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以《守株待兔》为例谈寓言教学的方法

2022-03-09 10:31:43公文范文
钟德【摘要】本文基于《守株待兔》一文既是古文又是寓言文体的特点,介绍古文寓言教学的经验:激活学生的学

钟德

【摘要】本文基于《守株待兔》一文既是古文又是寓言文体的特点,介绍古文寓言教学的经验: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古文 寓言 语文核心素养 《守株待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131-0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守株待兔》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既是古文,又是寓言文体。教学该课时,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第一学段学习寓言文体的经验,以及上学期学习古文所掌握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古典寓言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若想使阅读教学达成预期目标,既要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学习和认知经验。《守株待兔》一课兼具古文和寓言两大特质,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古文和寓言故事。在这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该课教学时能结合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习和接触寓言故事,以及在三年级首次学习古文《司马光》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守株待兔》一文,读懂故事,再尝试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伊始教师先出示课文,让学生思考:这篇古文是不是让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的课文《司马光》的回忆。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和梳理古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即在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注释和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并充分借助教材中的插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全面理解古文的大意。一是教师鼓励学生按照上学期所掌握的学习古文的经验,自主学习和朗读《守株待兔》,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在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号。二是教师通过指名读、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三是教师着重强调利用插图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大意的方法。这样顺学而导,既能够充分激活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样教学,教师也不用像教学《司马光》一样,全程扶着学生前行,而是在充分尊重和运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的基础上,退隐到课堂后台,通过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障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自主朗读到感知理解,再到背诵,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深入了解寓言故事打下了基础。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对寓言教学来说,理解内容是首要任务,随后就需要将寓言中的故事,移植、嫁接到现实生活中,使寓言能够成为关联生活、关联自我的一面镜子。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寓言的文体价值。

在学生根据学习古文的经验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1)你能不能联系相关细节,想象这只兔子在撞死之前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惊慌失措地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解释兔子跑的原因,使学生对兔子撞死的原因有一个基本认识,即兔子撞死并不是一种规律,而有着其独特的原因,为后续顺利解释蕴藏的哲理埋下伏笔)(2)请你结合课文插图,认真观察农夫的表情、动作,想象:这位农夫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假如这时旁边有其他人,如自己的妻子或邻居,他又会对她(他)说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夫的表情、动作,并拟定倾吐的对象,使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农夫的内心世界,认识到农夫错把巧合、意外、偶然当成规律,在感知其“不劳而获”“心存侥幸”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为宋国笑”的根本原因)(3)联系生活,让学生捕捉当下社会中“守株待兔”的现象,并发动学生找找自己身边是否有这种想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人,并讲讲自己对他们的这种行为的看法。

这样教学,即使教师直至最后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来揭示、呈现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但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已经自然而然地习得寓言所承载的道理,并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形成这种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教师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插图细节等,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联系生活加深体验,最终使道理揭示于无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教学课文时教师不能受传统理念影响,仅仅停留在能理解、会运用的层面上,而需要借助文本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努力搭建文本语言和学生思维认知之间的桥梁,将学生思维引向文化维度,强化学生对是非美丑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之余,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思维与文本语言连接,可以利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探讨:(1)如果这位农夫想再次得到兔子,他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借此点拨学生从人物的身份入手,做好自己“耕者”的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换取想要得到的东西)(2)你是否也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你为了想得到的东西会怎么做?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的耕者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进一步感知“只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在学生深入探讨之后,教师用课件出示:“(    ),冀复得兔。”鼓励学生模仿古文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完成填空。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维度来看,语文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1)语言理解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快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洞察写作特点,并能够积极迁移运用。(2)思维认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具备一定的评判意识。(3)初步审美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人情之美、形象之美。(4)文化洞察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以小见大的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和文化价值。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故事中人或事所展现出来的真、善、美的体验上;就文化传承而言,要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悟出相应的人生哲理,明确生活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寓言教学中,将审美体验和文化感知融入语言和思维训练中。

以《守株待兔》为例,教师既要让学生读懂故事,又不能仅仅局限在寓意的理解上,还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审美体验。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延伸教学:(1)你如何评价故事中的这位“耕者”,你觉得他“傻”在哪里?(使学生通过辨析和评价认识到人物存在的问题,形成反向审美,继而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2)你觉得宋国人为什么会笑话“耕者”?“耕者”需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被其他人笑话?(让学生站立在真、善、美的角度,强化认知体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寓言“用小故事揭示大道理”的文体特点,并及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等。

这样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刻体悟经典故事所蕴藏的价值意蕴,增强辨析美丑、善恶、是非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引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增强体验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简介】钟 德(1975— ),男,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古文寓言 灌水取球阅读(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28时装寓言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称象阅读(低年级)(2019年11期)2019-12-27嫦娥奔月阅读(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15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百家讲坛(2019年20期)2019-04-30走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误区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8期)2017-08-23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思维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年5期)2017-06-09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3-24运斤成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年5期)2016-09-10A FABLE寓言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3年12期)2014-01-23

推荐访问:守株待兔 为例 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