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校党建工作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29 16:22:48公文范文
摘 要:培养综合型人才一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要义。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培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坚持

摘  要:培养综合型人才一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要义。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培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战斗力,积极整合课程思政资源,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党建工作不断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但课程思政教育缺失党建工作思想引领、不同主体对党建工作缺乏重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会制约素质教育改革,需采取嵌入党建思想、强化阵地意识、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融入党员精英队伍等对策。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具体实现途径,旨在为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课程思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125-03

基金项目: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研究”(课题编号:LMJX2021217)。

作者简介:付瑶(1988—),女,硕士,大连财经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发重要。课程思政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需用好课程教学育人载体,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进程持续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指明了方向[1]。实践证明,高校党建和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共性,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即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综合素质及完善思政教学体系,使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有着得天独厚的契合度和耦合性。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面临诸多困境,课程思政缺失价值导向、对课程思政不重视、教师思政能力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鉴于此,本文坚持以高校党建工作为视角,立足现状,系统阐述当前高校党建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提出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的具体融合途径,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造契机。

一、高校党建融入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一)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们艰难走过百年岁月,这一百年,是取得卓越辉煌的一百年,是艰苦奋斗的一百年,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级单位、人民群体正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立足百年征程新起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在此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逐渐为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和育人机制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帮助高校师生树立党建意识

课程思政和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理念的风向标,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只有全面熟知党建相关理论知识,才能从本质上熟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担当。只有高校党建工作不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群体知党、爱党[3]。只有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师生才会在课程思政的教与学中,树立正确的党建意识。

(三)有助于高校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

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较为凸显,课程思政教学环节无法形成闭合区间[4]。新时期,高校积极从党建工作中提取有益因子和诸多思政素材,最大程度摒弃以往的课程思政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肩負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而高校党建工作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高校必须有效整合党建工作的思政有益因子,并将其不断融入实践教学过程,运用到课程教学语境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新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学生群体熟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助于科学、积极地传达党的价值观念、优秀思想,从本质上讲,能够确保学生群体“不忘初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时,这为学生群体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党建工作在推进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中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育缺失党建工作思想引领

首先,高校管理层、专家学者、教师等不同参与主体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时,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党建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导致其缺失正确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无法提升思政建设成效。同时,部分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时,并未与党的方针政策、党建内容等方面有效衔接,课程思政教育缺失导致党建工作思想引领问题日渐凸显,从而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成效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亟须嵌入党建工作,从而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二)不同主体对党建工作缺乏重视

首先,高校层面。课程思政教育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一方面高校虽意识到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统一布局,理论体系构建速度较快,但是实践教育进程推进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教师层面。目前,高校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均承担着育人的基本职责和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高校所有的课程体系均需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轻思政”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政教育应该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完成,无须他们参与,导致专业教育中缺失思政元素,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问题长期存在,高校部分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不重视党建工作学习,理论知识薄弱,缺乏课程思政能力,从而无法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和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严重制约着“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

最后,学生层面。当前,学生群体对课程思政教育缺乏重视,普遍认为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会占用大量时间,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无法凸显。

(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合理

受教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模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清楚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体系设计的整体方向,也不明确如何深度挖掘党建元素,这与思政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长此以往,部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仅是为了思政教育而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严重脱节[5]。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不顾专业课程性质的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同质化,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衔接性还不够,还需通过多种渠道整合有益因素,促进两者间的深度融合。

三、高校党建工作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策略

(一)嵌入党建思想,为课程思政提供价值引领目标

首先,高校管理层、专家学者、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批示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深入学习党的文件,多措并举,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保证高校不同参与主体能够与党建思想保持高度统一。其次,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应立足学生群体的内在价值需求,紧紧围绕着党的方针政策,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建思想要义。比如,高校将党建工作嵌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学科学引导学生学习党史教育,从而起到很好的协同育人效果。最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党的奋斗史,课程思政教学和党建活动可实现深度融合,比如,高校可积极引导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让优秀品质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世界。

此外,高校还应成立以高校主要领导为带头人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和指导课程思政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格局、教育方式、学科建设、党建平台、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此举措更加凸显党建工作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性,精确定位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和重点、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理念,在此基础上,嵌入党建组织保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造有利契机。

(二)强化阵地意识,夯实高校党建工作根基

众所周知,高校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主场,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无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将重点放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党员群体的主体优势,不断织密思政教育网络,做到责任到人、共管齐下、耳聪目明。此外,教师群体要结合实际思政教育现状,指导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管理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不断融合党建工作的有益元素,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做到广度和深度的有机兼容,不留思政教育死角。此外,高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多元化需求,切实推进专业知识认同转变为意识形态的认同,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软性渗透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衔接,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6]。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从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等方面视角出发,将课程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导向等方面;在党建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群体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只有将以上两个层面进行有机融合,方可打造真正的育人格局。

(三)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拓宽高校党建工作思路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整合思政教育的资源,拓展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充分保证党建引领思政教育,促改革、谋发展,打造出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教学体系。此外,高校可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微党课”等创新教学模式或主题活动,促使党建工作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全过程。与此同时,高校应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显著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党建教学平台,比如微博、短视频、微信等渠道,全面整合党建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通高校思政教育的“微通道”。

(四)嵌入党员精英队伍,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团队水平

高校应充分利用党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比如,积极开展党建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展示或教研活动。一方面,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分工协作的课程思政教育党建教学团队,主要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校外教师、辅导员及学工教师组成,让不同类型教师岗位间形成联动机制,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协同效应的示范教学展示,尤其是重点聚焦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依托党建活动,激励教师群体参加不同层次课程思政教育示范课程建设及相关课程思政教育科研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回归育人本质,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意识形态兼具的高质量人才为根本出发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创新,探索新思路,不断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切实解决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许晓辉,颜亚雯,杨玉英. 党建引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构建探索——2020年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7):120-121.

[2] 周明,孙万良. 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方式与方法创新[J]. 商业经济,2021(09):195-196.

[3] 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经验及未来启示[J]. 昭通学院学报,2021,43(03):7-13.

[4] 陈锋.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21(14):101-102.

[5] 杨雨薇.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构建探究[J]. 决策探索(中),2021(04):26-27.

[6] 陈海舰. 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J]. 船舶职业教育,2021,9(02):9-11+21.

(薦稿人:王小巍,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党建工作课程思政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药学科教学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34期)2021-09-26《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11期)2021-09-22石油一线试修作业队伍的党建工作研究企业文化(2020年5期)2020-10-19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思考企业文化(2020年5期)2020-10-19“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史教学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期)2020-02-16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中文信息(2020年2期)2020-02-10浅谈理论学习型社团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7期)2018-10-20影响高校办公室秘书人员执行力的因素探析管理观察(2017年27期)2017-11-06加强油田外部市场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企业文化·下旬刊(2017年6期)2017-07-03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魅力中国(2017年21期)2017-06-16

推荐访问:党建工作 推进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