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依托社会志愿服务开拓思政教育新思路

2022-03-13 10:35:13公文范文
何秀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

何秀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与志愿服务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视察了抚顺雷锋纪念馆、天津朝阳里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郭明义爱心团队、本禹志愿服务队以及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國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社会志愿服务是充满活力的实践方式,也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良好途径,可以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志愿服务,因此依托社会志愿服务进行思政教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社会志愿服务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思政理论,提升“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依托社会志愿服务,让学生对国情和社情的认知有更透彻的理解,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奉献、友善、关怀、付出、和谐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技校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质、乐于奉献的情怀,达到思政育人效果。依托社会志愿服务,让学生对技校思政教育发展方向有更透彻的理解,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思政教育“共建、共享、共融”等新思路,有利于技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互联网+”时代进行延伸,透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拓宽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促进学生更深刻地认同思想政治理论,树立以思政为核心的价值观

社会志愿服务对学生了解党情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奉献社会具有积极的实践作用。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环境实践体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付诸积极的努力,解决现实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从而得到肯定与满足感,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品格。通过社会志愿服务,学生还可以更加直接、更多地接触到党员同志或品行良好的热心人士,能够看到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性与感受到热心人士高尚的价值观,更加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同时,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志愿服务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服务社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树立以思政为核心的价值观。

3.促进学生更深层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增强思政综合素养的实践性

我国正处于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既需要加强学生知性发展、德性养成、信仰体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需要立足社会现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技校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能够培养其社会参与意识,加深对社会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技校生在离开校园后尽快地融入社会,加速其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变过程;同时,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组建、人员招募、活动开展、资金筹集、项目宣传等多个角度的实践,全面增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思政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依托社会志愿服务加强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社会志愿服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切身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正确价值观的正确途径。在技校思政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借助社会志愿服务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协同专业与思政的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在学以致用中根植思政理念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志愿队伍越来越壮大,从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到文艺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科技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加志愿服务,如学校的国学社团、匠子工程社都不同程度地深入杨匏安旧居、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团一大广场、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志愿参与线路小导员、解说员、视频剪辑和基地信息电脑网络维修等的相关工作,不仅协助了各基地的工作,也汲取了思政文化气息,学生自觉地协同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在相互融合与实践中,不仅学以致用,更提高了思想觉悟,践行了“守正创新、服务育人”等思政理念,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健全“社会服务+思政教育”培训体系,探索“互联网+”双向融合教育新生态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学习实践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机会,因此在做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时,由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线上模拟化服务等多种方式,聘请名师、开设选修课、线上视频讲授等,健全“社会服务+思政教育”的双向融合培训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助力优化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线上线下的大融合教育新生态。如疫情期间,学校各社团都自觉参与了校外校内、线上线下的培训教育,多数深入社区参与防控服务的协助工作,自发地成为全校师生的线上网络教学的维修人员,解决师生们直播现场的各种突出状况,身体力行地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进一步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思政中的“立德树人”“为人民服务”等理念相互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直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地震、疫情等影响深远的新要素新“疫”考,把战“疫”育人元素融入思政理念,是价值导向最现实的“活教材”,将国际化的科技交流思想融入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中,多渠道多形式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思维模式重构培训体系的传播新生态,如“不一young的00后”“厉行节约,公用学子有‘画说”“公用拍了拍你,并给递你一份2020年暑假四步通关宝典”等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服务+思政教育”双向培训体系的积极向上发展。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空间不再是割裂的、固化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教育新生态。

3.构建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志愿者,实现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乐享思政教育

志愿服务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成为习惯形成素养,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标杆,成为榜样,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日常的社会志愿服务中,形成评选优秀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更能促进志愿者乐享“为人民服务”的思政教育。评选过程需要公开、透明,采取定量定数定质的有效机制,通过每日一报、月度报表等相关表格来评估每个志愿者所做的贡献,定期组织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评选出的优秀人员做报告分享,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从而在整个志愿者团体内形成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并能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乐享思政教育。

依托社会志愿服务,是开拓思政教育的一次创新,也是对思政课的教育性和实践性的一种有效融合,是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志愿思政志愿者 志愿者环球时报(2020-08-13)2020-08-13吃饭刷手机更容易多吃保健与生活(2019年11期)2019-07-31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成人教育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知识文库(2018年6期)2018-05-14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高校招生(2017年7期)2017-06-30志愿小队出动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7年4期)2017-06-09“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慈善(2009年5期)2009-12-22怎样填报高考志愿中国青年(1984年5期)1984-08-20

推荐访问:新思路 依托 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