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让校本课程为学生插上语言的翅膀

2022-01-29 16:19:52公文范文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表达作者简介:周芝琴(1985 10—),女,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表达

作者简介:周芝琴(1985.10—),女,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交流与沟通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存技能,而这项技能的养成,离不开语文教学中与口语交际相关的教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目标的论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在多样的话语情境中,听懂有争议性的内容和各种口语文本,并能就文本中所争论的话题,即席发言或是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演讲或发言时)有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遗憾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宁愿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当个听众,有的甚至连思考都不愿意。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本学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担任《朗读者》课程的指导老师。这个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出高质量的学生朗诵节目,同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主持人。为此笔者对语文学科资源、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素材等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和教学环节设计上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旨在为语文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照的做法,以期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原始的表达欲望

一个理想的教学空间,必须为学生提供能真正表达自我的机会。只有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育才有机会产生。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在教室里营造出宽松的环境,刺激学生的表达欲。这“不仅需要我们礼貌并关切地对待学生,还需要我们引领他们进行交谈,并使他们在交谈中有所领悟”[2],而不是急于去建立所谓的“权威”,然后迫使学生在课堂中只说出我们想听的话。

开班伊始,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不太熟悉,所以第一步一般是要互相认识。同时,奔着要选拔学生主持的目的,笔者把第一节课设计成了沙龙式的见面会。上课之前,笔者先调整了教室内课桌椅的布局,让选修本课程的25个学生连同笔者在内围坐成一圈,从形式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本堂课的活动内容主要是自我介绍,所以开场白之后,笔者便把话语权抛给了学生:

1.你为什么会选择《朗读者》這个课?

2.你知道这个课主要做些什么吗?你觉得可能会有哪些内容?

笔者设计了两个很简单的问题,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面对“为什么”和“做什么”,笔者用了“觉得”“可能”这样的字眼,也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一如笔者所预料,在课堂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参差不齐,但也和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情况一样,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非常乐于在人群中成为那个被注意的“焦点”,他们侃侃而谈,让整个课堂的氛围逐渐变得轻松活泼。于是笔者便邀请这些学生率先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在他们介绍完之后,笔者又即兴提问,引导他们谈及自己的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展开话题,同时也是为了做出示范。接下来,笔者便请这几个“活跃分子”走到学生群体中去现场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后很可喜地看到,这些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模仿笔者的样子,在教室里,将发言的“接力棒”继续传递。而“被接力”的学生也逐渐卸下包袱,敞开心房,参与到活动中来。就是这样一系列的互动,有效地激发出了学生原始的表达欲望,每一位学生在课堂里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是课堂新组织形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不仅凸显出了一部分特长学生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学会表达出真实的自己。

二、以点带面、因势利导,增加学生的表达勇气

在团体活动初期有一些学生会习惯于沉默,同时他们会去观望别人的反应,考量周围人的想法,继而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迈出第一步总是需要勇气的,学生犹豫不决其实缺的只是一把助推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抓住机会利用课堂中相对活跃的学生来配合,因势利导,鼓励更多的学生勇敢表达。

为充分考查学生的音色及朗诵底子,笔者在第二节课设计了一个现场展示的环节。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一篇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是初三年级的文章,初一初二的学生大多不曾听过这个作品。然后笔者提出以下要求:“请各位同学就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段落,准备十五分钟,然后上台做一个五分钟的现场朗诵表演。”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笔者并没有把学生的上台次序提前确定下来,而是又一次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十五分钟后,学生们自由朗诵的声音渐渐弱化,直到静默下来—很显然,他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那么我们开始吧!谁先来试试?”笔者没有太多铺垫,直接把主动权抛给学生。一开始,孩子们有些忸怩,但笔者并不着急,只是微笑地看着那几个在第一节课就表现出极大活跃性的学生,也许是感知到笔者的目光,很快第一个女孩就上台了。尽管她的表演因为紧张而有一些瑕疵,但笔者在她结束后第一时间给予了掌声,然后告诉其他学生:“这位上台的同学身上已经具备了‘朗读者’所需要的一项极为可贵的品质,那就是自信。同学们,我们是朗读者,是表演者,当我们尝试走上舞台,一定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成就自己。”接着笔者马上就现场采访这第一位上台的女同学,请她谈谈上台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朗诵的评价。这位大方的女同学给其他学生做出了一个特别强烈而有效的示范,在这样的感召之下,后面的学生也陆续上台表演,点评环节也在自我点评之外慢慢加入了互相点评,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

回过来再看学生以往在课堂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学生的沉默大多源于他们内心的恐惧:怕失败,怕失误,怕在同学面前表现不佳。有时候问题抛下去免不了会出现无人应答的局面,教师应给“冷场”一点时间,毕竟学生也需要思考,更需要心理支撑。当他们具备了开口的勇气,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作为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轻易去做那个打破沉默的人。

三、善于倾听、导向评价,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

语言的表达离不开思考这一前提,要让学生在课堂里自由地思考,教师就要给足学生表达的空间。教师欢迎并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同意学生所说的话,教师要通过留心倾听,掌握交谈的所有要点、头绪,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去拓宽学生的思路,产生有智慧的见解。

针对学生现场的朗诵表演,笔者设计了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活动环节。而在学生互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明确要求了学生需要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优点缺点并举,同时给出恰当的改良建议。学生展示环节还是呈现出了明显的高下优劣,有一位女同学选择了朗诵《海燕》的结尾部分,原文如下。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很显然,这段文字所营造出来的场景展现出的是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力量,在朗诵的时候对于嗓音条件、气息调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位女同学的表现不佳,看得出来她已经尽力,只是嗓音条件确实不太适合。几个起来点评的学生都提出了类似“声音太细,不够洪亮”“太柔弱,要加点气势”之类的看法。尽管笔者也为学生做过“要敢于接受批评”的心理建设,但这位表演的女同学脸上还是表现出了不快,确切地说是沮丧。于是笔者即时插入了评价:“听了几位同学的点评,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一段文字需要的就是高亢而有力量的演绎。”学生纷纷表示同意,笔者继续引导,“那我想请刚才的表演者再读一读最后这几句话,注意要‘高亢而有力量’,我们给她一点掌声鼓励。”于是这位女生做了二次表演,效果依然不佳,尽管她确实已经拉高了音量,读得近似于呐喊。但这一次表演过后,学生的评价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生1:我觉得她刚才已经比上一次好了一些,更有力量了。

生2:我觉得她的声音是比较纤细的,偏甜美,拉高了音量之后感觉力不从心,有些音还读破了。

生3:我也觉得她的声音不太适合读高亢的文字,她可能比较适合读朱自清的《春》一类的文章。

……

可以看到,学生们的意见不再围绕着表演上的缺陷,而是逐步走向客观,更具有建设性,语言表达也变得更为具体。笔者顺势提出了“音色”的概念,指出人的音色有高、中、低之分,还有男女之分,教会他们在选择朗诵篇目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然后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呈现作品。这一点在后来的合作展示环节也给了学生很大的启示。

由此可见,当学生发现上课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思想,他们自然就会静下心来思考出属于自己的想法,一旦思路被打开,他们就能说出更有价值的个人见解。而个人意见表达得越充分,团体意见就更容易被综合、被完善。

四、多元化的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创造思维的潜能。一个成熟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材编者,往往会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创新设计,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3]。如果教师在课堂里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参与的活动,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找到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从而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

参加《朗读者》这个课程的学生也并不完全是基于爱好或特长,也有一些学生在嗓音条件、口头表达等方面其实并不适合朗诵或主持,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做了一些跨学科的尝试,譬如选取并剪辑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经典的、个性化的表演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对诗文朗诵有舞台化、音律化的感知与认识;联系无锡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肖鹏老师录制课文朗读音频作为示范,播放经典译制片、动画片的中文配音,让学生感受多样化的人声的魅力;为了给朗诵表演加分,组织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搜索等途径为不同的文字段落征集适宜的背景音乐,还在课堂里通过电脑投屏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图文共赏的PPT课件,等等。很快学生们就发现个人表演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当他们自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一个高质量的作品时,多人合作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当然,作为老师,笔者也非常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呈现作品,这本身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是一致的。

应该说,整个学年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也最为出彩的就是汇报演出阶段学生所呈现的作品。在自由组合成团队后他们讨论并设计流程,其中文学素养较高、善于写作的学生准备文案,有朗诵及唱歌特长的学生出声表演,擅长多媒体技术、器乐表演的学生则化身技术支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展示中都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在汇报演出里交出了自己的作业。其中有一个作品获得了全场学生的一致高分,选自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中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在雨中对峙的经典场面。当时出演武则天的女同学音色浑厚低沉,台风自信敞亮,既演绎出了一代女皇的沉着和霸气,又把一个深爱着孩子的母亲形象高度还原;而出演太平公主的女同学音色则偏于清亮甜美,在表演的过程中她准确把握住了一个失去爱人的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愤怒,表演到后半段幾乎是含着眼泪去控诉母亲的专制和残忍给她和爱人造成的伤害,一下子打动了所有的观众。另外,这个小组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具有古筝才艺的组员现场弹奏配乐,另一位同学制作了动态视频,配以精美的插图和雨声阵阵的音效,令现场观众如临其境、深感其情,堪称享受了一次视听文化上的“饕餮大餐”。

综上所述,若能在课堂里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以个别带动全体,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通过倾听和引导,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语文课堂也可以变成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堂也真正为孩子们插上语言的翅膀,让他们告别沉闷,飞向“声动”,最终让全世界都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参考文献】

张秋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176.

[美]帕尔默.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十周年纪念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5):74.

洪宗礼.语文人生哲思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5):144.

猜你喜欢表达口语交际课堂欢乐的课堂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17期)2021-10-01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读天下(2017年16期)2018-03-22口语交际训练要体现角色感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2期)2018-03-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导”考试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科技传播(2016年16期)2017-01-03表达在构建活泼的英语课堂中的作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究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18期)2016-08-03一条鱼游进了课堂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2期)2014-03-31

推荐访问:插上 校本课程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