等压线“isobar”、等温线“isotherm”等词汇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而对于陌生词汇如同一时间的“isochronal”、等偏角的“isogonic”等,有兴趣查阅字典,拓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2 对现行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剖析

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是指教科书中(包括附录和栏目中的英文注释在内)出现的所有英文词汇、短语的总称。

2.1 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位置

2.1.1 正文中的英文资源

诸版本化学新教科书均在正文中对重要的物质名称、化学概念、物质变化过程等附上了英文注释,且大部分英文注释与国外流行的原版教科书相吻合,体现了我国化学教科书编写的严谨性、规范性、国际性[3]。必修教科书中,各章节均有编者认为具备辅助化学教学价值的英文注释,所以应当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鲁科版和苏教版的英文注释贯穿于正文之中,在所需注释的名称、概念之后以括号的形式加以注明。人教版教科书中的英文注释则以浅紫色底板衬托着附在正文旁边,而且将其置于正文旁的留白处,较原教科书而言更加显眼,凸显了英文注释用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理解的重要价值。

2.1.2 附录中的英文资源

以人教版为例,分别在必修第一册附录Ⅴ和第二册附录Ⅲ中列举了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学生通过阅览附录可以初步感知元素符号的由来,大多数元素符号用元素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表示,例如氧(oxygen)用“O”来表示、氦(helium)用“He”来表示。

结合元素周期表也可以初窥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命名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尾缀上,例如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两族均以“-um”(表示金属元素)作尾缀,锂“lithium”、钠“sodium”、钾“potassium”、铍“beryllium”、镁“magnesium”、钙“calcium”、锶“strontium”、钡“barium”,再如卤族元素——氟“fluorine”、氯“chlorine”、溴“bromine”、碘“iodine”均以“-ine”(表示一类元素)作尾缀。对比元素的中文名称,可以体会到专业英语造词法与汉语造字法的不同特点,汉字以偏旁表示元素对应单质的性质——非金属单质为“气”头或“石”字旁,而金属单质为“金”字旁,英文则以不同的词尾表示其性质及同族相似性等,有利于学生建立类比思想。

2.1.3 教科书栏目中的英文资源

人教版教科书在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中对科学家的姓名进行了注释,一方面,这是对科学家的尊重,因为通常情况下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名字的中文音译是其姓氏而非全名,并且不同版本音译不统一,如不用英文准确注明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混淆;另一方面,这也为将来在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习、从事工作的学生打下文献阅读的基础。

另外,教科书主要栏目也在有必要注释的单词出现时对其进行了注释,例如在选择性必修2第26~27页“科学史话”栏目——“稀有气体及其化合物的发现”中,在文字描述稀有气体发现的过程时,在其后以括号的形式进行了英文注释,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渗透专业英语,这类隐性学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3 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分类

专业英语的英汉互译过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意思完全对等(例如ionic reaction译为“离子反应”)、部分对等(例如noble-gas译为“稀有气体”或者“惰性气体”,而非“贵族气体”)和完全不对等(例如bond在日常英语中表示“联系”“纽带”之意,而在化学专业英语互译中译为“键”)三类[4]。

笔者以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将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英文注释按教学实用价值分为四类(见表1)。

第一类是意思完全对等且没有理解障碍的词汇、短语等,该类英文注释不具有辅助教学价值,旨在扩充学生单词量、知识面,为未来化学学习和从事化学工作的学生打下基础,例如氯气“chlorine”、硫“sulphur”等物质名称,以及化学反应速率“chemical reaction rate”等短语。

第二类是意思完全对等,没有促进学生理解的作用,但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专业英语构词规律的词汇、短语。化学专业英语中许多词汇起源于希腊语或拉丁语,在词缀、构词法、习惯表达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用词准确、统一性强。例如,引导学生观察乙烷“ethane”、乙烯“ethene”、乙醇“ethanol”等物质的英文注释,可以发现“eth-”表示含两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涉及的词汇与无机化学涉及的词汇的构词特点不同,规律性非常强,这也正是选择性必修3英文注释丰富的原因。再如“oxide”意为“氧化物”,“二;两个”用拉丁语前缀“di-”表示,因此二氧化碳译作“carbon dioxide”,二氧化硫译作“sulphur dioxide”,二氧化硅译作“silicon dioxide”,以此为基础稍加补充拓展,“mon-”表示“一”,“tri-”表示“三”,“tetra-”表示“四”[5],学生便可以广泛地表示化学物质。

第三类是意思完全对等但有必要讲解以辅助理解相关概念的词汇、短语,例如电离ionization,根据尾缀“-ization”(使……化)可将其理解为“使……离子化”,从而揭示电离的实质是通过水分子的作用或热的作用破坏离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此相同,固氮译作“nitrogen fixation”,聚合反应译作“polymerization”,均有被动意味,而非主动为之;再如氢氧化物“hydroxide”,“hydro-”表示水,而“oxide”意為氧化物,即可深入浅出地阐明碱性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其对应的碱。

第四类是意思不完全对等或完全不对等的词汇、短语,必须讲解以打破学生惯性思维,从而建构正确概念,例如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学生初次接触该概念时,容易与物质的质量等概念混淆,因此将其直译为“物质的数量”,可以明晰该概念——即“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再如“ionic bond”译作“离子键”,但实际上并没有类似短棍的结构将阴阳离子相连,而是静电作用,如此便消除了学生的迷思概念。

由表2中数据分析可知,教材正文中具有教学使用价值的英文注释约占英文注释总数的60%,教师应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并针对不同类别的英文注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对于完全对等且无教学价值的词汇、短语而言,学有余力或对专业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关注,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广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 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使用建议

使英文资源价值最大化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大考验。教师应该把握好何时教、如何教、讲解的度、评价方式等,以便合理地使用英文资源。

3.1 引发师生对英文资源的重视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只有教师和学生广泛关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才能提升教师利用英文资源辅助教学的能力,从而促进教科书英文资源的合理使用。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化学专业英语,强化对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尤其是具有教学价值词汇、词组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专业敏感度,不局限于教科书,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加强和同学科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探讨如何合理地利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辅助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及时、高效地将知识内化。

3.2 注意把握讲解的度

如前文分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英文资源主要是正文中分散在教科书留白处的英文注释。教师需要对教科书、课程标准具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对教科书中出现的英文注释的目的、内涵做到心中有数。

并非教科书中出现的所有英文资源都具有辅助教学的价值,如果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词汇、短语的本源及其与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判断一个注释是否需要进行剖析,并结合学生学情进行有效引导,切不可喧宾夺主。

3.3 注意抓住讲解的时机

知识的建构应当符合学生心理逻辑顺序,不能过早亦不能过晚,这也是对教师是否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的一种检验。例如,取代反应“substitution”应该在引入该概念时及时讲解,“substitute”作“替代”理解,即一种原子替代另一种原子构成了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辅助学生掌握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再如,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中出现了多种电池的英文注释,干电池“dry battery”、蓄电池“storage battery”、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燃料电池“fuel cell”等,教师可在介绍完各类电池后引导学生思考battery和cell的区别(battery一般是电池组,而cell指单个单元电池)理解不同电池的电池工作原理,而不应该穿插讲解,否则容易打断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专注度和思维整体性的培养。

3.4 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英文资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有针对性地讲解,突破理解障碍,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

意思完全对等,有必要讲解以辅助理解相关概念的词汇、短语,以及意思不完全对等或完全不对等,必须讲解以打破学生惯性思维,从而建构正确概念的词汇、短语,这两类英文资源是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关注的,应当及时讲解剖析,从词汇本身的词根、词缀入手,结合构词规律、实例、英英释义等,追根溯源,剖析概念内涵,注意引导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的迁移应用和深入学习做准备。

对于意思完全对等,没有促进学生理解的作用,但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专业英语构词规律的词汇、短语,教师可以将其整理成表格的形式在阶段性学习后加以总结,或者组织专题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空间讨论、总结、交流、汇报。

针对意思完全对等且没有理解障碍的词汇、短语,教师在课上不必进行讲解,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时或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进行点拨,拓展知识。

3.5 注意讲解的规范性、准确性

化学专业英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手段,但本质是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书写清晰、发音标准,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英文单词尤其是比较陌生的单词附注国际音标[6],也可以在课上播放微课、微视频辅助教学。另外,语言是表象,思维是内涵,所以对于一些重难点概念可以附上英文原文深化理解,例如同位素“isotope”,英文释义为:
one of two or more forms of a chemical element which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protons but a different number of neutrons in their atoms. They hav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same chemical ones[7].英文释义突出强调定语部分,即原子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这正是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如此一来同位素的概念更加清晰、准确,从而更高效地讲解清楚其本质。

3.6 注意适当拓展、补充

三版教材中重要概念英文注释的覆盖率均占60%左右[8],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扩展。例如,人教版教材并未给出氨水的英文注释,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应该译作“ammonia water”,事实上常用的翻译应该是“aqueous ammonia”,即“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而非纯净物,氨作为高中阶段最常見的极易溶于水的物质(1∶700),教师对于氨水英文注释的补充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及核心素养内涵,按必修课程设置的五大主题对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正文中出现的英文注释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英文注释占比仅为12.2%,而“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专题并未涉及相关英文注释,笔者以为这是现行高中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的不足之处,该问题同时也体现在苏教版和鲁教版教科书之中。在STSE和STEAM教育观念广泛渗透于国内外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的今天,应当提高化学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英文注释的数量,并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方面的英文注释有所缺失是不应当的。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视学生学情适当补充有关“化学与社会发展”及“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专题的英文词汇、短语,例如:
能源消耗“energy consumption”、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industry”、酒精灯“spirit lamp”、试管“test tube”、滴加“drop”、凹液面“concave meniscus”等。

4 结语

目前,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优化。国家和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该方面的培养也应当予以重视,可以通过讲座、微课等形式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逐步实现对教科书中英文素材的全面理解和合理使用。

參考文献:

[1][7]A. S. Hornby.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20.

[2]王晶, 毕华林.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3][6][8]付勇. 高中化学教材中英文注释的几点讨论和建议[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15):
63~65.

[4]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5]刘璐, 余高峰. 化学专业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7, 30(01):
12~14.

猜你喜欢高中化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业合成碳酸钠”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实践——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从模型建构视角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教育界·上旬(2017年9期)2018-01-17高中化学习题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7年11期)2018-01-0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年11期)2017-01-03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6年9期)2016-05-14高中化学必修模块重点知识相关试题解法探究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6年6期)2016-05-14氧化还原反应疑难问题解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09年7期)2009-11-23

推荐访问:英文 教科书 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