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校网络教育公众认知和态度分析

2022-03-20 10:59:45公文范文
李爽唐雪萍张文梅陈丽赵宏【摘要】公众认知与态度是网络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也应是相关决策的重要

李爽 唐雪萍 张文梅 陈丽 赵宏

【摘要】公众认知与态度是网络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也应是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知乎社区2011—2021年间公众问答数据共计25,961条,综合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方法考察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的认识、需求与态度。研究发现:公众关注的相关问题量近五年显著增长,主要涉及实践方式与要求、文凭价值、概念认知、信息求证和具体经验五个方面;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缺乏理性认知,存在网络教育简单易学、好拿证等认识;公众选择网络教育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然以获得学历证书为主;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仍存在质疑,大多认为其含金量不如其他继续教育形式。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对网络教育的宣传引导、管理与创新并重提升网络教育质量、建立网络教育社会监督反馈机制支持社会共治、拓展继续教育的网络供给等建议。期望本文能够为高校网络教育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校网络教育;公众认知;知乎社区;认可度;学习动机;特征;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一、引言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自1999年实施以来,经历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过去二十余年,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继续教育办学形式,不仅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林世员, 等, 2021),而且促进了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教育创新。然而,高校网络教育在实践发展中也暴露出招生管理粗放与办学条件不足引发质量失控、教学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黄荣怀, 等, 2001; 周自波, 等, 2019)。社会大众对网络教育的认知与态度是高校网络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理性认知与积极态度不仅能够促进公众网络教育需求的释放,而且将激励和促进政府和试点高校充分发挥网络创新活力,创新网络教育服务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以适应公众对灵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陈丽, 等, 2021)。文献调查显示,已有文献大多是从研究者、管理者视角对高校网络教育实践进行讨论与评述(黄荣怀, 等, 2001; 曾海军, 等, 2008),也有对学习者需求和满意度的调查(钱晓群, 2009; 岳俊芳, 等, 2013)。可是整体上,鲜有研究从公众视角考察社会大众对于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认知与态度。公众是否了解高校网络教育实践,如何认识高校网络教育的特征、功能与价值,学习动机是什么,对高校网络教育的认可度怎样,存在哪些质疑与需求等问题,仍然缺乏实证调查。

社交媒体作为当前重要的公众表达渠道与信息传播渠道,正成为分析公众认知、态度和舆情的重要途径(李静, 等, 2018)。涵化理论指出,人们对于某种现象的认识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大众媒体提供的“象征性现实”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理念和价值观(向仲敏, 等, 2017)。当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体,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表达与分享不仅体现了部分人群的认知、态度与需求,而且会对更多人群的相关认知和态度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考察已有主要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表达将为调查公众认知和态度提供重要依据。文献中,一些研究已经通过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基于推特、博客、知乎等新媒体数据,从不同视角挖掘公众对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认知和态度。譬如,有研究基于社会关注热点视角,通过对微博MOOCs相关帖子的内容分析,剖析公众对MOOCs学习的理解、关注点及其学习体验(张婧婧, 等, 2019)。有研究从情绪感知视角出发,对推特中相关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剖析MOOC的发展趋势、公众对MOOC学习的态度等(Shen & Kuo, 2015)。有研究对公众在知乎、微博上发布的与在线教育有关的帖子进行分析后发现,公众对在线教育存在认知不足、传统课堂惯性制约、外部支持框架不稳、核心要素“关联”未能有效建立等问题(候爱笑, 等, 2021)。然而,基于社交媒体数据考察社会大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认知与态度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拟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对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的认知和态度进行考察。通过对我国两大主要社交媒体——微博和知乎数据的初步挖掘,笔者发现微博数据以广告居多,可供参考的内容较少,而知乎平台上公众的观点与情感表达更为丰富。这可能与两大平台在支持公众表达方面具有不同效力有关。微博侧重于发现信息,反映事物的动态变化,知乎则注重知识分享,传播优质知识经验(靖鸣, 等, 2016)。创建于2011年的知乎作为当前国内最受欢迎的问答社区,以关系社区形式引入维基百科的社区精神,最大限度调动用户力量剔除劣质问题与无效回复,有利于非良构和优质性问题的提出,提高了问答内容的专业性与可靠性(宁菁菁, 2014; 刘佩, 2015),进而成为公众了解高校网络教育以及分享有关观点、体验、信息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通过对知乎问答社区中大众相关问题及其回答与评论进行词条分析,探究近十年公众对于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认知与态度,揭示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以期为高校网络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决策提供启示与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研究旨在基于知乎问答社区数据考察社会公众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认知、态度及其演变,以期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决策提供启示和依据。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四个问题:

(1)关于高校网络教育实践,公众关心的问题及其演变如何?

(2)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特征的认识及其演变如何?

(3)公众选择高校网络教育的学习动机及其演变如何?

(4)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基本态度与认可度及其演变如何?

(二)数据样本

本研究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高等学历教育”“远程教育试点高校”“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远程教育试点学校”“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远程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网络教育专科”“网络教育本科”“成人高考”“成人自考”“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本科”“电大开放教育”“开放大学”“高校成人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等关键词,对知乎问答社区的相关问题、回答和评论进行爬取,截至2021年5月10日共检索到1,247个问题。对爬取的問题进行人工筛选,获取成人学历教育有关问题1,032个,所对应的回答30,774条。进一步以“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高校”为关键词对这些问题和回答进行筛选,最终得到相关问题422个、回答7,787条及其评论17,752条,共计25,961条数据。

对上述问答用户信息进行爬取,共获得10,100条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未呈现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信息,但是其中3,175个用户填写了行业信息,提取相关信息后形成图1所示的问答用户行业分布,可见,相关用户涉及各行各业,以教育、互联网、培训等行业为主。

(三)数据处理方法与过程

研究综合应用了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对知乎社区相关问题、回答与评论数据进行分析。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

1. 数据爬取与清理

研究将知乎问答社区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知乎官方公开的合法API进行数据爬取。通过Request模块与知乎网站服务器建立联系,获得用户在知乎平台的公开ID和问答、评论等文本信息,并进行筛选与清理。

2. 问题编码

为考察问题1,研究对所爬取的知乎社区问题进行开放式人工编码,归纳公众关注问题的类型。编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开放式编码,由一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编码,根据问题的描述进行一类或多类编码,共得到22个类别。第二个阶段为初步编码结果讨论,由三位研究者对第一位研究者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对22个编码类别进行合并与整理,得到15个二级分类和5个一级分类。第三个阶段为重新编码与校验,一位研究者首先编码,重新梳理编码结果,另一位研究者对其结果进行一一核查,如果遇到编码争议问题,邀请第三位研究者讨论协商确定。最终形成714个编码,将知乎社区相关问题归纳为实践方式与要求、文凭价值、概念认知、信息求证和具体经验五大类,细分为15小类,见表1。实践方式与要求类问题是与网络教育具体实践方式与要求相关的问题,涉及网络教育与其他继续教育方式的比较、机构选择、专业选择、准入与报考、学业投入、评价考核、学习证书等方面;文凭价值类问题主要涉及社会各类机构对网络教育文凭的认可度问题;概念认知类问题主要涉及网络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概念相关的问题;信息求证类问题是求证某些办学或服务机构信息准确性或可靠性的问题;具体经验类问题是寻求网络教育学习或基于网络教育文凭进行学历深造或职业发展具体经历的问题。

3. 内容提取与编码

在考察研究问题2和问题4时,研究选取了方式选择、认可度等相关问题的回答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相应关键词采用正则表达式的方法提取有关句子进行开放式人工编码,分别获得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特征的认知以及对高校网络教育认可度的观点。为尽可能获得更多与高校网络教育特征描述有关的句子,研究采用“网络教育”“远程”“开放大学”“电大”“网教”“国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关键词,最终提取到来自2,012条回答的4,774个相关句子,用于开放式编码分析。为获得问答中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认可度的观点,研究采用了问答中公众较多使用的两个关键词,即“认可”“含金量”,最终提取出来自1,449条回答的2,036个句子用于开放式人工编码。在进行观点统计时,本研究对同一回答中不同句子出现的相同观点进行了去重处理。

4. 关键词分析

在研究问题3时,研究主要采用了关键词分析法,首先从422个问题表述中通过人工编码的方式提炼出五类动机的典型表述,然后通过正则表达式在所有回答和评论中以帖子为单位进行典型表述匹配,获取关键词信息与频次,并进行词云图绘制与相关统计分析。此外,在问题2研究中,为直观呈现公众对网络教育特征的认识,研究还利用Python的jieba模块对相关词条内容进行分词,基于分词结果人工筛选确定有意义关键词及其频次,绘制特征认知相关词云图。

5. 情感分析

本文采用基于淘宝评价数据训练和构建的中文情感分析模型(SnowNLP)计算每个回答正向情感概率的百分比数值,该模型已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李慧, 2021)。通过情感分值分析,考察公众在回应和讨论相关问题时的基本情感倾向,从而考察问题4中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基本情感态度。

三、研究结果

(一)公众关注的问题及其年度演变

1. 公众关注度受政策导向和实践发展影响提升显著

研究显示,在知乎社区中高校网络教育相关问答从2011年社区创建就开始出现。从年度问题数量分布情况来看,问题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2016年增长较缓,2017年问题量激增,2018年出现第一个峰值,2019年经过短暂下滑后又恢复增长,2020年达到第二个峰值。进一步分析公众对问题的回应情况(回答和评论总量)发现,公众围绕相关问题的回应和讨论热度与问题量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2017年之后问题讨论热度显著提升,2018和2020年出现峰值,相关问题回答和评论总数分别达到2,294条和3,409条。

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与网络教育发展情况可知,在知乎社区中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相关问题量的变化受政策导向和实践发展影响。如第一次问题量递增出现在2016年到2017年,这与高校网络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在2016年之后出现明显增幅保持一致。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将试点高校开设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限制在本校已有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从而引发许多试点高校在此次政策出台前的空当期大幅提升招生规模(林世员, 等, 2021),有些服务机构推出网络教育有关专业或专升本学历“末班车”的宣传,引起公众对网络教育的兴趣剧增。2020年,相关问答出现第二个峰值,这与同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各类教育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号召下被迫上线有关,促使网络教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2. 公众关注的问题主要聚焦在网络教育实践方式与要求和文凭价值上

统计各类问题量发现,实践方式与要求(369,51.68%)和文凭价值(268,37.54%)是公众主要聚焦的两类问题,自2014年以来这两类问题一直显著多于其他几类问题。分析各类问题量的年度变化可知,各类问题出现的顺序为概念认知、实践方式与要求、文凭价值、具体经验和信息求证。对问题回应情况的统计显示,各类问题的讨论热度从2015年开始均呈現整体上升趋势,见图3。其中,实践方式与要求和文凭价值的讨论热度的增长尤为显著,其回答和评论量远高于其他类问题。可见,2016年教育部发布专业管理政策后试点高校提升招生规模的宣传与相关举措确实引发了更多人对网络教育的兴趣,人们对网络教育文凭价值及其实践方式与要求充满好奇。

(二)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的认识

1. 整体认知不足,缺乏理性认知

对相关词条的编码分析显示公众提及频次最高的五个网络远程教育的特征分别为简单容易、时空灵活、门槛低、名校或重点院校、费用高,其编码总条数分别为332、311、171、164和85。相关特征表达的年度分析显示(见图4),最初公众谈到网络教育的时候主要关注其时空灵活的特征。2014年,“简单容易”的表述出现,2015年“名校名师”“门槛低”的特征表述也开始出现。其中“简单容易”“时空灵活”“名校名师”是获得公众共识最多的网络教育特征。从2016年开始,“高费用”被公众提及,并与其他特征表达一样逐年增加,在2020年达到峰值。只有少数人关注到网络教育在教育服务方面的特征,如提供学习中心支持、教师辅导等过程性服务。

整体而言,公众主要聚焦于网络教育学习门槛、学习投入、社会认可度等与学习基本条件和结果相关的特征上,较少关心网络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服务、教学成效方面的特征。结合社区相关问题分布可知,公众缺乏对网络教育形式的理性认知,对网络教育在促进学习方面的资源和互动优势、具体实践方式、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和解决学习困难、如何确保学习成效等方面认知不足。这从相关问题编码中3.92%的编码与网络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概念认知有关、51.68%的编码与实践方式与要求有关也可以看出来。

2. 存在网络教育简单易学、好拿证的认识

从词条编码与关键词分析结果可知,网络教育简单易学、容易拿证等认识普遍存在,这从对相关词条中公众关于网络教育特征认知的词云图中也可以看出,见图5。大部分公众认为高校网络教育是由国家重点高校提供的在线教育形式,这类教育形式时空灵活,入学门槛低,虽然费用高但是获得学历相对轻松容易。相关表达如,“网络教育与电大学费较高,但是拿证很容易,没有线下课程,均为线上网课”,“自考難度大一些,成考比较简单,网教贵一些,简单粗暴”,“远程教育的话,是考试简单,网上就可以进行,学费贵”,等等。这种认知很有可能与学习中心等服务机构为吸引生源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违规操作有关。根据图4可知,自2014年这种观点在社区中出现后,一直是社区内公众关于网络教育特征的主要表达。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社区已有观点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实践中相关虚假宣传与违规操作可能一直存在。

(三)公众选择高校网络教育的学习动机

1. 学习需求表达逐渐递增,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

编码分析显示,学历获取、职业发展、学历深造、学习导向和专业扩展是社区中公众主要提及的五种网络教育学习动机。学历获取指通过网络教育获取本科或专科学历的需求。职业发展指通过网络教育获得职业资格或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提升及其证明的需求,如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求职、职业晋升等。学历深造指以网络教育本科文凭作为跳板获得考研或者留学资格实现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求。学习导向指主要关注获得相关知识或技能提升的需求。专业扩展指那些已经具有本科学历的人群所表达的通过网络教育修读其他专业课程获得其他专业学历的需求。对各类需求表述量的年度分析显示,获取学历、学习导向的需求较早出现,之后各类需求陆续出现,包括学历深造、专业拓展(含第二学历),且相关需求表述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在2017年之后增势明显,2020年达到峰值,2021年由于数据量不到一半所以总量有所下降,见图6。

2. 学习以获得学历证书为导向,内在动机不足

基于对所有问题、回答和评论中需求表述的关键词分析,绘制高校网络教育需求表述词云图(图7)。可见,拿证、找工作与求职、考公务员、考研等关键词是公众表达较多的网络教育学习需求,体现出提升学历(获得学历、学历深造)与职业发展是公众选择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诉求。

从图6可知:学历获取从2015年以来一直是公众选择网络教育的主要需求,其次是职业发展。可见通过网络教育获得职业发展所需的学历和证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排在第三位的是学历深造,2019年学历深造的需求表述甚至超过了职业发展,高校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学历跳板功能也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即通过高校网络教育获得本科学历后再申报全日制研究生,进而获得认可度更高的学历。将高校网络教育作为学历跳板成为一部分人应对学历继续教育文凭含金量低于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一种策略选择,相关表达如:“以大公司为目标,你唯有接着考研,当上全日制研究生。”

整体上,公众关于学习需求的表达更多围绕获取相关学历证书展开,希望以较少投入便获得社会所认可的学历证书,而较少谈及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等内在需求。相关表达如:“拿学位证容易程度首推网络教育和电大,这两个拿证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自己安排学习时间,比较方便自由。”“要是只看重拿证简单,那么选择网络教育也未尝不可。”“我希望拿到本科毕业证,现在迷茫的是先读高起专,再考专升本,还是直接高起本?哪个更容易更快呢?”由此可见,公众的相关学习需求主要是证书导向,内在动机不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学习导向与专业扩展的相关表述也呈现出一定增长趋势,揭示出公众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意识开始增强。

(四)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态度

1. 情感基调偏正向,但始终存在质疑

对知乎社区中相关问答文本的正向情感概率进行分析显示,知乎中相关问题、回答和评论的正向情感概率均值分别为0.710、0.696和0.607。进一步分析各年度情感概率均值可知(见图8),在有问答数据的十年间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问答讨论中的情感基调除了2012—2013年之外基本在0.7上下浮动。2012—2013年相关问答出现了明显起伏。结合这两年的问答量来看,公众在这两年相关问答数据极少,相应波动很难表征公众的整体态度。2014年之后,相关问答的正向情感概率值没有较为显著的波动,近五年呈现出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可是相关评论的正向情感概率值则呈现出略微下滑趋势,且始终低于问答的正向情感概率均值。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评论者发帖主要是发表意见与观点,所以相关消极情感表达会更强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实践的质疑一直存在。

去掉较少涉及情感表达的“概念认知”,分析各类问题回答与评论的正向情感概率值发现(见图9),文凭价值类问题讨论的正向情感概率略高于其他三类问题,而信息求证类问题的讨论正向情感概率最低,可见公众对于实践中鱼龙混杂的广告信息难以求证具有较强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的问答讨论情感基调整体保持在偏正向但不算十分积极的水平,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公众虽然接受了网络教育这种继续教育形式,但是对其始终存在质疑,缺乏充分的信心,持观望态度。

2. 认可度与其他学历继续教育形式相比偏低

对知乎问答中与认可度表达相关问题的内容分析显示,公众对于高校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相比主要有三种观点:①网络教育与其他学历继续教育形式相比认可度较低;②网络教育与其他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具有相同认可度;③网络教育與其他学历继续教育形式相比认可度更高。对三类观点的问答评论帖子统计见图10。

第一种观点占比最高,该观点认为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不如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其他继续教育形式。其中,相当比重的人认为自考和成人高考的含金量更高,网络教育的含金量较低,相关表达如:“自考要考试,所以自考的含金量是成人教育中最高的,成人高考相对自考容易一些;网络教育也有考试,但难度较小”,“成人高考和自考毕业证都是国家承认的,最难考的含金量最高”,“网络教育是含金量最低的一种文凭”,等等。在阐述此类观点时,人们通常会提到一些他们认为影响网络教育含金量的实践问题,如“花钱买学历”(201条)、“机构跑路”(33条)、“考试走过场”(16条)、“作业代写”(8条)。可见,实践乱象影响了公众的相关认知,进而降低了公众对于网络教育文凭价值的信心。

第二种观点的占比仅次于前一种观点。该观点认为网络教育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一样都是国家认可的学习形式,文凭认可度是一样的。但是,在这类观点表达中往往会提到网络教育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虽然都具有相同的社会认可度,但是继续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整体低于全日制学历教育。如,有回答中写到“自考、函授、网络教育的作用和认可度都是一样的,都是教育部认可的,但很多企业还是认可全日制”等。可见,公众对于非全日制的教育形式整体缺乏信心。

第三种观点占比很少。该观点认为网络教育相比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社会认可度更高,相关表达如“函授学历与网络教育学历相比,一般用人单位会更容易承认网络教育学历”。而持有这类观点的人主要认为试点高校的学校品牌是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表达如:“网络教育文凭为国家承认学历,且网络教育院校都是国家重点高校,因此毕业生更加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学历证书也能用于升职加薪、考研”,等等。

分析结果显示,相当比重的人认为在网络教育的办学机构中,参与远程教育试点的普通高校比国家开放大学社会认可度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国家开放大学并不了解,但是较为认可试点高校的学校品牌,代表性的观点如:“网络教育都是名校,国家开放大学名字一般”,“网络教育和开放大学从效力来说是一样的,但从社会认可度和世俗的眼光来看,网络教育都是名校,以后介绍起来好听,认可度更高一些”。

对网络教育认可度三种观点相关回应量的年度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1),2013年与2016年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相继出现,前者增幅明显,后者虽有波动但也呈现缓慢增长。可见,近几年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的认可度整体上有所提升。

四、总结与建议

“十四五”时期,无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还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都离不开公众对网络教育的理性认知与认可。公众的认知与态度为高校网络教育在新时期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也是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发挥网络优势,整合各类继续教育资源推进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以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知乎社区的相关问答数据,从公众关注问题、特征认知、动机需求、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公众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的认知与态度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十四五”时期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提供相关决策支持。受知乎社区成立时间的限制,研究只能考察近十年公众在知乎社区中的有关表达。相关发现反映了在高校网络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之际公众的相关认知与态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挖掘出的公众相关认知与态度虽然会受这十年来高校网络教育实践发展与政策导向的影响,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2011年之前高校网络教育十余年实践发展与实践问题所形成的社会声誉与公众刻板印象的影响。

结合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网络教育的宣传引导,增强公众理性认识

本研究发现,公众对网络教育的特征与实践方式认知不足,缺乏对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与特征的理性认知,并存在“简单容易”“好拿证”等认识。该结果与本研究对公众相关学习动机的考察结果相一致。研究发现,公众将获得学历和职业证书作为网络教育的主要诉求,内在学习动机不足。证书导向的学习动机容易使公众忽略网络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服务上的特征,而更聚焦证书获得方式与投入方面的特征,并引发实践机构为迎合拿证书的需求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违规操作。在缺乏理性认知的情况下,这些实践问题将加剧公众的错误认知,甚至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

公众对网络教育的理性认知是网络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网络教育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实践发展中,主要聚焦面向办学与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能力培训,忽略了对公众相关观念与认知的培养,使得公众观念和认知成为制约网络教育健康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严重障碍。一方面,公众容易受虚假宣传和负面新闻影响而丧失对网络教育的信心;另一方面,公众形成狭隘的质量观,只关注证书获得而造成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和服务的浪费。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面向社会的网络教育宣传与引导,增强公众对网络教育的理性认知,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为新时期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继续教育的全面升级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措施如借助多种途径加大对网络教育及其先进和成功实践的社会宣传,在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院校服务平台中加强面向公众的咨询服务功能,规范和管理办学与各类服务机构的宣传话术等。

(二)管理与创新并重,提升网络教育质量

知乎社区数据揭示出高校网络教育实践中存在花钱买证、代做作业、考试代考等违规操作,严重影响了高校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社会声誉和公众认可度,成为公众对高校网络教育形成消极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也揭示出网络教育开放入学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之间的矛盾(陈丽, 等, 2021)。尽管坚持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办学生命线和树立良好社会声望一直是远程教育界的共识(张伟远, 等, 2018),但是网络教育质量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相关政策以解决质量管理问题为主,缺乏面向过程和要素、可操作的质量保证办法、规则以及质量评估标准与机制方面的政策,导致质量管理成效有限;另一方面,办学与服务机构层面缺乏质量意识和建设能力,未能发挥网络教育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活力,甚至存在為追求利益降低质量要求、违规操作的问题。

本文认为提升网络教育质量,既要加强质量管理,也要注重教育方式与服务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对网络教育各个要素环节实施过程进行监管是质量保证的外在机制,未来需要加强对网络教育要素、环节相关业务过程的梳理,研制相关操作规范、质量标准与质量数据采集技术,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内外质量评估标准与相应机制(林世员, 等, 2021),实现对网络教育过程的监控追踪和评估预警。发挥网络教育优势,探索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方法是提升网络教育质量的内在支撑,也是向公众彰显网络教育育人优势、提升公众认可度的重要方式。相关办学和服务机构应发挥网络教育创新活力,通过思维转变、理念革新、技术引入、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方式探索符合新时期需求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供给和服务机制,建设优质课程与资源,搭建先进教育技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网络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陈丽, 等, 2018)。

(三)提高网络教育透明度,构建社会监督反馈机制,支持社会共治

知乎社区的公众问答分析结果揭示出公众在高校网络教育机构资质、实践方式与要求、文凭认可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与反馈投诉需求。相关信息的缺乏不仅影响了公众的判断力、决策和学习体验,而且给了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可乘之机,导致教育市场上虚假宣传甚至违规操作问题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相关教育用户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

当前,正值我国进入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时期,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教育治理成为“互联网+”时期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趋势(谢浩, 等, 2020)。高校网络教育作为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增强其透明度,构建高校网络教育的社会监督与反馈机制,支持公众与政府、办学机构、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网络教育的治理中来。因此,本文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向社会大众公开网络教育办学机构与服务机构的资质、招生情况、培养方案、业务流程、服务机构、质量评估、学分认定、证书认可度等公众关注的相关信息与统计数据,提供相关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全面推进网络教育的信息公开。此外,依托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搭建公众投诉与反馈机制,赋予公众参与继续教育社会监督与治理的权利,推进高校网络教育社会共治的发展新格局。

(四)拓展继续教育的网络供给,探索社会协同的新型供给机制

知乎相关问答数据表明,近十年来,公众对于通过网络教育方式接受继续教育的兴趣和需求增长明显,2020年再次呈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公众选择网络教育的学习动机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学历提升、职业发展等外在学习需求之外,拓展专业、提升能力等内在学习诉求的表达也逐渐增加。上述变化与新时期公众教育需求的转变和升级密切相关。随着公众多元化继续教育需求的全面释放,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时空灵活优势与教育创新活力,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多元化继续教育需求,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仅局限在几十所试点高校,且试点高校只能从本校已开设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专业中选择相关专业设置网络教育专业,这大大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发展,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与职业发展背景下公众不断增加和更新的继续教育需求。因此,本文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有机整合原有办学机构、高校和社会中已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拓展继续教育的网络供给,丰富教育供给内容与供给单元,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创新教育结果认证机制,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协同供给机制与服务模式,推动消费与需求驱动的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陈丽,林世员,赵宏,等. 2021. 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与着力点[J]. 中国远程教育(6):11-17.

陈维,刘晓,唐甜甜. 2018. 现代远程教育受众学习情感论析[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11-14.

侯春笑,田爱丽. 2021.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公众关注与反思:基于知乎、微博平台话语的扎根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6):60-66.

黄荣怀,罗晓春. 2001. 高校远程教育试点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9):38-42.

靖鸣,杨帆. 2016. 知乎雾霾话题演化特点及规律:兼论知乎和微博相同话题的呈现差异[J]. 青年记者(36):41-43.

李慧. 2021. 面向学习体验文本的学习者情感分析模型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39(1):94-103.

李静,谢耘耕. 2018. 大学生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社交媒体传播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分析[J]. 新闻记者(1):90-96.

林世员,陈丽,赵宏,张文梅. 2021. 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J]. 中国远程教育(6):18-24,45.

刘佩,林如鹏. 2015. 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知识分享与传播行为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6):109-119.

宁菁菁2014. 基于“弱关系理论”的知识问答社区知识传播研究:以知乎网为例[J]. 新闻知识(2):98-99,50.

钱晓群. 2009.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7):57-60.

向仲敏,乔真真. 2017. 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涵化理论的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18-21,43.

岳俊芳,孙道金,张艳,等. 2013. 高等网络教育毕业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网上人大“毕业生服务工程”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6):47-50.

谢浩,郑勤华,殷丙山. 2020. 基于回归论知识观的“互联网+教育”多元共治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11):56-62.

张婧婧,王轩,沈灵亮,等. 2019. 微博视角下的MOOCs学习特征: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与开放性[J]. 中国远程教育(11):38-47.

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 2008. 發展高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需求与创意设计[J]. 现代远距离教育(6):28-30.

张伟远,王晓霞,谢青松. 2018. 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和质量保证机制的国际比较[J]. 中国远程教育(9):22-28,52.

周自波,蒋立兵,廖水明. 2019.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网络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12):53-60.

Shen, C.-W., & Kuo, C.-J. (2015). Learning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Evidence from social media min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1, 568-577.

收稿日期:2021-06-22

定稿日期:2021-06-28

作者简介:李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雪萍,硕士研究生;张文梅,硕士,研究助理;陈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00875)。

责任编辑 单 玲

猜你喜欢 认可度学历公众 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基层党员的认可度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6期)2020-12-23我国智能汽车认知探索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9期)2019-11-01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百家讲坛(2019年16期)2019-04-30整理房间课时学历案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29期)2018-05-14浅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32期)2018-01-21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膨胀学历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5期)2017-06-10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疯狂英语·口语版(2013年2期)2013-03-19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百科知识(2009年20期)2009-11-27

推荐访问:认知 网络教育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