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2022-02-16 10:34:19公文范文
李玉环【摘要】在较高社会期望,师生“不对等”的地位背景下,中学教师面对的是个体成长最动荡的青少年阶段

李玉环

【摘 要】在较高社会期望,师生“不对等”的地位背景下,中学教师面对的是个体成长最动荡的青少年阶段。高压与长期低频的应激状态,使得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频出。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树立积极的认知风格、培养积极情绪和训练积极行为习惯,来调节身心健康水平,获得职业幸福感、愉悦感和满足感,更好的引领青少年的成长。

【关键词】责任边界;积极心理学;教师心理健康;行为设计

当前,教师的责任边界被无限扩大,学生一有些“风吹草动”,首要推敲的是教师有没有责任到位。道德层面我们定位为师生平等,而法律层面师生是不对等的,教师作为成年人一方必然担起更多的责任。教师因此背负起了沉重的精神压力。频繁的检查、打卡任务、冗杂的日常管理,正耗损着教师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正逐年增加,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检出率居高不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虽然早有学者注意到“为什么教师心理健康率低却一直不能引起重视”,时至今日依然是没有解决,陷入了“年年调查年年低,年年未解决”的循环怪圈。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与其“外求”不如“内寻”,即教师自身的重视,积极自主的采取有效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20世纪末,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认为其意义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主观层面的个人积极情感体验,二是个人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三是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本文将从这一思路入手,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路来维护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概述

早在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领衔,通过新浪网发布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检出率均到达70%,明显高于中专、本、专科院校教师的检出率,中学教师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有38.50%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在该年份近四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015年赵云龙在研究中发现,近20 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即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可见,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未随年代推进而改善。

2.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层面原因

首先,社会期望不够合理,教师角色定位失当。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长足实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公众在通识上就认为个体只要接受了足够、良好的学校教育,成才是必然的事,较少考虑到社会教育、历练实践、机遇与社会趋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高期望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角色被严重异化,代表做法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不成熟的理念,将教师能力无限放大、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束缚了多少教师的创造性做法和“因材施教”之心,只能着眼于高分、高中。“高期望-低地位”的社會层面的现实因素,引发了教师强烈的内心冲突、不平衡感及高压、高焦虑状态。

2.2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组织层面原因

随着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每个学校又根据校情制定了详细而繁复的评定及考核方案,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去应对各种考核与评比。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效性、延续性及公平性上,常常不能合理变通,使得教师疲于应付,会滋生一些不满或失望等情绪。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每日晨午检、陪餐、午休、晚自习、线上线下家访等,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师群体普遍是心理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免会产生消极悲观、职业倦怠等不健康心理。

2.3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人层面原因

教师个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难以从发展或长远的视角看待工作压力或职业理想;未养成成长型或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去面对工作中的变化或阶段任务,容易诱发失望、无助、抱怨等情绪。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内向、悲观、消极,遇到事情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等,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教师也是单个家庭中的一员,来自经济、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压力,着实考验着个体的抗压能力。

2.4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职业本身原因

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化、核心素养等这些教育浪潮之下,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教师这一职业,属于助人型、情感型劳动,是单方面的付出关怀与呵护,接收到的反馈难以对等、且多会延迟。长此以往,会造成情感衰竭、去个人化等职业倦怠问题。同时,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属于滞后性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与成才常间隔数年甚至数十年,教师能获得的成就感有限,得到的滋养也是不足的。

3.运用积极心理学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3.1建立起积极的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强调从国家、社会与家庭三个方面来建构积极的环境组织系统,从而促进个体获得幸福感和积极人格的形成。中学教师要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自己内在的支持系统。教师职业特点属于情感型劳动,工作内容是与人打交道,持续的助人行为势必是长久的付出工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能量回填,进行情感补给,难免会引发职业倦怠、身心疾病等问题。最好的能量补给方法就是拥有稳定的支持系统。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或信息支持,有助于教师对环境形成安全、稳定的评价,从而拥有正向的自我认同和积极体验。如参加特定的团队、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或与亲人朋友见面、拥有良好的同事关系、形成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户外运动等,在类似的活动中增强与外在的联系,疏通了内外交流的纽带,获得积极的内外心理环境,得到良好关系的滋养。

3.2树立积极的认知风格

由于中学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及不够合理的社会期待,在工作中极易形成灾难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认知方式。这样的认知方式,容易形成应激反应模式,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抗压能力明显降低、对自己对他人均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或看待。此时,需要中学教师转变思考方式,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首先,中学教师要学会调整认知,接受“不完美”也有它的意义,以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工作或生活。其次,中学教师要克服“围城心理”,悦纳是一种力量。只有积极的看待现在的状态,发现不足与可能性,不自我麻醉或逃避否认,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才能將幸福感、安全感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同时,积极的看待自己,能够及时的自我肯定,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概念。

3.3培养积极情绪

美国大学心理学教授福瑞德克认为,积极的情绪可以得到拓展,我们还可以将积极情绪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个体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教师应重视起情感体验这一动态的过程,培养积极的情绪来填充,就会在这一过程里衍生更多积极而愉悦的感受,而不是深陷在工作压力、消极评价等情绪旋涡中。及时看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或价值,宣泄有道,释放过度压抑的“本我”,可以通过倾诉、写日记、奔跑或户外运动这些有建设性性质的做法来释放累积的负面情绪。有效展开情绪管理,可通过各种情绪降维的方法,将情绪张力纾解,首推的方法是呼吸放松法,其次是正念及冥想。同时,形成情绪去中心化思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可以有效帮助个体稳定情绪,以理性、客观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与生活。舒畅、愉悦、平静的情感体验,可帮助教师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3.4训练积极行为习惯

积极行为是组织行为领域的概念,是员工着眼于未来,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的一种行为模式。积极行为包含建言行为、负责行为、创新行为、反馈寻求行为等许多具体的行为,其关键在于自发性和未来导向,目的在于改变和改善环境或自我。中学教师在职业领域也应发挥自主性,能够定向与发展,学会“感受现在与专注当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或挑战,而非被动等待。通过行为设计,打造峰值体验,创造幸福瞬间。如享受专注做事、专注阅读的欣喜,记住那些闪耀时刻或特别的与他人连接的瞬间,哪怕是谷底或冥思苦想的画面,都是体验的核心。恰当运用反馈寻求行为,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角色期望,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许前进.略论教师心理健康关注度低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5(上):133-134.

[2]路晓宁,王纬虹等.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20年回眸与展望[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5):96-100.

[3]陈艳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谈高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J].戏剧之家,2020,3,149-150.

[4]朴银姬,金学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复原力的培养策略[J].视窗,2019,6,238.

[5]赵欣,赵西萍等.组织行为研究的新领域:积极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1,8(11):1719-1727.

[6]王雪青,李牧雪.工作压力对员工积极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7,31(3):73-76.

[7]奇普·希思,丹·希思.行为设计学[M].中信出版集团,2018.

【基金项目: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中学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团体辅导探索”。(编号:Z54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以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2期)2017-05-0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6期)2017-03-04基于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价值工程(2017年2期)2017-02-06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德育创新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24期)2017-01-05高校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优化探究广西教育·B版(2016年7期)2016-10-08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6期)2016-06-20《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生真抢手》的成因探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4期)2016-05-19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与应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08-27积极心理学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3期)2015-04-16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心理学 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