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中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07 12:38:25公文范文
陈震宇沈穷竹【摘要】阅读和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均非常重要,其中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作是最终成果。

陈震宇 沈穷竹

【摘要】阅读和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均非常重要,其中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作是最终成果。在当下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存在内容僵化和随意性过大这两个问题;写作教学则存在教学时间少、教学有效性低、写作缺乏过程指导等问题。“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让阅读教学有所指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写作教学实践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可以说“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读写结合”教学进行研究,厘清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因此,本研究立足当下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价值探讨;第二个方面是“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第三个方面是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116-03

【本文著录格式】陈震宇,沈穷竹.中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34):116-118.

一、“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价值探讨

“读写结合”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换言之,“读写结合”是建立在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现状研究上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针对性。因此本文首先对“读写结合”教学概念进行阐述,并进行现状分析,以此为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指向。

(一)“读写结合”概念阐释

“读写结合”即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相辅相成。教育大词典中对“读写结合”的解释是:“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首先‘读写结合’教学一定建立在教材上,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所感所得所想应用于写作,同时在学生写作中,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查漏补缺,达到阅读和写作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读写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读写能力。”

(二)“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不外乎“听、说、读、写”,阅读与写作均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当下,阅读教学效率并不高,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写作教学又存在教学有效性低、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指导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正是有效回应当下语文教学生态的必然。然而纵观教学实际,可谓是不容乐观。因此,分析“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厘清当下问题,才能更好为策略研究提供指向。

读写分离。“读”与“写”本身就是语文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读”与“写”本是一体,但现阶段语文教学将其分开。就教材而言,阅读与写作内容编排没有有效衔接。教材内容多以“阅读鉴赏”为主,写作教学所占篇幅少,且放在最后“表达交流”板块。这样导致教材编排上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其次从实际教学层面而言,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通常没有涉及写作板块。即便有所涉及,也是在行课最后“延伸拓展”环节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写作教学作业。然而学生是否有时间去完成作业,教师如何进行过程指导,值得考量。这样的教学既不具有有效性,也不注重学生体验、经验和学情,不考虑“读”对“写”的引领作用,也不考虑如何以“写”促读,将读写教条式结合,其本质仍然是读写分离的。

由此可知,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各自为政,这造成了原本为一体的系统被人为割裂,这样的教学思维和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機械结合。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预设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与文本特征不相符,便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反映到“读写结合”教学中则是机械地将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把一篇不适合进行写作的课文拿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写作。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自然是无效的。如针对《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有教师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习细节描写。然而作者萧红所写的这篇课文并不讲究写法和章法,这是一篇传记,作者完全是兴笔所致,文章没有结构布局,类似于流水账。可见,从促进学生写作的角度来说,这篇课文并不合适。

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教学都需要读写结合,并不是所有文体都适合读写结合。

多数研究者重视“读”对“写”的指导作用,忽视“写”对“读”的促进作用。要想了解一种文体,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文体进行写作。这凸显了写作对阅读的作用,那就是通过写作,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更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但目前“读写结合”教学是以读为主,而关于“写”对阅读的作用和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当然,通过学习写法来促进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王荣生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中这样说道:“在阅读教学中对‘学习写法’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关键是,教师要区分‘得意忘言’和‘不能尽得其意’两种情况,明确其限定的条件。”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教师对于学情要有一定掌握。

由现状分析可知,“读写结合”教学法有效地回应并解决了部分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但是“读写结合”教学法有其适用范围,教师不能机械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首先要做到文本解读符合文本,在此基础上要考虑文体特点和学生情况,绝不能为了“读写结合”教学而走形式。同时,“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应兼顾“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个方面。其教学流程应设置为:初读—写作—再读—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读写深度结合。

二、“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准备阶段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建立在正确的教学准备上。正如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说道:“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结合“读写结合”现状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做到正确的文本解读、合理的教学切入和准确的学情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的文本解读

“读写结合”教学是建立在对文本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所以“读写结合”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正确的文本解读取决于教师合理的阅读取向。王荣生先生批评道:“语文老师备课的时候好像会戴上一副‘绿眼镜’,看什么东西都是绿色的。”王荣生先生指出了这一问题:教师备课时过早把自己放在语文老师的位置,过早地思考这篇文章要去教什么的问题,采取了错误的阅读取向,从而忽略了这篇文章本来的特征。怎样才是一位语文教师正确的阅读取向呢?首先是作为读者,用自己的心去阅读,找到动人之处。然后才是作为一位研究者,理性分析为什么被感动,这篇文章必须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最后才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发现学生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为“读写结合”的开展奠定基础。

2.合理的教学切入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对课文悉心阅读定有收获。不同文本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理的教学切入首先需要考虑文体特征。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学侧重点不一样,如诗歌、小说等纯文学作品需要浸润式感知的教学形式;现当代散文教学需要体味精准的语言等。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前,首先要判断这篇课文是否适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以及文本哪一特征适合开展“读写结合”。比如对于散文这一文体时,教师要明白散文就是“散”文,没有固定章法,一个作家一个样式。因此教师在进行以散文为依托的“读写结合”教学时,不宜让学生对散文章法结构进行写作学习。同时散文的重点在于语言与修辞手法,因此,教师应抓住散文文本这一特征,巧妙设计切入点。

(二)教学实施阶段

1.“读写结合”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读写结合”教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特点,针对读写分离等现状,教师可采用“读—写—再读—再写”的教学步骤,将读写深度结合,实现有效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初读文本。“读写结合”以文本教材为依托,所以教师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文章有初步了解,把握大意,这是“读写结合”教学的基础。只有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才能更好推动写作。

(2)布置写作任务。设计写作任务,是“读写结合”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需要在把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找到教学的重难点,有效地设置写作任务。如《荷塘月色》作为一篇散文,它最吸引人的是精美的语言,所以写作任务就可设置为仿写文中经典片段。当然,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写词句,可以写片段,也可以是全篇。总之通过这些任务的实施,敦促学生进入文本,实现有效阅读。

(3)展示写作成果,交流阅读体会。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启发思维,收获方法。

(4)再读文本,修改原作。最后,针对大家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再读文本,让学生比较自己与作者在遣词造句、引经据典、篇章结构和思想厚度等方面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这样,既使学生深研了文本,又提升了其写作能力。

2.案例举隅

案例《荷塘月色》

设计思路:这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更是高中语文经典篇目。这篇写景散文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方法借鉴。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本堂课的重点落在写作手法学习上。因此教学目标如下。

(1)熟读成诵,积累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中所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结合课文进行片段仿写,掌握描写景物、情景交融的方法;(3)准确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同学们,朱自清先生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在之前学过他的《背影》,这是一篇写人的佳作。那么同学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散文,写了什么呢?学生明确:写景。教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诵读全文:本文写了哪些景色?怎么写的景?

(2)文本解读,布置写作任务

①学生结合预习情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色?明确:月色下的荷塘。

②请学生找出作者描写月下荷塘的段落(4~6段),反复诵读并思考:作者描写荷塘时,是怎样的顺序……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A. 用比喻的手法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舒展、飄逸);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B .通过视觉与听觉(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用拟人写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具有向下流动的美感。

③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美轮美奂的荷塘月色。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些手法和文中片段,以“校园月色”为题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三、“读写结合”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要求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教化的作用与使命。阅读与写作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春风化雨润无声”,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既走进了别人的精神家园,又产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读写结合”教学法仍存在许多争议,比如教学实践中究竟是以读为重还是以写为重?读写结合又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这些问题都值得语文教师继续探索。教学总有不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取舍,只有教师真正去阅读文本、了解学生,“读写结合”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可以预见“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学生能喜欢上阅读,能学会写作,对其发展定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吴玉南. 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程凌竹. 初中语文读写现状调查及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陈震宇,1995年生,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沈穷竹,1977年生,四川南充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教学措施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24期)2021-04-1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0年58期)2020-07-14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西部论丛(2019年33期)2019-10-14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研究考试与评价(2019年1期)2019-06-26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推荐访问:读写 探究 教学策略