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浅析田黎明水墨画中的“初发美蓉”之美

2022-02-13 20:24:45公文范文
贾笑煜 杜俊萍内容提要:“初发芙蓉”最初是由南朝诗人鲍照在品评诗文中提出的,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把“

贾笑煜 杜俊萍

内容提要:“初发芙蓉”最初是由南朝诗人鲍照在品评诗文中提出的,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把“初发芙蓉”之美扩展到艺术领域。在“85新潮”的背景下,一些艺术家仍在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水墨画的探索,田黎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探讨田黎明作品中的“初发芙蓉”之美,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初发芙蓉”的渊源、田黎明水墨语言形成的背景,以及田黎明在运用笔墨、光、色中形成的“初发芙蓉”之美,这种美也离不开他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体味。

关键词:田黎明;“初发芙蓉”;水墨画

一、“初发芙蓉”的渊源

南朝诗人鲍照在比较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时,提到谢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而颜延之的诗是“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相较于“错彩镂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推崇“初发芙蓉”的美,认为它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初发芙蓉”强调的是一种未加繁丽修饰的自然可爱的美,并且要在作品中融入作者自我的人格与思想。田黎明的水墨画正体现了“初发芙蓉”之美。他的作品整体用墨用色清新淡雅,保持了中国画特有的“诗意”,绘画内容方面多关注生活与自然变迁,注重对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并且他在生活体验中拓展传统没骨法,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语言形式。他在光、色、水墨技法以及对自然与生活题材的选择这两方面,使得水墨画呈现了“初发芙蓉”之美。

二、田黎明水墨语言形成背景

在“85新潮”的背景下,一些年轻艺术家开始对西方绘画进行学习与借鉴,使得大批艺术家对油画倾倒,由此中国水墨画退居次要地位,在各大展览中也没有油画活跃。1985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李小山发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他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结论,文章触及中国画现存的实际问题,引起长达三年的关于中国画的激烈讨论。1985年11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展览整体体现中西融合的观点,以一种全新的展览模式,对思考中国画变革问题提出新的方案。此后,艺术家从不同方向不断探索更适合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于是产生了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等新的艺术形式。新文人画家既强调对传统文人笔墨意蕴的继承和创新,又结合新的时代文化特色,形成独有的艺术表现方式。

田黎明是新文人画中的一员,敢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从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出发,参考西方印象派光色,融入自己对自然的体味,在传统没骨画法的基础上实践出独有的水墨技法,如围墨法、融染法、连体法,为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呈现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初发芙蓉”之美在田黎明作品中的独特体现

(一)光、色与笔墨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画如何在学习与继承传统水墨语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艺术家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水墨人物画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对墨色的探索与应用。田黎明在实践中对墨法进行了再创造。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没骨法多用来描绘花鸟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没骨花鸟画代表就是清初画家恽寿平,他把没骨法发展到了极致。田黎明在传统没骨法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实践,呈现出新的水墨表现法: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从而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

田黎明在日常绘画中也对光色的语言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光斑效果。西方艺术强调对光色效果的追求,尤其是印象派,强调外光效果,追求瞬间印象,忽略物体原有形体。色的变化来源于光的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下,光会呈现不一样的色彩关系,如莫奈的《干草垛》表现的是一天不同时间段中干草垛呈现的不同样貌,光色是其中主要的變化。中国绘画并不像西方绘画一样强调对光的科学运用,在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更强调画面的“气韵生动”。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20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画也开始借鉴西方绘画的元素,来丰富中国画语言形式。

田黎明在创作中借鉴了印象派的光感,但并不等同于印象派的用光方式,印象派侧重于科学的光感,而田黎明既融入了他对自然光的观察,也融入自身内心的体悟,其作品中的光也并不像印象派那样光色不分离,而是光和色没有必然的联系。田黎明作品中洒满的光斑,也消解了西方绘画空间中的纵深感和立体感,画面人物偏向于平面感,也使得画面背景及人物的搭配融合产生一种朦胧感。田黎明既保证了中国画的平面性特征,又把西方的光色经过内心感悟表现出来。这样既使得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拉开了距离,又保持了中国画的独特性。

田黎明在色彩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特色的语言形式,但又不以墨色为主,他根据自己的绘画直觉,把色彩带入笔墨之中,使得二者在宣纸上配合使用,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他在绘画中常使用红色、绿色与蓝色等,把这些颜色与墨色交融,并结合不同的物象,根据物象质感采用不同的平涂方式来进行创作。于是,他的绘画整体色彩丰富,但又不失其清新淡雅的韵味。

总之,田黎明在日常创作中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独特感受将水墨与淡彩、光晕相结合,使得作品看上去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纱,画面整体清新自然,给人一种单纯朴素的美—“初发芙蓉”之美。如在他2001年创作的作品《西藏空气》,画面主体是一个藏区女子,她坐在一块山石上,画面没有描绘其他的景物,由此人物得以突出,人物比例也较大。画面采用大面积红色作为人物的主要色彩,其中光的照射强烈,于是田黎明在处理人物的左手臂以及部分脸部时进行了少量留白处理,并弱化了画面结构线。背景采用淡墨色渲染,使得人物与画面更加协调,整体画面产生一种云气弥漫之感。

(二)自然与生活相结合

田黎明水墨画中内容的选择都立足于自然与社会。他从自然和社会中选取“意象”,经过内心的体味,诉诸画面,带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与朴素之美。

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哲学观念。传统中国画强调以自然为本的观察方法,并且传统文人士大夫也钟爱寄情山水,如郭熙强调山水画的“可居、可游”。即使文人所居之地远离自然山川,也能坐拥“林泉之乐”。田黎明喜欢读老庄的书籍,他受老庄思想影响,在自然中去体味“天人合一”的境界。田黎明曾提道:“人在自然中去发现心性的位置,笔墨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笔墨的方式是人生感悟。所谓笔墨人生是将中国文化融入笔墨本性和时空的宁静里。此笔墨精神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而它的协调方式是依靠自然。”

田黎明从传统文化出发,细致观察自然,注重在自然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得创作既传达出他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田黎明的一些笔法,都是他在体味自然的过程中有感而发。比如他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出来,由此受到启发,营造出了画面上独特的光斑效果。他在绘画创作时,常喜欢采用自然中的元素如阳光、空气、水,他把这些元素经过内心的选择与酝酿后,形成审美意象,然后通过笔墨光色传达出来,于是画面产生一种朦胧、宁静的视觉效果。

田黎明不仅立足于自然,也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养料,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并通过笔墨表现出来,可以说沿袭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内涵。田黎明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创作出很多与其生活相关的系列作品。如正因为他日常喜爱游泳并用心观察,有所领悟,创作出他的游泳系列作品。

田黎明在题材选择方面也经历了从乡村题材到都市题材的转换。他创作的乡村题材是因为他幼年住在乡村,正是这段乡村经历使得他对乡村留下深刻印象,从他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乡村风景和农民的热爱。如作品《蓝天》,这幅画带给人一种朴实自然之美。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田黎明在时代的变迁下,开始关注和思考都市人的生活与都市人的内心变化,形成他著名的都市水墨画系列。他的都市题材作品常用红、绿、蓝三色,色彩周围常晕染光晕,墨色相融使得墨色渲染部分也不失色彩的鲜明,墨、色、光三种因素在田黎明画笔下配合得当,整体画面带给人一种活泼而不艳俗的美。

如他2006年的作品《过天桥》,画面描绘了城市的一角,主体是一个衣着时尚的都市女孩,绑着两个粗辫子,人物背后有许多车辆、几个行走的人和一排排树木。画面主基调是绿色,女孩身穿的连衣裙以及背后的大部分树木都是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描绘,女孩的手挎包及寥寥几辆汽车用红色渲染,墨色使用较少,最远处树木用墨色渲染。红、绿、墨色使用和谐,并不显得突兀,再加上画面上形成的光斑,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宁静的氛围。2000年创作的《都市假日》和前文所述的《过天桥》相比多了些城市的拥挤感。《都市假日》描绘了很多人在河边休息,构图饱满,整体空间看起来很拥挤,从衣着上可以看出人物不同的身份特征,从密密麻麻的人物也可以看出都市的繁華与拥挤。画面以墨色为主,其中人物用淡彩色点缀,墨色和谐,留白的光斑给画面营造出透气之感。这幅画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田黎明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反思,和对自然淳朴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小结

田黎明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没有故步自封,而是跟随时代变化,借鉴西方艺术,对中国水墨画不断进行探索,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笔墨语言,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田黎明的画面给人一种“初发芙蓉”之美,而这种美的形成离不开他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体味,离不开他的色彩搭配、光斑的选择以及对传统没骨法的继承与创新,这些光、色、墨元素相互配合,使得画面有一种质朴、祥和而又不失活泼之美。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水墨画当代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研究参花(下)(2022年1期)2022-01-15针对学生自主学创作水墨画需要、兴趣及心理特点培养水墨画社团学生自在创作水墨画能力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24期)2020-01-14神奇的水墨画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11期)2018-07-02小学阶段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名家名作(2018年5期)2018-05-14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百家讲坛(2017年7期)2017-04-27小学美术水墨画的创意教学研究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4期)2017-04-14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8期)2016-05-14水墨画的边界新民周刊(2016年3期)2016-01-20现代水墨画的现代性文化月刊·下旬刊(2015年2期)2015-04-27吴绪经水墨画连环画报(2014年1期)2014-03-26

推荐访问:明水 浅析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